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一個省的督軍,能擁有多少軍隊

辛亥革命之後,統治中國近300年的清王朝終於被徹底推翻。但是,革命的勝利後,並沒有如同眾多革命者期盼的那樣,中華民族崛起騰飛,相反,中華大地卻從此陷入了軍閥割據和混戰的局面。

民國時期,一個省的督軍,能擁有多少軍隊

民國軍閥割據地圖

當時,擁有兵權的軍頭們紛紛佔據一省,或自任督軍,或被推舉,成為了各個省的土皇帝。當時,作為一個省的督軍,權力是非常巨大的,他們幾乎把持了這個省的軍政、財政等所有的權利,除了沒有名義,幾乎與獨立王國無異。那麼,這樣能夠佔據一省之地的軍閥,能夠擁有多少兵力呢?

這其實完全因人因地而已。從古至今,無數事實告訴我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無論是供養一支軍隊,還是發動戰爭,糧草,或者說金錢是必備的條件。因此,作為坐擁一省的軍閥督軍,想要擁有多少軍隊,其實並不是取決於他們有多麼大的野心,或者多強的領導力,而是取決於他們所佔據的這個省,能夠提供多少財富,能夠供養多少軍隊。

民國時期,一個省的督軍,能擁有多少軍隊

而眾所周知,中國地域非常廣闊,擁有30多個省份,但是,每一個省份的人口、面積、資源、經濟發展狀況都不一樣,所能提供的財富自然天差地別。

以山西王閻錫山為例,閻錫山可謂民國軍閥中的“神人”,他從1912年太原起義成功擔任山西都督以來,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統治山西省長達38年,橫跨了整個民國的歷史。那麼,山西王閻錫山有多少兵力呢?

太原起義成功之後,手段高超的閻錫山雖然成一舉成為了山西都督,但是,此時山西並不富,閻錫山也並沒有做到對山西的完全控制,因此,此時閻錫山手中的兵力並不多,當時,閻錫山手中只有一個師的兵力,這個師轄有兩個旅,每個旅轄有兩個團,同時,還有一個炮兵團和騎兵團,總兵力不到1萬人。

民國時期,一個省的督軍,能擁有多少軍隊

如此的兵力,當然不足以掌控山西省,更給不了閻錫山安全感,因此,閻錫山抓住一切機會擴充實力,最終,在除掉孔根、將軍隊擴編成三個混成旅。1917年,趁北洋軍閥混戰,閻錫山再次將所部兵力與山西巡防營合併,擴編為了4個混成旅。閻錫山麾下終於超過了1萬人。

在北洋軍閥時期,一個師的兵力並不弱,大多數督軍的核心武力就是親自統帥的一個師的兵力。即便在吳佩孚頂峰時期,也就是開府洛陽之時,吳佩孚直屬的5個師中,他依然親自擔任第3師師長一職。

當然,1萬餘人槍的兵力遠遠無法滿足閻錫山的野心。掌管山西軍政大權之後,無力擴張的閻錫山開始對於山西進行全面的建設,通過推行六政三事等一系列改革,山西的工業、農業都有了不小的發展,經過數年從未間斷的建設,再加上山西一直沒有遭遇軍閥戰爭,山西的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山西成為了民國時期的“模範省”。

而這種發展也讓閻錫山的擴軍有了更充足的底氣。1918年,閻錫山第一次大規模擴軍,將山西的總兵力擴充成10個步兵團、兩個騎兵團、兩個混成團,以及4個炮兵營、5個特種兵營,總兵力已經突破2萬人。

民國時期,一個省的督軍,能擁有多少軍隊

此後,閻錫山一直龜縮在山西省內默默種田,1924年第2次直奉戰爭期間,閻錫山開始了第2次擴軍計劃,他將晉軍的10個步兵營改成10個旅,同時,又增添了兩個師的編制,新建了一個步兵旅、一個手擲彈旅、9個手擲彈營,一個迫擊炮營,晉軍的實力直接翻了一番,達到了4萬餘人的兵力。

1926年,在將綏遠省佔據之後,閻錫山進行了第3次擴軍,將所屬步兵擴編為17個師和八個炮兵團。1927年4月19日,在宣佈廢除北洋政府所任命的山西督軍之職,自任晉綏軍總司令之後,閻錫山將所轄的17個師改編成了8個軍,並率領晉綏軍接受蔣介石任命的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職位,正式加入了北伐軍,北伐勝利後,閻錫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國民黨四大新軍閥之一。

二次北伐勝利之後,閻錫山又成為國民政府第3集團軍的總司令。同時,由於新軍閥彼此之間的矛盾,為了保存實力、消滅異己,再次擴軍備戰的閻錫山,將部隊擴編為10個軍、4個保安縱隊和4個騎兵師、7個炮兵旅。閻錫山的麾下的兵力達到巔峰,總兵力已經超過30萬。

當然,一山更比一山高,中原大戰的結局最終結局,還是以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人的失敗而告終。被迫下野的閻錫山最後雖然在其後復起,但是,閻錫山的勢力從此難以伸出山西、綏遠兩省之外。在此後,閻錫山的兵力一直保持在20萬到30萬之間,例如抗日戰爭時期,閻錫山的兵力約為4個集團軍8個軍,解放戰爭時期,閻錫山的晉綏軍編制則為三個集團軍、5個軍、15個師。

當然,無論麾下的軍隊多寡,最終,隨著解放軍席捲全國,閻錫山統治山西的末日也終於來臨。1949年4月20日,隨著解放軍向太原城發起攻擊,4天之後,太原守軍的最後13.5萬人被全部殲滅。4月29日,晉綏軍第七集團軍司令俞正和在大同率部投誠,到此,閻錫山的軍事集團徹底覆滅,成為光桿司令的閻錫山被迫隻身飛往臺灣。閻錫山對山西省的統治徹底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