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山东的东北人感受如何?

冰与火7800


我经常活动在山东的济南和青岛,跟不少从东北返回山东的"新东北人"保持着一定的接触。感觉和青岛比,济南的东北人要少一些。而青岛的东北人在黄岛区、城阳区多一些。

就接触过的东北人来看,他们在外貌体型上普遍和山东人差别不大,最为显着的区别是口音,只要东北人开口,便能发现他们的方言明显迥异于山东话。

与那些重新返回山东的东北人沟通时,他们往往会以一种非常轻松的口吻简单说出自己的家族史。聊得深了,也会对东北与山东的生活差异发表些感慨。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所迫,可能没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总的来说,感觉这些返回山东的东北人挺不容易的,他们奋斗在不同的行业,工作也挺勤勉。

那山东对于这些东北人来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就我接触的这一部分返回山东的东北人来看,山东是他们的祖籍,但东北是他们的故乡。


俄罗斯观察者


我是从小长在山东,后来去了东北。然后,又因为工作原因,回到了山东。或许我作为山东的东北人,东北的山东人,对回到山东的东北人,生活处境,亲情事故,感觉更多了一些发言权。

我从小就在打架。因为我的父母在东北,所以我在山东小的时候,小朋友,同学都经常骂我是“臭米子”,我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就是知道不是好话。所以,每天都在打架。直到我打架出了名,没架可打,也就和谐了。


我到了东北后,因为我说的是一口地道的山东话,小朋友和同学们,就把我的名字直接改为“小山东”,当面背后都叫我“山东棒子”。因为小,所以当时,每当有人喊我“山东棒子”,那就意味着一场“血雨腥风”即将来临,大打出手,大闹江湖。

当我步入青年以后,再有人喊我“小山东”,我反而觉得那就是亲热。只有最要好的同学,才能叫的出我是“小山东”。但是,因为我在东北生活了十几年,山东话也就变成了东北话。


回到山东以后,我说话的口音,就是一口地道的东北话。所以,你是东北人,就成了我的标签。

现在回到山东的东北人,不一定就是山东人的后代。但是,可以肯定,绝大多数都是山东人的后裔。

当年,山东人为何要去东北?大部分都是因为山东地方,老百姓穷困潦倒,只有走出去才能活下去。也只有离开了自己的故土,才能让出来一块地,让出来几张树皮,让更多的乡亲活下去。

后来,更多的山东人通过参军,招工,入学等等,来到了东北。然后,就是亲情,乡情,每年春节前,中国火车流动人口,数量最大的就是东北人,向山东出发。

记得2000年,我陪同一位山东地级领导去东北,做经济考察活动,实际上,就是搞招商引资活动。东北地市领导,五大班子集体迎接。这位领导说了三句话,“东北和山东,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东北在山东人,贫困活不下去的时候,接纳养活了一批人;之后,又教育了一批人;在改革开放后,又给山东送回去一批人。结果就是,掌声响起来,长达近十分钟。没有“官掌”应付,真诚的让你难于置信。



从东北回到山东的人,不仅是有才之士,也有所谓“黑社会”之人。可谓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

山东人应不应该,用最大热情接纳东北人呢?太应该了!


常言道,血浓于水。山东人和东北人,同宗同祖。为啥就不能放下成见?何况什么地方,没有好人坏人之别。山东人说话,比较讲究沉稳;而东北人说话,比较喜欢直接。说来道去,还是山东人的脾气。不过是东北人,把山东人的脾气放大了。

世界上的事,有时候很奇怪!只要是山东人,拿东北人当成朋友,就会收获一个铁杆朋友。如果山东人,不把东北人当成朋友,无所谓!离他远点就行了。

阿佩呀,山东的东北人;东北的山东人。欢迎评论,关注,点赞!唠唠家长里短,天南地北山东人。


阿佩呀


说说我的个人经历吧,我出生在吉林梅河口的一个村子里,2013年因工作原因来到了山东青岛,在这里也处了个对象,所以就申请留在这里工作,14年年底在城阳买的房子,地方有点小偏,当时价格是6000,现在已经翻了2倍了,18000一平了,是真赚了,15年年初结的婚,年底生了个男宝宝,现在很幸福!我对象是山东泰安的人,对那里的地域文化我真是深有感触,给我的感觉就是人很本分,有原则,为人大多很朴实。东北还有我的父母在那里,他们年岁也大了,不久后我打算给他们接来,但他们种了一辈子田地了,突然来到这边,没点事儿做,会待不住,现在也正为这事犯愁呢。但无论如何还得让他们与我生活在一块,不然看他们年纪大了,子女离的那么远,我还真不放心!



科普电商


老公的祖上也是山东人,我婆婆的姑姑曾经在东北生活过,有工作,后来回山东结婚了。结婚之后在家里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不好,本来山东就比较重男轻女,何况还是个嫁到农村靠种地维生没有自己收入的,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后来我婆婆的妹妹看不过去了,给她找档案,档案找到之后,婆婆的姑姑没有钱,婆婆的妹妹又给筹钱把养老保险补上,退休工资一千多块钱,每年也在涨,婆婆的妹妹是二婚家庭,钱拿出去了怕收不回来,理他把老太太的工资本扣下了。想她还完钱就还给她,过了一段时间老太太不乐意了,偷着回来补了个工资卡,钱就不打算还了。个人觉得有点恩将仇报,但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现在我山东生活两年多也买了房,但是融入不进去,人情太淡薄而且自私自利,也许有一天还是要回东北


靓仔0326


当年清朝闯关东的后代,家在黑龙江的牡丹江市的海林境内的横道河子镇,早已没了山东人的感觉。但是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来我黑龙江的的确不少,有在林业局的,铁路上的,采石场的,农业社的。我家左邻右舍多是山东藉,河北藉也有少数的江苏河南藉的,如此多的外来人员在小镇上相处的其乐融融,老人们操着南腔北调,后代们则统一标准的普通话。这里原本就是移民镇,所以谁都不歧视外来人。这些年也有部分后辈回山东发展的,但大部分老人都安心在这养老了。当年闯关东来的当地人没岐视并接纳下来,后辈再回祖籍发展也不要把他们当外乡人才好。


成子55094027


我是哈尔滨市人,来到山东威海定居生活五年了,说实话,这里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老家真的根本没法比。这里有盛产丰富的海鲜,更有各种各样的时令水果。空气更是新鲜纯净得醉人。

可是,五年后的今天,我还是有了要不要回老家生活的想法,说实话,人是社会群居动物,奔来奔去,人还是最重要的,在这里,不知道为什么,什么都感觉很亲,但就是人不亲。

网上地域黑很厉害,很多人不喜欢东北人,这个有时让人很无奈,很无语。

东北的天寒地冻造就了东北人热情豪爽乐观朴实勤劳的性格,这个大家有目共睹。但是,真的有那么一些人,别说你们,我们本地人都各种看不惯,喝点酒就张牙舞爪吹吹哄哄胡言乱语,一言不合就骂骂咧咧动手动脚,有点钱就装老板装黑社会各种不服,还有的在网络上哗众取宠装疯卖傻吸人眼球……老实本分善良人看着真的是真闹心啊,他们怎么就没个人样呢?!

唉,大家活着都不容易,不管哪里人,不管在哪里生活,尽量别给别人添堵了,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多好……

在威海生活五年后,我有了想回老家的想法,我想念那里的亲人朋友,想念我的那些老邻居们……

天再寒,地再冻,但人心是热的。


竹雅怡楠




每一个都带着有色眼睛看人-什么河南人,湖南人,东北人,山东人……出门在外,你确实代表了你们本省的形象,但也不能因为这进行整体的人身攻击,而且你自己要想到你同时也代表着你本省的形象……



一回山东就各种饭局,每天穿梭于各个饭馆。吃本身没什么不好,而是山东规矩多作为东北人烦的不要不要的。还有一个奇观,这都什么年代了,即使一桌子山珍海味,长辈依然:XX给你XX夹个虾,

能考虑其他菜的感受吗?


文旅青岛


我是山东的,在济南搞建筑,认识的东北朋友不少,他(她)们普通话讲的好听。技术活在山东的外省人中,东北人不占优势,但我对东北人很有好感,做木材生意的、搞模板供货的、开餐馆的、卖特产的、卖酒的…,多是诚实信用热情好交朋友的,男人汉子气魄爽朗、女人大方漂亮善良,衣着得体、很会搭配,当然也有脾气暴躁好打架的,但他们痛恨欺诈,骗子很少,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我的东北朋友都是明人不做暗事的讲究,只要你心中不存欺骗,就可广交东北人,愿我的东北朋友如武俊林、孙庆良、尹巧玲,李书超……永远健康快乐!如遇对眼的东北兄弟姊妹,肯定继续善待而交之!

陈述人:山东淄博田廉锋


舍得70250663


其实你说的我并不是很赞同,东北人确实大部分是山东的移民,但是这个地理性的大迁移是具有历史和时代背景的,不紧紧是山东人,河北河南等地都有,这些人也已经祖祖辈辈几代人在东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也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东北这个大家庭里了,本人祖籍也是来至山东蓬莱,但我们家也已经好几代人扎根在东北了。近些年东北经济的全面衰退导致了东北大量的年轻人走出去,在外地发展定居,但普遍都会集中在国内较发达地区。并不是我们是从山东来的就又回山东了。不可否认有很多东北人在山东发展定居,我一发小就定居青岛了,但他说过家还是在东北,根还是在东北,做为一个东北人我热爱我得家乡,无论我在哪里,那个生我养我得地方,就是我得家,就是我的根。


危险品17


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父亲泰安人,母亲临沂人,退伍结婚后不想在东北老家务农了,便和老婆只身来到了美丽的青岛,那是1997年的春天,通过很多当地人和外地人的帮助开了一家小餐馆,生意不是很火,但也不错,有困难了左邻右舍都会来帮忙,同样我俩口子也会经常帮助别人,大家相处的象兄弟姐妹,没有当地人与外地人之分,已经由当年的绰号“小东北”变成了老陈大哥了。总结一条经验:做人谦虚谨慎,诚垦热心,团结邻里,互相帮助,不耍小聪明,别贪小便宜,做到心胸宽广,和蔼可亲,这样哪座城市都会欢迎你。你觉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