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群英譜: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有這樣一群人

疫情發生後

她們在“請戰書”上

印滿堅韌有力的“紅手印”後

就義無反反顧地衝進“疫”線

她們就是保康縣人民醫院護理部的“白衣天使”

我們一起來聽聽她們的戰“疫”故事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3月11日已經是護士們在一線戰鬥的第50天了,新冠肺炎來勢洶洶,護理部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從疫情發生後,她們一刻都沒停歇。

大年三十,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護理部接到了組建隔離一區的重任,根據醫院安排,將內三科合併到內二科,將原兒科搬到內三科。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我們當時是根本都請不到人,好不容易醫院請了三個搬運工,當時搬運工就給我說他們只工作到12點,因為要回家團年,而剩下的搬運任務都全部由我們所有醫護人員來完成。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臘月三十那天,雨雪交加,路上一片淋漓。搬運中,不管是高個子還是矮個子,都使盡渾身解數,螞蟻搬家式的一趟一趟往返。

隔離2病區的組建更為艱難,當時準備啟用的外科樓還沒投入使用,水、電不通,裡面佈滿灰塵、一片空寂。為了儘早完成隔離區組建任務,確保不讓患者“人等床”,護士們再次披掛上陣,把幾千斤重的物資搬運、配齊。當天,護理部向隔離病區協助調配運送被服1200餘件,調配運送儀器設備200餘臺次,調配運送物資材料1000餘件。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縣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鄭芳:那天真的是特別特別冷,我們護士長兩個人在裡面凍的發抖,毫不誇張的說像一個冰窖一樣。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進入隔離區,護士們變身“大白”,以前輕而易舉的操作護理工作變的十分艱難。病人多的時候,護士們只能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小跑,由於噴灑消毒液,路面很滑,摔跤是常有的事兒;扎針時,只能等護目鏡上霧水凝成水滴,滑下一條線的幾秒鐘時間趕緊操作;病房裡沒有消殺人員,護士們自己揹著50多斤重的噴壺三、四層樓來回跑......

為了節省醫療物資,護士們“上班期間不喝水、少吃一口東西、不上一次廁所”已成常態,完成工作脫下裝備後,隊員們除了臉上深深的印痕外,還有脫了皮的嘴唇、被汗水泡得腫脹發白的雙手和幾近虛脫的身體。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縣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鄭芳:護士之間的交流,我根本聽不出聲音來,為啥子,全是嘶啞的,我只有通過防護服上寫的名字,才能認得我的護士哪個是哪個。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參加一線的護理工作人員需頻繁地接觸患者,危險係數非常高,在這樣嚴峻的“戰場”上,她們也會感到緊張與害怕,但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對醫護職責的堅守。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最危險最危險的時候就是護士給病人吸痰,因為這個痰不吸出來對病人來說傷害是最大的,他有可能因為一口痰的窒息,馬上都讓病人喪命。所以在這個時候護士拿著吸痰管給病人吸痰,散播出來全部都是病毒。但是我們護士沒有任何退讓,因為曉得她們肩上的責任就是治病救人。

縣人民醫院護理部共有269人,其中151人進入隔離病區。在這支隊伍中女隊員149名,年齡最小的24歲,年齡最大的51歲。在戰“疫”一線,他們頂住身體不適和心理壓力,化身全能戰士,承擔多重角色。年齡最大的黃先莉主動請纓,去隔離區照顧醫護人員;護士長彭紅玲用手疏通阻塞的下水道;平時對電器一竅不通的吳小平,通過視頻指導,硬是一點點修好了開水爐.....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面對病人她們

義不容辭

無怨無悔

醫護人員們疫情結束後的心願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朱秋瑾 :

等疫情過去了,我最想幹的事情就是回家抱抱我的兒子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張娜:

美美的畫一個妝,變得漂漂亮亮的。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許蓓:

希望國家能分我一個男朋友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王曉紅:

我想回家看看我媽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袁倩:

我想帶我的家人出去玩一趟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劉紅波:

我兒子今年高考我想陪兒子。

全媒體記者:張瑋 陳夢鴿

特約通訊員:鄭海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