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大戰也敗於火攻,東吳小子是縱火犯?劉備老男不長記性?


夷陵大戰也敗於火攻,東吳小子是縱火犯?劉備老男不長記性?

三國史上有一個問題很有意思;三大戰役,為什麼每次都是火攻得手?官渡之戰,曹操一把火燒了袁紹烏巢糧草;赤壁之戰,曹操卻被周瑜火燒了戰船;沒想到夷陵大戰,劉備又被陸遜火燒連營。這是為什麼呢?有人搞笑說,東吳小子簡直是一群縱火犯,而劉備這個老男就是不長記性!

那麼其中有沒有些正經道理呢?我看是有的。

首先,這三次大戰的共同的特點是以弱對強,只能出奇制勝,借勢發力。

曹操打袁紹的時候實力懸殊很大,那是明擺著的。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氣焰囂張,而曹操只能用他所能集中的三五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而且後方不穩,糧草難繼。

夷陵大戰也敗於火攻,東吳小子是縱火犯?劉備老男不長記性?


赤壁之戰,曹操號稱八十三萬人馬下江南,實際上沒有這麼多,據專家考證也無非十幾萬人。但東吳和劉備可控劉琦的部隊加起來只有五六萬,二比一的懸殊還是可能的。

夷陵之戰,史書記載劉備動用了十幾萬人馬,陸遜只有五萬兵,實際 考證劉備的兵力沒那麼多,但劉備出峽是氣勢洶洶,在態勢上強弱對比還是很明顯的。

所以在這三大戰役中,弱者要戰勝強者,都只能出奇制勝,難免都會想到憑藉當時殺傷力很大的火攻,這是一層道理。

其次,在這三次大戰中,失敗方都犯了共同的錯誤,那就是沒有趁勢進擊,而是被對方牽制拖延、得以尋求出奇制勝的火候。

夷陵大戰也敗於火攻,東吳小子是縱火犯?劉備老男不長記性?


官渡之戰,袁紹架勢擺的很大,臨陣卻老是按兵不動,甚至因為小兒生病而放棄進軍的機會,讓曹操又是回擊劉備,又是援救白馬,而且在決戰前夕燒了屯糧之地,造成袁軍大亂,張郃、高覽等將領向曹操投降,最後袁紹只帶著八百餘騎倉皇逃回河北。

赤壁之戰曹操揮軍南下,先是犯了冒進的錯誤,荊州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向東吳下了戰表;後來既然戰船出發了,他又犯了保守主義,接敵初戰失利就撤到烏林連環停泊。如果曹操在初次接戰失利時不猶豫後退,而是一鼓作氣揮兵東進、放舟順流而下,即便一戰不利也還有機會,總不至於讓周瑜有縱火的機會,搞得“灰飛煙滅”。

夷陵之戰陸遜最擔心的是兩條,一則“備是猾虜,更嘗事多,其軍始集,思慮精專,未可幹也”,二則水陸並進,難於阻擊。所以他撤出峽口後固守夷陵夷道一線,等待時機。劉備果然被搞得“兵疲意沮,計不復生”。如果劉備在陸遜堅守不出的時候,放棄水路而改由江南陸路打擊吳軍背後,甚至直指金陵,就可以迫使陸遜回兵上岸與之決戰。但劉備在失策了。他被動地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於深山密林裡,屯兵休整,準備等到秋後再發動進攻。陸遜說,“臣初嫌之,水陸俱進,今反舍船就步,處處結營,察其佈置,必無他變”,於是腦洞大開:“吾已曉破之之術”什麼“ 破之之術”?東吳小子們無非是想到,又可以放火了!

夷陵大戰也敗於火攻,東吳小子是縱火犯?劉備老男不長記性?


第三,在這三次大戰中,遭火攻的主帥精神心理都犯了兵家大忌,乃至火燒眉毛。

官渡之戰,袁紹正如曹操所料,在官渡之戰中確實是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優柔寡斷,見事遲緩,而且剛愎自用。

曹操在赤壁之戰時是犯了驕兵必敗之忌。陸機在《辨亡論》中說:”魏氏嘗藉戰勝之威,率百萬之師,浮鄧塞之舟,下漢陰之眾,羽楫萬計,龍躍順流,銳騎千旅,虎步原隰,謀臣盈室,武將連衡,喟然有吞江滸之志,一宇宙之氣”。這雖然有些誇張,卻確實是曹操當時不可一世的驕傲情狀。《三國演義》說他還橫槊賦詩,想必他在樓船上很是得意洋洋。

劉備在夷陵之戰時的心態更是糟糕。關羽張飛被殺,他為兄弟復仇心切,剛當了皇帝就親征,水陸並進,而且把自己的大本營設在很靠近前線的江南夷道猇亭,滿以為所向披靡,沒想到卻與無名小將周旋,曠日持久,更是惱羞成怒。孫子兵法在《火攻篇》就提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劉備正是因此才思慮不精,處置不當,遭到火攻。

以上雖說都是大道理,卻不能說跟三次大戰的勝敗、特別是曹操劉備的疏於防備、敗於火攻沒有關係。

當然,曹操劉備的遭受火攻,也有客觀上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天時地利等戰場條件發生了新的變化。

夷陵大戰也敗於火攻,東吳小子是縱火犯?劉備老男不長記性?


孫子在火攻篇裡說:“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

他是把火攻的目的和條件都講清楚了的。但是赤壁之戰和官渡之戰不同,是中國古代冷兵器時代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是乘坐船隻在水面上作戰,在這種情況下尤其要防範火攻,對曹操來說可能還是一個新問題。

同樣,劉備雖然親身經歷過前兩次大戰,但在夷陵之戰中放棄戰船在江岸山地連營也和前兩次大戰情勢不同。

夷陵大戰也敗於火攻,東吳小子是縱火犯?劉備老男不長記性?


他沒有考慮到山林容易起火、河谷風助火勢,反而構成了火攻的條件,也算是遇到了新情況新問題。

因此,我們還不能簡單地說曹操和劉備都是不長記性。東吳小將熟悉江河兩岸的天時地利,精於水戰,自然“縱火”有術,屢試不爽。

還可以說,三國三大戰連敗於火攻,既有主客觀原因和戰略戰術問題,也是一種歷史的機緣巧合。這種機緣巧合或許就是:三國鼎立註定是該用三把火燒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