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北伐的失敗,僅僅是“將非其人”?這些因素也是勝敗的關鍵

公元420年,劉裕逼東晉末代皇帝晉恭帝“禪讓”,取而代之,改國號為宋。史稱劉宋。劉宋建國初,北方與其對峙的,除勁敵北魏外,還有北涼、西涼、西秦、夏、北燕五個割據政權。劉宋除佔有江南地區外,還佔有洛陽、虎牢、滑臺(今河南省滑縣)、碻磝(古津渡、城名。故址在今山東茌平西南)四個重鎮,以及今山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劉裕死後,政權雖一度動盪,但劉裕之子劉義隆(宋文帝)即位後,內除權臣,勵精圖治,劉宋經濟繁庶,社會穩定,出現了被後世譽為“元嘉之治”的興盛局面。此時的北魏,魏明元帝死後,太子拓跋燾即位,即北魏太武帝。由於此時北魏與夏、柔然戰爭不斷,宋文帝自恃國力強盛,遂萌生了北伐的念頭。

元嘉北伐的失敗,僅僅是“將非其人”?這些因素也是勝敗的關鍵

劉宋與北魏疆域圖


一、第一次北伐

元嘉六年(429年),宋文帝遣使至北魏,要求北魏歸還以往侵佔劉宋的河南各地,否則將武力奪取。北魏太武帝認為這不過是劉宋虛張聲勢的威脅恫嚇,因此不予理睬。

元嘉北伐的失敗,僅僅是“將非其人”?這些因素也是勝敗的關鍵

拓跋燾劇照

元嘉七年(430年),經過事前一番準備後,宋文帝命到彥之率五萬大軍北伐。 四月,到彥之率軍由淮河進入泗水。七月,宋軍進抵須昌(今山東東平東),然後溯黃河西進。北魏因碻磝、滑臺、虎牢、金墉四鎮守兵寡少,所以主動撤出,以避宋軍鋒芒。宋軍不費吹灰之力,輕易收復四鎮。

元嘉北伐的失敗,僅僅是“將非其人”?這些因素也是勝敗的關鍵

宋軍繼續西進,主力部隊進屯靈昌津(今河南延津縣北)南岸,先頭部隊則直抵潼關。此時,宋軍上下瀰漫著北魏軍不堪一擊,北伐勝利指日可待的濃厚氣氛。唯有將軍王仲德判斷魏軍在實施誘敵深入之計,等待有利時機發動反攻。北魏大臣崔浩也向拓跋燾指出宋軍的致命弱點:五萬人分佈在東西二千里的戰線上,戰線過長,兵力嚴重不足,力量薄弱。

果如王仲德所料,十月,養精蓄銳的北魏軍利用黃河封凍,迅速渡河,發動反攻。宋軍一則出乎意料,二則多地守備空虛,洛陽、虎牢等戰略要地,相繼失陷。接到前線緊急軍報的宋文帝,於十一月命宿將檀道濟率兵伐魏,以為後援。不過,援軍尚未到達,到彥之已張皇失措,率軍潰退。宋軍退到歷城(今山東濟南)後,到彥之為加快退軍速度,竟下令燒燬船隻,丟棄兵器鎧甲,徒步退往彭城(今江蘇徐州),真可謂“一潰千里”,“兵敗如山倒”。

元嘉北伐的失敗,僅僅是“將非其人”?這些因素也是勝敗的關鍵

在宋軍潰退之際,劉宋濟南太守蕭承之面對逼近的北魏大軍,而自己手下僅有數百將卒,無奈上演了一場“空城計”。他命部下大開城門,冒險使詐。北魏軍衝到城下後,果然疑心城內有重兵埋伏,撤圍而去。算是替宋軍稍稍挽回些須“顏面”。

元嘉北伐的失敗,僅僅是“將非其人”?這些因素也是勝敗的關鍵

元嘉八年(431年)正月、二月間,檀道濟率軍繼續北上,援救滑臺。宋軍在二十多天中,作戰三十餘次,北魏軍損失慘重。不過,北魏派騎兵小隊,偷襲宋軍運輸線得手,宋軍草谷盡被焚燒。檀道濟部缺糧,無法施援,滑臺失守。

元嘉北伐的失敗,僅僅是“將非其人”?這些因素也是勝敗的關鍵

檀道濟劇照

檀道濟鑑於糧盡,決定退兵。退兵前夕,有一軍士叛逃北魏,將宋軍糧盡的虛實,盡數稟報魏軍。魏軍急速出擊,企圖一舉擊潰宋軍。為穩定軍心,詐騙魏軍,檀道濟在宿營時,將剩下來的一點米鋪在沙子上,然後唱籌量沙,裝在糧袋中,裝出存糧極多的模樣。魏軍探子遠遠看到這一幕,急忙回營稟報主帥。魏軍主帥以為降兵詐降,引誘魏軍中計,於是將他殺死。

次日,檀道濟又故作鎮靜,只穿便服,坐著轎子,尾隨大軍緩慢行走。魏軍主帥更堅信宋軍在實行誘敵之計,不敢窮追。檀道濟部才得以全軍而退。劉宋元嘉年間的第一次北伐,至此徹底失敗。劉宋不僅府藏、武庫為之一空,且喪師失地,顏面俱失。

二、第二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大敗後,劉宋國力損耗嚴重。宋文帝北伐之志雖不曾懈怠,但一時也無力再舉,只好整頓政治、積聚國力,以圖後計。

元嘉二十三年(446年)三月,北魏軍侵擾劉宋兗、青、冀三州,擄殺百姓牲畜。宋文帝得到邊報後,北伐念頭復熾,於是向群臣諮詢北伐之策。御史中丞何承天上奏,主張在淮、泗宋魏交界處大興屯田,積聚物資;目前宜“堅壁清野,以俟其來;整甲繕兵,以乘其敝”。不宜盲目輕動。

銳志北伐的宋文帝認為何承天的建議迂闊不實用,而對不斷上疏陳述北伐方略的彭城太守王玄謨的建議,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宋文帝還援引西漢名將霍去病大破匈奴,在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的肯特山)舉行封禪禮,紀念軍功的典故,對隨侍們說:“

聽玄謨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擅於察言觀色、溜鬚拍馬的隨侍們趁機鼓譟北伐,認為宋軍必會奏捷,皇帝當封禪泰山,祭告天地。被眾人吹捧得飄飄然的宋文帝北伐意念更加堅定。

元嘉北伐的失敗,僅僅是“將非其人”?這些因素也是勝敗的關鍵

封狼居胥,多少熱血青年的夢想啊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親率10萬大軍南侵。魏軍雖因劉宋陳、南頓、汝陽、潁川等郡官吏守將不戰而逃,而勢如破竹,但在圍攻懸瓤(今河南汝南)時,卻遭到不足千人的劉宋守軍拼死抵抗。圍攻40餘日,不能破城。魏軍師疲糧匱,拓跋燾只好撤圍北退。

宋文帝認為北伐的有利時機已到,遂決定於該年七月,兵分東、中、西三路,大舉北伐。東路軍以蕭斌為帥,率軍6萬,以王玄謨所率1萬水軍為先鋒,經淮、泗入黃河,進攻鎬礅、滑臺等地。武陵王劉駿率水陸大軍為後援,兼統東路青、冀、徐、兗四州之軍。中路軍以臧質為帥,率步騎10萬,直趨許昌、洛陽,南平王劉鑠率部後繼。西路軍以隨王劉誕為帥,進攻弘農(今河南靈寶北),直撲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宋文帝又特派太尉、江夏王劉義恭進駐彭城,統一指揮北伐諸軍。

北伐初,劉宋三路大軍進展順利,捷報頻傳。東路軍先後攻佔鎬礅、樂安(今山東廣饒北),猛攻滑臺;中路軍相繼攻克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小索、大索(今河南滎陽)等地,猛攻虎牢;西路軍則攻佔弘農、陝城(今河南三門峽西)、潼關等地。

元嘉北伐的失敗,僅僅是“將非其人”?這些因素也是勝敗的關鍵

東路,王玄謨率精銳大軍猛攻滑臺,魏軍誓死抵禦,戰事膠著。王玄謨剛愎自用,多次拒絕部下火攻、強攻建議,屯兵堅城之下,激戰近三個月,依然不能破城。

閏十月初七日,北魏太武帝親率大軍渡河,攻擊王玄謨軍;又派軍截斷宋軍退路。王玄謨驚慌失措,棄軍逃跑,宋軍也如鳥獸散。魏軍乘勢進攻,斬首萬餘級,繳獲軍資器械無數。魏軍又將繳獲的宋軍戰船,用鐵索相連,在黃河上組成三道封鎖線,企圖截斷滑臺以西由垣護之率領的劉宋水軍的退路。垣護之急命部下乘河水迅猛,順流直衝而下;如遇攔截鐵索,便用長斧砍斷。在垣護之率領下, 劉宋水軍以損失一艘戰船的微小代價,衝破封鎖線,安全撤退。

儘管宋文帝嚴令東路軍主帥蕭斌不得擅自撤退,蕭斌還是採納了沈慶之的建議,進行戰略收縮。東路軍的失敗,已成定局。宋文帝只好詔令孤軍深入的西路軍後撤,弘農、潼關等地,相繼失守。

北魏太武帝審時度勢,果斷作出兵分五路,大舉南進的決策。


元嘉北伐的失敗,僅僅是“將非其人”?這些因素也是勝敗的關鍵

鑑於彭城、壽陽等地宋軍拼死堅守,急切間難以攻下,太武帝決定棄上述孤城而不顧,全力南進。十二月初一日,北魏諸軍強渡淮河,大舉南進。太武帝親率大軍,猛攻儲藏有大量軍糧的盱眙(今江蘇盱眙)。劉宋盱眙太守沈璞、輔國將軍臧質率部死戰不退。魏軍攻城不下,便繞城而過,迅即南進。沿途劉宋守軍,大多望風奔潰。十二月十五日,魏軍抵達瓜步(今江蘇南京六合東南瓜埠),與劉宋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隔江而對。

魏軍在江北拆毀民房,收割蘆葦,作船造筏,揚言不日渡江。建康震動,軍民恐慌。宋文帝命建康內外戒嚴,悉發丁壯為兵,王公以下子弟服役,嚴密戒備。宋文帝登上石頭城,觀察江北魏軍虛實。他見魏軍軍容嚴整,兵強馬壯,不禁喟然長嘆說:“如不是15年前枉殺檀道濟,怎會容胡虜猖獗至此!”

正當江南的劉宋軍民匆忙備戰時,太武帝卻在秘密籌劃撤軍事宜了。他雖命部下大造船筏,揚言渡江,其實不過是虛張聲勢、恫嚇江南而已。魏軍自發動反擊,倚仗騎兵優勢,從黃河北岸一直打到長江北岸,長途驅馳,席捲中原,將士早就疲憊,死傷甚多,不堪再戰;魏軍素無軍資儲備,全靠擄掠,淮河南北劉宋軍民,堅壁清野,魏軍掠無可掠,早已人馬飢乏;魏軍沒有強大的水師,無法渡過長江天塹;魏軍後方尚有劉宋6座堅城未下,難免有後顧之憂。魏軍此時實際上已是強弩之末了。

元嘉北伐的失敗,僅僅是“將非其人”?這些因素也是勝敗的關鍵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正月初一,太武帝在瓜步山上大宴群臣,以志紀念。初二日,魏軍即裹挾5萬餘戶民眾,撤軍北還。為解決軍糧匱乏問題,魏軍再次圍攻盱眙。激戰20餘日,魏軍雖“肉薄登城,分番相代,墜而復升,莫有退者”,但宋軍拼死抵抗,魏軍死傷以萬計,“屍與城平”。太武帝因軍中疾疫肆虐,加得到奏報,說宋文帝詔命彭城守軍斷其歸路,遂撤盱眙之圍北還。宋文帝發動的第二次北伐,又以失敗而告終。

三、第三次北伐

公元452年3月11日,北魏突然爆發宮廷政變,太武帝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弒殺,諸皇子爭奪皇位,政局一度混亂不堪。

這一消息傳到江南後,宋文帝興奮異常,認為北伐良機已到,遂倉卒謀劃北伐。五月,宋文帝下詔分兵三路北伐:東路由蕭思話督冀州刺史張永等攻碻磝,中路由魯爽、魯秀等率軍攻許、洛,西路由雍州刺史臧質率軍攻潼關。

元嘉北伐的失敗,僅僅是“將非其人”?這些因素也是勝敗的關鍵

七月,張永揮軍圍攻碻磝。激戰月餘,未能得手。反被魏軍挖掘地道,從地下潛出城外,縱火燒燬宋軍的營壘及攻城器具。張永遂以此為由,在未向主帥蕭思話稟報,並獲得批准的情況下,擅自率所部撤退。魏軍趁機掩殺,其他諸部宋軍不備,大多潰敗,死傷慘重。蕭思話無奈,只好率軍退還歷城。

魯爽率軍攻佔長社,繼而在大索擊敗魏軍,轉攻虎牢;柳元景等進軍洪關,蕭道成則率軍進攻長安。不過,隨著東路軍敗退的消息傳到,魯爽、柳元景、蕭道成等軍紛紛被迫後撤。第三次北伐草草收場。

文史君說

劉宋文帝元嘉年間發動的三次北伐戰爭,皆以劉宋主動進攻開始,又以劉宋的最後失敗告終。二十餘年間,劉宋不僅沒有收復河南失地,進而滅亡北魏,混一華夏,反使魏軍長驅直入,蹂躪黃淮地區,使劉宋國力遭受沉重打擊,民眾生靈塗炭。

元嘉年間三次北伐皆以南敗北勝的結局告終,並非偶然現象,而是宋、魏雙方綜合國力、統治者謀略才能、戰略戰術多重差異的必然結果

從政治上來看,劉宋元嘉年間雖號稱盛世,但政局並不穩定,宮廷權爭時隱時現,功高位重的名將檀道濟,也因曾參與宮廷政變,而遭宋文帝猜忌被殺;北魏雖亦權爭不斷,但畢竟完成了北方統一大業,拓跋燾對國家擁有強力控制,國內政局堪稱穩定。

從經濟上來看,劉宋元嘉年間雖說是“財阜人豐”的“小康”局面,但國庫錢財糧秣並不充盈。每次戰前,均須向境內富民大量借貸軍資,國家經濟實力難以長久支撐大規模的戰爭;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在農業、畜牧業等經濟生產領域,都採取了一些積極的措施,促進了黃河流域經濟的恢復和緩慢發展,加之北方地大物博,為北魏提供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當然,北魏的經濟實力也較脆弱。尤其是攻入黃淮地區後,所需龐大軍資,主要靠擄掠而得。劉宋軍民實行堅壁清野政策時,魏軍幾乎無所擄掠,軍資供應幾乎衰竭,這也是魏軍不得不停步江北,轉而匆促北撤的主要原因。

元嘉北伐的失敗,僅僅是“將非其人”?這些因素也是勝敗的關鍵

從軍事上看,劉宋雖有龐大兵力,但大多數士兵是戰前徵發的庶民,缺乏基本的軍事訓練,戰鬥力極差;劉宋軍隊的兵種,主要是步兵、水軍,突擊力、戰鬥力較強的騎兵比較匱乏;東晉以來,門閥世族“重文輕武”,導致劉宋堪當一面的將才,極其匱乏;以至於到彥之、王玄謨等庸凡之才,竟被授予重任。他們或剛愎自用,或稍遇挫折,就狼狽逃竄。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統兵大將如此,宋軍戰鬥力,由此可見一斑。加之宋文帝唯恐軍權旁落,“遙制兵略,至於攻日戰時,莫不仰聽成旨”。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這種“詔從遠來,事勢已異”遙控指揮,危害極大;反觀魏軍,在長期的統一戰爭中,將士訓練有素,戰鬥力強;魏軍以騎兵為主,便於長途驅馳奔襲;太武帝拓跋燾極富軍事天才,往往親臨前線,臨機決斷,指揮作戰;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敢於迂迴縱深穿插等戰術運用得爐火純青,使得宋軍東支西絀,窮於應對。

參考文獻

1. (南朝 梁)沈約:《宋書》,中華書局,1974年。

2.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3. 白壽彝總主編、何茲全主編:《中國通史》(第五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