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功夫与思想之四)

文/许易

《功夫与思想》之四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此出自于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一只偌大的牛,经过庖丁的手,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在梁惠王的眼中,庖丁无疑是隐藏在民间的高人,通过“解牛”过程,悟到了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化繁为简、有条不紊且游刃有余,解牛的刀口用了十九年,仍然是用旧如新,而得以保全。

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功夫与思想之四)

“艺进乎道”的故事比比皆是,如北宋欧阳修所写的《卖油翁》等。

对于““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最直接的诠释莫过于魏源。魏源可以说是清朝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魏源反对脱离实际的“清迂之谈”,提倡“技进乎艺,艺进乎道”,认为智慧来源于“亲历诸身”。有道是“智慧不可求”,本人以为,智慧一部分来自天生,一部分则来自于亲历躬身的诸缘法道。

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功夫与思想之四)


魏源在他的《默觚》论道“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亦可祁无永年,造化自我立焉”。“技可进乎道”,说意拳近“道”,他人必不以为然,我说“学东西,一定要有系统性”,应该是没人反对吧!那我说“好的东西,外表通常似乎简单,但随着时间推移,功力会不断提高,趣味自生于无形”,我想,这句话,有练书法的朋友一定不会反对吧!如果我再说“无论甚么技艺,基本功都是重中之重,”我想,有艺在身的朋友,基本上不会反对吧!以上皆是练意拳的体验。对此,本人今后会在《功夫与思想》系列中逐一分析意拳与儒释道、禅学、易经等之间的关联。“艺可通乎神”,单纯以“艺”的角度,意拳追求的是“拳拳服膺”,以期瞬间达到本能力量的最大化,最终以“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达到“人打两不知”的神化境界!“中人可易为上智”,

对于学习东西,系统性尤为重要,其实学到某种学问的系统性,特别是高级别的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便可转化为学者的思维方式,以此思维方式推究其他,就有了“隔山打牛”的智慧,因此“中人可易为上智”也便成了可能!至于“凡夫亦可祁无永年,造化自我立焉”,意拳站桩完全符合《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意拳健身不分贤愚老少、身强病弱,贵在坚持而已,后则身健而渐悟,悟则而有道,有道则造化自显。


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功夫与思想之四)

以拳论拳,不足以论,以拳论道,有酒有菜!


文章随笔 | 易学论道 | 吉祥文化 | 功夫思想 | 书画自娱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文章随笔 | 易学论道 | 吉祥文化 | 功夫思想 | 书画自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