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旺城二三事(二)

追憶往昔崢嶸歲月,暢談古堡金戈鐵馬

寧夏這片神奇的邊塞沃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曾在歷史上演了一幕幕鐵血傳奇,給後人留下無數廣為傳誦的英雄佳話。這片貧瘠的土地,曾讓處在艱難中的中國工農紅軍開展武裝鬥爭,建立革命政權而承載了光榮的紅色基因,其中的預旺堡更是名噪一時,因為在這裡,中國革命者第一次走上了世界的舞臺。

預旺堡距同心縣城七十二公里處,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邊陲小鎮,歷史上因元朝豫王分封此地,建堡立鎮而聞名遐邇,綿延一百多華里的走馬平川是中國北方通達中原的重要通道之一,在寧夏它北通富庶的寧靈平原,向南直達關山重重的戰略要衝蕭關,這裡既是南來北往的重要驛站,更是方圓百里繁華一時的商埠。

1935年,紅一方面軍勝利到達陝北與紅二十五軍會師,並東渡黃河,籌措糧草,擴充兵員,連戰連捷,儘管紅軍軍威顯赫,東征取得重大勝利,然而蔣介石仍執迷不悟、故伎重施,調動東北軍加緊向蘇區進犯並截阻正在長征北上的二、四方面軍。黨中央為鞏固蘇區,迎接二四方面軍北上,黨中央決定組建人民紅軍西方野戰軍,進行西征。同年五月十八日,紅軍西方野戰軍正式組成,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轄一、十五兩軍團共一萬七千人,左權為一軍團代理軍團長,聶榮臻為政治委員,徐海東為十五軍團軍團長,兵分兩路,直取寧夏。

紅一軍團兵鋒西指,經吳起鎮佔領曲子,初戰告捷,旋即北進佔領環縣、洪德,重創敵馬鴻賓部,打開了西征的良好局面。紅十五軍團連克靖邊、鹽池,積極策應行動。

六月中旬,彭德懷命一軍團經毛井進入寧夏,沿河川一路向西進發,二十日克七營,並進駐同心、海原,切斷敵東北軍北進企圖。七月下旬,一軍團尋機全殲東北軍何柱國部騎兵一部,俘敵甚眾,為使東北軍能聯合抗日,紅軍對所俘官兵進行宣傳教育後全部予以釋放。

七十五師於六月二十六日攻克預旺堡,七月初,十五軍團北進,圍攻紅城水及韋州城,屯兵於下馬關。所到之處,紅軍積極開闢地方工作,有效進行抗日宣傳,時隔不久旱塬上即烈火熊熊,老百姓奔走相告,“共產黨是人民的救星,他們是救民於水火的”,黨的政策慢慢深入民心,紅軍仁義之師的形象也被樹立起來。

至此紅軍西征大好局面業已形成,彭德懷西征司令部遂進駐預旺堡城隍廟辦公,預旺一時成為西征中樞,各路軍機要務,糧草週轉皆出於此,儘管只是短暫數月駐紮,但紅色種子已然生根發芽,不久即誕生了我黨最早的民族區域自治政府——陝甘寧省預海縣回民自治政府。

將星雲集的古堡預旺凱歌高奏,竟引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決心一探究竟,斯諾行至預旺先採訪彭德懷,又到下馬關採訪徐海東,並在預旺城攝下經典之作——預旺城樓上的小號兵,這些傳奇皆載入《紅星照耀中國》,為民族大義而浴血奮戰的共產黨人將士們至此終於得以正名,第一次以嶄新的面貌彪炳史冊。

一座神奇的預旺古堡,一段悲壯的英雄史詩,賦予了預旺數萬民眾為爭取生存而革命的信心,也堅定了回漢兒女團結鬥爭的信念。

預旺城二三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