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医的心路

人的一生,有许多路可走,年轻的时候,懵懵懂懂,随心所欲,眼前的事考虑得多,喜欢纸上谈兵,时时飞来莫名的空想,莫名的烦恼。

我的医路从而立之年开始,现在想来也有一些小小的传奇。

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的观点,一个好的中医必定经历坎坷,与他的阅历,看待社会的观念,密切相关。

中医诞生于传统文化,哲学,自然,社会,人文,是一个综合的技术。古语有云:“家有万贯,莫如薄技在身”,“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仕途浮沉,无非争权夺利,虽能显赫一时,却无补于世,医虽小技,却能济世为民,为人当有所作为,才不枉此一生。

想起小时候,生病时最怕打针,中药再苦也能喝,那时对中医就有了特殊感情,看到邻村老中医切脉、开方、抓中药太神奇了,自己想长大了当个医生太好了,能给人救急,受人尊敬。这个梦想一直埋在心间。

随着高考的失利,虽年少轻狂,不得不面对现实,在贫穷落后的村庄,英语,这个天大的鬼课,成了我升学无望的理由,单单就是坑了我们这一级,我们的命运也始终与之绑在了一起。

英语挡住了升学的路,户口困住了就业的门。

……

淳于意拜师三年,读经典大成,志在于他终其一生的坚持,耗其半生精力而为。

纵观古今,哪位中医先贤不是持之以恒才成其美名,中医是一条比西医还难走的路,见过太多半途而废的“识时务者”,我也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很多人都无法忠于中医,原因不只在于世,更在于人。

“学医三年谓天下无可治之病,行医三年谓天下无治病之方”本是嘲讽医者不知变通之语,然而习医愈久便愈能理解背后的无奈。

自学医以来,重视《内经》、《伤寒》但是由于资质愚钝,临证之时,总是不能得心应手,所处方药,有效者有之,无效者亦有之。

转求诸名家医案,或多有效。进而多有仲景“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之感。并且会怀疑自己所学。怀疑过后,依旧谨遵医圣教诲,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一个中医的心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