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群體免疫”能遏制新冠病毒傳播嗎?

琅琊榜首張大仙


我認為“群體免疫”沒毛病。

“群體免疫”並不是遏制新冠傳播,而是試圖和病毒共處,這或許也是一種不錯的處置方式,只不過這樣做的代價太大了。

要知道英國首相的選舉產生的,他代表這英國大多數人的利益,既然首相閣下如此表態,其實也就代表了英國民眾的意願,只不過借首相的嘴巴說出來而已。

當然這事在我華夏是不可能出現的,我們的文化就是天大地大,人命最大。

本質上這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沒有必要上升到道德的高度。

在英國,只有患者或者病人才會戴口罩,在他們的文化中戴口罩是一種忌諱,就像我們等忌諱說死一個道理。

目前只有西班牙、意大利在照抄中國的做法,不過他們國家下,我們封城,他們封國。

而其他幾個經濟體,法國、德國、荷蘭等其實和英國的一個思路,看看德國總理的講話就知道,他們也奉行達爾文式的防控疫情。

從人類歷史上看,大大小小發生過無數次的瘟疫,但是真正消滅掉瘟疫很少,最後都變成了人類和病毒共處的局面。換言之,世界本身(不管是動物界,還是植物界,還是人類)就具有很強的調節功能,相生相剋。人類之所以受到這麼多的磨難、懲罰是和人的貪婪的天性有關的。

人類對地球的破壞無以復加。

再說了,這只是當前形勢下,英國的一個選擇,也許明天他們就反悔了。

這和世界上最不能聽的話,就是政客的發言,因為他們不是朝令夕改,而是朝令中午改。

所以,“群體免疫”看看就好,不要當真。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群體免疫是不靠譜的!

群體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群體免疫水平高,表示群體中對傳染具有抵抗力的動物百分比高。因為,疾病發生流行的可能性不僅取決於動物群體中有抵抗力的個體數,而且與動物群體中個體間接觸的頻率有關。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

此次在應對新冠疫情的對策中,英國比較特別,他們想到了“群體免疫”,根據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倫斯爵士解釋,新冠肺炎聽起來可怕,但大多數人感染後只是輕症。這種病毒可能每年都爆發,成為一種季節性病毒。

政府可以趁著春天天氣回暖,讓英國人都獲得群體免疫能力,當冬天來臨時,就不用擔心疫情捲土重來了。瓦倫斯爵士表示,英國無法完全抑制疫情,也不該完全抑制疫情。“當英國民眾感染新冠病毒的比例在60%(4000萬人)左右,就可以獲得群體免疫,從而可以防止未來疫情再次爆發。”聽起來這是個很理想的計劃,也許瓦倫斯的團隊通過模型“精確”的計算出了疫情的變化軌跡,但這個計劃更像是一個“死士”計劃。

首先,英國人口6600萬人,如果按照計劃讓4000萬人感染,然後按照1%的死亡率,將會有約40萬英國人在此次疫情中死亡,誰來負責死?這是個問題,這意味著面對病毒,英國已經準備了讓40萬人去送死,人都是自私的,誰不想活?這會引發人倫道德的考驗,特別是此次疫情病死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英國就這樣把中老年人放棄了,而很多中老年人反而是社會的上層人士,他們會甘於赴死嗎?

其次,1%的死亡率只是一個預測值,從意大利現在的死亡率來看,達到了6.7%,假如英國此計劃實施過程中,無法控制死亡率,假設也達到6.7%,將有近270萬人赴死,這相當於一個小國家的人口了,到時將會引發英國大恐慌,甚至不排除發生動亂的可能性。

最後,群體免疫力對病毒的危害形成一道屏障,但一旦病毒變異較大,這道屏障就需要重新加固。此前有研究表明,SARS病毒在疫情的兩個月後,變異速度開始加快。新冠病毒很可能會發生變異,如果在進行擴散感染的過程中,病毒發生了變異,免疫力不再有效,前面死掉的人不是“白死”了嗎?

因此,我認為針對此次病毒,人為的去做群體免疫是不靠譜的,英國應該趕緊修正計劃,嚴密做好防控,並與其他國家一起聯手儘快研製出疫苗,這才是可取之道。不要再繼續採取消除抗疫的態度,一旦把病毒期越拖越長,最後造成全國性的大感染,有限的資源恐怕連給重症病人治病的機會都沒有。

據《衛報》報道,3月14日,世衛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Margaret Harris)對“群體免疫”觀點提出了質疑。

這個計劃,無異於一場豪賭,用英國人們的生命去賭,太可怕了,想都不敢想,要自由、要民主、要人權的英國人,難道真的會同意這個計劃?西方普世價值觀,就是物競天擇,讓大家去試一試,能活下多少算多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