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国学之:《弟子规》原文及译文(三)


四、泛爱众而亲仁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译:任何一个人,我们都应该去爱他,因为大家是同一个天所覆同一个地所载的呀!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译:品德高的人,自然名望也高,人们所尊重的,并不是外表容貌的美好。
  ●才大者,望大自,人所服,非言大。

译:才能多的人,总是希望别人看重自己;但别人所服的,并不是说大话的人呀!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译:自己有一点能力,不可自私自利;别人有能力,不可轻视毁谤。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译:不可对有钱人谄媚,不可对贫穷人骄傲;对於物质则不可喜新厌旧。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搅。

译:别人不得闲,不要拿事情去打扰;别人心不安,不要拿话去打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译: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掀开;别人的隐私,不要去传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译:说别人的好处,是一大优点;别人知道了,会更加自我勉励。
  ●扬人短,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译:揭别人的短处,是一大罪恶;既惹别人痛恨,也会带来灾祸。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译:如果能彼此赞美优点,大家都建立了好品德;如果有过错不愿相规劝,彼此都损了德性。
  ●凡与取,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译:给人东西跟拿人东西,要清楚明白,给人家的可以多,拿人家的最好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译:要求别人必先问问自己,自己如果也不想要这样做,就得立刻停止。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译:有恩一定想办法报答,有仇则想办法忘掉,报仇的心念时间要短,报恩的心念时间要长。
  ●待仆婢,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译:对待仆人婢女要端庄,在端庄之中也要慈祥宽厚。
  ●势服人,必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译:想要用权势来服人,那是不可能的,只有用真理服人,才是真正心服口服。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译:同样是人类,却各有不同,在芸芸众生当中,能具备仁德的非常稀少。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译:如果真的是一位仁者,别人多半对他敬畏;说话不会隐瞒逃避,表情也不会恭维谄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译:能够亲近仁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品德可以日益增长,过错也一天天减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败。
  译:不肯亲近仁者,害处非常大,不但小人进入生活中,做各种事情也容易失败。

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译:不努力实践德行,只知学习经典知识,会越来越浮夸,将来不知成为什麽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译:只知努力实践,不愿学习经典知识,会放纵听任自己意见,而不明真理所在。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译: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是非常要紧的诀窍。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译:刚读到这本经典,不可又羡慕另一本经典;这个进度尚未完成,不要又进入另一个进度。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译:给自己订的进度宽一点,但要求必定做到;工夫到家了,所有的阻塞就会畅通了。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译:心中有疑惑,随手记下来,遇到适当的人就请教询问,一定要找到正确的答案。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译:房间要清爽,墙壁要乾净,桌案要整洁,笔砚要放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译:墨磨得偏了,是因为心不正了;字不能好好的写,是因为心先病了。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译:经典书籍的摆放,有一定的位置,读完看完,要摆回原来的地方。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译:即使有急事,仍然要收束整齐;有了缺损,立刻想办法修补完好。
  ●非圣贤,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译:不是圣贤的书籍,宁可摒弃不看,免得蒙蔽了耳目,坏了我们的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循至。
  译:如此认真努力,不自暴自弃,成圣成贤的目标,一定可以按部就班到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