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林黛玉不够爱贾宝玉,要不然就会给他做妾而不是寻死,这样说对吗?

-陌依寻-


你朋友的恋爱观有问题。爱情不是卑微到尘埃里,不断委屈甚至作贱自己,而是要相互尊重,爱人先爱己。

首先,黛玉有大家闺秀的涵养风范,不容小觑。虽然算是家道中落,但还没到要与人做妾的地步,再爱也不可能做出这种不自重的事。《红楼》里有一出,贾母跟黛玉她们讨论才子佳人戏,当时就说了,戏里那些闺秀跟着书生私定终身没有大家风范。妾通买卖,黛玉若真给宝玉做了妾,岂不是连书里的闺秀都不如了!以她的涵养风范、学识三观,怎会如此作贱自己?

第二,黛玉本身自尊极强,不容践踏。她心思敏感,生怕被别人耻笑了去,众人说一个小戏子像她,都让她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她是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子,在她心里,做妾不仅对她,对她和宝玉的爱情,也是极大的羞辱。她有多爱宝玉,多重视这段感情,就有多不可能做妾。

第三,别说林黛玉不接受,贾宝玉也不会接受。宝玉爱的是自尊自重的黛玉,而不是为了他可以随便作贱自我的黛玉。你看,黛玉不开心,除了吃宝玉的醋,就是想起自己孤苦伶仃、生怕被人小看……贾府里不乏说黛玉“心窄”“小性”的,但宝玉从来不说,也不喜别人说,反而时常哄着,更为敬重。他并非畏惧黛玉,也不像宝钗那样深谙“为人处世之道”。这不是一句他喜欢所能解释的,而是他真正地理解了黛玉,明白她的如履薄冰,心疼她的坎坷不易,敬重她自矜自持的品格。是故心甘情愿地去哄林妹妹,而不是像现在的有些男朋友那样,在“求生欲”的驱使下,一边哄着,一边暗自觉得她矫情。只要宝玉爱的那个黛玉不改变,就不会给他做妾,但若是改了,就不再是他爱的那个人。黛玉也深深明白这一点,因此不会做妾,不会让她高洁的爱情沾染污渍。

最后,退一亿万步来说,即使黛玉脸都不要了,愿给宝玉做妾,贾府从贾母到王夫人到贾政到王熙凤等等,死都不会同意的!大家族的面子何其重要,怎能留给外人一个苛待孤女的笑柄?!以后街头巷尾聊起来:“贾府养的表姑娘与了自家做妾。”[震惊][震惊]“爬灰”“养小叔子”不过是私生活混乱,但这话一传开,就是贾府养出的姑娘嫁不出去,要内部消化!再传一传:“到底不是屋里的正经姑娘,又没爹娘,怎肯为她打算?既是无心,恐也无力。”真是树还没倒就传出“大厦将倾”的架势了。

综上,于情于理,于理想于现实,黛玉宁死也不会做妾。而不做妾本身也暗含了她对自己与宝玉之间爱情的重视:那是飘落于秋的高洁之花,合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你瞧,《葬花吟》里已经有了最好的诠释。

(个人观点)


Cynthiacici


1.贵族小姐是不可能做妾的,除非嫁给皇帝。

2.林黛玉到底怎么死,原著没写。

3.林黛玉未嫁而夭,这个结局是不会改变,原著写得很清楚。

4.不知道你朋友看的是什么版本,影视剧或同人作品?

假如“木石姻缘”成真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也不会幸福的。

《红楼梦》第一回讲述了一则神话故事: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赤瑕宫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得以久延岁月。后来绛珠草脱却草胎木质,修成一个女子,因尚未酬报神瑛侍者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所以在神瑛侍者下凡之后,警幻仙子让绛珠仙子趁此了结灌溉之情,她便表示:“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段神话的主角是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对应人间的就是宝黛二人。同时,神话也点明了木石姻缘的悲剧结局。

在《红楼梦》中,这种悲剧性结局主要是由王夫人导致的,即使“木石姻缘”成真,那么在黛玉的支持者贾母已经去世的情况下,王夫人就是贾府的掌权派,宝黛的婚姻生活也势必不可能幸福长久。

在“木石前盟”还是“金玉良缘”的选择上,王夫人一开始就不看好林黛玉,而更为倾向薛宝钗。首先王夫人在血缘关系上和宝钗更亲近,在情感上自然也就更亲近。况且薛姨妈也是同意“金玉良缘”的。假如宝玉和宝钗最后能结成秦晋之好,实属亲上加亲,这对贾府和薛府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其次从宝钗和黛玉的身体状况来看。林黛玉从小就体弱多病、弱柳扶风,从会吃饮食起就吃药,长大之后仍是药物不断。关键问题是林黛玉不管吃了多少药,病也不见好,这就意味着她可能这辈子病也好不了。但是薛宝钗身材丰腴,身体素质明显比林黛玉好。王夫人自然会选择身体素质好的宝钗做“宝二奶奶”。

最后从王夫人的性格喜好上来看。王夫人向来喜欢宝钗那样端庄、识大体的女孩,而不喜欢黛玉那样貌美伶俐、孤高自傲的女孩。王夫人在抄捡大观园时说: “若有这个,他自不敢来见我的。我一生最嫌这样的人。”王夫人嫌弃貌美伶俐的晴雯,却喜欢笨笨的袭人、麝月。晴雯就是林黛玉之影射,袭人就是宝钗的影射。王夫人在跟凤姐说话之时曾骂晴雯:“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这些话,实则是指桑骂槐,明着是骂晴雯,实则骂的是黛玉。

所以,有这么一位不喜欢自己的婆婆,木石姻缘成真之后,宝黛的婚姻生活也不会幸福的。说不得又是一出如同《钗头凤》那般的爱情悲剧。


Mr张先森


题主的朋友不知道什么是妾吧?

妾不是现代可以猖狂地宣布,你得让位,我们是真爱的小三。

妾,立女也,主妇吃饭,妾得站着布菜,妾进门,得象对公婆一样,为主妇敬茶,主妇喝了,妾的身份才算成立。主母进门,妾得打门帘。妾的子女被视做嫡妻的子女,管嫡母叫母亲,管生母叫姨娘,否则就是子女自不尊重。

可能有人说尤二姐也沒给王熙凤敬茶。是啊,尤二姐至死也不是贾琏正式妾室,只是个外室罢了。别忘了贾母说:一年之后才可以圆房。

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妹妹受的了这样的污辱?林黛玉连几句闲话都听不得,认为是"风刀霜剑严相遇",受得了这种折磨?

林黛玉四世爵位,书香门第,父探花及第,兰台寺大夫。去认一个区区商人之女为主母,还不如自杀了好。

贾母若还活着,林黛玉有这种想法,贾母会勒死她。

贾宝玉是个泛爱之人,唯独和林黛玉是精神上的爱恋,是独一无二的知己。而其它女子对他才是性的吸引,他怎么会同意林黛玉做妾呢?

问问题的人为什么不想林黛玉为主母,薛宝钗为妾?必定这才是从清朝开始的大部分《红楼梦》续作的主流。


旁观者岚


持如此之说者根本就没有读懂《红楼梦》,对黛玉更缺乏基本的了解。

黛玉性格丰富而复杂,其性格的一个主导方面是叛逆精神。其叛逆精神性格中又带有娇贵、清高以及浓郁的贵族气质,同时黛玉的性格中又充溢着诗性的芳馨。黛玉这贵族气质和诗性性格使得她的爱情也必然充满诗意,她对伴侣有着超乎常人的精神要求。她对宝玉的爱超脱了世俗常情,宝玉是她的知己,更是灵魂伴侣,而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丈夫、配偶,更不是指望提供衣食所安、给她带来凤冠霞帔的“职业”(有的女人把丈夫当作职业)。黛玉可谓“一身诗意千寻瀑”,她的爱情便是诗:得之,我幸;不得,毋宁死。

宝玉与袭人体验“警幻所训之事”后,几乎是无人不知。黛玉曾拍着袭人的肩膀亲切叫“嫂子”,毫无醋意。黛玉之爱重精神,求心灵相通、精神共鸣,而非一般的男女之欢。她知道宝玉虽与袭人有床弟之欢,但只是世俗男女的“肉”的结合,而非“灵”的交会。

爱情不能分享,又岂能与他人共享灵魂伴侣?因为爱而甘作小妾,对世俗之人或许可以,但对绛珠仙子黛玉来说,却是亵渎莫甚。


玄真子桑


楼主的朋友有这样的想法。

让人往狭隘里想,那就是楼主朋友太自私,有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想法。

让人往开了的想,楼主朋友不理解古代妻妾制度吧。

古代男子虽然三妻四妾,但是妻子是娶,妾是纳。只有妻子是三媒六聘,八抬大轿,明媒正娶的,是正正经经的女主人,妻子只有一个。

妾可以有许多个,是男子看上就可以纳的,可以是买的,家里丫鬟,还有的是外面人送的,就像送礼物一样送的。所以没妾名分,本质上和奴仆是一样的,妻子对妾们是有管理处置权的。

妾生的孩子都不能叫自己母亲,只能叫姨娘,向父亲的妻子叫母亲。探春只叫王夫人为母亲,叫赵姨娘为姨娘。

看看《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在王夫人面前都什么样子,大声说话都不敢,丫头们都敢挤兑她。探春出嫁,她都不能出去送送,有资格送的是王夫人。

这是妻和妾的地位区别。

另外,林黛玉一个贵族女孩,林如海的嫡女,她去当妾?你让林家其他女孩都不用嫁人了。

别说贵族嫡女,庶女都不会去当妾的,特别是书香门第,家里女孩给人当妾,简直是辱没家门的事情。

所以,林黛玉,她就是死,也不会给宝玉当妾的,无论林黛玉,林家和贾家,都丢不起这个脸。这是尊严问题,已经不是爱不爱的问题了。


六月的自留地


虽然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读者也不要这么曲解林黛玉好吗?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的这个人物朔造,可以说是倾注了作者全部的心血,一经面世以来,受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的喜爱,多少人为这个"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的凄美爱情而感动到流泪,如果黛玉能做妾的话,就没有《红楼梦》这部书了。

  • 正是因为林黛玉深爱宝玉这个人,所以才会因宝玉宝钗的婚事而泪尽人亡,因为黛玉追求的是两人心灵上的契合,两人在感情中是平等的,宝黛两人都会一心一意的待对方,而黛玉不会为了生活去依附宝玉,或者宝玉背后的贾府。
  • 林黛玉这个人物是作者或者千千万万读者心中的伊甸园。只能死后魂归离恨天才能符合这一人物形象,试想,黛玉婚后抑或者是作妾,她要管家,势必会变得和王熙凤之流的人一样,八面玲珑,见风使舵,这和她性格中的真性情相悖。她要生孩子,势必为了孩子,变得和王夫人一样,很伪善,失掉了对生活的热爱。她要生活,势必会逼宝玉考取功名,这与她和宝玉心灵上的契合,追求自由,厌恶官场上的虚伪和奸诈相悖,会变成第二个袭人。

毕竟台湾作家李敖曾说过"美人便秘,与常人无异。"正是:我爱你因为你是英雄结婚后发现你不是我爱你因为你是女神结婚后发现你不是。


听风轩主


不合礼法。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作者的时代背景去瞎研究。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嫡亲姑表兄妹,如果结璃必须是夫妻才可以,否则以良为贱也是一种大罪。而且林黛玉出身比贾宝玉还要尊贵,父亲是三代侯爵嫡长子,出身顶级贵族,自身又是探花,担任的又是清贵的御史,还是巡盐御史,既富又贵,母亲贾敏是国公嫡女,林黛玉又是林氏家族唯一的继承人。反观贾宝玉出身比林黛玉差很多,父亲贾政虽然是国公嫡子,但是次子,本身就没有爵位继承权,有不是进士出身,只是恩荫出身,父亲死的时候赏了个主事,虽然是官,但是没有科甲出身的师生同年互为援引,身份就落了下乘,母亲王夫人身份也不够高,虽然王家也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一家,但是王家好像是流爵伯爵,父亲当多大的官也不明,哥哥是京营节度使,在四大家族排第三,只是说家里管着进贡外贸事宜,家里珍玩多,与贾家贵而富还差不少。所以林黛玉嫁给贾宝玉属于低就,贾母之所以想让贾宝玉娶林黛玉,就是看中了林黛玉身上的光环,特别是林如海探花身份所带来的年谊,能保贾宝玉和贾家小辈平安。而王夫人这些人所看中的是薛宝钗与王家亲近,进入贾家可以让她能够继续把持贾家事务,能够帮助自己的妹妹家,把贾家和薛家弄得更近一点,让薛家延续富贵,薛宝钗本身出身太低,不过是皇商后代,富而不贵,让薛宝钗当正房,林黛玉当妾,不但礼法不容,恐怕让御史和林黛玉父亲的同年的口水就把贾家抹去了。


梦里不知我者谓我心忧


你好,我是国风

说这话的朋友,一定是大男子主义惯了。觉得整个太阳系都得围着他转!

虽然红楼梦所处的时代确实是封建时代,男人有个三妻四妾,也是很平常。但是林黛玉是一位身出名门的大家闺秀。可不是给人做妾的身份。打这么个比方:你深爱的妻子,肯让她去做妓女吗?即使你肯,你的妻子肯吗?

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懂得礼仪廉耻,知道存亡大义的闺秀。怎么可能放下自己高贵的身份,屈居人下做妾?

而且爱情是平等的,既然贾宝玉给不了林黛玉完整的爱情,又有什么资格要求林黛玉给贾宝玉完整的爱情?这种说法肯定是错误的!不足以言!


国风1974


这是曲解了林黛玉,《红楼梦》开篇即讲到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上,有绛珠草一棵,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以甘露澆灌之,绛珠草不仅久延岁月,而且还得天地精华而脱胎换骨,修成女体,并趁神瑛侍者下凡之际,追随而去,为报神瑛侍者澆灌之恩曾言“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把我一生所有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解此案。请注意并不否认宝黛纯真爱情,但结局却是以眼泪还甘露债。

再看林黛玉的判词“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帶。判词:堪怜咏絮才……玉帶林中掛。”。作者明白无误告诉读者,林黛玉一生及结局必是悲惨的,画中两株枯木。两木为林,枯木谐音为枯目,泪尽双目枯也。咏絮才借用谢道韫的故事(下雪,道韫叔谢安曰“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之兄谢朗答“撤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故咏絮才也)说明林黛玉聪明有才华。玉带林中掛,反读则掛中林帶(黛)玉,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玉帶又可象征贵族公子,悬和掛又可解读为思念,结合“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可理解为宝玉因思念林黛玉,而万念俱灰,弃绝世俗欲念,削发为僧也。林黛玉又怎能去为宝玉做妾呢?


老兵4200


林黛玉对宝玉的爱是真真切切的爱情,是古典文学中最纯真自然,洁净出尘,没丁点势利,没一丝人间烟尘气的爱情。林黛玉应是天仙七仙女,下凡到人间,⺀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人世间最美丽的天仙女,和宝玉的爱情最惹人怜爱。

林黛玉寄人篱下的生活,造成了她敏感和多疑的个性,长期压抑病痛使她心力憔悴,她没有父母,了无牵挂,唯一的希望就是贾宝玉的爱情。黛玉对宝玉的爱又痴又傻,容不下别的女孩子对宝玉的爱,偏偏宝玉对晴雯怜爱,对袭人也不放手,这让黛玉身心憔悴,病痛交加。没有宝玉,没有宝玉的爱情,黛玉在贾府可真找不到支撑下去的理由。

贾母本是把黛玉作宝玉之妻的,但黛玉衰弱不堪的身体让贾母打消了这个念头。黛玉长年病病殃殃的身体,天凉即发热,受风即咳嗽,甚至咳血,有几回都差点病入膏肓。贾母开始是让黛玉给宝玉作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黛玉这样的身体,贾母慢慢把眼光放在了宝钗身上。不能怪别人,只能怪黛玉自己不争气的身体。黛玉对宝玉的爱是真切纯洁的,当宝玉和宝钗成婚之时,黛玉香消玉尽绝望而逝,别说什么妻连妾也做不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