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思成與林徽因車禍“訂”終身,這段奇緣結姻緣

梁思成與林徽因車禍“訂”終身,這段奇緣結姻緣

梁思成拜訪林宅

林徽因回國不久,梁思成便到林宅登門拜訪。這次拜訪,用梁思成的續絃夫人林洙的話說,“這不是一般的訪問,而是以一個求婚者的身份去的”。幾年不見,兩人都有了些新的變化,個子高了,見識廣了,身心也成熟許多。但很快,幾年離別所帶來的陌生感消失殆盡,二人開始自在而又真誠地談論各種話題,異地見聞、興趣愛好、未來志向等等。

梁思成後來回憶說:“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談到以後要學建築。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還不知道,林徽因告訴我,那是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愛繪畫,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可以說,從一開始,他們就是志同道合者。

共同的愛好(繪畫、文學等),相似的家庭(書香門第、官宦之家)、教育(中西文化的薰陶)背景,還有彼此的真誠,都使幾年前就開始的友誼有了迅速的發展。

自此以後,林徽因與梁思成時常往來,關係日益親密。愛的種子悄然萌發,並開始茁壯成長。多年以後,愛情的朵朵小小浪花還在林徽因的腦海裡時時泛起美麗的波紋。

新中國成立後,林徽因曾很有興致地對當時還只是個學生的林洙談起他們的美好往事。“那時我才十七八歲,第一次和思成出去玩,我擺出一副少女的矜持。想不到剛進太廟一會兒,他就不見了。忽然聽到有人叫我,抬頭一看原來他爬到樹上去了,把我一個人丟在下面,真把我氣壞了。”那是每個人都會珍愛一生的美好回憶。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到上海。聚會、遊覽、講學等等事項把他的日程填得滿滿的,然而,繁忙的日常生活並不能減輕他對林徽因的思念之苦,他一直在盤算怎麼才能儘快見到她,去向她傾訴一年來的想念之苦。正巧,這時徐志摩收到梁思成代梁實秋邀請他赴清華文學社講演的信。於是,他立刻趕往北京。

徐志摩題為《藝術與人生》的演講並不是很成功。他的英文流暢華麗,但臺下的學生聽得雲裡霧裡。不過,演講的內容現在看來還是有許多可取之處。比如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抨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評,強調藝術對人生的重要性,肯定個性主義有利於中國新文學的發展等。

梁思成與林徽因車禍“訂”終身,這段奇緣結姻緣

徐志摩一廂情願

徐志摩一生愛交朋友,在北京與友人(包括梁思成和林徽因)接觸後,他了解到梁思成和林徽因還沒有正式訂婚約,因而對追求林徽因抱有了更多的信心。但這隻能是他的一廂情願。

對於這些兒女情長,除了林長民,還有一個人也看得很清楚。他就是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梁啟超對兒女一直嚴加教管但又關心備至。作為長子的梁思成的婚姻自然是他考慮的一件大事。早幾年他已經看好林徽因,並有意促成兒子與之交往,但他並不想替兒子包辦了這樁婚事,而是想讓兩個小兒女的感情自然發展。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對他們的感情不關注,聽之任之。對於徐志摩在英國狂熱地追求林徽因,併到了與妻子離婚的地步,他十分清楚。他太瞭解他這位率性、浪漫的學生了。現在,他認為,不論是從老師的角度,還是從父親的角度,他都應該給徐志摩敲敲警鐘。因而,1923年1月2日,他給徐志摩寫了一封信,批評、規勸徐志摩趕緊懸崖勒馬。

梁啟超的信中寫道:“其一,萬不容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於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殆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痛苦。其二,戀愛神聖為今之少年所樂道。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所夢想之神聖境界恐終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斯可以領略生活之妙味矣。若沉迷於不可求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意盡矣。鬱悒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可無懼耶?可無懼耶?”梁啟超可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但徐志摩也有自己的道理,他反駁道:“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兇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以而然哉?嗟夫吾師!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明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其希望,汙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汙,其幾亦微矣!”徐志摩滿腔熱血,不屈不撓。

1月7日,梁啟超在給大女兒梁思順的信中寫道:“思成和徽因已互訂終身。”他還說:“我告訴他們,訂了婚就要趕快結婚,不過,我希望他們在訂婚之前一定要先完成學業。可是林家主張他們馬上訂婚,他們的朋友也多半這麼想。你認為呢?”可見,此時林徽因與梁思成已經訂婚。但出於種種考慮,林徽因和梁思成到1927年才正式宣佈訂婚。

梁思成與林徽因車禍“訂”終身,這段奇緣結姻緣

這讓徐志摩苦惱不已。“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何處是我戀的多情友/風颼颼,柳飄飄,榆錢鬥鬥/令人長憶傷春的歌喉。”

他充滿深情地呼喚:請聽我卑哽的聲音,祈求於我愛的神:人間哪一個的身上,不帶些兒創與傷!哪有高潔的靈魂,不經地獄,便登天堂:我是肉搏過刀山,炮烙,闖度了奈何橋,方有今日這顆赤裸裸的心,自由高傲!這顆赤裸裸的心,請收了吧,我的愛神!因為除了你更無人,給他溫慰與生命,否則,你就將他磨成齏粉,撒入西天雲,但他精誠的顏色,卻永遠點染你春朝的新思,秋葉的夜晚;憐憫吧,我的愛神!

也就是憑著這無法抑制的痴情,徐志摩還在繼續努力。據說,當時林徽因和梁思成喜歡在北海快雪堂松坡圖書館約會,讀書。而在石虎衚衕七號松坡圖書館外文部擔任秘書的徐志摩時常跑去糾纏他們,成為很不受歡迎的人。

梁實秋曾說:“據梁思成告訴我,徐志摩時常至松坡圖書館去做不受歡迎的第三者,松坡圖書館星期日照例不開放,梁因特殊關係自備鑰匙可以出入。梁不耐受到騷擾,遂於門上張貼一紙條,大書: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 (情人不願受干擾)。徐志摩只得怏怏而去,從此退出競逐。”

然而就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關係迅速發展的時候,一次飛來的橫禍給梁思成的終生帶來了莫大的痛苦。

梁思成與林徽因車禍“訂”終身,這段奇緣結姻緣

1923年5月7日,北京的學生舉行“五四國恥日”遊行,大約11點,梁思成和弟弟梁思永駕駛著大姐梁思順從菲律賓給他們買來的摩托車,離家去追趕遊行隊伍。當他們轉入長安街時,冷不防被高官金永炎乘坐的大轎車撞到了側面。

摩托車被撞,重重摔倒在地,梁思成被壓在摩托車下面,梁思永被甩到遠處。金永炎不管傷者死活,叫司機不許停車,繼續往前走。梁思永的傷口流著血,他爬起來,看見哥哥被壓在摩托車底下,臉色鐵青,不省人事,便立即跑回家。他叫道:“快!救救思成!他撞傷了,傷得不輕!”家人奔向出事地點,把梁思成背了回來。梁思成臉色蒼白,眼珠一動不動。

過了大約20分鐘,他才恢復了知覺,臉上又有了血色。梁啟超俯身向他,握住他的手,梁思成在他的臉上親了一下,說:“爸爸,我是您的不孝兒子。在您和媽媽把我的全部身體交給我之前,我已經把它毀壞了。別管我,尤其不要告訴媽媽。大姊在哪兒,我怎麼能見到她?”梁啟超後來寫道:“這時候,我的心差不多要碎了。我只是說,‘不要緊了,別害怕。’當我看到他臉上恢復了血色的時候,我感到欣慰。我想,只要他能活下來,就算是殘廢我也很滿足了。”

梁思成與林徽因車禍“訂”終身,這段奇緣結姻緣

梁思成

後來醫生來了,幫梁思成做了全身檢查,診斷腰部以上沒有什麼毛病,只是右腿斷了,應立即送往醫院。梁思永嘴唇磨破,腿有輕微的擦傷,也一起住進了醫院。

林徽因很快得知發生車禍的消息,她心如刀割,同家人一起趕來看望,守在梁思成的病床邊,一待就是半天,飯都沒顧上吃。

那時,天氣已經比較炎熱。梁思成的繃帶一直纏到腰間,面色蒼白,但他很堅強、樂觀,沒過幾天便跟別人有說有笑。他的精神恢復得這麼快,當然跟林徽因的照顧分不開。她天天來看望梁思成,沒有絲毫的矜持。

每個下午,林徽因都坐在病床邊,熱心地和他說話,開玩笑、安慰他,或者幫他擦汗、翻身。患難見真情,對於相愛的人來說,愛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微小的動作,都會讓對方感到異常甜蜜。有林徽因陪在身旁,梁思成的心裡感到踏實、欣慰,這比什麼藥都有利於他的康復。

在這緊急關頭,梁啟超把兒子的情況以隨時口述的形式,請林徽因記錄下來,寄給大姐。梁啟超對林徽因的表現非常滿意,他在一封信中說:“徽因我也很愛她,我常和你媽媽說,又得一個可愛的女兒……老夫眼力不錯吧。徽因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

但林徽因的表現卻沒有得到梁思成母親的讚賞,她認為一個未婚女孩子的表現太出格了,有失大家閨秀的風範,甚至認為梁思成娶這麼個女孩子不會幸福。林徽因得知後自然很是苦惱。但她還是天天來看望、護理梁思成,直到他出院。

梁思成與林徽因車禍“訂”終身,這段奇緣結姻緣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美國留學時的合影,可以看到梁思成的腿仍舊伸不直

關於梁思成的傷勢,起初醫生診斷骨頭沒有折斷,不需要動手術。這個診斷是錯誤的,耽誤了正確的治療。實際上,梁思成是股骨複合性骨折。到5月底,他已經動了五次手術。梁啟超給女兒的信中充滿希望地說,腿已經完全接合,梁思成將可以和正常人一樣走路。

可實際並非如此。從那時起,梁思成的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這輩子都要跛著走路。由於脊椎受傷,他還要穿著協和醫院給他特製的金鋼馬甲。對於一個日後經常出去做實地考察,穿越荒村野嶺、攀爬屋頂樑架的人來說,這種殘疾實在是太痛苦了。

在梁思成住院期間,梁啟超除了精心照顧以外,還要求他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學習。在出事後兩週左右,梁思成開始研讀中國的古代典籍,從《論語》和《孟子》開始。梁啟超說:“在這兩個月裡,你應當能夠溝通,甚至背誦那些修身養性的段落,然後讀《左傳》和《戰國策》的全文,以增長智能和改進文體風格。若還有時間的話,可以讀點《荀子》。”

因而,在陪伴梁思成的時間裡,林徽因經常和他談論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為古人早就有如此精闢的見解感嘆不已。由此,梁思成的國學功底有了進一步的鞏固,這對他以後從事建築史的研究大有裨益。

1923年7月31日,梁思成出院。梁啟超已經和醫生商量好,將梁思成夏天到美國留學的計劃推遲一年。梁啟超對兒子說:“你的一生太平順了,小小的挫折可能是你磨鍊性格的好機會。而且就學業來說,你在中國多準備一年也沒有任何損失。”這時,林徽因也在培華女中畢業,並考取了半官費的留學資格。

突來的災難非但沒有把兩人分開,反而讓兩個人緊密地連在了一起。如果說從前林徽因有時還會有所動搖的話,那麼,從此以後,她確定要與梁思成廝守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