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羽战败之后被刘封救下来,那会不会有好的结果?

创造者放映


如果关羽战败之后被刘封救下来,关羽不死,对于关羽就是一个好结果,张飞不用因为报仇心切被害,即使要重振旗鼓讨伐东吴,也是兄弟齐心一起上。虽然刘备久借荆州不还在先,但东吴背弃盟约偷袭在后,这种背后捅刀子的事情尤为让人不齿,如果关羽张飞夹怒而来,东吴怕是要掂量掂量,以孙权的个性,为了息事宁人,很有可能主动让出荆州,荆州失而复得。而且这回就再也不存在还不还的问题了,也更不会有夷陵之战。

退一步讲,东吴占领荆州,刘备自知理亏不伐东吴,忍着这口气。全力北伐。要知道汉中之战没有关羽,刘备已经赢下一场。这时候关羽再加入,大可以再一次扩张地盘,向东挺进暂时有困难,但向西借马超之势攻取西凉还是有很大可能的。然后向西北西南方向发展,巩固地盘。走秦王扫六合的路子。诸葛亮以残兵败将都可以北伐,有五六员大将在手,可操作性就多多了。大事可期。


星尘梦羽


刘封这个年轻人其实挺可怜的,认刘备这么个枭雄当干爹,是他一生最大的不幸。

刘封以前不姓刘,他姓寇,家族是有爵位的。刘备依附在荆州刘表时期,与当地的大族交际往来,认识了寇家,有人就把寇封这个年轻人介绍给了刘备。按照咱们中国古代传统的规矩,长子不能过继给别人。说明寇封他不是长子,家族的财富和爵位没有他继承的份儿。寇封这小伙子武艺不错,跟着刘备也许能混出点前程来,所以就认了刘备当干爹,改名为刘封。

大家知道,刘备这个人的眼光一向毒辣,他能瞧上的人都差不了。刘封这个年轻人相当不错,“有气力”,在刘备的培养下,带兵能力也提高很快,在刘备入川的各次战役中“所在战克”,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在收刘封为义子后不久,刘禅出生了,刘封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想继承刘备的基业已经不可能了,这一点刘封自己心里也很明白。但刘备怎么安置刘封是个大问题。刘备收取益州,自领益州牧,继续向外扩张,派小狐狸孟达向北攻击房陵和上庸。孟获很快获取了房陵,正兵围上庸,刘备赶紧将刘封派去接管了孟达的指挥权,抢去大部分功劳。

刘备的这个安置还是很妥当的。刘封在外,地处上庸,连结荆益两州,有关羽在荆州盯着,还与孟达互相牵制,不可能有什么异动,对刘禅的地位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刘备夺取汉中,自立汉中王,立刘禅为世子。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从法理上拥有对战区内一切军队的调动权,刘封头上就又戴上了一付枷锁。

关羽北征襄樊,水淹七军,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却不料东吴偷袭其后,导致关羽腹背受敌,全局失败。

如果关羽此时率领部下紧急向西,往上庸刘封处靠拢,那么至少主力部队能够保住,关羽父子和部下将领们都能逃出生天。但关羽却选择了继续南下。

关羽想干什么?荆州目前是什么形势他自己心里没点数?当然不可能。这个选择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关羽一向高傲自矜,非常爱面子,北征襄樊欲建奇功,没想到搞成现在的局面,还丢了荆州,就这样不要说去益州向刘备没法交待,在张飞、赵云这些老战友面前也抬不起头来,若遇到黄忠那个“老卒”,简直不要太丢人现眼。

所以关羽要给找个台阶下,证明荆州之失非战之过,自己确实努力过了。于是他向上庸的刘封求援。

从军事角度来分析,刘封援救关羽毫无意义:不要说路途艰险,时间上来不来得及,刘封的兵力也不足以破围而入这些因素了,难道当东吴都是傻子?东吴能干出奇袭荆州这种事来,难道就没有防着刘封的援军?刘封如果去救,东吴伏兵肯定早已张网已待。

但是,如果从政治角度上出发,刘封必须去救:首先,关羽有“假节钺”,从法理上能够辖制调动他;其次,如果不发援兵,刘封可就开了蜀汉大军见友军有难不救的先河;最重要的一点,刘封他是刘备的义子,他的行为在众人眼中将代表刘备的态度。

所以说,刘封必须要带兵去救。哪怕他摆出一个援救的姿态出来,无论能否成功,他也必须要去。如果幸运,救出了关羽,刘封的功劳不小,地位也将更加稳固;就算是救不出来,只要和东吴军队交上了手,几场厮杀能够证明自己确实有过救援的行动,就足够了。

但刘封居然听从了孟达的主意,拒不发兵,这一下就将关羽失荆州父子败亡的责任揽到了自己的头上。

尽管如此,刘封仍然有机会,刘备还想保他,并没有打算往死里收拾他,因为还有个现成的替罪羊――孟达。把所有的罪过往孟达头上一推,刘封就能摘掉大部分责任,至少保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孟达这只小狐狸嗅出了风头不对,刘封这个笨蛋又看得不紧,让孟达给跑了,还卖了城池。

这下坏事了,刘备就是为了摘清自己的责任

也必须要拿刘封开刀。我们分析,刘封是个再适合不过的替罪羊了,搞掉刘封,符合所有人的愿望。刘备解脱了,刘禅放心了,重臣们也不用担心将来的关系处理了。

刘封真是挺不容易的,自从跟随了刘备以后,就在战场上拼命,“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赤壁之战后好不容易在荆州守了几天,又随军远征西川,一路上枪林箭雨里穿梭,立下不少功劳,几乎就没有过几天好日子。

关羽败亡其实和刘封没有半点关系,但偏偏就被牵涉了进来,而且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都想让他死,刘封居然孤独无助到了如此地步。

实话说,要按实际分析,刘封从头到尾真没有犯什么错,但却落入绝境,确实很不公平。还是那句话:

“无情最是帝王家”!


馋嘴肥猫铲史官


  如果关二爷败走麦城,被坚守上庸的刘封领一支偏师救援,对于蜀国,有何变化?

  其实,对于西蜀而言,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拯救的只是关二爷一个人,荆州这个九省通衢的要害之地已经被东吴、曹魏瓜分,西蜀注定只能够偏安一隅,兴复汉室只是一个梦而已。

  也许你会说,关二爷忠勇无双,只要留得青山在,总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没错,关羽的勇武令人信服,但是西蜀的马超、黄忠、赵云,并不比关羽逊色,后期也没有多少建树。在版图之争的大势面前,个人的勇武决定不了多大的影响。乱世出英雄,到了三国的后期,势力相对稳定,进一步弱化的影响主义,需要的是政治经济的比拼。

  对于西蜀而言,关二爷的最大价值在于镇守荆州,只要保住了荆州,刘备集团就可以做到进可攻北魏、东吴,退可守两川,简直就是一块天然的跳板。前期关羽多次覆灭了东吴、曹魏的阴谋,名声鹊起。因为荆州,成就关二爷。倘若守荆州的换成是赵云、马超,那么,封神的人,也将换人。

  因而,就算刘封救了关羽,可是丢了荆州,对于西蜀,战局没有多大的变化。

  出于兄弟情,刘备这个虚伪的君子,多半是不会杀了关羽,但是关羽的地位肯定是一落千丈,说不定与马超一个待遇,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色的行动。最后在西蜀某个偏僻的关城,懊悔地度过余生。

  而刘备的义子刘封,可能因为拯救关羽有功,封赏必不可少,名望大增,但作为刘禅的潜在威胁者,就算没有因为这事儿丢了性命,也会被大耳朵刘备找个理由咔嚓掉。毕竟,血浓于水,刘封这个捡来的娃娃,怎么可能登堂入室,成为继任者呢。

  因此,救与不救,改变不了历史的轨迹。除非刘封千里驰援,与关羽共进退,守住了荆州,天下的局势才会发生变化。


樱花如歌


如果关羽战败之后被刘封救下来,那会不会有好的结果?

从《三国演义》小说里的我个人认为应该会有好结果:①关羽未死、蝴蝶效应带来的连锁反应也就不会有,这样张飞不会死黄忠不会死刘备不会发起夷陵之战,也不会让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使蜀国大败元气大伤,刘备也不会死。这样放缓了蜀国人才凋零速度。②如果关羽未死,刘备和孙权对于荆州还有谈的余地,所谓有借有还,有可能谈钱谈物资总之并非要倾全国之力,使蜀国保持这种上升的元气,吴蜀两国与魏国的抗衡的实力,不至于向一方倾斜。③丢掉荆州也不一定是坏事,这样蜀国就避免了两线作战,节省了人力物力,大力进行北伐,孙权能不能守住荆州未为可知,但是曹操想轻易占有也是不可能的,必然消耗相拒成为拉锯战,这样给蜀国创造了机会,一旦凉州纳入版图,这样良马就有了就无惧曹魏的骑兵,这样魏国对蜀国在战场上就无明显优势,加上耗在荆州的兵力,两线作战使曹魏疲于奔波,限制了其发展。④关羽未死,能稳定蜀汉内部政权,关羽被刘封所救这样两者关系缓和,经此一役,也许让关羽有所醒悟,他的傲娇有所收敛,不在高傲自大看不起人,与各个集团搞好关系,从刘备夷陵之战可以看出刘备信关羽比信诸葛亮强多了,这样也解决了内部集团矛盾的问题,关羽的荆州集团加入会使蜀国内部空前统一团结。

(图片采用网络)


闵游记


关羽败就败了,救不救回去无关紧要。

周瑜让诸葛亮气死了,王郎让诸葛亮骂死了。

关羽之死一点儿也不委屈,一只偏师,打出了威振华夏的战绩,够了。

关羽面对两个国家,两个国家豪华的阵容,在三国中,任何一个武将,放在关羽的位置上都是一样的结果。

谁要是不服,可以挑三国中的任何一个人来面对,关羽这种情况。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如果刘封去救关羽了,最后会不会免于一死?   刘封,刘备的义子,为刘备征讨西川,立下功勋,最后却被刘备下令斩杀,到死的时候,即使刘封说出大逆不道的话,刘备仍然泪流满面,依依不舍,既然如此不舍,那就不能不杀吗?刘封就必须死吗?如果当初出兵去救关羽,最后能免于一死吗?

  刘封,字子敬,本姓寇,长沙人,刘备到荆州以后,仍然没有子嗣,就收刘封为子,以备百年之后,后来又有了刘禅,自然就轮不到刘封去继承了,从刘备对这两个儿子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刘备的大志,一个封,一个禅,封禅,这是志在天下的表现啊。

  等到刘备入蜀的时候,刘封已经长成二十有余,而且气力过人,有武艺,带兵跟诸葛亮,张飞一起沿江而上,所攻必克,立有战功。取汉中以后,刘备派孟达从秭归攻取房陵,然后进攻上庸,怕孟达不能取胜,也怕孟达难以驾驭,原来刚开始入川的时候,刘璋派法正和孟达一起各带兵两千迎接刘备,刘备命孟达统帅着四千人驻扎在江陵,此时,孟达已经攻下房陵。刘备派刘封到孟达军中,跟孟达一起统领部队。结果魏军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刘封,孟达就镇守房陵,上庸。

  刚刚夺取房陵,上庸不久,关羽就大战樊城,襄阳,失败以后,并且请求刘封,孟达派兵支援,刘封,孟达以二郡归附不久为由拒绝了,结果关羽最后身死,刘备非常痛恨二人。刘封又与孟达不和,并且欺负孟达,孟达一方面怕刘备怪罪不救关羽之罪,一方面又恼怒刘封,给刘备写了一封信后,率兵降魏。

  孟达降魏,文帝特别重视,孟达本人也有姿才,于是对其加官进爵,派他跟夏侯尚,徐晃一起征讨刘封,孟达修书一封,劝降刘封,刘封不降,结果申仪,申耽相继反叛降魏,刘封逃回成都。

  到成都以后,刘备先责备刘封不救关羽,又怪他欺凌孟达,此时诸葛亮出了一条狠毒的计策,要了刘封的性命。刘封年纪轻轻,有武艺,气力过人,虽然是刘备义子,但也是儿子,对刘禅有威胁,诸葛亮担心这一点,怕刘备死后,刘禅驾驭不了刘封,就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刘封。

  刘备这种干大事的人,自然想的非常清楚,于是赐死刘封,让其自裁,刘封死前,叹息说,后悔不用孟达之言。刘备听到这句话后,痛苦流涕。

  看来,即使去救关羽,刘封早晚还是得死,刘备死以前,刘封肯定是要死,为了给刘禅扫平障碍,跟救关羽没有关系,当时救羽的情形在写樊城之战的几篇文章写过,吴军已经截断关羽归路,接近房陵,整个上庸,房陵也才占领几个月,又内有申仪,申耽心怀鬼胎,根本没有办法出兵,前脚出兵,后面申氏兄弟就举二郡降魏,救援的军队会陷于魏吴军队包围之中。但刘封拒绝孟达劝降,还是对蜀汉忠心一片,只是没有想到刘备会如此狠心而已,所以早晚为了刘禅,刘封都得死,刘封死了,蜀汉本来人才就少,又少了一员大将。


芒果悠然


公元219年,关羽孤军北上夺取了樊城,水淹三军擒于禁斩庞德。曹操大将徐晃率援兵赶到后,关羽终因力竭败退,而后方却被吕蒙趁机偷袭,不得不败走麦城,却又没有等到援兵,最终被吴军杀害。

  关羽被杀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有一个大胆的猜测,或许关羽的死,是曹孙刘三家联手的结果。关羽死后,魏吴蜀三方政权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曹丕称帝,接着刘备和孙权称帝,为什么关羽在世时,他们都不称帝呢?

  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关羽的“义”指的是兄弟情谊,其实不然,关羽追随刘备,固然有兄弟之情,但根本原因是关羽的“义”是国家大义,他想匡扶汉室,做个忠臣,名流千古。

  关羽寄于曹操时,曾受曹操以汉献帝名义封赐的“汉寿亭侯”,尽管关羽知道其中始末,但还是接受了。后来刘备汉中称王,封赐百官时,唯独没封赏关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关羽更看重汉献帝封赐的爵位;2.关羽不支持刘备汉中称王称帝。

  刘备汉中战胜曹操后,诸葛亮法正等人曾劝说称帝,但刘备顾忌关羽不答应,所以只得先称王,就算如此,关羽也是极不情愿。其实东吴和曹魏都对关羽不感冒,曹操称帝之心昭然若揭,东吴割接之心也早就有了。

  这时诸葛亮想到了一个办法,封关羽为前将军,负责北上的任务。关羽也不笨,在曹操与孙权的夹击下,而且没有援兵,怎么能进攻襄阳呢?但没有退路的关羽,只得北伐,或许关羽认为,只要一直打到消灭曹操,那么汉室江山或许会中兴。

  战争没有如果,结果就是北伐失败,而老巢被偷袭,关羽只得败走,在没援兵的情况下,终于战败被杀,或许关羽一早就知道,这本就是一条求死之路,三家联合发掘的坟墓。



归谷读书


关羽败死,荆州失守,这是关乎蜀汉命运的一大转折点。关羽覆败时,距离他最近的蜀汉占领区就是东三郡,即房陵、西陵和上庸。这三郡是孟达从宜都出兵攻占的,战后刘备派刘封从汉中出发,到达东三郡,成为东三郡的主将。

刘封从汉中到上庸时,并没有带兵,上庸的军队仍然是孟达从宜都带去的四千人,以及当地豪强申仪申耽兄弟的一部分军队。东三郡当时的开发程度并不高,人口数量有限,军队规模也不会太大。更重要的是,当时孟达占领东三郡也没多久,人心不稳,一旦率军离开,还能不能回去,就不一定了。

从隶属关系来说,孟达原来是宜都太守,属于荆州战区,归关羽指挥。但因为宜都是保证荆州和益州的主要水路交通安全的,所以孟达还是由刘备直接指挥。一直到关羽北伐看上去形势比较好,有可能拿下襄樊的时候,孟达才奉命北上进攻上庸、房陵和西陵三郡。但这三郡原本在汉朝时期,在行政上是隶属于汉中的,蜀汉占领后才分别设郡。

但刘封从来不隶属于关羽,而是直接隶属于刘备的。按照汉中之战后刘备调整防线的安排,汉中太守为魏延,东三郡虽然分别设太守,但仍然由刘封和孟达统一指挥,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既不隶属于荆州,也不隶属于汉中。如果关羽能够攻占襄樊,襄阳就可以通过东三郡和汉中连成一线,把江汉平原的大片地区巩固起来。

所以,以当时的客观形势来说,关羽兵败之后,如果刘封救援,这是不太现实的。原因就是前面说过的,上庸是新占领区,需要军队镇守,以防生变。以当时上庸军队的数量来说,可以控制的只有孟达的四千人,既要镇守当地,又要出兵救援关羽,能够派出去的兵力不会太多。就算是能够全军出动,要击退追击的魏军和吴军,也是很困难的,并没有胜算。

所以,唯一有可能的办法就是关羽在得到荆州失守的消息之后,直接率军向西撤退,进入东三郡地区。而吴军在偷袭荆州的时候,陆逊就已经率兵沿江西进,占领了三峡以东的秭归、宜都等地,这就意味着,东三郡在荆州失守之后已经了三面被魏吴双方包围的地区,难以坚持,只能撤退。

而要想撤退,向南撤退再撤回益州的路已经被堵死了,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只能向西撤回汉中。实际上,关羽在兵败之后的撤退路线,也是在向东三郡方向走,半路上遇到伏击被俘。这说明吴军当时也很清楚,关羽在荆州失守之后唯一的逃亡路线就是向西进入东三郡,既然能够在半路上设伏,也就不可能不提前预防东三郡出兵救援。

如果关羽能够在得到荆州失守的消息之后马上全军向西撤退,进入东三郡,仍然有希望在益州的援助之下在东三郡稳住阵脚,再试图配合益州的军队夺回荆州。但关羽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犹豫不决,一直在不断的派人打听荆州方面的消息,试图夺回荆州。正是他的犹豫,让他手下的军队溃散,就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在向西撤退了。这样,即便他到达东三郡,也对局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而且,也是因为关羽的军队溃散,荆州又失守,让东三郡的孟达军队成为了孤军,失去了退路,导致孟达率军降魏。这样,就算关羽能够逃到东三郡,也难以改变东三郡面临的形势,即便是最好的方案,也不过是关羽和刘封、孟达一起率军继续向西撤退,进入汉中地区,这样才能彻底安全。

这样做,即便不能改变荆州已经失守的现实,至少还可以为蜀汉保留一部分军队,可以减少一些损失。从当时的客观条件来看,失地存人,这是唯一能够争取的最好结果。但关羽的犹豫让他失去了机会,最后人地两失,蜀汉的损失被最大化了。


缘尘


抛开真实的历史情况,单纯从小说的角度看。关羽失荆州对蜀国的最大影响,是失去了有利的地理位置。个人的理解之所以叫大意失荆州,一方面是关羽本身自傲的性格造成,另一方面也说明荆州当时的防御措施、兵力都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失掉荆州是蜀国上下没有人想得到的。

即使关羽不死,对蜀国后续的综合实力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了。只是张飞之死、被陆逊火烧连营、白帝城托孤等可能不会发生。



小楼一夜听春雨呀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如果是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关羽不死,刘备虽然失去荆州,但是从大局考虑,不会在短期内与孙权撕破脸,这样就能继续维持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当然就不会有夷陵之败,让蜀国元气大伤。刘备也不会因此去世,在刘备在位的前提下,诸葛亮也就不必事事躬亲,操劳过度,星陨五丈原,蜀国也不必因为孙刘联盟破裂,不得不连年北伐,以攻为守,损耗国力。当然,最后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结局也就发生了改变,到底谁耗死谁也未可知,蜀国与魏国的博弈没准蜀国就胜利了呢。

如果是在历史当中,关羽不死,蜀国失去了荆州,也就等于失去了仅次于川中的重要战略地区,刘备岂肯善罢甘休。夷陵之战,实质上并不是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而是为了夺回军事重镇荆州。孙刘联盟实际上在孙权偷袭荆州的时候就已经不可弥补了,这一点孙权自己心里也明白,但是他权衡利弊,还是认为,荆州的重要性要高于孙刘联盟。同样,在刘备的心里,荆州也是比孙刘联盟重要得多,也比关羽的性命重要得多。所以,关羽之死对于蜀国和吴国未来的结局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荆州的归属。

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是理想主义的角度,兄弟的生死能够决定战争的走向,历史的角度则是现实主义的角度,感情再深厚的兄弟,也抵不过利益甚至国家大事的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