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孫子從美國來》,又名《當孫悟空遇上蜘蛛俠》, 講述了陝西老皮影藝人老楊頭(喜歡孫悟空)因兒子與外國人訂婚,被迫照顧美國小洋人布魯克斯(喜歡蜘蛛俠),結果祖孫兩在生活中因年齡、文化、習慣等各個方面的差異,發生了各種啼笑皆非的鬧劇。最後,爺爺老楊頭接納了孫子布魯克斯,孫子布魯克斯也喜歡上了爺爺老楊頭。

這部電影成本很低,請不來什麼大明星,但老戲骨羅京民和小演員丁佳明的表演自然而不做作,劇裡的笑點和淚點設置也恰到好處。整部影片看下來,不知時間流逝,看完後有一股暖流在心底湧動,不知不覺就想起了自己的親人,想起了小時候跟祖輩打鬧的時光。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影片的導演兼編劇都是曲江濤,他曾憑藉《潁州的孩子》(攝影)獲得美國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短片獎,被稱為奧斯卡攝影師。在他的巧妙安排下,我們在影片中能看到很多東西:有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有祖孫兩人的打鬧溫情,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現狀,有中國農村空巢老人的寂寞孤獨,有陝西風土人情的細節展現等等。

這是一部誠意滿滿的國產小成本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傾向斥巨資打造所謂大片的時候,依舊有不少電影人願意著眼於生活,著眼於小處,花費心血去“雕琢”一個好的作品獻給大家。不得不說,這是我們的幸事。

東西方文化在祖孫兩人的相處中碰撞融合

影片一開始,離家三年的兒子楊棟樑便回家給了老楊頭一個驚喜。他帶回了一個美國妞愛華,和一個拖油瓶布魯克斯。這還不算,第二天楊棟樑還先斬後奏,自己和愛華趕去可可西里工作,把小男孩布魯克斯留了下來。於是,美國長大的布魯克斯便在中國的陝西農村住了下來。

在這電影最開始的環節,有一個細節,便暗示孫子布魯克斯和爺爺老楊頭在生活習慣上的不同。

楊棟樑一家人回來晚了肚子餓,結果楊棟樑吃的是老楊頭下的熱辣辣的油潑面,布魯克斯吃的卻是方便麵。從這裡開始,中西方文化所孕育的各種觀念習慣開始碰撞。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布魯克斯這個小洋人脾氣大,主意正,在老楊頭家裡沒少惹事。得點燃香蒙著鼻子才能入農村的茅廁;吃不得辣和鹹的中國美食,得吃漢堡包和牛奶;偷偷拿老楊頭的齊天大聖皮影出來玩;還把老楊頭大門和盤了幾十年的核桃給砸了。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老楊頭抗拒這個飛來的小孫子,尤其是怕村裡人知道笑話。他悄悄帶著布魯克斯去縣裡,天方夜譚地把孫子的頭髮染成了黑色,騙人家這是來自新疆的孫子,還給取了個布斯的名字。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但老楊頭同樣是愛這個的孩子的。他為了讓布魯克斯吃到漢堡包,用肉夾饃做了箇中國式漢堡;為了讓布魯克斯喝上牛奶,多次去找村上的王站長家接牛奶;甘願把自己心肝寶貝一樣的孫悟空皮影給布魯克斯玩耍;不小心踩碎了布魯克斯的蜘蛛俠玩偶,熬夜做一個蜘蛛俠皮影逗小孫子開心。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在爺爺老楊頭這些溫馨感人的行為下,中西方文化在祖孫兩人的相處中由碰撞到融合。代表美國英雄的蜘蛛俠,和代表中國傳統手藝的皮影,在老楊頭的手裡完美結合。正是由於老楊頭對小孫子的慈愛之情,這個中西結合的物件方才誕生。情感無國界,祖孫兩相通的感情才是文化融合的基礎。

老楊頭和布魯克斯有過這樣一番對話。

布魯克斯問老楊頭:“孫悟空真能打敗蜘蛛俠?”

老楊頭回答道:“為啥讓他們要打架呢,要讓孫悟空和蜘蛛俠成為好朋友,一起保護我們的地球。”

對話完,老楊頭與布魯克斯大手牽小手,和諧的背影在夕陽下漸漸遠去。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有句俗話說得好:“隔代親,親又親。”在中國式家庭關係中,祖輩總是最疼愛孫子的。兒子女兒長大了只能算是手心手背的肉,孫子孫女才是心頭肉。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最疼自己,自己犯了錯後爸媽要懲罰,總是祖輩們攔著,乖孫孫的叫著,給予我們無限的疼愛。

現今,很多家長批評自己的爸媽帶孩子太過溺愛,但他們沒有想過更深層次的原因。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是從小被外公外婆帶大的。我只知道,在一個大人都出去打工的家庭,祖輩沒有兒女陪伴,孩子沒有父母陪伴,自然會把更多的無處安放的愛投注到最親近的人身上。

影片中的老楊頭和布魯克斯便是如此。老楊頭的兒子楊棟樑可以離家三年不歸家,跟洋人愛華訂婚也不通知自己的父親。布魯克斯很早便失去了自己的父親,母親也經常忙於工作,缺失父母的愛。所以,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內心都缺乏親情,渴望親情。所以,他兩能在短短的十幾天的時間內,由互相牴觸到和諧相處,最後拉鉤許下吃團圓飯的諾言。

皮影戲的沒落,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斷層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這項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始於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沒落於現在。

如果說《孫子從美國來》的主線劇情講的是老楊頭和布魯克斯的祖孫情,那麼影片的副線便是講皮影戲的沒落。在影片中,除了老楊頭和布魯克斯,還有一個重要配角—鄉文化站王站長。王站長為了搞所謂的“經濟搭臺,皮影唱戲”,多次請老楊頭出山。為了這個目的,他甚至把自家的奶牛都牽到了老楊頭的家裡。

但老楊頭開始一直在堅定拒絕,因為他早已被這種事傷透了心。他對著自己的老夥伴說:“就跟前幾次一樣,來了搞點所謂的政績,官一升,屁股一拍就走了。”

這是現在很多地方政府以及官員對待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寫照。他們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資源使其曇花一現,升官離開後又把這些藝術拋之腦後。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只是他們升官的一把梯子。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後來老楊頭因為布魯克斯答應了王站長,搞所謂的皮影戲生產培訓班,但皮影戲依舊前景堪憂。來上課的學員們全是老頭老太太,王站長還不要臉地說出“好幾個五十多歲的年輕人”這種話。在這裡,除了反映中國農村青壯年出去打工,盡剩些空巢老人的現象以外,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斷層。

農村並不是一個年輕人都沒有了,然而剩下的那批年輕人,都不願意學皮影戲這種“過時”的東西。

影片中,導演曾多次暗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沒落和斷層。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影片開頭,屏幕上播放著孫悟空大鬧天空的皮影戲,鏡頭一轉,原來是老楊頭在做夢。同時,屋裡的電視正在播放蜘蛛俠。這裡導演運用不起眼的對比處理方式告訴我們:皮影戲已經沒落了。這個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民間藝術只能存在老楊頭的夢中,而代表西方文化的蜘蛛俠影片和形象卻暢銷全世界。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影片中間,老楊頭帶著布魯克斯去染頭髮,中間路過一個圓形廣場,一群由老年人組成的老腔演唱班在臺上唱著秦腔,周圍除了老楊頭和布魯克斯以外,只有幾個人在聽。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當今中國,年輕人們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很少產生興趣。因為信息爆炸和手機的普及,有越來越多新鮮的東西吸引我們的眼球。那些根植於民間甚至是農村的傳統技藝,只能掌握在老一輩的手藝人裡,無人繼承,無奈失傳。

皮影戲在2011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象徵著全世界對皮影戲這項技藝所包含的文化認可。但我其實還真不願意它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這意味著它的沒落和斷層,它需要被官方力量採取措施保護。

在布魯克斯要走的晚上,老楊頭剛好與老夥計們上臺表演。這場表演,讓我感受到了皮影戲這門傳統藝術的魅力。

“走遍天涯,到處是吾家。步長途,風吹雨灑;登高臺,講經說法;論琴音,六音通造化;言字意,四音不敢差;論情節,一白二笑三哼哈,老外末帖須象他;演苦戲,引人淚巴巴;演樂戲,惹人笑哈哈。常言道,戲假情不假,怎能說演者瘋子笑著傻。遇知音,歡迎迓,技藝雖高不可誇。這也是一宗文化,任憑他庸夫俗子恥笑咱。”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老楊頭韻味十足的唱詞,搭以特殊的腔調,做工精湛的皮影,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場堪比好萊塢電影的大戲。

正如老楊頭所唱,“遇知音,歡迎迓,技藝雖高不可誇。這也是一宗文化,任憑他庸夫、俗子恥笑咱”,這是一門文化,遇見知音固然可喜,遇見俗夫不懂嘲笑,又有何悲。

臺詞、鏡頭、細節的運用,讓我們感受到屬於電影本身的美

“現代電影藝術的本性歸根結蒂決定於畫面同有聲語言綜合的結果。”——蘇聯電影理論家弗雷裡赫

一部優秀的電影,除了打動人心的情感共鳴,具有深度的電影主題,還得有能充分表現電影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的拍攝手法。恰好,導演曲江濤最擅長這個。在《孫子從美國來》這部影片中,導演曲江濤運用臺詞、鏡頭以及無處不在的細節,讓我們好好欣賞了一回奧斯卡攝影師的表演。

  • 1、臺詞

中國第一部方言電影已不可考,但據我所知早在1963年便有一部四川的方言電影—《抓壯丁》。自那以後,直到2006年《瘋狂的石頭》的大火,才又讓方言電影進入了大眾的視線。近幾年來,方言因本身具有的地域文化韻味,多次被電影人運用到電影中。比如2018年的黑馬《無名之輩》,2019年胡歌桂綸鎂主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以及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均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小人物的命運講述上,方言往往更接地氣,並且有時候還會產生獨特的笑果。

《孫子從美國來》除了洋人愛華和布魯克斯用了英語和普通話以外,其餘所有演員均用的陝西話。其中扮演老楊頭的羅京民,更是陝西貫籍,那一口地道的陝西方言,完全聽不出半點做作。於是,一些有趣的臺詞金句頻頻從老楊頭的嘴裡蹦出,讓人捧腹大笑。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在聽到洋人愛華是二婚的時候,他形容是“二鍋頭”;在小賣鋪買不到漢堡包,一句“去球了”脫口而出;給布魯克斯介紹龍鳳呈祥的涵義,說道新人想起兒子和兒媳加起來100多歲,結果就是“老成啥了,新不成了”;布勒克斯鬧情緒,他吐著飯粒宣稱“中國人民從來都不是嚇大的”;布勒克斯聽話了,又誇他是“美國隊的少先隊員”。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這些有趣的臺詞,不僅豐富了老楊頭詼諧可愛的人物形象,更使影片充滿了笑點。不過要是這些臺詞都由普通話說出口,那麼效果估計得大打折扣。中國的方言就是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即便大家不是說一個方言的人,照樣能get到話語裡面的精髓。

  • 2、鏡頭

依我之見,導演曲江濤在本片中最愛用的鏡頭景別是遠景,鏡頭運用手法給人印象最深的是空鏡頭,光影色調主要為暖色調。當然,以曲江濤的專業手法,肯定還有其他高超的鏡頭運用,比如前文提到的夕陽下祖孫兩個的背影,就拍得很感人,瞬間讓我想到《當幸福來敲門》裡史密斯父子兩。這裡我只是撿部分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面分析。

遠景在電影中的運用必不可少,包含了一段電影片段的幾乎所有要素,通常情況下劃定了人物在電影中的活動空間。所以說,也不能光說曲江濤愛用遠景,而是遠景的地位太重要。由於篇幅有限,免得花費讀者太多時間,這裡我只選其中一個鏡頭來講我的感受。

在影片6分50秒,老楊頭提著布魯克斯的書包,閉著地站在大門口張望。一個村裡人牽著一頭羊過來與他打招呼。這個鏡頭,從遠處望過去,土牆、青瓦、木門、再加上門上撕掉的春聯和門前相對矮小的老頭,構成了一幅蕭瑟的畫面。在這個畫面裡,楊老頭的形象似乎無比矮小,門框上被撕掉的春聯,暗示著這個家已很久沒過一個團圓年,他是一個在等親人回家的孤獨老人。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空鏡頭,通常沒有人物和語言,只是表達一種氛圍和意境的手段。在影片中,曾出現一個空鏡頭:黑夜裡老楊家的房簷上的一盞燈。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在農村寂寥無言的黑夜,四周一片安靜,整個世界彷彿變成了一片黑色的海洋,而每一個家庭便是一座座孤島。在這個環境裡,門簷口上的一點燈光,彷彿大海里的燈塔,照亮親人們歸家的路途。這一點燈光,是指引遊子回家的路。這個鏡頭,代表著家的溫暖。

本片的色調基本偏暖色調,十分契合影片溫情柔和的脈絡。在老房子裡,在昏黃的燈光下,老楊頭戴著眼鏡,一筆一刀,一針一線地為孫子做蜘蛛俠的皮影,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

  • 3、細節

有句話說得好,細節是魔鬼。一部影片中,各種精妙的細節就像是等待觀影者尋找的寶藏,找到一個,我們便開心的不得了。對於一些重度“尋寶”愛好者來說,隱藏在電影各種的細節和彩蛋,甚至能影響他們對電影的整體感受。

細節一:井。院子裡的老井深不見底,在布魯克斯要回家的時候老楊頭騙他這口井能通到美國,以後布魯克斯要是想自己,可以站在院子裡喊爺爺,爺爺會對著井回答他。兩個人蹲在井口,“爺爺”“布斯”的喊著。本是哄小孩的話,但布魯克斯走後老楊頭竟然自己信了,他一個人呆呆地朝著井裡看,彷彿想要聽到來自大洋對岸的喊聲。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當我們的目光跟隨鏡頭,從井裡看到井口老楊頭寂寞思念的表情時,是否會不自覺地想起同樣想念我們的祖輩。沒有我們在身邊陪伴的他們,還好嗎?

細節二:衣服。在院子裡的晾衣繩子上,之前曾掛上了兩個人的衣服,最後又只剩下孤零零老楊頭一個人的衣服。這裡不僅有衣服的變換對比,還有作為背景的天氣對比。前者天氣晴朗,畫面明亮;後者天氣陰沉,畫面黑暗。這個小細節反映了爺爺老楊頭在孫子布魯克斯走後,一個人孤獨哀傷的心情。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細節三:“門神”。影片的最後,老楊頭一家要拍全家福,在他們的身後,是兩副奇怪門神:一副孫悟空,一副蜘蛛俠。兩位英雄在老楊家的門上互相對望,象徵著老楊家中西合璧的和睦家庭背景,象徵著中西文化在在情感的影響下交融。這裡還有一點要注意,仔細看會發現這兩幅門神畫其實跟前面布魯克斯畫的蜘蛛俠的風格很像,所以可以推測出是布魯克斯畫的,他喜歡上了“孫悟空”。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祖孫情

電影裡的每一處小細節,都蘊含著導演的獨特匠心。去年看《演員請就位》,陳凱凱導演在現場指揮對細節的嚴格要求,至今記憶猶新。正如導演曲江濤所說:“最主要還是有話要說,每部作品對導演來說都是一個機會,但有無數人在揮霍這樣的機會,我覺得特別可惜。”我相信,電影人追求細節不一定能成為真正的大師,但一定可以打敗更多粗製濫造的人。


結語

總的來說,《孫子從美國來》是一部優秀的國產小成本電影。它有感情、有溫度、有深度、還有鏡頭美。最重要的是,它迴歸了生活,讓我們能看到生活的本質。

“電影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可有些電影簡直高到天邊去了,回不到地上觸摸我們這些觀影者的靈魂。

像前些年大火的青春劇,盡是逃學、小三、打架、墮胎,導演和編劇為了加大劇情衝突,情節怎麼刺激怎麼來。但是他們沒想過,這真的是我們普通人的青春麼?我們在看這些電影的時候,真的會有共鳴?

令人遺憾的是,《孫子從美國來》這部電影並沒有在影院上映。導演曲江濤接受採訪時說道:“這樣一個故事和演員陣容,估計進到影院1天就要下線,甚至很多院線都不會排片。大部分觀眾看電影首選還是商業大片,除非爺爺讓周潤發來演,否則真的不行。”這大概是中國很多小成本電影的現狀。在電影市場,不僅觀眾挑選電影,電影也挑選觀眾。

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東西很多,故事節奏沒有大起大落,畫面也沒有過多地用顏色渲染,基本還原了陝西農村本來的風貌。在觀看這樣的一部電影時,我們觀影者應靜下心來慢慢欣賞。只有這樣,才能完美get到影片的美,領略到電影的魅力。


我是葉子聽禪,喜歡讀書思考寫作,歡迎大家評論關注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