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變化快,職場挑戰多?別擔心,這個思維助你職場發力


環境變化快,職場挑戰多?別擔心,這個思維助你職場發力

經驗思維,慢慢限制我們的職場發展

小雅是我的一位HR同行,去年年底從傳統行業跳槽到新興的互聯網電商行業。

過了一段時間,她來找我吐槽說,沒想到工作那麼多年,還遇到了隔行如隔山的現象。

傳統行業工作節奏慢。而在電商行業,她的日常工作簡直就是“倍速播放”一樣。

就拿挑戰最大的招聘來說吧。小雅原來的公司,全年下來平均一個月只需要招聘一兩名新員工就行了。但在現在的電商企業,每週都必須有人入職。

電商行業,經常面臨招聘時間緊招聘任務重的局面。企業談好了客戶,但是內部沒有人接手運營項目。

缺人,是最大的問題。也是HR部門面臨的頭等挑戰。

小雅也面臨著這樣的招聘難題。她為了能完成招聘任務,每天都加班到很晚,然而效果依然不盡如人意。

她覺察到急需用人的項目經理,似乎不給她好臉色看了。她甚至擔心有人已經把狀告到老闆面前。

才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小雅在新公司已經有一種疲於奔命的感覺。她說再這樣下去。自己可能連試用期都過不了了。

按照原來的工作經驗,小雅認為這種招聘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她知道我也在電商行業工作,滿臉不可思議的來問我說,你們平時是怎麼完成那麼大量的招聘工作的?

我告訴小雅,放下招聘這件事暫且不提,她在職場上用的還是經驗思維——用之前工作中的老經驗來看待新事物和新問題。

過去,我們在職場常常習慣使用“經驗思維”。

經驗思維是根據個人經驗或者普適性的常識對事物做出判斷,形成結論的模式。

我們以前慣於聽到的“老法師”這個詞兒,就是形容職場上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出了問題大家都一籌莫展,找“老法師”來準沒錯。老法師的經驗就是最大的寶。

進入職場跟著一位老法師從頭開始慢慢學起,是多人都期望的職場經歷。

然而老法師也有失靈的時候。“經驗思維”,在如今這個變化飛速的時代太容易過時。往往徒弟的經驗還沒學完,外部環境已經變了。

如果你再抱著過去的經驗不放,不能適應新的變化,那麼在職場上被淘汰是遲早的事兒。

同行小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面對新的挑戰,我們需要數據化思維


環境變化快,職場挑戰多?別擔心,這個思維助你職場發力


面對不斷髮展的外部環境,揮別經驗思維的禁錮,我們需要“數據思維”。

“數據思維”一詞,出自於達文波特的著作《成為數據分析師》。

具有數據化思維或者分析頭腦,即對數據和分析有渴求,在工作中利用它們做決策,並在公司內部提倡這種做法。

我們生活在一個數據氾濫的時代,“大數據”成為網絡熱詞,挖掘和讀懂數據也成為企業更富有成效的內部決策。

“數據決策時代,人人都是分析師”。

去年年初,我們公司的租房合同即將到期。原來的辦公室離地鐵站還有兩公里左右的路程,交通不便。公司同事們都希望老闆可以考慮換一個離地鐵站更近的辦公地點。

我代表人力資源部門向老闆反映,因為交通不便,很多候選人查了路線之後拒絕來面試。

為了說服老闆,我拿出了之前半年的招聘數據。即電話邀約候選人的時候,因為地理位置原因拒絕來面試的人數,大概佔了總的拒絕邀約人數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工作中,我通過數據說話,而不是拍腦袋的的經驗主義,以便於老闆做出以事實為依據的決策。

三個步驟練就數據思維,解決工作難題

如何通過數據化思維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完成工作目標呢?


環境變化快,職場挑戰多?別擔心,這個思維助你職場發力

  • 第一步驟:構建問題

海森堡說過,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

工作上遇到的問題,實際上關鍵點是什麼?把具體的問題抽象成幾個關鍵點,甚至幾個具體需要達成的數字。

曉峰是我合作過的一位非常優秀的招聘經理。

同樣是面對電商行業的招聘壓力,他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招到合適的人。

我觀察曉峰培訓招聘專員的時候,把轉正考核的標準壓縮到一個數字——到麵人數,即電話邀約的候選人,實際到達企業面試的人數。

曉峰告訴我,只要候選人能夠來面試,我們總是能在其中,發現一定比例的合適的人選。關鍵點就是在提高到麵人數。


  • 第二步驟:解決問題

這是三個階段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這一階段需要建立一個基本的模型

模型是某個現象或問題的一種有目的性的簡化呈現。

模型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建立的。而簡化,則說明我們聚焦於幾個關鍵變量,捨棄其他不重要的部分。

然後關鍵變量在經過測量後轉變為數據。

數據本身並不會告訴我們信息,我們需要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解讀出其中的意義和關係。

回到剛才招聘經理曉峰那個案例上。

他分析過我們公司之前的招聘數據,發現只要在招聘期,平均每天有8個人來公司面試,就能滿足我們企業的人員需求。

通過對招聘流程各環節的分析,他甚至有一個大致估算的公式。

即每天篩選多少份簡歷,產生多少名符合要求的候選人。每天給這些候選人打電話,大概有一半的人會答應來面試。最終實際到達的候選人,大概是同意邀約的二到三成。

曉峰以此倒推出每天必須看多少份簡歷,打多少個電話,才能夠達到8個人的到面數。

為了達到這個到面數,曉峰帶領的招聘團隊需要把控好各個招聘環節。一旦到面數的數據發生波動,就要在每個環節找原因。


環境變化快,職場挑戰多?別擔心,這個思維助你職場發力


  • 第三步驟:傳達結果,並基於結果採取行動

傳達結果的對象,就是這個分析結果的利益相關者。在職場上,這個相關者大概率是老闆或者決策者。

分析的結果是為了傳達,並且有利於企業內部決策。而怎麼樣傳達才能讓對方接受,是我們分析之後需要考慮的結果。

結果呈現得越清楚,才越可能促成決定和行動。

再次回到剛才招聘經理曉峰的例子。

為了提高簡歷的收集量,曉峰想要增加一個更有效的招聘渠道,但是新的渠道費用比我們原有渠道略高一些。

曉峰先花了幾百塊錢購買了一個月的試用服務。並且每天做好記錄——通過這個平臺收集到多少有效簡歷,安排了幾個面試,以及最終錄取了多少人。

事實證明,這個渠道在那一個月帶來的各項數字,都遠高於我們原有渠道的數字。雖然新的渠道費用略高,但是考慮到實際效果,開通渠道還是非常值得的。

曉峰把兩個渠道的數據彙總在一個excel表格上,直觀的呈現給老闆。

最終,老闆拍板花錢開通了這個新的招聘渠道,這一舉措大大緩解了我們部門的招聘壓力。


數據化思維不僅體現在文中舉例的人力資源領域,在職場的其他領域,如財務、營銷、供應鏈、研發等多個領域都可以運用。


環境變化快,職場挑戰多?別擔心,這個思維助你職場發力


結語

面對紛繁的變化,我們在職場上需要揮別經驗思維,掌握數據化思維。

“數據決策時代,人人都是分析師”。

通過三個步驟,練就數據思維,達到工作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