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鹹鴨蛋


原創: 天府散文 2018-04-27

●李紅軍(四川)

鹹鴨蛋,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咱們中國獨有的一道菜餚,其色、香、味俱全,乃佐餐佳品。

鹹鴨蛋古稱杬子,民間又叫“鹽鴨蛋”、“醃鴨蛋”。在我的老家——一個距離南充市城區80多里的小山村,人們直接叫它鹽蛋。優質的鹹鴨蛋富含脂肪、蛋白質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維生素,是夏天補鐵和鈣的好食物。據說,它還有清熱解火、明目養眼的醫用功效,這個我就不得而知了。說起鹹鴨蛋,瞭解我的朋友都稱我為“鹹蛋超人”、“鹹蛋殺手”或者“鹹蛋狂魔”。鄙人和鹹鴨蛋從小到大,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直至現在我對它的愛,還是那麼痴迷,那麼纏綿,那麼深情,那麼熱烈,那麼專一……

戀上鹹鴨蛋


我是70後。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都是忠厚老實的農民,除了種地和賣點小菜外,並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從我記事起,平時碗裡的稀粥就像鏡子,能夠倒映出臉來:除了少量的米,就是包穀渣和牛皮菜或紅薯葉。而一碗酸得掉牙的泡蘿蔔就是標配的下飯菜。我想吃肉、我要吃肉的想法,就在這種長期沒有葷腥的日子裡瘋狂地滋長,成為我童年最痴情的夢想。因為心疼面黃肌瘦、整天嚷著吃“嘎嘎”(肉)的我和剛學會走路的妹妹,父母曾經也想過養豬,讓不斷長大需要營養的我們在逢年過節時能吃上肉。可是種地那微薄的收穫,交了公糧,就僅夠養家餬口,哪有多餘的糧食和蔬菜來餵養胃口巨大的豬呢?無奈之下,只得另想辦法。父母經過鄭重地考慮,最後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從親戚那裡借了五元錢,買來五隻小雞和五隻小鴨。媽媽拉著我和妹妹的手說,娃兒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小雞長大了能生蛋,湊夠十個就能賣一塊錢,就可以買好多“嘎嘎”給你們吃。小鴨長大後生的蛋就不賣了,媽媽給你們做成鹽蛋,和著稀飯好吃得很呢。聽了媽媽的許諾,年幼的我高興得手舞足蹈,而旁邊的妹妹則跺著腳,拍著小手,流著口水直嚷嚷,“嘎嘎”,“嘎嘎”……

從那天以後,童年的我對生活有了奢侈的期盼。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關養雞鴨的竹柵欄外,眼巴巴地瞅著無憂無慮的小雞小鴨,嘴裡面不停地念叨,快長大、快長大……快生蛋、快生蛋……另外我還和妹妹說好了,那隻渾身金黃非常可愛的小鴨是我專屬的,不準去觸碰它,它以後生的鴨蛋也是我的。我是多麼多麼喜愛這些承載無限希望的小雞小鴨呀,除了拼命地給它們喂糧食和菜葉,一有時間還把它們放出來在屋旁邊的草叢裡找蟲吃,和它們一起玩兒。可惜我好心辦了壞事,因為給小雞小鴨投食太多,活生生地脹死了兩隻小雞,害得另外幾隻也拉稀,差點翹辮子,過了好幾天才恢復過來。雖然父母沒有責罵我,但我還是傷傷心心地大哭了一場,自責了好久好久。

戀上鹹鴨蛋


終於,在精心照料下,三隻小雞和四隻小鴨健康地長大了(某天氣溫低,我把那隻全身金黃的專屬鴨,逮到被窩裡和我一起睡覺,半夜翻身時把它給壓死了。唉,甭勸我,讓我再哭一會……)。在一個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們家迎來了“大豐收”:雞鴨共生了四隻蛋。我手裡握著溫熱的蛋,不顧上面還有點點斑駁的雞屎鴨糞,湊到鼻子下邊拼命地聞著,好香呀,恨不得一口吞下去。當時那種無比激動的心情和極度興奮的神態,根本找不到恰當的語言和文字來形容。打個不太貼切的比喻吧,就像做了幾十年的光棍,突然娶妻了,而且妻子還貌美如花。

媽媽沒有食言,把雞蛋賣了買肉給我們吃,鴨蛋則用罈子加冷開水加鹽加香爐草泡成了鹹鴨蛋。從此,我家過上了十天半個月有肉吃、隔三岔五有鹹鴨蛋下飯的幸福生活。從此,我與鹹鴨蛋結下了不解之緣,纏纏綿綿到如今。

歲月輪迴,多少年過去了,我仍然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吃鹹鴨蛋時的情景。那是我六歲生日的晚上(至於為什麼是晚上而不是中午,後來媽媽告訴我,白天怕其他饞嘴的小朋友看見,又沒有多的鹹鴨蛋,只能晚上關起門來給我過生日。為此,白天我還傷心了好一陣子,以為大人忘記了我的生日。),媽媽足足煮了六隻鹹鴨蛋,還用紅墨水在蛋殼上蘸了紅點。這在當時生活困難的農村,簡直就是一種驚天動地的奢侈行為。當那六隻圓滾滾的冒著熱氣的鹹鴨蛋端上木桌時,我像餓狼看見了肥美的小羊羔,迫不及待地抓起一隻,咔嚓一口咬下去,動作敏捷得讓媽媽阻止都來不及。頓時,未剝的蛋殼混著蛋白蛋黃佔滿了我小小的口腔,鹹香鮮的味道瀰漫了我飢渴的味蕾。儘管蛋殼扎得我稚嫩的牙齦出血生疼,但那種脆脆的鹹鹹的香香的感覺,讓我覺得它根本就是人間美味。更遑論蛋白的鮮、細、嫩和蛋黃的紅、沙、油,那鹹香軟糯、回味悠長的口感,尤其撩得我黯然銷魂、感激涕零。如果當時有手機,定能拍下我狼吞虎嚥、滿口黃白之物,噎得直瞪眼的窘樣。旁邊的媽媽一直紅著眼框憐愛地看著我,輕輕地拍拍我的背說,兒子你慢點,別噎著了,這全是你的。可憐的妹妹瞪著烏溜溜的大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碗裡的鹹鴨蛋,把手指塞進嘴裡不停地吸噠著,止不住的口水流到圍脖上,打溼了一大片。她那羨慕嫉妒恨的無辜小表情令我至今難忘,深感愧疚。

戀上鹹鴨蛋


那一次,我整整吃了五隻鹹鴨蛋,其中頭兩隻都是帶殼吃的。後面三隻在媽媽的指點下,我才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地剝開蛋殼,像捧著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嗅了又嗅,舔了又舔,認真地小口小口地品嚐,希望這種巨大的空前的幸福感能持久一些,再久一些,直到永遠!由此,我養成了一種和大多數人不同的吃蛋習慣。估計好多人應該是像清袁枚所云那樣吃:“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也就是用刀切成兩瓣或四瓣進食;也有人把鹹鴨蛋空的那頭往硬處一碰,爾後剝開少許蛋殼,用筷子或小勺子一點點掏出來細嚼慢嚥。而我一直是把整個鹹鴨蛋的殼慢慢地全部剝去,其間對童年美味的那種幸福期待感一次又一次將我包圍。剝完蛋殼,裡面橢圓形的雪白赫然呈現在眼前。用手指輕輕捏住去了殼的裸蛋,閉上眼睛使勁嗅嗅,然後再一口咬去。喲嗬,鮮香嫩滑,鹹淡適中,其中滋味當真是妙不可言哪。順便說一句,現在我也偶爾嚼嚼蛋殼,權當回味和補鈣了。我一直認為這樣吃鹹鴨蛋,應該是僅僅屬於我的一種獨特體驗和享受,它源於物質匱乏的童年對美味的無比期盼,旁人是模仿不來的。

後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隨著包產到戶和各種惠農政策的實施,老家的生活條件逐漸得以改善和提高。我家餐桌上也常常有各種好吃的東西閃亮登場:豬肉成了家常菜,魚兒也被熬成湯,雞鴨不時亮亮相,海鮮山珍來解饞,各種菌類湊熱鬧,疏菜瓜果打擁堂……這其中有一道鐵定不變的菜,那就是媽媽泡製的鹹鴨蛋。它永遠紅白相間、鮮香可口,留存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有人說,人的口味是在童年養成的,這就是家鄉的口味,此話確實有道理。

戀上鹹鴨蛋


再後來,我離開家鄉求學、工作,在城裡成家生子,年歲漸大,華髮早生,心境已變,但心中那份對鹹鴨蛋的痴愛仍不減當年。我學會了各種醃製鹹鴨蛋的方法,也嘗試了各種吃法。比如直接煮了下飯吃,和著蔬菜炒著吃,切成片夾著麵包吃,伴著絲瓜燒湯吃,混著臘肉煎餅吃,碎成粉未熬粥吃……吃得酣暢淋漓,吃得津津有味,吃得興高采烈,反正是怎麼好吃就怎麼著來。當然,這些鹹鴨蛋都是我自己醃製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鹹鴨蛋的質量和鹹淡。有所謂專家說,鹹鴨蛋是醃製品,吃多了會致癌。管他呢,又不是天天吃頓頓吃。人吃五穀雜糧生百病,這割捨不了我對鹹鴨蛋的情有獨鍾。我以為隨心所欲,隨遇而安,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早些年,每當我坐火車到外地出差時,定會帶上幾枚煮熟的親手泡製的鹹鴨蛋。窗外鐵軌長長,火車轟鳴,快速前行;車內小桌上置一杯清茶,外加幾顆滾圓的鹹鴨蛋。無聊之餘,親手剝開一個來,食之鹹香,餘味悠長,回憶滿滿,幸福綿長。因此,我那枯燥乏味的漫漫旅途生活也漸漸變得生動起來。

往事如煙,晃眼間,三十多年過去了。在物質生活極度豐富的今天,小小的鹹鴨蛋在我日常生活中從未走遠。生活其實就是白開水,給點鹽它就鹹,給點糖它就甜。鹹鴨蛋就是我平淡生活不可或缺的調味劑,它不僅滿足了口腹之慾,更是我對童年那清貧而快樂的生活,一種深深的眷戀和懷念。

“幼時農家初相識,一見鹽蛋便終身。痴情相看兩不厭,喜怒哀樂伴平生”。笑中也有淚,樂中也有哀,此中滋味誰能解得開?不過可以肯定,我和鹹鴨蛋那種相看兩不厭的“愛戀”將永遠持續下去。如果給個期限,我要大聲說,希望是一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