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敏搶了陳圓圓,使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那麼劉宗敏的下場如何呢,你怎麼看?

宋安之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同見面。

劉宗敏何許人也?陝西藍田人,原是一名手藝高超的鐵匠,1934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到達藍田,他加入了起義軍部隊,由於作戰英勇,屢立大功,深得李自成信任和器重。李自成繼任闖王時,他已是其麾下的一名得力將領,李自成潼關兵敗,僅率劉宗敏等十八騎突圍,隱藏在商洛山中,劉宗敏為闖王東山再起,立下了汗馬功勞,1644年3月18日,農民起義攻克北京城府,推翻明王朝後,李自成封劉宗敏為汝侯,節制文官,主持對明朝官吏拷掠索餉的差事。


陳圓圓是蘇州的絕色美女,藝色俱佳,被外戚田弘遇劫入京城為家樂藝人,吳三桂在田弘家初見陳圓圓,便不覺心馳神蕩。由於貴妃去世,田家勢單,欲攀附手握兵權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大人,田弘遇有意將陳圓圓獻給了吳三桂,吳三桂以兩個千金作騁禮,抱的美人入歸。不久,邊關事急,吳三桂隻身前往,把陳圓圓留在京城父親吳襄府邸。劉宗敏率兵進入吳襄府,綁了吳襄拷問索餉,見陳圓圓如此地貌美,就直接搶了佔為己有。本來吳三桂得知崇禎自盡,大順政權建立,欲歸順大順政權,當手下稟告其父親遭綁,愛妾被佔時,吳三桂怒而斬使,降而復叛。


1944年4月22日,李自成親率20萬大順軍攻打山海關,吳三桂力不能敵,於是聯絡清軍,放其入關協助自己,正當吳三桂與大順軍打的疲憊不堪之時,清軍2萬精騎直衝大順軍營,大順軍潰敗,劉宗敏被箭射傷。清軍和吳三桂圍攻北京,大順軍無力抵抗,4月30日,做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被迫撤離北京。撤出北京城的大順軍又重新成了流寇,他們一路潰敗,第二年5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被當地民團擊殺。劉宗敏在隨李自成到河南時,由於不滿李自成聽信牛金星言讒言,殺害李巖,就另帶了一支部隊逃竄,1945年9月,在九宮山一帶與清軍作戰時,箭傷發作被清軍活捉,被俘後的劉宗敏對於清軍己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所以當即遭殺害,年僅38歲。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劉宗敏生於1607年,死於1645年,享年38歲。陝西藍田人,1634年,27歲的時候,放棄了幹了十多年的鐵匠工作,加入李自成的軍隊。

劉宗敏追隨李自成南征北戰,不離不棄,作戰勇敢,心思縝密。與李牟、俞彬、白廣恩、李雙喜、顧君恩、高傑等擁護李自成自成一軍。那怕最後李自成只有十八騎,劉宗敏都跟隨左右。

正所謂:“十一年春,官軍敗賊梓潼,自成奔白水,食盡。承疇、傳庭合擊於潼關原,大破之。自成盡亡其卒,獨與劉宗敏、田見秀等十八騎潰圍,竄伏商、洛山中。”崇禎14年,河南大饑荒,李自成,張獻忠再起起義,很快就有十多萬災民加入起義軍。

一直到:“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稱王於西安,僭國號曰大順,改元永昌,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諡號,以李繼遷為太祖。”

劉宗敏也被封侯,成為權將軍。佔領北京以後,李自成封劉宗敏為汝侯,節制文官,主持對明朝官吏拷掠索餉。殺死明朝官員妻女300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宗敏搶到了吳三桂所寵愛的陳圓圓。

可以說,劉宗敏勇猛,也比那些純粹的大老粗多一些計謀,但他的謀過於短小,且心性又過於貪暴,進京後,他更是仗著與李自成是鐵哥們率先腐化,無惡不做。

1644年4月,山海關大戰,清軍多鐸和阿濟格率領八旗軍發動衝鋒,萬箭齊射。劉宗敏當場中箭負傷。隨後,劉宗敏跟隨李自成從河北,山西,陝西一路逃進湖北。在湖北九宮山,李自成被當地民團所殺。

到1645年4月23日,在湖北,劉宗敏部隊遭到清軍阿濟格追擊,再次中箭負傷,這次清軍沒有放跑劉宗敏。而是將其生擒,隨後以弓弦勒死。


深度軍事


李自成手下的第一猛將劉宗敏強搶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致使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投降了滿清,引清軍入關,消滅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從此中原就落入滿人之手,陳圓圓也成為了“紅顏禍水”,為吳三桂的魯莽行為背鍋,那麼這個搶了陳圓圓的劉宗敏的最後下場如何呢?


劉宗敏是陝西藍田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父親早亡,隨母親四處乞討,後來母親也凍死了,他就來到一個鐵匠鋪以打鐵為生,練就一副好身板。

李自成的起義軍來到藍田,劉宗敏也就加入了起義軍,跟著李自成一起造反,因為有勇有謀、屢建奇功,頗得李自成的信任與器重,成為農民軍中的二號人物。


1644年3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城,這支曾經秋毫不犯的農民軍,一進北京城面對著無盡的財富和漂亮的女人就迅速墮落變質,與土匪無異,而加速這支隊伍變質的始作俑者就是李自成,他首先想著的不是安撫百姓,而是紫禁城裡的那個寶座,他急著住進皇宮,過一把皇帝癮。

為了籌措犒賞大軍的軍餉,李自成下令拷掠在京的明朝官員,讓他們獻出金銀並四處抄家,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劉宗敏,劉宗敏也開始顯現他剛烈兇殘的本性。

劉宗敏特別趕製了大量的夾棍來逼迫明朝官員交錢,這些可惡的前明朝官員在崇禎皇帝急需用錢的時候,像個守財奴一樣捂緊錢袋,只進不出,致使大明王朝分崩離析,現在都落到了強人劉宗敏的手上,都乖乖的交出家中所有的錢財,稍有不從者就會被夾棍夾斷手腳,上百名官員因此送命。

李自成的手下士卒也都紛紛藉機搶掠,兵丁們搶劫民財、強搶民女,殺人無虛日,每天死傷者眾多,這些士兵們個個大發橫財,根本無心參戰,只想早日回到關中買地娶妻生子,城中富戶、商鋪十室九空,因此這種種作為致使民心盡失,李自成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劉宗敏也是個色鬼,早就聽聞吳三桂收留“秦淮八豔”之一的陳圓圓為妾,而陳圓圓本人就在北京城內的吳府,於是帶入查抄了吳府,搶走了陳圓圓,還把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投入打撈。

四月五日,李自成親率大軍征討吳三桂,結果在一片石戰役中被清兵打敗,劉宗敏中箭負傷,之後隨李自成撤離北京,並一路敗退山西、陝西。

李自成兵敗如山倒,一路上入驚弓之鳥往南潰逃,曾一度佔領武昌府,,清軍靖遠大將軍阿濟格率大軍隨後包圍武昌府,1645年4月23日清晨,劉宗敏率部在武昌府突圍時中箭負傷被清軍俘獲,因拒不投降,被清軍用弓弦勒死,時年38歲。


說吳三桂為了一個女人而倒戈投降滿清那是誤解,這個時候,吳三桂還沒有打算投靠滿清,他一直還在猶豫,李自成和多爾袞都在爭取他,他也不知道投降哪邊對他有利,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是之後發生的“一片石戰役”。

李自成親率大軍出征山海關,從戰略部署上講,李自成“南臨海、西就野、北據山”形勢上比較有利。

為切斷吳三桂與關外的通道,阻止其投降滿清,並對山海關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李自成派遣降將唐通(原居庸關守將)率領萬餘精兵繞到山海關背部的一片石。

與此同時,吳三桂向多爾袞請求清軍的先頭部隊也急行軍到達山海關背部,吳三桂只是請滿清出兵助戰,沒有要投降的意思,而多爾袞當然並不打算只是出兵幫助大明和吳三桂剿滅李自成而已,他要的是趁機入主中原,所以希望吳三桂投降,不過多爾袞也知道不把刀架到脖子上吳三桂是不會投降的,於是一開始沒有逼他,而是答應了出兵,等到一片石大戰的時候,滿清大軍駐紮山海關之後,任憑吳三桂如何哀求,多爾袞就是不出兵,面對兩面夾擊,吳三桂撐不住了,他騎虎難下,終於決定降清,多爾袞才下令清兵出擊,與唐通的部隊展開激戰。


一片石戰役是關外清軍與李自成部隊展開的第一場戰役,一戰就敗,從一個側面看出李自成的軍隊不堪一擊,本來佔領一片石是一步好棋,結果在兵力部署上嚴重輕敵,至少沒有考慮到滿清這個因素,一步走錯,全盤皆輸。
還有原因就是崇禎的多疑和袁崇煥的前車之鑑,吳三桂屢立戰功才封個平西侯,還不時的受到明朝官員的彈劾,在與多爾袞的幾次書信往來中,滿清這邊一開口就是裂土封王,這對於任何一個將領來說都是很動心的許諾,吳三桂的最大願望是以黃河南北分治,裂土自立,結果清軍一入關那就由不得他了。

吳三桂降清也絕不是為了陳圓圓,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只是後人在戲劇中一廂情願的說辭,把無辜的陳圓圓說成了吳三桂復仇的響亮旗號,成了民族矛盾的紅顏禍水。



遺產君


“我要用劉宗敏的人頭,來祭奠亡父在天之靈。”1645年,大順軍九江作戰失利,清軍活捉劉宗敏,吳三桂向和碩英親王阿濟格提出請求。

吳三桂恨透劉宗敏,愛妾陳圓圓被搶、吳家38口滅門、關寧鐵騎的損失,最初的導火索就出在他身上。

“國法規定,不得任意行刑。”阿濟格斷然拒絕,你吳三桂殺劉宗敏合情合理,但就不能給你殺,因為你必須要懂得誰才是主子。

主子才有權力,奴才們只有聽命的份。後來,阿濟格將劉宗敏、李自成的2個叔父斬殺于軍前。

劉宗敏是李自成麾下頭號大將,本是陝西藍田的鐵匠,1634年追隨農民軍作戰,憑戰功獲得李自成信任。

1638年(崇禎十一年),洪承疇、孫傳庭在潼關南原設置伏軍,一舉擊潰李自成大軍。劉宗敏眼疾手快,拽著李自成就跑路,一行18匹馬逃至商洛山,李自成在此招兵買馬得以東山再起。

可惜,李自成1640年再次遇險魚腹山,緊急關頭劉宗敏再立新功,他拔劍殺死2名隨軍妻妾,發誓寧死追隨李自成,穩住渙散的軍心。最終,李自成帶任突圍而出,進入河南地界,向饑民招募軍士,隊伍迅速恢復。

1643年,李自成稱王,封劉宗敏為權將軍。1644年攻入北京後,李自成封劉宗敏為汝侯,位極人臣。進入北京城的劉宗敏,開始犯錯……

劉宗敏是難得猛將,但卻迷戀財色,手下官兵為亂京師,劫掠民財、姦淫婦女不絕於耳。

就他個人而言,為從明朝官吏身上刮出金銀,光被他打死的人就多達1600人,獲得7000萬白銀。聽說陳圓圓有絕世美顏,就衝入襄城伯府搶人,吳三桂聽聞後自尊心大傷,起兵“衝冠一怒為紅顏”。

李自成山海關打敗後,匆匆退出北京城,劉宗敏忠心跟隨。劉宗敏的最終一役發生在江西九江,1645年清軍攻克大順軍的老營,李自成主力徹底擊潰,大批將領或死、活俘、或降。李自成帶著潰軍向西南方轉移,而劉宗敏和1個妻子2個兒媳被清軍活捉。劉宗敏的最終下場是被清兵斬首餘軍前,相關情節文頭已說明!


子屠龍


鐵匠劉宗敏自崇禎七年在陝西藍田加入李自成隊伍,很快成長為李闖帳下的肱骨大將。崇禎十一年(1638)十月,李自成在潼關兵敗洪承疇,藏身於商洛山中。危難之際,幸得劉宗敏扶助,招兵買馬,以圖東山再起;崇禎十三年(1640)八月,李自成再被楊嗣昌圍困魚腹山,許多部將投降。山窮水盡之際,李自成被逼得幾乎要自殺。劉宗敏為表明自己與李闖同舟共濟的決心,竟不惜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妻子。



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在劉宗敏的幫助下,攻克洛陽,將福王朱常洵斬殺。崇禎十六年(1643)春,李自成在襄陽自號“奉天倡義大元帥”,劉宗敏以其功高被封“權將軍”。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軍攻克北京,崇禎帝自縊於煤山。劉宗敏被封為汝侯,節制文官,負責對明朝官史追贓派餉。為此,劉宗敏命人打造五千副夾棍。如有不從,夾棍伺候,手足不保。

吳三桂的老爹吳襄當時任御營提督,這是崇禎帝當時為恩寵吳三桂而起用其老爹,實際上也有將吳三桂家眷留在京師為質的意思。劉宗敏也將吳襄刑拷追贓,並將吳三桂的寵妾陳圓圓據為己有。吳襄致信吳三桂勸其投降,吳三桂為家人計,決定投降。行軍至永平西沙河驛,聽聞老爹吳襄被拷追贓,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擄掠,憤而回師山海關,將李自成的兩個招降使一個斬殺,放另一個回京報信於李自成。

李自成得知吳三桂中途變卦,大為震驚。忙不迭得將吳襄釋放,多加安撫,可是為時已晚,吳三桂不再回頭。李自成招降不成,決定出師山海關,派劉宗敏、李過出徵。但此時劉宗敏在京城花天酒地,鬥志全無,不願領徵,竟然當面頂撞李自成“憑啥你在京師享樂,我們打仗受苦?”李自成只好親征山海關。

在山海關之戰中,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一片石之戰中,在李自成軍大戰吳軍受損之際,多爾袞命阿濟格、多鐸各率2萬精兵乘虛而入,直撲農民軍。李自成軍大敗,劉宗敏也身負箭傷。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被迫離京撤往西安。面對清軍的窮追猛打,西安也難保。李自成接受軍師宋獻策的建議揮師南下,意欲攻取南明之地,拿下南京,而阿濟格、吳三桂一路對李自成窮追不捨。

因“真假太子”案,寧南候左良玉與馬士英不和,又值馬士英擅自裁撤左良玉軍餉。左良玉領兵撤離駐地武昌開赴南京討伐馬士英,李自成軍乘虛佔領武昌。五十餘日後,武昌被尾追而來的阿濟格、吳三桂團團包圍。劉宗敏率部大戰清軍,終不支,士兵或逃或降,李自成棄城東去。

1645年四月,清軍兵分兩路在興國州一帶的富池口與李自成展開激戰,李自成再次大敗,逃往九江。在九江一帶,李自成軍被徹底擊潰。劉宗敏、軍師宋獻策、李自成的兩位叔父等重要將領被俘。宋獻策後降清,而丞相牛金星父子也逃跑降清。劉宗敏是吳三桂的仇敵,吳三桂要求阿濟格將劉宗敏交與他,將劉千刀萬剮,以解心頭之恨,被阿濟格以“不得任意行刑”為由拒絕。隨即,劉宗敏依律被斬殺于軍前。


歲月是一條河流


劉宗敏(1607~1645年)是闖王李自成手下的第一武將,闖王稱帝后封他為汝侯。

劉宗敏出身於貧苦家庭,陝西藍田人,父母早亡,七八歲被舅父收養。十二三歲時拜河南陝州鐵匠“煅千錘”為師,學習打造兵器等技藝。據說他用的兵器——朴刀,就是自己鍛造的,鋒利無比,吹毛立斷。

崇禎七年(163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佔了藍田,隊伍急劇擴大,急需打造一批兵器,劉宗敏隨即被徵用。

劉宗敏在闖王大營裡這段時間。看到義軍殺富濟貧,紀律嚴明,於是就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這一年他27歲。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劉宗敏作戰勇敢,衝鋒在前,屢立戰功,深得李自成的信任和器重。



崇禎十一年(1638年),經過4年戰火的洗禮,劉宗敏從一個普通一兵,逐漸成長為了一方將領。

就在這一年,起義軍遭受了明朝將領孫傳庭的沉重打擊。李自成和妻女失散,隊伍被打的潰不成軍,李自成僅率劉宗敏等18騎衝出重圍,一干人等在商洛山隱藏了下來。

在最困難的時候,劉宗敏沒有背棄李自成,而是全力支持他東山再起,要知道,劉宗敏憑藉一手的鐵匠活,過個安穩日子綽綽有餘。劉宗敏為了發展壯大隊伍,四處尋找失散的士兵,打造兵器,劉宗敏親力親為。

崇禎十三年(1640年),剛剛恢復元氣的農民起義軍又遭到了明朝將領楊嗣昌的沉重打擊。李自成和劉宗敏被明軍團團包圍,一時之間,義軍人心渙散,紛紛傳言劉宗敏要投降明軍。



原來有人說劉宗敏的繼妻和楊嗣昌是遠親,楊嗣昌通過他老婆要勸說劉宗敏投降。

面對傳言,劉宗敏毅然殺妻明志。表示要和闖王李自成共生死、同仇敵愾。他們焚燒輜重,輕騎突圍,最終帶領農民起義軍衝出了重圍。

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建立革命政權,自稱新順王,加封劉宗敏為“權將軍”。

同年10月,義軍攻佔西安。第二年正月,即1644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劉宗敏被封侯爵。同年3月18日,李自成和劉宗敏攻進北京城,崇禎皇帝煤山上吊,明朝滅亡。

李自成進京後,封劉宗敏為汝侯。義軍沒有政治綱領,所做的事情任性而為。比如劉宗敏作為軍事第一把手,不是積極帶兵消滅山海關外虎視眈眈的吳三桂,而是主持對明朝官員進行拷打索餉。



劉宗敏命人特製了5000副夾棍,他用他的鐵匠專業知識,專門打造了夾棍上的稜牙,這是劉宗敏的一大創舉。凡是交銀子少的都被夾的血淋淋,甚至在宮門前埋了兩根大柱子,準備對一些官員凌遲扒皮。明朝官員被逼的走投無路。這次共索餉銀七千萬兩。

殘酷索餉符合劉宗敏嫉惡如仇的性格,劉宗敏從小受盡了明朝統治者的剝削。對這些明朝官員恨之入骨,手法殘酷點也在情理之中。

接下來史書記載就有點不靠譜了:劉宗敏在索餉過程中,抄了吳三桂的王府後,把吳三桂的老爸吳襄打得死去活來,索餉上萬兩。最後還強佔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

我不認同這種說法,說劉宗敏強佔了陳圓圓沒有歷史記載,只是野史傳說。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劉宗敏強佔了陳圓圓,那麼,後來陳圓圓怎麼又和吳三桂相見了?這不符合常理,劉宗敏既然強佔了陳圓圓,那麼陳圓圓就不可能再逃出來。

按照索餉的殘酷程度來看,劉宗敏寧可殺死陳圓圓也不可能讓她逃跑。再就是劉宗敏能在關健時刻殺妻追隨李自成,怎麼剛進北京,他的思想變化這麼大呢?

接下來劉宗敏說的一句話也不符合其性格,這句話是這樣的:

李自成在進剿吳三桂之前召開軍事會議,打算派大將劉宗敏出兵山海關。劉宗敏竟頂撞說:“大家都是做賊的,憑什麼你在京城享受,讓我去前線賣命?”



我認為這是清朝篡改的歷史。結合之前劉宗敏的表現,他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清朝無非就是黑李自成和劉宗敏都是賊。劉宗敏再沒頭腦,也不會說自己是賊吧!

山海關一戰,李自成和劉宗敏大敗而歸,沒過幾天就棄京城逃往了陝西。

順治二年(1645年)九月,劉宗敏撤退到通縣九宮山途中被俘,隨後被清朝殺害,卒年38歲。


秉燭讀春秋


在明朝後期,農民起義軍將領劉宗敏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硬漢。


和明朝大多數投降清軍的軟骨頭相比,劉宗敏的檔次著實是提高了一大截。劉宗敏作為李自成軍隊中的核心將領,他的身上由太多農民起義軍的共同點,例如短視、暴怒、殘忍等等的性格缺陷,但是可能正是這樣的性格缺陷,才讓後人對於劉宗敏的形象有了更加鮮明的認識。


每一個戰亂年代的將領,他的某個性格缺陷,或者是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被後世用放大鏡來進行無無限的方法,當劉宗敏追隨李自成一路北上打進北京城的時候,李自成交給了他一向極為特殊的任務。


這個特殊的任務就是讓劉宗敏去幫他搞錢。


對於劉宗敏來說,這種事情是他最想幹的,也是最情願乾的,因為可以從中撈到不少的油水。在此之前,李自成就聽說這些京官一個比一個有錢,就是都裝在了口袋裡面。劉宗敏在蘿蔔加大棒的招呼下,從那些士族官僚的身上撬出了7000萬兩白銀。


聽到這個數字,可能崇禎皇帝知道的話,絕對會從那顆歪脖子樹下面氣的跳起來。


在幫李自成搞錢的同時,劉宗敏還抓了吳三桂的老爹和陳圓圓,準備進京的吳三桂聽到了這個消息“衝冠一怒為紅顏”,馬上帶領大軍返回了山海關,並且再次將已經經過交接儀式的山海關據為己有。


李自成聽到後,想要極為挽回這種局面。可是在得知吳三桂已經鐵了心的時候,李自成準備拍劉宗敏前去攻打駐守在山海關的吳三桂,劉宗敏不滿意了。為什麼你在北京城享福?我卻幫你去打?


劉宗敏的態度一時間顯得十分的囂張。


李自成在萬般無奈之下自己帶兵親自征討山海關,劉宗敏看到這種場景,自己也跟大軍浩浩蕩蕩的前往山海關。山海關一戰中,劉宗敏被射了一箭,最後跟著李自成退守到了武昌。清軍圍攻武昌,劉宗敏試圖突圍的時候,被清軍抓了個正著。


同樣是將軍,面對著愈來愈強的清軍,我們一定會覺得劉宗敏會投降,可是性格倔強的劉宗敏說什麼也不願意投降,不願意做滿清的鷹犬,當劉宗敏試圖衝出清軍包圍圈的時候,不幸被清軍抓獲。


清軍的一把大彎刀架在他的腦袋上問他投不投降的時候,劉宗敏誓死不投降,直到一把弓弦緊緊地勒住了他的脖頸,直到劉宗敏的雙腿猛地一蹬,停止了呼吸。


劉宗敏都沒有說出一句服軟的話。


上天可能就是如此的垂愛劉宗敏,讓他在明末的這種歷史泥潭中,成為了一條鐵骨錚錚的英雄好漢,和明末太多所謂的“股肱之臣”相比,劉宗敏是一個大寫的英雄。昔日的農民起義軍搖身一變成為了社會的標杆,成為了道德的楷模。


有時候我們甚至都無法想象,為什麼一個農民起義軍將領都能如此鐵骨錚錚,那些食君祿的明朝臣子們卻在滿清的鐵騎之下成為了叛逆之臣?


歷史總探長


劉宗敏出身鐵匠,是李自成帳下的嫡系猛將,追隨他出生入死,是其所倚重的左膀右臂。

李自成進北京後,劉宗敏為了獲取軍餉和物質,率領部下燒殺劫掠,還把吳三桂一家38口給扣了,並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

有人納悶,李自成進京後,也曾嚴令部下禁止搶掠,劉宗敏是李自成的部下,為何敢於公然犯上呢?


其實,這是大順軍根裡帶的問題,李自成一直沒有把這一支流寇,改造成為軍紀嚴明的正規化軍隊。 在吳三桂降清後,李自成命令劉宗敏殺掉吳三桂的全家,從此,吳三桂與李自成、劉宗敏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李自成從北京敗走以後,劉宗敏一路跟隨李自成且戰且退。在敗退過程中,李自成對心腹大將李巖產生了猜忌,竟然將他給殺掉。

劉宗敏看到,不免寒心。而大順軍人心更加渙散,本來幾十萬大軍,結果越逃越少。 1645年,清軍在距離今天的江西九江四十里處,攻入了大順軍老營,劉宗敏在通山,同李自成的兩個叔父,一起被清軍俘獲。

因為與吳三桂有深仇大恨,他被清軍活剮,卒年38歲。

劉宗敏是李自成手下第一勇將,勇冠三軍,可惜有勇無謀,見識短淺,暴虐無恩。
在北京時,他為了逼迫那些明朝官員們乖乖交錢,竟然趕製了5000副帶稜的夾棍,凡不從者,皆廢人手足,何其殘忍,也讓大順軍盡失人心。可以說,劉宗敏是給李自成挖了一個大坑啊!


深夜聊齋


公元1645年三月下旬,李自成南撤至武昌,清軍尾隨而至,將武昌重重包圍起來。劉宗敏、田見秀領兵五千出戰,被清軍擊敗,李自成只好放棄武昌率領大軍繼續東下。但是,李自成在東撤時,並沒有預先做好周密的計劃,只是一味東撤,而沒有在沿途關口要道佈置掩護大軍撤退的阻擊部隊。由於這一重大失策,導致清軍在沒有遇到絲毫抵抗的情況下,一直緊追不捨。四月,當大順軍走到陽新富池口時,被清軍攻入營中,大順軍損失慘重。四月下旬,在距離江西九江四十里處時,大順軍的老營被清軍攻入,大順大敗,久歷戰陣的大將劉宗敏被俘,軍師宋獻策、明朝降將左光先、李自成的兩位叔父趙侯和襄南侯以及大批隨軍家屬被清軍俘獲。劉宗敏和李自成的兩位叔父當時就被清軍殺害,宋獻策和左光先卻無恥地投降了清軍。丞相牛金星也在這前後認為大順軍大勢已去,竟然私自逃離了農民起義軍隊伍,跑到了時任清廷黃州知府的兒子牛佺的府中,當起了太爺。


歷史的小學生


陳圓圓一生命運多舛,多次被人霸佔,最後總算是落到了吳三桂手裡,算是有了一個比較滿意的歸屬。

所謂自古紅顏多薄命,好景不長,很快李自成的亂軍攻入北京,李自成為了鉗制吳三桂率領的山海關大軍,貿然拿下吳三桂全家,置於大牢中為質,陳圓圓因為美麗的容顏、婀娜的身姿以及溫婉的氣質,被粗暴、庸俗的鐵匠劉宗敏看中,於是強行糟蹋,據為己有。於是一朵嬌豔欲滴的鮮花又一次被無情的插在了臭哄哄的牛糞上了。

原本吳三桂已經率軍來投誠李自成,走到半路,李自成的不當行為傳到了吳三桂的耳朵裡,更是加油添醋的說吳三桂全家已被殺害,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毅然決然的反出山海關,引清軍入關,做了萬世唾罵的鐵桿大漢奸。

李自成這幫起義軍既無嚴明的軍紀,又無王天下的格局氣度。以為打進了北京,崇禎一死,天下就是自己的了。更是因為與太監裡應外合僥倖進了北京城,就自信心爆棚,以為自己天下無敵。所以對於統領了十五萬明朝精銳,鎮守著中原門戶山海關的吳三桂根本沒有放在眼裡。直接導致所謂的大順朝成為一個笑話,未能進入歷史編年史。

那麼因為自己一己私慾貪色貪財導致大順滅亡的劉宗敏結果如何?

說來窩囊,號稱勇武無匹,堅毅果敢的起義軍中的二號人物劉宗敏,最後是在沒有像樣的抵抗中被清軍俘虜了的。想一想自己做過的那些天怒人怨的事情,生煮福王,拷掠京官、放任兵士姦淫掠虜、霸佔陳圓圓,還有臉、有勇氣投降做俘虜?

怪不得會把一手好牌打爛,天生的就是貪生怕死、投機取巧、好財貪色的賤命!

順治二年四月下旬,大順軍隊潰不成軍的被清軍一路追殺,在距江西九江四十里處被清軍攻入老營,位居文官武將之首的劉宗敏、軍師宋獻策、李自成的兩位叔父趙侯和囊南侯等大批隨軍將領家屬皆被清軍俘獲。

劉宗敏和李自成的兩位叔父被俘後當場就被清軍殺了,那個裝神弄鬼、滿肚子餿主意的牛鼻子老道大順軍師宋獻策卻憑藉一套江湖占卜的騙術投靠滿洲貴族得以活命。

這就是被美譽了很久的所謂農民起義軍!這就是我們小學時候頂禮膜拜、奉為天人的李自成,這就是的起義軍首領帶領的一幫子烏合之眾。農民起義,千年難成。不是因為戰鬥力,而是因為胸懷、格局和見識!

天道昭彰,報應不爽,你不為為民請命、只圖個人私慾,必遭天譴與報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