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中國如何幫助全球抗疫?

利用中國的疫情防控經驗,幫助其他疫情受災國渡過難關,同時強化未來的合作機會。在這個時候,幫助其他國家其實也等於幫助中國自己。

李鐵:中國如何幫助全球抗疫?

文|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 李鐵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在世界上的蔓延趨勢出現了嚴重的不確定性。而在中國,由於及時採取果斷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收效。雖然風險尚未解除,但疫情受到遏制的趨勢已經十分明確。目前,防控的重點已經開始從防止國內原發地向各地的傳播,轉向重點防止境外輸入。

其實我們關注疫情在國際上的演化趨勢,應該聚焦在兩個方面,一是如何防止由於境外輸入導致疫情的再度傳播;二是採取什麼樣的國際合作,幫助疫情受災國渡過難關,同時強化未來的合作機會。在這個時候,幫助他國也等於幫助中國自己。在這個時候,不應該渲染其他國家的防疫措施的制度問題,忽視了利用這次機會,可能為中國繼續推動全球化進程,落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發揮重要作用大好機會。

疫情形勢逆轉,需要新的判斷

疫情初始階段,很多人悲觀地認為,可能中國要再次面臨一些國家的封堵,經濟的風險將會從國內的停工停產轉化為國際的封鎖,一些產業鏈可能會被迫向外轉移。根據當時一些國家的表現和學者的分析,似乎是存在著這種可能。

但事到如今,很多人沒有預料到的是,事情發生了逆轉。曾經提出對中國關閉國門的許多國家,也開始被迫關閉自己的國門,而且持續的時間估計要遠比中國經歷的要長。因為中國雖然大規模疫情發生的比較早,但是在盡短的時間內解決了問題。而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無法採取果斷措施,甚至有可能會使疫情的蔓延無限放大。

在這種情況下,再次判斷全球的產業鏈在空間會引起什麼樣的變化,以及如何利用後疫情時期如何發揮“一帶一路”合作機制,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從國際貿易的角度講,從因疫情對華暫時關閉大門,到現在因防範其他國家疫情中國有可能還要關閉國門,實際上對全球產業鏈和國際貿易影響巨大。中國能否在不關閉國門的情況下,繼續維持現有的國際貿易格局,可能是需要認真做出判斷和決策的。我認為,對於來自境外人口和貨物不應該採取一刀切的關閉政策,而是應該強化檢驗措施,雖然會付出一定人力和資金成本,但是對貿易雙方維持長期的合作關係以及現有的經濟利益是十分重要的。

從投資的角度看,雖然由於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上升,導致一部分產業向亞洲其他地區轉移。但是通過這次疫情治理效果看,中國的制度優勢就是可以經歷任何重大的災難和突發性危機,而不會導致國家治理的失控。對於投資者信心的建立尤為重要。很多人認為,長期以來對中國的投資主要是取決於成本優勢,其實制度的穩定優勢和全產業鏈的形成以及國民素質等,同樣是投資者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在如今疫情蔓延全球的危機時刻,考驗中國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採取何種姿態,利用有利時機,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這也是當前非常重要的政策著力點。例如宣佈對外商投資的各項新的優惠政策,特別是結合疫情當下的新特點等,決定對於外來投資人員的防疫措施和隔離措施提供什麼樣的保障等。關鍵時刻見真情,也許利用好了,可以一掃近些年一些國家和投資者觀望的陰霾,創造中國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新局面。

利用中國經驗,助力全球抗疫

從產能分佈的格局來看,我們雖然看到了油價下跌等因素,給中國提高石油天然氣儲備,降低企業成本帶來了利好。但是原本應對與突發性疫情的大量應急性醫療物資的生產本來還存在著各種後疫情時代過剩的可能。如果中國利用這次疫情大爆發,把過剩的醫療物資產能及時地通過合作機制,支援給“一帶一路”合作的友好國家,既解決了產能過剩問題,同時又是對這些國家的雪中送炭。當然也埋下了國家間、企業間和民眾間相互信任的伏筆。

從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看,中國治理疫情的經驗有很多科學和智慧的因素,脫胎於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各種城市智慧技術市場化的廣泛運用。在推進“一帶一路”防疫合作機制的同時,還可把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城市中運用方式加以推廣,包括對於城市和社區居民在封閉以及自我隔離期間的心理支持和生活保障支持,以及在復工中利用互聯網優勢,採取視頻會議和互聯網辦公模式的運用等,特別是推廣各種後臺軟技術和前臺硬技術。

總之,可以把這些在中國抗疫過程中行之有效的中國優勢,通過防疫體系的建設,作為支援“一帶一路”國家的重點內容,這需要在建立專家支援團隊的時候,就充分考慮這方面成員以及技術人員的組合。

之所以提出通過“一帶一路”合作機制,建立全球化的防疫體系,原因在於,一是通過已有機制可以迅速得到相應;二是參與這個機制的各國與中國基本都是友好國家;三是還可以通過這個機制擴大“一帶一路”的影響;四是在這個特殊時期,人們對於傳統機制的依賴,可以通過防疫而增加機制的互信;五是還可以通過“一帶一路”的金融合作機制,幫助受災國家解決資金壓力問題。

對於反對“一帶一路”甚至一些拆臺的國家,我們仍然可以採取先民間、後國家的方式,讓他們知道享有“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的好處。中國的目標是爭取擴大相關國家的合作範疇,化解矛盾和對立,同時區分友好國家和競爭國家,採取各種不同的方式,盡最大可能實現化敵為友。當然也要堅持國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對於繼續持頑固立場的國家,區分國家和人民採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近幾年,全球化的格局遭遇了單邊主義的嚴峻挑戰。但是從發展的趨勢看,單邊主義並不得人心。而這次疫情的全球爆發,同時對各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治理能力和應急措施的採取,都是一次嚴峻挑戰。中國雖然在國內的疫情治理上取得了成功,但是應對全球的防疫格局,註定無法獨善其身。因此如何利用好危機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實現全球格局貿易的重塑和突破,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具體建議如下:

建立“一帶一路”國家疫情防控合作機制。在不方便人員往來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視頻交流達成共識,並通過機制採取合作。

建立“一帶一路”國家防範新冠疫情援助基金,可從各相關銀行以及財政部等方面,籌集資金,也可邀請“一帶一路”國家參與這項基金的投資。

加強“一帶一路”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建設,強化中國有關部門和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在這方面的職能。對相關國家的防疫援助和支持應通過體系建設來完成。

在“一帶一路”合作機制下,交流防疫治理經驗,包括醫療和城市治理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成果和經驗。可以通過人力和技術支持的方式進行援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