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距離見美股歷史大底不遠了 科創板未來還會有表現

但斌最新演講:海外市場料本週結束恐慌,我們今天類似1981年前後的美國,今年是資本市場關鍵時刻

“今晚(3月9日)大概率美股見歷史大底,不是,也距離不遠了。國外市場在重複著春節開盤後的恐慌氣氛,不出意外,本週會有結果,結束恐慌迴歸常態。”

“疫情不會改變經濟的長遠發展方向,但是它會加速改變經濟結構中某一些行業,行業受益者就是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辦公、雲遊戲。”

“我相信,科創板經過調整以後,它(未來)還會有表現,因為這是一個大趨勢。”

“全世界利潤的40%被美國公司賺走了,所以美股才是真正的避風港,因為他們企業的盈利能力確確實實是太強了,而且很多公司的商業模式也是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馬斯克先生類似於愛迪生,從經營企業上來說,他比愛迪生要偉大,因為當年的愛迪生他還是有一點不能容人。”

“實際上現在養豬行業已經變成一個壁壘很高的行業了。養豬也是高科技,特別是非洲豬瘟發生以後,怎麼樣去控制也是很高的學問,還有環保壓力等等。

從我自己的角度理解,豬飼養這個行業很可能會跟美國一樣,龍頭企業幾家就瓜分了全市場,這也是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

“銀行就像沼澤地,看著風景秀美,但是進去會發現深一腳淺一腳,想賺錢不太容易。”

以上部分內容,是著名投資人、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在近日一場路演中的精彩觀點。

對於3月9日星期一全球暴跌,但斌公開發言認為,“今晚大概率美股見歷史大底,不是,也距離不遠了。”

相比周圍市場的恐懼性暴跌,A股市場相對沒有那麼恐慌。疫情從武漢開始爆發,中國率先控制,股市理應也超前穩定。國外市場在重複著春節開盤後的恐慌氣氛,不出意外,本週會有結果,結束恐慌迴歸常態。

但斌認為此次國內A股市場在內部疫情衝擊以及外部貿易衝突的雙重壓力測試下,大概率已到底部區域,疊加註冊制推進,很可能處在長牛起點。今天類似於1981年前後的美國,1981年前後的美國就是靠去槓桿,靠科技進步一直推動到現在,到今天也是如此。

事實上,資料顯示,也正是從1980年代起,美股開啟了數十年的大牛市,道指從875點,上漲到了現在的23850點。

此外,他對於新能源汽車、新基建、金融等多個行業,也都給出了分析。

內外雙重壓力測試下

底部的概率非常大

另外,我們也在思考這麼一點,2018、2019、2020年,實際上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壓力是貿易磨擦,這是一個外部壓力,中國經濟經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考驗,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從來沒有過的。

過去三年,華為、中興通訊等等相關公司和產業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也正是因為這些外部的壓力,讓中國的企業家、我們的管理層看到我們經濟的軟肋和企業軟肋,這是關乎我們生死存亡的問題。

所以,我們在相關的領域有了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投入,希望能有突破。我相信,1年、3年、5年、10年以後,這些相關的產業會有很大突破。

為什麼這兩年創業板或者科創板這麼強?有外部的因素,比如過去像芯片等我們是用老外的,但是現在他不給我們了,怎麼辦?只能自己去突破,所以我覺得(創業板、科創板走強)也是有合理的邏輯在的。

而且我相信,科創板經過調整以後,它(未來)還會有表現,因為這是一個大趨勢,中國的這些投資還是會繼續起作用。

另外,我們認為這次疫情實際上是從內部做了一次壓力測試。這次疫情是比2003年 SARS要嚴重的,我們這麼大規模地封城市、封道路、封社區,這在人類歷史上可能都是很少見的,當然這對我們的經濟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可能各行各業都感受的到。

所以,在外部壓力測試和內部壓力測試兩個測試下,中國資本市場實際上表現的還是非常有韌性的。

為什麼有韌性?因為中國經濟本身有這樣的底蘊,而且中國這麼大的國家,在產業結構各方面都是比較完備的,這次疫情也恰恰讓世界更清楚地知道了中國製造業的地位,實力還是非常強,而且要遷移也是非常難的。

而且,這次疫情實際上我們很快控制住了,可能其他國家如果想像中國一樣去控制還是非常難的,所以,疫情也許是壞事,但是危中有機。

危機的發生,對於有準備的國家、有準備的地區、有準備的行業、有準備的企業,都是加分的。

比如說之前的非洲豬瘟,疫情要嚴重的多,在空氣中存活的時間非常長,可能是半年都還在,而且病死率非常高,甚至就算有疫苗打下去,也影響豬的繁殖率,相對這次疫情來說更難辦。

但是你可以看,這個事件反而讓行業的集中度提高了。所以危機的發生對於有準備的行業當中的有準備的企業來說是非常好的。

中國也是,雖然疫情在中國大規模發生了,但是中國首先控制住了,所以從內部壓力測試角度來說,這對中國應該說是加分的。

內部壓力測試和外部壓力測試就像房子打地基一樣,兩個地基打下去,這個位置如果是底部的話,它成為大底的概率非常大。為什麼指數到了2700-2800點它就下不去了?

首先從估值來看,因為我本人也有28年的從業經歷,從這28年的歷史上來看,至少主板市場在這個位置的估值是一個底部區域。

我認為這個位置有小幅調整是可能的,但是大跌的概率很小,特別是在這個點位已經做了雙重壓力測試,應該說是底部的概率很大。

註冊制推行可能是A股市場長牛的開始

另外,再加上註冊制。我個人一直認為註冊制到來那一天很有可能是中國A股市場長牛慢牛的開始。

為什麼?因為只有註冊制才能夠增加供給,過去A股市場為什麼大起大落?因為股票發行的少,需求量大,所以估值很貴,貴上加貴它就容易大起大落,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過去的一個特點。

但是,如果未來增加供給,資本市場從買方市場變成賣方市場,那麼投資人就可能以相對比較便宜的價格買到企業,再疊上企業增長,這樣才有獲利的可能性。

我們的創業板是2009年開始的,當年在美國上市的搜狐、新浪、網易,比如網易,2001年之後在美國漲了3000倍,還有百度,在美國也漲了2、300倍,騰訊,漲了差不多500倍。

還有像阿里等一些中國最有活力對公司全是在美國或者香港上市的。如果說我們2000年就有創業板,如果這些最能代表中國經濟增長活力的企業能夠早在我們的資本市場上市,那麼也就不會有什麼樂視這些公司在國內上市。

所以,我覺得註冊制實際上是海納百川,更有胸懷的去迎接資本市場的挑戰。包括現在已經有深港通、滬港通、滬倫通,以後可能還有滬紐通,未來將是一個更扁平化、更開放的一個世界,這是資本市場更強勁的基石。

很多人很擔心上的企業多了,市場供給量太大了。你要知道,每一次牛市都是在大擴容中不斷往上走。對於好公司來說,它不會因為擴容了就不漲了,主要還是內生推動的。

真正的長期投資,都是靠企業自身的價值增長來實現的,這也是全世界資本市場的共同規律。

在納斯達克,Facebook、亞馬遜、谷歌、蘋果、微軟這5家公司差不多佔了總市值的接近50%,也意味著如果這5家公司能夠不斷的靠內生增長而增長的話,市場本身就會不斷變好。美國也好或者全世界主要的發達國家市場也好,都是由藍籌股來推動的。

所以,當下中國在外部壓力測試疊加內部疫情壓力測試,同時加上註冊制,這也是一個歷史性的、重大的資本市場上的變化。結合這三個大的因素,我覺得2020年很有可能是中國證券資本市場非常重要的一年。

美股的好公司,估值並不貴

很多人很擔心美股漲了11年了,大跌的話對A股是不是有影響。

因為東方港灣是自下而上的去參與投資的,我們2004年成立就在投A股和港股,後來也投了美股,我們是用同一種理念在三個市場上去實踐。

實際上美股的好公司,估值都是比較便宜的,除了亞馬遜以外,其他的像谷歌、蘋果、微軟都還是比較便宜的,沒有那麼貴。

雖然美股現在也會有跌,但是(持續)大跌的概率小,所以,在美股也是正常的情況下,A股經歷了內部和外部兩重壓力測試再加上證券法註冊制的實行,我個人傾向於今年此刻,應該是中國資本市場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中國的市場,為什麼疫情對經濟對影響那麼大,市場表現還那麼強?這一定是更加超前的因子在起決定作用。

所以我個人傾向於疫情的影響告一段落了,或者說,未來它可能會對部分的行業和部分結構有影響,但是不構成對整體的影響。

問答部分

問:新的證券法實施,還有再融資新規、創業板改革等等,對資本市場有哪些影響?對於資金的流向又有什麼影響?

但斌:我覺得總的來說是增加了供給。

無論是註冊制也好,還是融資定增,包括其他變化,我一直是主張市場更開放,不要有那麼多限制,最好讓市場變成一個買方市場。因為過去是賣方市場,供給量小,如果能夠真正徹底轉變成買方市場,這個市場就正常和健康了。

所以,我個人一直主張交給市場,用市場化的方法來管理市場,那現在看到更加市場化了,我是舉雙手贊成的。

當然很多朋友可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因素還是很擔心,比如以後會不會有一些搞名堂的事情出現,我覺得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還是得看主流,當供給量足夠大的時候,想搞名堂也搞不了了。

關鍵是這些政策能不能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從根上來治理這個市場。包括過去我們說的T+0制度。

還有漲跌板制度,很多人說漲跌停板是為了保護所謂的老百姓投資人,但實際上也害了很多人。其實漲跌停板制度實行以後,投機並沒有減少。

但是,如果把漲跌停板取消,公司可以一天跌90%,這麼來個幾次一些人就不敢炒垃圾股了。

像美股、港股市場,它也沒有漲跌停板,為什麼老千股一般的老百姓就參與的少,大家都去買藍籌股?投機是教育不了的,投機的人只能被消滅。

所以擴大供給、用市場的化的手段來治理市場,我個人是舉雙手雙腳贊同的,而且希望進度能夠加快。

問:您認為今年A股整體的走勢會是怎麼樣?今年A股有走牛的條件嗎?

但斌:我剛才說了三個衝擊,在這麼大的衝擊下都跌不下去,除非戰爭才有可能了。但是,我剛才說了概率很小,所以是不是底部我不知道,但是往下大跌的概率沒有,反正我覺得概率很小。

問:在未來3-5年東方港灣堅持價值投資的行業方向有哪些?或者說您未來看好哪一些板塊?

但斌:東方港灣從成立到現在,主要是集中在消費、互聯網、高端製造、非銀行金融、教育等等行業。

過去百年的行業變遷來看,消費肯定是一個主要行業,根據資料顯示,長期好的行業,也就是化妝品,醫藥,醫藥在美國也是僅次於互聯網的,還有菸草。

當然A股沒有菸草上市公司。還有食品加工,實際上食品加工行業在美國、在A股都有很多牛股,國內很多的企業公佈季報以後就暴漲。

還有金融服務、家用電器、特殊化學品,化工行業的一些特殊公司表現也是不錯的。

另外還有券商、半導體、軟件、計算機、蒸餾酒、教育,這些行業從長期來看是應該重視的,我們的關注點也都是圍繞著這些角度去看。

全世界利潤的40%被美國公司賺走了

問:現在全球的資本市場大幅震盪,您認為中國的股票資產會不會成為全球的避險資產?對於海外市場的寬鬆政策以及持續性有什麼看法?

但斌:避險資產毫無疑問還是美國,全世界利潤的40%被美國公司賺走了。

就像蘋果一家公司的利潤是我們創業板利潤之和,還加上華為。中國的企業什麼時候能把全世界40%的利潤放到中國,那我們就真的是厲害。

所以美股才是真正的避風港,因為他們企業的盈利能力確確實實是太強了,而且很多公司的商業模式也是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這個也是沒辦法的。

當然中國應該是全世界經濟第2強的國家,我們慢慢也會變得更強,這是毫無疑問的。包括疫情期間,外資總的來說也是淨流入,他們還是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而且他還是剛剛開始進入,是一個持續進入,並沒有說達到飽和了。

所以我覺得對外資來說不存在什麼避風港的概念,而是因為更看好中國的發展所以處於快速進入的階段。

養豬業實際上壁壘很高

問:關於養豬行業的競爭格局還有它未來的前景,您可不可以給我們解釋一下?

但斌:實際上疫情對龍頭企業的影響是不一樣的,豬瘟讓行業龍頭的市佔率變得更高了。從我自己的角度理解,豬飼養這個行業很可能會跟美國一樣,龍頭企業幾家就瓜分了全市場,這也是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

我們還是比較看好這個行業,實際上現在養豬行業已經變成一個壁壘很高的行業了。

你要說高科技,實際上養豬也是高科技,特別是非洲豬瘟發生以後,怎麼樣去控制也是很高的學問,還有環保壓力等等,所以其實是壁壘非常高的行業。而且可以看到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未來幾家會提高市佔率。

其實在疫情發生以後,實際上很多中小企業的生活很困難,可能又倒了一批。但是看到季報,龍頭的幾家企業每一家都是非常不錯,最近表現得非常好。所以各行各業都在發生向品牌企業、龍頭企業聚集的趨勢,市佔率會快速提升。

今天類似1981年前後的美國

問:科技半導體行情走得非常強勢, 2015年的牛市中小創大幅跑贏了白馬藍籌,您認為這一次還會是這樣嗎?還是說當前的價值股會再次受到重視?

但斌:我個人認為跟2015年非常不一樣的是,現在市場參與者的結構比那個時候更豐富了,在2014、2015年的時候,外資還不像現在這樣對A股市場有很大的影響。

2015年的時候中小創表現得非常厲害,我覺得這樣也是好事。可能對某一個人或者某個機構來說,買到高點的時候會虧得很厲害。比如2015年買了樂視,買了全通教育,最後可能虧了90%,甚至虧沒了,影響很大。

但是,泡沫或者行業的高估對行業的發展有很強的推動作用。可能是有一部分人為夢想窒息了,但是對整個行業是有利的。比如可能企業因為高估,可以付出比較小的成本融到錢去辦事,這是有利的一面。

而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就是這樣,不僅僅是2015年,我本人從業28年了,這28年裡,每一年或者每一個行情,都是被夢想來推動的,所以說文化是非常難改的,為夢想一直存在A股市場的文化裡面。

特別是原來又不是註冊制,供給量又很小,只要有一些有特點的公司、好一點的、有一點想象力的公司都被爆炒,在A股過去28年的歷史中一直都是這樣。

就像2015年,如果不救市,很多融資盤之類的可能都沒了。現在市場一好,又來了,我覺得很正常,這樣的文化要想改變是非常難的。

所以市盈率從150倍跌到30多倍,炒到50、60倍,然後再漲到100倍,我覺得這個概率也有。雖然很多人有過2015年的教訓,再吃一次教訓也有可能。但是我相信,市場還是有記憶的,所以參與中小創的朋友們,還是要注意下風險。

我寫了個微博說成長股至少是要告一段落了,或者是有一定的風險,雖然很多人還是有這種風險意識,但是為新的事物奉獻熱情的這種延續性是非常強的,這種風格我覺得還會延續。

實際上我認為今天類似於1981年前後的美國,1981年前後的美國就是靠去槓桿,靠科技進步一直推動到現在,到今天也是如此。

貿易戰讓中國知道自己的軟肋了,中國投了那麼多資源在相關行業裡,其實長期有助於中國經濟結構的改變,對行業也有改變,所有領域裡面都可能會出現好的企業,這個方向是一個長期的方向。

所以我覺得今年的風格大概率會延續,因為背後這個邏輯一直在,即每個國家都是靠技術進步來推動的。

但是,對於整體板塊當中高估的東西,大家還是要冷靜。因為高估的東西畢竟是高,你可以編各種各樣的理由,但是穩健的收益還是要靠利潤推動,要是沒有利潤的話還是有問題的。

過去老是有些人問我樂視和亞馬遜。亞馬遜是非常賺錢的一家公司,它只是把賺的錢去再投資了,並不是不賺錢。

但是樂視是真不賺錢。中國很多科技企業的估值,說句老實話確確實實已經是可能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而且都是莫名其妙的。

某個電動汽車的龍頭企業,我們研究過很多年,2013年就開始研究投資,它是非常有夢想和確定性的,跟中國老百姓對某些公司展開想象力完全不一樣。所以投資是個很嚴肅的事情,當然這是我個人意見,也不耽誤大家賺錢,為夢想而窒息。

新基建、老基建

問:能不能評價一下現在市場上關於新基建和傳統基建的分析?另外你怎麼看未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短期會不會有大放水來拉動投資和經濟?

但斌:我們有投資傳統基建相關的一些公司,去年我調研過很多行業,其實水泥這個行業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

所謂的大放水以後對基建,包括房地產可能還是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所以我們也配了相關的行業。但是關於新基建,我們研究員也有推薦相關的公司,但我是沒買。

除了我自己管的基金以外,其他人的配置是有新基建這些公司的。因為未來畢竟需要靠這種人工智能、大數據、無人駕駛,所以在新基建相關的行業裡面有很多公司表現得非常出色。

從國外的情況來看是這樣,包括國內我們也在對標研究相關的行業。新基建的這些投資也是非常巨大的,比方說在疫情衝擊下雲辦公、在線教育等等。

很多公司過去沒有危機感,但是這次疫情過後突然變成生死存亡的問題了,所以這些公司會拼命在相關領域裡面投資,建設投資的量非常大,包括阿里,包括騰訊的會議系統等等。

總的來說這次疫情是推動了相關的產業發展方向,我們也是比較看好的。

價值投資最好還是不要做擇時

問:在高波動的中國股市,您認為應該如何控制好回撤呢?

但斌:我們主要是用倉位來控制,沒有用衍生品。如果你要是熟知衍生品的話,在風險暴露的比較大的時刻,可以用衍生品來做風控。

實際上,在東方港灣的16年的成長曆史當中,在2015年之前,我們一直是滿倉的,包括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來白酒危機的時候,我們一股都沒賣。

但是這兩次也給我們很大的教訓,所以在2018年8月份以後,我們也做了一定風控,在2019年1月份又重新買入,就又是滿倉了。

總的來說,我們在過去16年的歷史當中,僅有兩次用倉位做風控。

但是,這個事也是非常難的,雖然2015年我們做了風控,實際上當時也給我們一個教訓。

某龍頭企業,它估值並不貴,當時它也是從290跌到166,也跌了40%多,但是後來很快就起來了,但是因為做了風控,你錯失了一個公司。所以為什麼2019年我們那麼堅決,也就是上次教訓變成我們寶貴的財富。

但是,我們覺得價值投資最好還是不用做風控,我們是有合同要求,因為跟渠道(有規定),有清盤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