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铜墙铁壁 写满铁血荣光——易县公安监管队伍战“疫”记实

有这样一个地方,高墙内外,两个“世界”;有这样一个群体,奉献坚守,热血春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在监管场所这个特殊的战场,易县公安全体监管民警、工作人员以忠诚为“申请书”,以担当为“誓师状”,用持之以恒的战斗姿态和坚持不懈的战斗精神,铸就了高墙内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保证了全县监所疫情“零感染”和监所内部安全稳定,为全面打赢监所疫情防控阻击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铸就铜墙铁壁 写满铁血荣光——易县公安监管队伍战“疫”记实

全员应战 筑起严密防线

疫情防控战“疫”打响后,易县公安局全面落实一级响应各项要求和措施,提升政治站位,强化风险意识,制定严密措施。在疫情防护装备物资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县公安局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全力充实防疫装备,为奋战在一线的公安战警保驾护航。

县公安局监管单位全面启动战时工作机制,县看守所、拘留所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制定疫情防控预案,实行封闭管理,严格自身排查,全体民警、辅警、医护以及后勤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假,严把入所关、隔离关、防护关和检测关,坚决防止疫情在监所传播。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所领导和党员民警带头坚守在抗“疫”一线。

为从根本上减少人员接触,严格实行三个三分之一执勤模式,全体民警分为三组,一组监区执勤,一组办公区隔离,一组在所外集中管理点进行隔离,三班轮转,每期二十天,这意味着一次轮换完成就是六十天,如此往复,直至疫情结束。

民警们说:“这一猛子扎下去,再浮上来,就是全面胜利的那一天!”不辱使命、忠诚履职、坚守岗位、夺取胜利,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铮铮誓言。

铸就铜墙铁壁 写满铁血荣光——易县公安监管队伍战“疫”记实

超常付出 艰辛藏在身后

“我有经验,我先上!”管教民警崔克生,55岁,工作三十年的沙场老将。因为封闭管理,为了轻省,他大冬天里剃了个光头;因为身患高血压,他的行囊里塞进一大包药。他最舍不得刚满周岁的小孙女,平日里小孙女最黏他,他离开家时,小姑娘抱着他就是不撒手。

“有我在,这门就守得住!”民警曹立,54岁,心脏装了两个支架,在空间不到十平米的门房内,他一呆就是二十天,寸步不离。

“孩子可以离开妈妈,但这里离不开我们!”巾帼不让须眉,狱医郝海芳的丈夫是位医生,和她一样也奋战在抗“疫”一线。特殊时期,她只能放下自己的两个孩子,一个托付给狼牙山老家里的奶奶,一个寄养在涞水的姑姑家,而在监区内能与外界联系的只有一部电话。刚开始,放心不下,她还时不时的给孩子打个电话,一段时间后,电话就很少打了。县看守所所长王振华说:“这一打电话,孩子就在那头哇哇哭,谁也受不了。没别的办法,就只能自己下狠心,女同志,不容易。”

铸就铜墙铁壁 写满铁血荣光——易县公安监管队伍战“疫”记实

“上阵父子兵,这里少不了我们亲娘俩。”因为工勤人员紧张,工作人员薛连英毅然把自己的母亲接过来帮忙,一起负责每天200人的伙食。每天凌晨4:30,她们雷打不动地起床准备早餐;每天晚上,很晚才能上床休息。和面、择菜、洗菜、做饭、收拾卫生……这娘俩一天到晚手里不得闲,脚踩“风火轮”,忙得团团转。“特殊时期,我们苦点、累点,不怕啥。”薛连英嘴上这样说,背地里没少因为想家落泪。

还有他们,进监区时,民警王九宣的孩子刚刚出生4天,他至今未能与孩子见上一面;民警张继利身患糖尿病,刚做完手术,就立即返岗;民警刘燕,奶奶去世都没有请假回去看上一眼。在他们中间,有的妻子即将临产期,有的父母已体弱年迈……六十六名民警,六十六个家庭,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隔空拥抱 铁胆亦有柔情

3月13日,是易县全体监管民警换岗的日子。在监区连续奋战40天后,第一梯队的民警走出监区。

铸就铜墙铁壁 写满铁血荣光——易县公安监管队伍战“疫”记实

易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赵鸿波,公安局副局长张大成带队守候在门外为全体干警加油鼓劲。在县公安局党委的安排下,几名家属代表也赶到监墙大门之外的安全区等候。这是一场特殊的“会面”,相隔十米,距离40天。这一边,狱医郝海芳两岁的儿子远远看到母亲时,就下意识地要跑过去,父亲一把抱住,孩子朝向母亲的方向,伸出双手;那一边,郝海芳早已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工勤小薛看到自己五岁的儿子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儿子哭着重复着两个字“妈妈,妈妈!”;民警老崔见到自己的小孙女,也早已红了眼眶。那一刻,他们的动作定格在隔空的拥抱;那一刻,家属的嘱托只有一句“安心工作”。

铸就铜墙铁壁 写满铁血荣光——易县公安监管队伍战“疫”记实

短暂的隔空相聚后,便是又一次的分离。他们准备登车了,已在工作岗位奋战40天的他们踏上的不是回家的路,而是要进入集中管理区,经过20天的隔离后,将再次走进工作区,疫情期间监管的工作就这样一直接力往复。

“全县公安系统有16对双警家庭,27对警医家庭,还有37个家庭中有未满周岁的孩子,”赵鸿波说:“他们是父母,是丈夫和妻子,也是孩子,一个人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建铁军、守铁律,待胜利之时,我们再回家团聚!”

(通讯员:冯英华、摄影:杨增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