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國的強大才剛剛浮出水面


1.

2003年的春天,板藍根脫銷了。


那是一個還沒有微信、美團、滴滴打車的年代,人們兜裡揣著現金,臉上掛著口罩,在藥店門前惶惶不安的排起長隊,希望能儘可能為家人多搶到一些板藍根。沒有的話就那來點其他藥。多少有個心理作用。


類似的脫銷產品,還有醋、食鹽,以及人們心底對於“非典”這個詞深深的恐懼。


那一年人們第一次認真面對“隔離”這個詞。感冒的人被裝進大巴車裡,送往醫院和軍訓的場地,觀察,治療,歸期未定。


那是一個智能手機尚未普及的年代,每天守著新聞裡滾動的播報和數字,每個人都壓抑而惶恐。


春寒料峭,三月的風吹進每個人心底。


2.

但當時的人們一定想象不到,17年後,同樣在中國,同樣是因為疾病,我們需要再次面臨相似的難題。


而這一次,我們要做的是更大範圍、更深入的隔離,是無藥可買的無奈,是無法復工復學的尷尬。


但幸運的是,在這場災難來臨時,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一個最好的時代去與它鬥爭。


更重要的是,這次疫情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到,今天的中國到底是什麼樣的。身處其中的我們,又是什麼樣的。


3.

今天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高效協同。就是當下中國最鮮明的標籤。


“面對未為人知的新型病毒,中國的反應和措施是恢宏的、是靈活的、是大踏步的。”


這是在2月24日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對中國做出的評價。他們稱“中國方法是唯一事實證明成功的方法”


而所謂的恢宏,所謂的“中國方法”,其實非常古老,傳統,簡單——就是隔離。


舉國上下實施隔離。從企業到個人,從吞吐量最大的機場車站,到幾百人居住的小區,全面實施嚴格的登記,追蹤,隔離。


這件事聽上去似乎不難,但是當它必須發生在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國家,發生在960萬平方公里的每個角落,發生各行各業中,並且要持續一個14天,兩個14天,甚至三個、四個14天時。


放在過去,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古老的方法加以現代化的科技產生了更大的效果和產出。這種協同優勢大概幾年前我們都無法想象到。”


而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想保證經濟的正常運轉,保證教學的繼續,保證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需求不受影響。


可能麼?


可能。因為事實就擺在眼前。


停課不停學,停工不停產。而實現這一切背後所依仗的,不只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共同的文化基因——團結,隱忍,利他。更是已經趨於成熟的中國基建2.0:新基建,新商業,新連接。


而這正是當下中國隱藏在瑣碎日常背後真正的樣子,是中國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也是未來一切機會的基礎。


新基建:


這個概念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反覆提過。所謂“新基建”, 就是以移動支付、發達的物流、優秀的冷鏈、中國的製造和雲計算為底層基礎,潛在的無限創新空間。


比如一干就是5000家的奶茶店——蜜雪冰城,比如我們之前說過的必要商場佔據了中國製造+發達物流的優勢,再造藍海;還有在這次疫情中,通過新基建確保了醫療服務的全方位高效覆蓋。


比如通過物流,實現了醫療物資的高效流轉;再比如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在會議中提到的:


“非常偏遠的地區是如何協調工作的呢?當時的同事回答我們,通過5G平臺實時對話,於是我們問,能不能給我們看一下?大概2分鐘之後,實時的5G視頻對話界面就調出來。我們見到在偏遠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團隊正在開展工作,在幾千米之外他們可以通過這樣的平臺與四川省內的高級別專家實現互動。”


這種高效協同能力,前所未有。


新商業:


基於新基建,我們擁有了眾多發達電商平臺。而線上商業體系的建立,以一種全新的模式對傳統商業進行了補充和替代。


這也就保證了哪怕在所有人都不能出門的情況下,商業行為依舊可以正常運轉,各方面需求依舊可以快速調配;


以上兩點從經濟大盤上首先保證了一切需求運轉的可能性,也能基本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但是想要真正實施恢弘高效的“中國方法”,還需要一個不可少的建設——新連接。


新連接,我認為即是以微信為代表的成熟交互平臺,包括直播平臺、線上生鮮等。


他們是更貼近生活、貼近個體的連接體,擁有全民覆蓋的龐大體量,以及完整成熟的線上服務,比如小程序,比如內容平臺,比如會議功能等,從而保證個體生活需求全面滿足,靈活快速實現線上服務,完成90%的線上交互操作,在保證隔離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證人民的生產生活不受影響。


疫情之下,中國的強大才剛剛浮出水面


正是以上三點的共同存在保證了此次實行全民隔離的可能性,也最大程度保護了一個國家經濟運轉的不停歇。


其中第三點很容易被忽視。因為它們不像新基建那樣有聲勢浩大的規模和動作,而是如野草般默默生長。


看似不起眼,但當你站在高地上時才會意識到,它們已然延綿千里,發揮出令人震撼的作用,而它們的根系,則向下深深植入土壤之中。


4.

首先受惠於此的,是無數中小個體戶。


小個體戶是中國最龐大的商業人群。他們往往沒有什麼家底,也不具什麼抗風險能力;他們手裡最“高科技”的營銷渠道是一個個用戶累積起來的微信群。但是他們深入遍佈祖國的每一個角落,在維護社會的運轉上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而在危險來臨時,他們又是最先被波及到的人群。


當所有門店都關之大吉時,小商店們不能關。因為它們是人民生活物資的基礎輸送站。而面對每天頻繁進出的人流,經營者自身的安全就率先受到威脅。


如何實現實際的隔離,但同時保證需求滿足。依靠的就是最樸實無華的微信群。


在群裡下單,交錢,老闆把貨打包好放在樓下,用戶自己去取,最大程度避免接觸。相知多年的老闆和鄰居,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而在國家的鼓勵下,零售商超企業充分利用小程序、微信社群等工具,普遍採用優先到家配送的業務模式,並提倡“無接觸配送服務”。不僅保證了運轉,更帶動春節期間小程序到家業務訂單量的增長。


微信小程序官方數據顯示,除夕到2020年初七,小程序生鮮果蔬業態交易筆數增長149% ,社區電商業態交易筆數增長322%。


戴玲,一個普普通通的超市老闆娘,和丈夫在武漢萬科小區裡開著一扇小店,賣些日用百貨、零食冷飲之類的。


當春節前夕武漢隔離的消息發出後,他們和小區裡上千個住戶一起,都也被困在了圍牆之內。囤好的年貨賣不出去,現在甚至連自己都出不去了。


但他們依舊沒有關店。因為在戴玲手機裡的“業主微信群”中,每天都有人去下單。有人缺米缺面,也有人什麼都要,“只要店裡有的賣,都可以”。


戴玲感到哭笑不得。此時的生意似乎比平時還要好,但她身後的貨架已經空了。就連他們自己家的米桶都已見底。


此時“挺身而出”的是興盛優選。通過在微信上開通的團購微信群。同時通過小區專線,開啟社區預售,一天之內6個群加滿,一天就有幾十上百單的需求。大到生鮮水果,小到針頭線腦,承包起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這一切全靠線上的觸點+線下的隔離式服務來實現。


貨到了,工作人員按樓棟分區在微信群裡叫號,每一個時間段安排一批顧客下來取貨。就這樣,麥田從早上7點開始分揀訂單的兩人,一直持續到夜裡十點多鐘,當天的訂單才算是配送完畢。

在武漢,一座小小的城裡,一個小小的社區,戴玲夫妻倆支撐起幾百人的需求。


疫情之下,中國的強大才剛剛浮出水面


而當整個第三產業都在這次疫情中受到極大創傷之時,隨之而來的其實是產業的蛻變和升級,以及底層模式的巨大轉變。


中國商業版圖的“電商化”是從03年非典促成淘寶開始的。而在今天,人們提起“電商”時,所涉及的範疇越來越廣,覆蓋度也越來越顆粒化,是囊括了購物、交通、生活服務、餐飲娛樂等在內的所有生活服務的整合性概念。這就意味著必須要有新的工具來實現新的商業模式、交互模式。


與之相契合的,就是以微信為代表的“新連接”所鋪設好的底層建設。


在生活服務方面,以社群和小程序為主要工具,消費者得以開啟“雲逛超市”模式。


疫情期間,每日優鮮小程序的訂單量同比增長了309%,家樂福到家服務訂單量同比增長300%,百果園小程序到家渠道同比增長600%;


在服裝時尚等消費領域,商家通過小程序及小程序直播,完全可以實現品牌的線上服務和銷售。


疫情期間,服裝品牌太平鳥通過微信小程序日均零售總額超過800萬元;零售品牌步步高百貨在小程序內上線了直播功能,首播30分鐘銷售突破40萬,直播上線首場點擊轉化率15.3%;在2月份的小程序直播中,時尚品牌完美日記的場均觀看人數環比增長3—10倍,購買轉化率比其他平臺高出2—3倍。


疫情之下,中國的強大才剛剛浮出水面


此外還有外賣服務、生活繳費等,都在這次疫情中實現了高度的線上化。以新連接為基礎,中國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漸實現高度的立體化:線下門店的全面覆蓋,線上電商平臺的高度成熟,以及實現線上與線下、品牌與個人、小需求和快服務全面連接的中堅力量。


這一切實現了中國商業模式的高速運轉,哪怕在重災大難前也不停歇。


5.

第二個廣泛利用新連接展開行動的,就是國家的管理機構。包括醫療和政務。


一個真實的故事。我的同事過年回家,遇到疫情隔離,小區實施嚴格管控。而僅僅在隔離開始的第三天,門口就掛上了微信小程序的二維碼——又被稱為健康碼。

疫情之下,中國的強大才剛剛浮出水面

她媽媽一邊掃碼一邊問,為啥要弄這個,對方說,填了市民信息就可以用於用於信息報備,便於在發現感染者後隔離相關人員,控制傳染擴散範圍。


而這是發生在西北一個四五線的小城市。


事實上,騰訊的健康碼已經在悄無聲息間覆蓋用戶超過7億人,是目前服務用戶最多的健康碼。


健康碼的出現不僅免去了居民反覆填報表格、信息冗餘的問題,負責檢疫核查的人也更加便利安全,減少了感染風險。而健康碼的全面普及,更是等於建立起全社會的健康信任體系。


在疫情期間,微信推出的疫情服務功能,其中有220家醫院上線了城市服務發熱專區,接入73個新服務種類,包括查詢、上報、監督、捐贈等。醫療服務類小程序數量近800個,用戶增長347%。光一箇中山七院互聯網小程序,就為超過2萬名用戶提供了線上諮詢。這相當於十個醫生連續十幾天的工作量。


不只是醫護救助的線上化。疫情期間,微信上的政務類疫情服務小程序數量短時間內增加了100個以上,內容涵蓋了包括疫情追蹤、志願者報名、流動人員管理乃至於車輛管理、證件掛失、法律訴訟等方方面面,用戶環比增長60%。


甚至就連國務院辦公廳都通過小程序向全社會徵集疫情相關線索,通過實名制驗證後,就可以在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裡留言。


疫情之下,中國的強大才剛剛浮出水面


在過去我們很難相信,通過微信可以直達上聽,但是今天,民眾可以直接反應工作人員中出現的責任落實不到位、防控不力、敷衍塞責等問題,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改進和加強防控工作的意見建議。


民通則政達。中國特有的社會體制決定了我們具有統一調配的權利,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基因決定了我們有在大災面前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決心,而中國領先的線上服務則保證了這一切穩步實現的可能性。


人們第三次感受到這一切潛移默化的改變,是在工作時。


微信官方數據顯示,復工首日,有數百萬企業使用企業微信遠程辦公;


2月10日,企業微信的需求劇增,服務器請求上漲超過10倍;


辦公類小程序活躍用戶比上個月增長了485%;


通過微信支付,超過20000家教育機構實現線上繳費,超過100萬學生實現無接觸報名;


企業微信,直播上課,在線會議。線上辦公和遠程教育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貼近每一個人。也是第一次收穫如此大範圍的成功。


這一切發生的都太快,也太自然了。通過過往數年的積累,線上的新連接就像一張密佈的交通網,可以在網絡上真實的將所有人連成一片,不論是身處上海陸家嘴還是雲貴山村,都能最大程度的實現覆蓋。


而這正是中國基建2.0時代的全面成功。我們正站在時代的拐點上。不用質疑,它確實就在你腳下了。


6.

現在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走在空蕩蕩的大街上,兩側的店鋪全部關上了大門。春節的燈籠被收起來了,路人寥寥無幾,個個都戴著口罩,行色匆匆。大馬路上跑著的車不多,運輸貨物的大車,外出辦事的私家車,以及全副武裝奔波於一個個小區之間的外賣摩托。


這是中國。但中國不只是這樣。


中國是高速的。它有著目前全球範圍中最為完整、深入的線上服務體系。不論是以阿里係為代表的新電商體系,還是以微信為代表的新連接體系,都已經實現了全球領先的高度,而新基建的完成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保證了中國在國際上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中國也是團結的。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民族底色讓我們從骨子裡凝結著一種團結的力量。遇到危機,一聲令下,14億人響應,同仇敵愾,同進同退。


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一切正在有序的運轉著。在家裡上網課的高三學生,在為了6月的高考奮筆疾書;在角落支起書桌的白領,在戴著耳機開今天第三場會議;在緊閉的商鋪大門背後,老闆正根據微信小程序裡用戶下單的需求一袋袋分裝貨物。


一切都在暗自流動,一切都在緩慢生長,一切都在等待春天的萌芽,夏天的綻放。


2020,我們或許遇到了最壞的開局,但我相信,這依舊是我們最好的時代。


總編:沈帥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