宋朝时,大城市比如南京、广州等是否都筑有城墙?城墙有多高?

女神新装50625347


尽管大宋的武力值不怎么样,但在修建城墙上可算是一把好手。在宋代以前,城墙的修建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吴越春秋》就记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城垣的保护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咱们就聊聊题主所说的宋代南京城和广州城。

(一)宋代的南京城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南唐为宋所灭,都城江宁府(南京)改为升州;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复为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改为建康府。作为江南东路的首府,南京一直是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到了南宋时期,南京更是因为处于边疆首冲,成为了仅次于都城临安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中心,时人称曰:“国家之根本在东南,东南之根本在建康”。

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宋高宗以建康府为“留都”,并修缮行宫和城池。因此,在宋朝时,南京不仅建有城墙,而且城墙的形制规模都非常地宏伟。据《景定建康志》记载,建康府城大体呈南北略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方形,周长二十五里四十四步,按当时的宋尺计算,大约折合今天的14020米。

那宋代南京城的城墙有多高呢?《景定建康志》中记载,建康府城城墙上端宽二丈五尺(约折今7.75米),下端宽三丈五尺(约折今10.885米),高二丈五尺(约折今7.75米),共开有8座城门,其中陆门5座、水门3座。

“由尊贤坊东出曰东门,由镇淮桥南出曰南门,由武卫桥西出曰西门,由清化市而北曰北门,由武定桥溯秦淮而东曰上水门,由饮虹桥沿秦淮而西出折柳亭前曰下水门,由斗门桥西出曰龙光门,由崇道桥西出曰栅寨门。” ——《景定建康志》卷二十

在整个南宋时代,由于建康府“当舟车之会,控扼要冲”,所以城池进行过多次的修缮。仅在绍兴年间,建康府城就修缮过五次,分别在绍兴二年(1132)、绍兴五年(1135)、绍兴七年(1137)、绍兴十一年(1141)、绍兴三十二年(1162)。在随后的乾道、宝佑、景定年间,建康府城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筑。

由于不断增补修筑,建康府城的军事防御设施日益完善。除了城墙,护城壕、瓮城、羊马墙、女墙、烽火台、马面墙等各类城防设施一应俱全。

“城壕长四千七百六十五丈,深一丈五尺,宽三十丈。景定中,马光祖浚之,绕城四周”。——《景定建康志》卷十四 “乾道五年,留守史正志因城坏,复加修筑,增立女墙。” ——《景定建康志》卷二十

沧海桑田,尽管我们今天看到的南京城墙是明代所修,但宋代建康府的城垣界限和踪迹在南京还是可以找到的。比如,今天的中华门其实最初就是当年建康府城的南门……

(二)宋代的广州城

自唐代开始,由于对外航海贸易发展,广州逐渐成为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了宋代,广州的经济社会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广州的城市建设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宋代三百多年的时间内,广州城扩建一共修茸了20多次,而且形成了“子城”“东城”“西城”三城并立的面貌。

子城又称中城、牙城,是广州城的CBD区域。宋仁宗时期,由于岭南战事不断,朝廷对岭南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广南东路经略使魏瓘开始加筑子城。魏瓘所修的子城周长五里,大约折合今天的2500米左右,规模要比之前的老城大几倍。

“经略使魏瓘知广州,筑州城凡五里,疏东江门,番东、西澳为水闸,以时启闭焉”。——《宋史·魏瓘传》

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广南东路经略使吕居简开始在广州子城东边修建“东城”。熙宁三年(公元1071年),接任吕居简的程师孟倡议修建新的外城,即“西城”。

“议者皆以为土杂螺蚌不可城,独知州程师孟以为可,于是令转运使向宗道、判官卢大年、提点刑狱陈倩、周之纯等画图来上。诏可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三十七 “熙宁四年经略使程师孟筑西城,其周十有三里,城广一百八十步,高二丈四尺”。——《广东通志》

“三城并立”的广州城,周长21里,比唐代的城池大了四倍,范围大致东到今天立新路附近,西至今天的人民路,南至今天的文明路、大南路和大德路,北面到今天的东风路、豪贤路、越华路和百灵路一带。

结语

赵宋一代,虽然武功不及汉、唐,但其凭借着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城池建设中有着一定的建树,且对后世的城池建设有深远影响,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张公子爱读书


广州无 南京有

“风雨沧桑六百载,举世无双一座城。”现存25.782公里的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古代第一大城墙,也是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长的古城墙,号称世界第一城垣!细数起来,从明代开始,南京明城墙已经跨过了六个多世纪……

古代中国的城墙都呈“国”字状,方方正正,例如西安城墙。而明代的城墙却打破了规矩,走成了自由状。有道是“得山川之利,控江湖之势”。

南京的明城墙大胆地摒弃了传统的方正规矩的古代都城形象,而是依山而建,以水为河,融山水城林为“墙”所用,因此成为了一座极具创新意识和美学经典的城墙精品。

南京明城墙在中国古城墙中极为独特,依山傍水,与众不同的奇数城门,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有人说城墙的布局是天象“南斗星”和“北斗星”的聚合,也有人说是像朱元璋的脸。

纵观历史大局来看,我国有三千年的建城史,有两千多座大小城池。建于600多年前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的南京城垣全长33.676公里,比29.5公里的巴黎城墙还要长,是世界至今保存最好最大的都城城垣,1988年南京明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历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如今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南京明代的四圈城墙,其营建思想既有创新又有继承,在中国都城建造史上显得标新领异,独具魅力


云娜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大家好,我是馨晨复语!

现代的城市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人来人往、灯红酒绿,所以又叫都市。古代的城与市不同,市为集市,城则是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中有市,市在城中。城庄严肃穆,市则纷乱嘈杂,城市古风古朴。

古代的城不仅有巍峨的城楼,更有浑厚的城墙和古朴的城门。他们围合着庄严的宫殿、喧嚣的街市。给人以神秘感和安全感。

国家起源于城市,没有城市就不能叫国家。而城市则起源于不同姓氏的人的聚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人聚集在一起则慢慢形成了城市,古人建造城市“高筑墙、广积粮”城墙可以抵御外敌的入侵,粮食得以让人温饱,城市有城墙、有城堡又有粮食。敌人侵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市给人以安全感。

在古代没有城墙的城市就想没有屋顶的房屋,那是毫无违和感的。在战事频繁的古代,人们对于城市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筑城墙,最旷日持久的是围城,最艰难困苦的攻城,最血腥残忍的是屠城。所以在古代无论是宋代的金陵还是广州城、杭州城。还是明代、清代。都有厚厚的城墙。城有重要,城墙就有多厚多高。有的城更是用固若金汤来形容城墙的浑厚!以至于京城的城墙是最厚的。京城不仅要有城墙,还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道城墙围合。


馨晨复语


不是宋朝每个朝代,大城市都筑有城墙,连小县城都有,究竞有多高没量过。


手机135598242


5层楼高约15米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