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作者 | 君怀夜(DoMarketing-营销智库 主笔)

近日,雷军为小米10投了一支朋友圈广告,广告内容已经脱离地球,上天了。在朋友圈广告中,雷军向大家展示了小米10 用1亿像素拍摄地球的清晰照片,以此宣传这款产品强大的相机功能。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据悉,为了证明小米10的拍摄功能之强大,雷军和小米耗时168天,攻克343项技术课题,终于让小米10成功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这才有了“1亿像素拍地球”系列照片。

回顾近年来品牌玩太空营销的历史可以发现,不仅有小米、特斯拉这样的科技品牌,还有知乎这样的互联网品牌,甚至连欧派这样的家居品牌,杜蕾斯之类的卫生健康品牌也参与其中,可以说在太空营销上,排在小米雷军之先的前辈可不止一位。如此多的品牌浩荡上太空,他们的太空营销都是如何做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做个盘点。

品牌太空营销玩法知多少?

1、送产品/品牌上太空

太空营销最简单、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自家产品送上太空。

送自家产品上太空也不是雷军首创的营销方式,2018年初,特斯拉就通过美国“太空探索”(SpaceX)公司研制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试射成功,把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送进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轨道。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特斯拉和“太空探索”公司共同的老板埃隆•马斯克说:“我不担心这辆车,它会很好的。”他还预计,这辆跑车将在轨道上漂流上亿年。“最后,会极端的接近火星……有那么一点点的机会,它可能落到火星上。极其渺茫的希望。”

事实上,送跑车上太空不仅让老板马斯克赢得了全球媒体的普遍关注,证明了SpaceX公司火箭的强悍性能,也极大提升了特斯拉品牌的关注度,可谓一箭三雕。

看到小米和特斯拉案例,你可能会觉得送产品上太空是科技公司的事,但其实,食品餐饮界在这方面行动得更早。

早在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就将自己的饮料送上了太空。该公司曾花费25万美元研制成功“太空饮料机”和“可口可乐太空罐”以确保宇航员也能在太空喝上可口可乐。

“饮料机”高度和宽度均不足一米,看起来像是一个储油罐,宇航员可以通过前面的几条“管子”来获取饮料。“太空罐”的高度为15厘米,外观看上去像是在一个普通的可乐罐上加了一个特殊的饮用装置,而实际上它的材料和设计都大有乾坤,能确保宇航员在失重的环境下也可以顺利喝到饮料。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可口可乐之后,在2015年2 月22日“全美玛格丽特日”,龙舌兰品牌 Jose Cuervo 联合自己的创意代理商麦肯纽约以及一支专业的火箭发射团队。将一罐载有玛格丽特的飞行器发射升空,然后再使寄托降落伞落地,从而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杯被天空冰过的玛格丽特。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相比以上玩太空营销的品牌,饮料品牌 Otsuka则走得更远,让产品上了月球。2014年, Otsuka借助Space X 和科技公司 Astrobotic Technology 的帮助,成功运送约1公斤的罐装宝矿力水特 (Pocari Sweat)去月球,这些罐装的能量饮料于2015年的10月着落月球表面。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另外,必胜客也在2000年让自己的披萨实现了飞天梦。2000年7月21日,在哈萨克斯坦航天基地,世界上最大的质子火箭发射成功。在该火箭发射升空的太空服务舱内,一名太空旅行者和两名宇航员将举行了一场比萨联欢会,享用必胜客与一位“太空厨师”合作制作的新式太空比萨,这一举动迅速提升了必胜客在全球的关注度。为此,必胜客需要“倒贴”向俄罗斯宇航部门缴付一百万美元,才得以完成这次太空薄饼外卖的宣传。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没有火箭,到不了几百公里的外太空轨道怎么办?在几万米的近地高空中,企业也能过一把太空瘾。

在2012年,当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成功的从4万米高空跳下的时候,一块巧克力也跟着升上了太空。安置在Kit Kat前方的摄像头清晰的记录了整个升空过程。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杜蕾斯也曾用热气球将自己的产品送上太空。2015年,环时互动为杜蕾斯拍摄了一支名为“明天,到地球外面晒晒自己”的视频,视频中的杜蕾斯Air空气套乘坐热气球慢悠悠地穿过云层,一直上升到平流层的近地太空中。该视频同步在B站直播,短短50分钟就吸引了上万名网友观看。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2、送纪念品上太空

企业没有合适的产品,或者产品不适合送入太空,也可以考虑送特定的事件纪念品上太空,让相关活动更有仪式感。

知乎就做过这样的营销。1月24 日,知乎商业航天公司天仪研究院跨界合作“发问全宇宙”人类计划:通过知乎“想法”征集用户对宇宙的发问并激光雕刻至“湘江新区号”卫星表面,随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抵达太空。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而去年,日本东京奥组委也做了类似的事情。2019年5月16日,本共同社日报道说,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组织委员会15日宣布计划,他们将把动漫《机动战士高达》模型送至太空,再向地面发出声援奥运的信息。该计划作为奥运造势企划的一环,将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以及东京大学携手实施。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3、送广告上太空

2008年,莱斯特大学和欧洲非相干散射科学联合会共同支持的太空广告项目邀请英国公众参与“你制作,我们播放”活动,为多力多滋制作30秒广告,诠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获选广告片最终不仅将在全英国播放,还将获得太空播出机会。

按照计划,广告信号将从欧洲非相干散射科学联合会设在挪威北部斯瓦尔巴群岛的太空中心发出。最终,相关人员将用500兆赫兹超高频信号把广告发射到距地球大约42光年的大熊星座区域。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该太空广告项目耗资约30万美元。广告以光速传送,发出1.2秒后将经过月球,4.5分钟后经过火星,9分钟内信号经过太阳,5.5小时后经过冥王星,离开太阳系。

4、送卫星上太空

还有一种更显高端的玩法,发射一颗自己命名的专属卫星,聚划算就这么干过。

2016年9月,聚划算就联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华航天博物馆今日共同在京开启“奇聚太空”计划。三方计划探索包括火箭脱落材料定制、互联网数据与航天科技打通、太空农业等创新项目。同时,三方计划将于2017年发射全球首颗电子商务卫星——聚划算号。

不同于聚划算,欧派的太空营销则将卫星玩法和营销活动结合起来。

2018年,家居品牌欧派联合天仪研究院共同发起推出了“520定制太空情书”,为爱定制了一颗卫星(卫星编号TY1-03),将52句关于爱的表白刻在卫星面板上,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二丙火箭发射升空,最终到达500公里之外的太空,为需要表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高大上、完全与众不同的场景。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2019年,欧派延续太空营销的套路,正式对外首发“火种计划”,携手天仪研究院建造了首个TY3-14号“Stellar情感空间站”。同时,欧派衣柜就联合咪哒音乐、vivo手机、百事&七喜以及一兜糖,面向全球征集30万条声音情感数据,利用自己定制的“Stellar情感空间站”升空,开启划星际时代的“宇宙情感大迁徙”。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5、在地面借势太空营销

离开了火箭、宇宙、月球,太空营销在地面能玩吗?能,太空主题广告、主题产品等借势玩法也能让品牌沾上太空的光。

2019年,瑞幸就推出了太空主题沙雕广告《和瑞幸在太空里的3天》。这支广告片讲述了两个宇航员在太空中要执行任务的三天里,状况百出。第一天,通讯器故障;第二天,舱体漏气;第三天,安全扣脱落,供氧不足。

而这些“丢性命”的事故,在瑞幸小蓝杯面前,却都一一轻松化解,由此突出了小蓝杯的产品优点。甚至关键时刻,纸杯也能充当“路由器”,成功接受信号。太空的外卖服务,30分钟也能必达!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将服务用户的场景由地面转移到太空,加上沙雕、有趣的剧情,瑞幸成功地将产品卖点清晰地传达出来,并强化了瑞幸的品牌特征,加深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还有一种更“机智”的借势玩法,2014年6月,英国大热人物宇航员Tim Peake即将返回地球。知名披萨品牌棒约翰当即表示,Tim Peake返回地球之后,就立即给他派送一个特别定制的披萨,该披萨将印上宇航员的本人的脸。

送小米10上太空,这波营销雷军是在学谁?

棒约翰高级营销总监Andrew Gallagher还一本正经地表示,“我们没法想象一个英国人六个月不吃披萨是如何度过的。Tim Peake曾在影像中表示想吃披萨,所以只要他返还地球,不管哪里,我们都会去派送,所有口味任他挑选。”

仅用一张披萨,棒约翰就将自己和太空以及大热的宇航员联系起来,是不是很鸡贼?

太空营销魅力何在?

1、吸引关注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自己头顶的苍穹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欲望更加强烈。凡是与太空有关的活动总能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对品牌而言,太空这一标签自带流量加成。

2、证明实力

无论是发射人造卫星,还是载人航天,每一次太空活动无疑不是人类社会资源和先进科技集大成的结果。在大众认知中,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科技实力已经成为太空相关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企业送产品、品牌上太空,也成为自身强大实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象征。

3、制造差异

在产品逐渐同质化的今天,从服务和营销上制造差异化体验成为品牌的新选择。在这方面,太空元素天然具备优势,太空高辐射、真空等迥异于地球的环境,使其天然具备让品牌与众不同的能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品牌飞天的难度也将越来越低,必将有更多品牌拥抱太空营销。在美国,NASA署长Jim Bridenstine甚至专门为此筹备了一个委员会,研究 NASA 与广告商合作的方式,包括在太空船和火箭植入品牌,调查让宇航员在地球和太空中进行广告代言的可行性。

想必,在未来,我们也将看到更多品牌去尝试太空营销,以上玩法案例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