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這一輩子最不快樂的是四十五到五十五這十年?你怎麼看?

土土隨播


心理學家研究的基礎只是部分人的情況,但還有大部分人你沒有統計進去。所以,心理學並不是非常真正的科學,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其實,在城市當中,大多數45~55歲的人的生活應該是相當快樂的。

首先,工作20多年了,積累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作為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生活還是比較節儉的,在年輕的時候,都會精打細算過日子。因此到45歲以後,工作20多年,積少成多,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應該衣食無憂。

放眼望去,大多數中年人擁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車,收入也相當穩定,過按部就班的愉快生活。這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大多數45——55歲人的生活。

當然,也有一些人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人到中年沒有積蓄,那肯定是不會快樂的。如果身體不好,常年吃藥打針花費頗大,那肯定是相當艱難的。

其次,在自己的工作專業領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

現在的中年人在年輕的時候,跳槽的勇氣與機會比較少,基本上都是一棵樹上吊死——在一個單位幹一個專業到退休為止。為了讓自己的生活穩定,於是,年輕時在自己的專業上付出大量的精力。因此,人到中年,工作都已經得心應手,甚至很多人還有了一定的造詣。事業的成功與穩定,是中年人心理快樂的基礎。

當然,也有機遇不好下崗的人。但是,在前一二十年,如果自己精明能幹,這些人也大多數已經是成功人士,快樂指數比工薪階層更高。

再其次,孩子基本上出去上學上班了,業餘生活相對豐富多彩。

過去,一般人在30歲左右就已經結婚,且多生育一個孩子。在中年階段,孩子20歲左右,基本上已經上大學或者上班了。孩子外出,中年夫妻就成了留守父母。在雙休日,無事可做就成群結隊的去外面休閒:山上徒步、農家樂休閒、開車遊山玩水……這樣的生活還是無憂無慮、逍遙自在的。

當然,如果孩子生得多就沒有了這麼悠閒了,可能要延遲幾年才能放鬆。不過,在55歲左右基本上也是船到碼頭車到站。

再其次,家庭關係比較單純,沒有太大的負擔。

現在的中年人家庭結構基本上是一家三口,與父母大家庭住的較少。因此,與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都比較簡單,有事則來往,無事則各過各的,沒有太多的雞毛蒜皮的瑣碎事情擾亂人的心思與生活。父母身體健康那就太幸福了。這個時候,孩子也沒有成家生子,所以,身體上、心理上還是很放鬆的。

如果,有年邁多病的老人需要照料,有幼小的孫輩需要扶持,那身體應該是相當累的。



最後,自己已經適應了社會,心態變得寬容。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大多數五十歲左右的人臨近退休,功名利祿對他已經不能產生誘惑,所以,能夠用寬容的心態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而且經過了30年的風風雨雨,對周圍人的行為年輕時看不慣的,現在也看得慣了;對社會上的很多事,原來義憤填膺,現在也能夠心平氣和接受了。

其實也有一部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有追求的中年人,喜歡好為人師,對年輕人指指點點。這種“能者多勞”的人,自然會心累。

人到中年,只要從小到大,持之以恆地奮鬥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較為輕鬆的中年生活。還要有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用豁達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那他就會變得輕鬆而快樂。

有書君語:有書君送福利啦!!私信有書君,回覆“福利”即可【免費領取52本】高分好書,限時福利,不容錯過哦~


有書共讀


也許對吧,我五十歲母親因病去世,五十二歲父親去世,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失去親人的悲傷,這期間兒子大學畢業,但他個人又不求上進,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本人又沒有追求,本來不錯的家庭也因此逐漸走向低潮,好歹後來兒子結婚,添了可愛的小孫子,才讓我心裡重新燃起希望。


永遠的懷念8003


正體味著中年人的滋味!兩孩子都畢業出來工作了,他們算是長大了,但父親母親身體狀況不好,爸爸帕金森,風溼腳痠痛,走不了路;母親心臟差胃不好。兩位天天吃一大堆藥,還總是不舒服!

每天起床後就想著他們昨晚睡得好不好,牽掛擔心著!

自己身體也常常不好,看醫生熬藥是常事。

中年人,沉重,無奈!


如沐春風0631


我現在正在接近這個年齡段,但是我覺得專家的話,聽聽就算了,真要什麼都跟專家說得一樣,那生活還有什麼樂趣!

我43歲,夫妻和睦,孩子乖巧可愛,有自己的事業,2017年開始創業的,那時候我40歲。之前一直從事醫藥信息方面的工作,還算小有所成吧。後來我放棄了以前的一切,主要還是工作瓶頸的問題,感覺在公司已經沒有多大的空間了。於是開始做目前的創業,是實體店,前期虧損了半年多,現在生意還不錯。

至少現在來說,還是比較順心的吧,所以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迷茫困惑時只有自救,別無他法。


木小棉


我認為是這樣的。我一直很幸福,無憂無慮,孩子學習也好,家庭經濟情況也好。到46歲這一年身體開始有不舒服,換工作不順利,生氣。家裡出了點事,著急,生氣。一下子瘦了10幾斤。自己調整。孩子又要管。好多的事情,幸福感暴跌。有時候咬著牙堅持。堅持到自己要崩潰,快堅持不住時,轉機來了。經過這幾年,我也更加成熟,遇到大事能抗住了。生活饒過誰?


藍天碧水快樂童心


這個問題需要從心理層面和生理層面來看待。

心理層面

按照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理論來看,45-55這階段屬於成年中後期。這一時期,人的心理主要會產生兩次衝突,一個是成年中期的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另一個是成年後期的自我完整與絕望期的衝突。


生育對自我衝突,主要表現在關心後代的繁殖和養育。因為在這一階段,一般很難在自己進行繁衍,所以更多會將期望放在子女的婚姻以及生育上。


如果該衝突成功解決的話,就會形成關心的美德;如果危機得不到成功的解決,就會形成自私自利。


而成年後期的自我完整與絕望期的衝突,是指當一個人回顧一生感到所度過的是滿足的,由創造性的,這種人具有一種圓滿感和滿足感,不會懼怕死亡。


而如果回顧一生感到自己的人生是失敗的,體驗到的情緒是絕望的,那麼這個人就很難面對死亡。


所以在45-55歲期間,這兩個衝突如果沒有得到解決,會很難體驗到愉快的情緒。



生理層面

在這個階段,人體各項生理機能會衰退,新陳代謝減緩,免疫力降低,更容易出現“發福”現象,疾病也容易入侵身體。人會對自己的身體感到焦慮,感覺離死亡更進一步。


人也會感到精力不如從前,對衰老的體驗更加深刻。而人,一向是懼怕衰老的。這一階段也可能面臨失去工作的風險,失去奮鬥一輩子的工作,會突然失去生活的方向。因此很容易感覺不快樂。



如何面對這一階段的不快樂

1.內心產生衝突時,及時跟親近的人傾述,不要侷限在自己的思維裡,容易固執化。要明白,子女今後的路怎麼走都是子女的事情,可以適當給建議,但不要把子女的婚姻、家庭等等都包攬在自己的身上,把握好邊界。


2.記住自己生活的好,忘卻曾經的不好。不要因為曾經的不好,就全盤否定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不僅老了,還沒有什麼用,這是錯誤的想法。要知道,子女能夠有現在的生活水平,都是基於你前期的奮鬥。


3.為自己設立人生的新方向。不要因為到了四五十歲就覺得人生結束了。這一階段當作開啟人生新階段的入口,以往的生活你可能都是為了子女,為了家庭。接下來這一階段,選擇為自己而活,將自己曾經想做,但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完成。


要記住,人生的任何階段都不是結束!


心理居室


我認為非常正確!理由有三:

第一:

這段時期工作到了瓶頸期,升職基本無望。

女人臨近退休,更沒有上升空間了。

男人無論是在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員工,也都到了沒有闖勁的年齡了。家庭的重壓往往拖了後腿,精力也跟不上了。

熱播劇《小歡喜》裡的男主角方圓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人到中年,在公司是元老級的人物,本來為公司併購立下了汗馬功勞,大家都以為他要升職,但神一樣的大反轉卻是他非但沒有升職,反而只有他一人下崗了。

 

第二:

這段時期在家庭上到了上沒有父母庇護,下有沒能完全脫開手的孩子。

此時段的中年人,父母都已到了七、八十歲,生病了要陪護,沒生病的到了八、九十歲的,也大多不能自理了,要花不少精力在照顧父母上。

孩子到了考研,考公務員,找工作的年齡,找到工作的,也大多處在不穩定時期,孩子一人在外闖蕩江湖,做父母的難免有操不完的心,孩子安定,父母的心才安定。

孩子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如果遲遲未解決終身大事,做父母一顆心懸著,哪放得下呢?更不談快樂的話了。

如果幫孩子在大城市買房,成了“幸福”的房奴,每月背上不菲的房貸,快樂從何而來呢?

 

第三:

這段時期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容易導致自己生病,如果是女人,正值更年期。如果是男人,喜好菸酒的,一不小心染上大病,快樂就象斷線的風箏,看得見,但追不上。

所以說,這段時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

 





書香門第8


這是我生活最幸福的十年,孩子考上大學,讀研,然後工作,父母身體比較健康,能獨立生活,自己和老公基本在單位吃飯,因為年齡大了,在單位工作也相對輕鬆,工資也慢慢升高,不用給孩子交各種明目的高昂的補考費,寒暑假可以自駕遊,真的是幸福感炸棚,現在退休了,工資少了一般,和企業並軌,然後孩子結婚,父母需要照顧,日子過得一地雞毛,懷念那幸福的十年,只是沒有好好把握,人生沒有回程票,享受當下是最好的選擇。






淺憶冷溫柔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這輩子最不快樂的是四十五到五十五這十年”,這個研究其實不是針對所有人的,而是要看這是具體針對哪個群體的研究。

事業有成

對於事業有成的人而言,四十五到五十五這十年,恰好是他們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十年。因為他們有了滿滿的收穫,婚姻和事業雙豐收的不在少數,普通人眼裡的困難對於他們而言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他們的親朋好友甚至還可能隨著他們享受他們帶來的社會資源。

1.需要層次理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人的需要層次理論,將人的需要層次分為大方向的五類,即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生存需要指的是衣食住行,安全需要是包括人身安全和生命財產等在內的,歸屬需要則是指家庭和團體(學校、單位、社團、協會等等),尊重的需要指的是每個人需要被尊重的,平等的對待,自我實現則是活出真實的自己。

2.自我實現

馬斯洛曾說,這個世界上真正自我實現的人很少,可能只有3%。因此,我們不難理解,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的人佔總體中年的人少數。對於普通人而言,他們是被仰視的群體。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他們屬於自我實現的群體,衣食住行等等都不滿足了,內心歸於平淡。剩下的基本上是維護事業和頤養天年了。

中年危機

然而,絕大多數的四十五到五十五歲的群體屬於底層普通群眾,這個時候更多的是中年時期的苦悶。

1.上有老,下有小,留給自己的時間太少。

普通人到了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的,既要照顧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老人和孩子的事情不時發生,中年人真正留給自己的時間太少。想要騰出些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卻發現今天這邊有事,明天那邊有事。

2.自我迷茫和自我疑慮。

不少人在成長過程中,很多選擇都不是出自內心意願的,有的是為了完成父母的意願,有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只好從眾。等人到中年,想為自己活一次,卻因為發現之前缺少成長主心骨,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的意願選擇,身處懊惱和懷疑,不知所措。

3.轉型和安全感的衝突。

想轉型卻不知道路在何方,日子還是按原來的路徑重複,自己又不滿意。如果將日子重新打破,自己沒有勇氣也沒有足夠的自信。更要命的是,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允許中年人折騰了。身體狀況這個時候開始走下坡路,有的時有疾病發生。

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那就是下狠心,勇於面對,痛定思痛,立刻著手實現。然而,道理都懂,就是不願意面對,總用各種理由來逃避。

這幾天正好在看一部不錯的日劇《療愈心中的傷口》,裡面的永野良夫教授說,“理由,有很多和沒有是一樣的,因為不管哪個,都不是決定性的理由,之所以帶各種理由,是為了讓自己接受。”

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這個沒辦法,那個不行,而是自己既想實現夢想,又不想打破現狀,害怕引發不可控的因素產生,這是人天生的安全感使然,沒有對錯。

總結

綜上所述,不是所有的人最不快樂的都是在四十五到五十五這十年之間,有的或許更早,有的或許更晚。四十五到五十五這十年之間,有人是最快樂、最滿足的十年,有人是最迷茫、最痛苦的十年。


裡外雅堂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這一輩子最不快樂的是四十五到五十五這十年?你怎麼看?

1.家庭原因。

一個人在四十五到五十五這期間,父母已經步入暮年或者過世,需要照顧年邁父母的飲食起居,就醫住院。孩子正是要成家立業的年齡,要幫助他們成家立業,上有老人要照顧,下有孩子需要扶持,這個年齡段人的壓力最大,家庭需要付出得最多。

2.個人原因。

一個人在四十五到五十五這個年齡段,該奮鬥的都奮鬥了,自己有多大能耐,人生有多少成功失敗都經歷了,慢慢也認清現實。聽天命,盡人意。這個年齡開始步入老年。生命之樹繁花落盡,兩肩彩雲飄然而逝,留下的是沉甸甸的現實,世事滄桑,看盡人間百態,心已冷,人已乏。

3.社會的現狀。

一個人在了四十五到五十五這個年齡,是社會的中堅力量,經驗豐富,人脈廣泛,知識面寬,這個年齡段社會責任最大,老年人需要伸手扶持,年輕人需要幫帶,什麼事情都要帶頭衝鋒陷陣,什麼責任都要重肩扛起,社會賦予的太多的重擔和責任。你不應跳脫,也不能逃脫。

所以,不管從哪方面說,這個年齡段是最不快樂的時候,是需要付出精力,愛心,和社會責任的時期,是不能走也不應走的一場人生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