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突然失控时,了解儿童大脑“3C”原则,走出情绪化安抚

朋友家有两个娃,哥哥阳阳今年7岁,已经上小学了,妹妹妞妞今年4岁,还在上幼儿园。朋友吐槽自家娃,尤其是妹妹妞妞,像一个“尖叫鸡”,只要没顺着她,就地崩溃给你看。

阳阳已经上小学了,离家远一点,但是离朋友丈夫上班的地方比较近,每天朋友的丈夫就承担起送阳阳上学的职责。妹妹上的幼儿园就在小区门口,平日里收拾差不多就会步行送女儿去上幼儿园。

可有一天早晨,女儿妞妞突然就崩溃了,原因是为什么爸爸每天都开车送哥哥上学,不送自己,那天早晨朋友照常送儿子和丈夫出门,没想到穿着拖鞋的女儿突然挣开自己的手跑到了车的旁边,然后开始表演什么叫做“梨花带雨”、“蛮不讲理”、“大喊大叫”。

当孩子突然失控时,了解儿童大脑“3C”原则,走出情绪化安抚

伴随着一声尖叫,朋友一眼就看到了站在车门前不肯离开的女儿,试图安抚女儿的情绪,一声声尖叫让她以为孩子是不想爸爸上班。

孩子口中蹦出了几个不字,儿子上学和丈夫上班眼看要迟到,女儿妞妞怎么哄都不好,朋友问女儿妞妞,到底想干嘛?妞妞边哭边说道:“为什么爸爸开车送哥哥上学,不送自己”

朋友万万没想到是这个原因,试图和4岁的女儿讲道理,她告诉女儿,“哥哥的学校离爸爸上班的地方近,周末可以让爸爸开车带着你出去玩”女儿没有善罢甘休的意思,儿子阳阳已经在旁边烦躁了起来:“妈妈,我一会就迟到了”孩子爸只有挠头的招。情况进入白热化,朋友说,那天女儿脸都哭红了,最后让她硬抱进屋子里去,才结束战斗。

当孩子突然失控时,了解儿童大脑“3C”原则,走出情绪化安抚

孩子在学龄前,生活中任何她想不通的事,不高兴的事都会成为情绪失控的点,“轻者”泪眼婆娑,“重者”满地打滚,面对这样的“作精”家长也无计可施,更是不能理解,只能劝说自己,大人不和小孩子一般见识,多数情况下像上面案例中的朋友,自己被孩子的情绪带了进去,用这种被激化的情绪解决问题。

小孩子突然情绪失控,儿童“Brain C”有三个基本原则,家长可能会走出那种简单粗暴的情绪化安抚,更高效的去管教孩子,还会让孩子学会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突然失控时,了解儿童大脑“3C”原则,走出情绪化安抚

“Brain C”第一个原则:大脑不断变化中(Changing)

宝宝在母体中大脑是不断发育的,出生之后,孩子的大脑其实依然在发育,这也是为什么家长平时要陪孩子做各种有益于大脑发育的游戏。

如果把宝宝的大脑比作房子,那么脑干和一些边缘的系统也就组成大脑的“地基”。尤其是脑干部分,在宝宝出生的时候就很活跃,这个取悦负责人类最基本的神经和精神的活动,比如一些比较强烈的情感,自我保护能力,还有一些基本的呼吸、消化、起居的身体机能。

这部分系统让初生婴儿直接学会扔东西,或是咬人,有意思的是baby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个是人最基本的一个反应。所以很多孩子这部分一旦受到刺激,第一反应就是“开火”。

就像妞妞得知爸爸又开车送哥哥上学,而不是送自己的时候,她崩溃的反应就是大脑的底层在作祟。

父母应该了解,对于小孩子而言,这个时候底层大脑虽然掌握着原始功能,但是也掌握话语权。那负责更细致和更复杂思考的上层大脑呢?的确上层大脑负责

思考、情绪、交际、共情、决策等功能。

当孩子突然失控时,了解儿童大脑“3C”原则,走出情绪化安抚

可对于初生孩子而言,这部分还没有发育好,这个部分发育最为关键也最为漫长,一个人到25岁的时候才能基本长成。所以家长不能用自己发育成熟后理智的上层大脑去分析孩子下层大脑做的决定。

比如一个四岁的小朋友突然伸手打了旁边3岁妹妹一下,你问他为什么,可能孩子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并不是因为讨厌,他的上层大脑都没发育,那有那么多想法呢?

这并不是说孩子这种行为不需要管教,孩子的上层大脑也正在发育中,上层大脑虽然可以给孩子的行为内在约束,也需要家长进行外在的约束,如果孩子上层大脑没发育完全,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充当还的上层大脑。帮助孩子的大脑慢慢拥有上层大脑所具有的那些功能。

这就是儿童大脑的第一个C——变化,孩子的大脑在变化,在成长,底层大脑简单粗暴的决策,父母需要调整自己的期待,同时也要帮助孩子引导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的大脑慢慢形成正确的反馈。

当孩子突然失控时,了解儿童大脑“3C”原则,走出情绪化安抚

“Brain C”第二个原则:大脑可以被改变(Changeable)

我们的大脑在发育的过程中虽然会自然生长,可每个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改变自己大脑的,科学家把这称为“神经可随性”。比如钢琴家,负责双手的大脑皮质就会比一般人的面积大。因为他们通过日常的锻炼以及学习,大脑已经发生了改变。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可能是正向发育,就像学习钢琴或是跆拳道等,也可能是负向发育,比如从小受到家暴,孩子大脑中的海马体发生改变,长大后容易变抑郁等。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所见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东西,都会对他们的大脑起到作用,甚至会改变大脑的结构。

加拿大神经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说:人们在对自己所遭遇的体验做出反馈时,神经元也会被激活,他们会互相连接起来,组成网络,一遍遍重复的时候神经元连接被加强加固,被遗弃激活,就会连成网络。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宝宝在学习走路,

有的时候就会举着手说“抱抱你”,其实宝宝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因为平时当他听到抱抱你的时候就会得到拥抱,所以才会这么说。这说明宝宝的这个神经元被激活了。

当孩子突然失控时,了解儿童大脑“3C”原则,走出情绪化安抚

了解了神经元也就了解了为什么孩子的大脑会被改变,所以家长能做的是在孩子童年的时候尽可能的让孩子经历好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经历一些富有挑战的事情,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抗压、抗挫能力。家长也可以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倾诉自己的感受,提高孩子共情能力。

既然孩子的大脑是能够被改变的,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家长用情绪化安抚孩子,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情绪化的人,因为这一切会被孩子大脑串联起来。

“Brain C”第三个原则:大脑是复合的(Complex)

大脑有很多个功能区,比如语言区、记忆区,还分上层和下层,大脑具有复合性,家长可以在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利用不同的分区去刺激孩子的脑回路。

比如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如果家长用威胁的手段试图让孩子安静,这样的方法只会触发孩子下层大脑阻止,让它把你这种行为判定为“威胁”。那么接下来孩子的反应只会更激烈,比如满地打滚或是逃跑等。

孩子的上脑就像一个懂事的孩子,自控能力强,善解人意,下脑就像个叛逆的小孩,一个大脑两种人格。家长应该做的是依靠孩子的上层大脑来控制下层大脑,而不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控制孩子的下层大脑。

当孩子突然失控时,了解儿童大脑“3C”原则,走出情绪化安抚

那这个时候家长该做什么呢?首先不去刺激孩子的下层,比如孩子情绪崩溃,不要威胁、辱骂孩子,其次是安抚孩子,调动孩子上层大脑,最后孩子被激活的上层大脑自然会控制下层大脑的情绪。

如果家长能够做到以上三个步骤,那么孩子大脑上层和下层的连接会越来越紧密,孩子情绪失控也会变少。

具体该如何应用儿童大脑的“3C”原则呢

首先降低期望值,安抚自己情绪

比如开篇的案例中的妞妞,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和情绪崩溃中的孩子讲道理,就像对牛弹琴,但是“3C”原则中第一个就是变化,孩子的难熬是在变化的。也就是孩子大脑还没发育好,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下层大脑在控制孩子的情绪。

了解到这些后,家长不应该要求4岁的宝宝讲道理,降低对宝宝的期望后,安抚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被孩子的情绪带进去。

当孩子突然失控时,了解儿童大脑“3C”原则,走出情绪化安抚

其次不要带着情绪化安抚孩子

大脑的第二个C就是被改变,也就是孩子的大脑发育会受到家长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孩子大脑接受刺激的时候。比如前面的妞妞,情绪失控的时候,一开始朋友的做法是对的,耐心的问孩子为什么哭,朋友尝试沟通无果后,面对儿子和丈夫双双要迟到的压力,无奈只能“硬抱”女儿回房间,这样强硬的态度直接把前面的努力都打碎了。

显然这个时候朋友在压力和女儿的“无理取闹”中已经有了情绪,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简单粗暴的管教孩子。这种做法虽然迅速,但是对于孩子大脑发育已经形成了不好的印象。

当孩子突然失控时,了解儿童大脑“3C”原则,走出情绪化安抚

最后帮助孩子达到“半个目的”

家长安抚孩子情绪,孩子通常是不达目的不罢休,比如妞妞要爸爸送自己上学,如果仅仅让妞妞坐一下爸爸的车,甚至陪着哥哥一起去,不会起到什么安抚情绪的作用,因为这不是她的目的,调动不了孩子大脑的其它区域。

所以家长可以半满足孩子,比如妞妞的爸爸平静的安抚孩子,并给孩子一个承诺,周末开车带着她出去,或是某一天送她上学等。这样算是达成了半个目标,也调动了孩子上层大脑。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家长不要带情绪,给孩子她渴望的情感和陪伴,才能真正的达到沟通的效果。

孩子的上层大脑在发育,并不代表没有,很多区域需要家长去激活甚至做出好的改变,然后家长才能利用孩子这个区域来阻止下层发出情绪失控的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