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打了一生中唯一的败仗后,为何用"游击战"的方式来复仇?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难得一见的英主,不仅有"天可汗"之称,贞观之治的政绩。他的武功方面,也是可以傲视群雄的,自李渊起兵开始,大唐的江山版图,有绝大部分是李世民打下的,还亲自参加了稳定大唐建国时期版图的四大战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军事天才,竟然被一个小国高句丽打败,也让李世民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军事滑铁卢。那兵败后,他是如何复仇的?

李世民打了一生中唯一的败仗后,为何用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

李世民登基后,攻灭东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西域诸国,打败薛延陀汗国,因为威服四方,所以被称为天可汗,可这也意味着大唐要承担大国的责任。所以,在贞观643年,新罗使者到大唐求助,说自己的国家遭遇了高句丽的攻打,还被切断了新罗通往大唐的道路。公元644年,李世民开始派遣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带着原本的军队四万人,以及在洛阳长安等地招募的一些军士,向平壤进军。以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六万,以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人,向辽东进军。

李世民打了一生中唯一的败仗后,为何用

645年,唐太宗接受了新罗使者的请求,而且是御驾亲征,从洛阳以北出发,率兵攻打高句丽。在公元645年,李世勣率军到达幽州后没多久,同年的三月,唐太宗的车驾也到达了定州。这场战争的开始,虽然唐军屡屡获胜,先是李世勣攻占了高句丽的盖牟城,俘获两万多人,赢得粮食十余万石。再是张亮率军进攻卑沙城时,俘获俘虏八千多人,已经兵至鸭绿江畔。

李世民打了一生中唯一的败仗后,为何用

可是,胜利的果实他们还没有品尝多久,唐军就遇到了困难。因为,高句丽的地理位置,在今天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是高纬度地区,气候非常的寒冷,所以第一次对高句丽的征讨,遇到了挫折:高纬度地区,使得当地变冷的时间和中原地区相比早得多、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而且粮食将尽,所以班师还朝。对高句丽的第一次讨伐,以失败告终。

李世民打了一生中唯一的败仗后,为何用

唐太宗二征高句丽

唐太宗回朝后,却并不觉得此战自己失败,只是认识到了从战争的胜果来说,大唐获得的战果,比为了战争付出的东西要多得多。因为唐太宗攻打高句丽时,是远程奔袭,途径:辽、盖、岩三州,而且为了到达真正的战场,还攻占了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

李世民打了一生中唯一的败仗后,为何用

并且,唐军共七万人,七万人的粮草、军资是太大的数目,尽管此战唐军损失军士两千人,战马八千匹。唐军在战争中,获得过缴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万领这样的胜利。可是远程战争本来就是不利的,严寒的天气也让很多士兵不习惯,冻伤很多人。但是,唐太宗决定不放弃对高句丽的用兵计划,还让群臣建议。

李世民打了一生中唯一的败仗后,为何用

大唐的君臣关系,大臣还是可以畅所欲言的,所以,群臣直接说数万大军重新攻打高句丽,对我朝来说,弊大于利。但是,既然已经答应新罗,就要负责,只是战术上需要进行改变。可以: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频繁的侵扰会使得高句丽国家的军队,人心惶惶,农业活动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唐太宗采用了这一建议。

李世民打了一生中唯一的败仗后,为何用

之后,唐军时不时的就对高句丽进行骚扰性作战,类似于现在的游击战。如,647年,唐太宗命令牛进达、李勣、李海岸兵分三路,从水陆两路,骚扰高句丽,此起彼伏。战争次数多达一百多次,次次得胜。十二月,高句丽王让他的儿子莫离支任武入朝谢罪。 公元648年,古神感多次大败高句丽;薛万彻也到达了泊灼城,击破3万高句丽援军。可是,百济也加入了此战,攻打了新罗的城池达十三座之多。

李世民打了一生中唯一的败仗后,为何用

综述

唐太宗对高句丽的后续用兵,很大的打击高句丽的军事,让高句丽无暇侵扰其他周边国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唐太宗时期,高句丽事件一直存续,只不过战略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得大唐不需要过度的财力、物力,来支持数万大军对高句丽作战,而是采用类似于游击战的方式,以攻心为上。使其疲于应战,但是,这样的战争却并非是必须的,尤其是高句丽已经派人求和,再一味争斗,对于大唐来说,并非是最好的利益最大化。

李世民打了一生中唯一的败仗后,为何用

并且因为唐太宗的对高句丽的持续用兵,唐朝对高句丽的作战,一直到唐武宗时期,都一直存在,时间持续了数十年。一直到了公元668年,各路唐军会师,兵至鸭绿栅,高句丽抵抗,唐军全军出击,攻破了辱夷城,高句丽的军队溃散,跑的跑,降的降,唐军兵至平壤,围困一个多月后,高句丽的国王才开始派人出城投降。一直到了668年的九月十二日,高句丽才被完全打败,也意味着高句丽被全部平定。可,这对于国家的财力不得不说是一种浪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