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官员与贵族头衔简介

拜占庭(东罗马)帝国是古罗马与罗马帝国的正统延续,其各种制度也承袭了古典时期的旧制。在中世纪,拜占庭帝国虽然同样以皇帝为权力顶端,但却因元老院等共和制的残存,相对于同一时期的大多数封建国家,拜占庭帝国皇帝并非享有绝对权力。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元老院和军队往往有权力选择新皇帝。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拜占庭元老院的权力一步步缩水,但军队仍然在很多时候为国家推举出新元首。也就是说,拜占庭帝国实质上只是一个半共和半君主专制的政体。皇帝经常需要担心遭到废黜或者死后自己子女无法继承,虽然他们经常利用册立儿子或亲属作为共治皇帝等手段加强统治,但由于军队在帝国中的垄断地位,以及国家没有成文的继承人规则。种种因素导致了帝国经常因皇位继承产生内乱冲突,一次又一次损害着帝国国力。

拜占庭帝国官员与贵族头衔简介

曼努埃尔二世与皇室家人身穿同样服饰

作为中世纪西方最享有知名度的普世帝国,拜占庭帝国长达千年的存在时间里,随着时间的不同和局势的不同诞生了众多官员职位和头衔。在帝国早期,基本延续了罗马时代的各种官职和头衔,从7世纪希拉克大帝推行彻底希腊化之后,这些名字就发生了重大转变,科穆宁王朝的阿莱克修斯一世,则在其统治的11-12世纪开创了许多新官职与头衔,并延续到了1453年帝国灭亡。

皇帝头衔

巴西琉斯(Basileus):

希腊语“君主”的意思,最初指罗马帝国讲希腊语地区的任何皇帝。甚至可以指代波斯帝国皇帝。原本帝国的皇帝头衔为罗马式的“奥古斯都”,希拉克略于629年采用了巴西琉斯这个词汇,后来它成为希腊语中的“皇帝”一词。希拉克略还使用了独裁者(αὐτοοάτω)和上帝(ύιοος)两个头衔。

拜占庭人在基督教统治者中专门为君士坦丁堡的皇帝保留了“巴西琉斯”一词,并将西欧国王称为rēgas,拉丁语单词rex(“国王”)的希腊化形式。此外还有象征拜占庭女皇的专用词——巴西丽莎(basilissa)。皇后被称为“最虔诚的奥古斯塔”,也被称为“女士”(kyria)或德斯波尼亚(despoina)。

拜占庭帝国官员与贵族头衔简介

希拉克略大帝雕像,他确立了希腊化的拜占庭新文化体系

在拜占庭帝国继承中,长子继承权乃至继承权本身,从来没有被明文确立过。因为原则上罗马皇帝是由元老院、人民和军队共同选出的,这就像血液一般,将罗马的“共和”传统深深植根于公民心中。拜占庭皇帝更像是这种形式上的共和制下的权利代表。

许多拜占庭皇帝急于维护长子的皇位权利,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如果他们被加冕为共治皇帝,就可以保证在他们自己死后优先继承帝国。在这种情况下,从来没有出现过对皇室选举的需要。在一些情况下,新皇帝是在娶了前任皇帝的遗孀之后,或者是在迫使前任皇帝退位出家之后才登基的。

有几位皇帝甘愿被罢黜,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统治能力不足,例如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失败后,一些皇帝被谋杀。

紫室者”(Porphyrogennētos):

拜占庭帝国官员与贵族头衔简介

君士坦丁七世

最著名的紫室者当属君士坦丁七世(913-959年在位),由于帝国皇宫的产房有紫色的帷幕和紫色大理石,紫色也就成为了拜占庭“龙穴”。这个名字显然是为了彰显皇帝的正统性,让企图夺权的人望而却步。

独裁者(αὐτοκράτωρ/Autokratōr):

这个头衔最初相当于君主,首先被希拉克略一世使用。

皇室头衔

专制君主(Despotēs):这个头衔最早由查士丁尼一世首次使用,意思几乎等同于“主”。最初被授予帝国的继承人,后来也被授予给一般皇子或者驸马。科穆宁王朝的曼努埃尔一世在1167年创造了这个宫廷头衔,在帝国头衔体系中它仅次于皇帝和共治皇帝。

拜占庭帝国官员与贵族头衔简介

内曼季奇

至尊者(Sebastokratōr):意为受人尊敬的统治者”,阿莱克修斯一世将autokratōr和sebastos结合创造的一个头衔。第一个获得这个头衔的人数是阿莱克修斯的兄弟伊萨克。这基本上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头衔,它只象征着与皇帝的亲密关系,但排名紧接着暴君。第一个被授予至尊者称号的的外国人是塞尔维亚大公内曼季奇(Nemanjić),他在1191年获得了这个称号。保加利亚贵族卡洛扬也使用了这个头衔。

凯撒(Kaisar):在4世纪的罗马帝国晚期,凯撒被用作四帝共治中的副皇帝或正帝的继承人。这头衔位享有广泛的特权、威望和权力。不过阿莱克修斯一世创造至尊者头衔后,凯撒被弱化为第三重要,曼努埃尔一世创造专制君主后,凯撒只能排在第四位。在帝国中期,凯撒经常被授予一些高级和杰出的官员。偶尔授予外国人,如查士丁尼二世于705年曾授予给保加利亚可汗特维尔,这个头衔后来发展成斯拉夫语中的沙皇(Tsar)。

贵族(Nobelissimos):来自拉丁语Nobilisimus(“最高贵的”):最初是给皇帝的近亲的头衔,只隶属于凯撒。在科穆宁时期,这个头衔被授予官员和外国政要,从而淡化了它的地位。到了帝国晚期的巴列奥略王朝,这个头衔几乎消失。

拜占庭帝国官员与贵族头衔简介

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皇宫遗存

大监(Kouropalatēs):来自拉丁语cura palatii,“宫殿的管理者”:在查士丁尼一世时首次出现这个头衔。然而,这一地位所产生的巨大权威和财富,以及与皇帝的亲密关系,意味着它积累了巨大的威望。它被授予皇室的重要成员。但从11世纪开始这个阶级突然衰落,之后就通常被授予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附属统治者。

尊贵者(Sebastos):它出现在11世纪后半叶,并被阿莱克修斯一世广泛授予他的兄弟和关系的皇室成员。女性版本的标题是sebastē。后来在阿莱克修斯二世时,小皇帝被强迫授予自己表哥哈德良诺斯“第一尊贵的人”(Protosebastos)头衔,同时也被授予威尼斯总督和罗姆苏丹。

8-11世纪变革

在8-11世纪,根据乌彭斯基提供的资料,以及菲罗忒奥斯(899年)的《Klētorologion》和君士坦丁·普罗根尼托斯的著作,在皇权之下,拜占庭人将官员和贵族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宫廷尊号(διὰβραβείωνἀζίαι,意为“授予的尊号”),这是纯粹的尊敬的宫廷头衔,通过等级象征而授予;另一种是行政尊号(διὰλόγοἀζίαι,意为“通过公告授予的尊严”),后者是国家的行政机构决定,由帝国的公告授予。

拜占庭帝国官员与贵族头衔简介

阿莱克修斯一世的科穆宁王朝主导了12世纪的头衔改革

前者根据谁符合资格进一步分为三个二级分类:“胡须者”(即非太监的男子)、太监和妇女。国家官员通常将两个主要类别的头衔合并在一起,所以高级官员有可能同时拥有宫廷尊号和行政尊号。

军队主要头衔

督察(Exarchos):督察是拜占庭帝国边远地区的统治者,如意大利或阿非利加。他们比其他省长(军区)享有更大程度的独立性,文武集于一身,实际上是地方总督。

多米斯提科斯(Domestikos):最初是帝国卫队,后来在罗马军队担任高级参谋。在拜占庭时期,他们是最高的军事机构之一。其下属包括了陆军司令(Megas domestikos)、陆军学校(Domestikos tōn scholōn)以及国内军区(Domestikos tōn thematōn)等组织机构。

总督(Katepanō):两个或多个主题的更大地区的统治者,如意大利总督。这个头衔在9世纪发展起来被多次提及。

将军(Stratēgos):地区或军区的军事指挥官,后来又成为一个军区的行政统治者,它经常被冠以Doux的头衔。这个词基本上等同于“将军”或“上将”,因为它在两个军种都使用过。

统领(Prōtostratōr):最初是皇帝的马厩主人,在科穆宁王朝和巴列奥略王朝的统治下,这个术语被用于军队的第二级指挥官。

拜占庭帝国官员与贵族头衔简介

拜占庭海军

大公(Megas doux):基本相当于现代上将勋爵。这由阿莱克修斯一世所创立,当时他将中央和地方军区舰队的残余合并为新的帝国舰队。在巴列奥略王朝末期,大公是政府和官僚机构的首脑,而不仅仅是海军。

上将(Amirales):希腊版的“海军上将”,在西西里岛最先被记载。通常是海军大公的副手。

舰队长(Droungarios):这个头衔在陆军和海军都有记载。在8-11世纪的海军中,舰队长领导着中央或地方军区舰队,规模大约是一个营大小的集团。

行政官员部分头衔

总督(Praetorian prefect):总督最初是古罗马帝国东西部军队指挥官的职位。由于广泛的军民改革,它在7世纪被废除。这个头衔演变成了多米斯提科斯。戴克里先改革后,它的职能范围更广,包括地方行政、财政、司法,甚至立法。

“皇帝之父”(Basileopatōr):一个特殊的头衔,在拜占庭历史上只授予过两次。它并不是皇帝的亲生父亲,头衔也不一定代表任何家族关系,但两位获得者都是皇帝的岳父:利奥六世的岳父扎奥泽斯与君士坦丁七世的岳父罗曼诺斯一世。

拜占庭帝国官员与贵族头衔简介

尼基弗鲁斯三世与大臣的艺术作品

秘书长(Protasekretis):“秘书长”早先是大法官的头衔,负责保存政府的正式记录,并担任高级秘书(称为asekretis)的组长。其他下属包括负责帝国文件的官员、皇宫的侍从、私人秘书财政部官员。

书记、大臣(Logothetēs):纸面意思是“算账、计算或推理的人”,实际上是帝国各大机构的一把手负责人。它包括了法律财政大臣(Grand Logotthete)、外交邮政大臣(Drome Logothete)、税务大臣(General Logothete)、军饷大臣(Military Logothete)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