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朝之汉宣帝刘询的杜陵

汉王朝之汉宣帝刘询的杜陵

在西安市城南郊区有一片地势高敞,视野开阔的高大原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如今被称为杜陵原,这里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帝陵。两千多年的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曾经的辉煌被深埋在黄土之下,引来后人的感慨与疑惑。这座帝陵的主人被认为是西汉最富传奇色彩的皇帝,他襁褓入狱,幼游民间,少时继位,毕生图治开创宣帝中兴。他与民休息文治超越汉文帝;他降服匈奴,武功直逼汉武帝。帝国的命脉在他手中得以延续,帝国的声誉在他治下重现辉煌。在西汉的十一位皇帝中,只有四位皇帝拥有庙号,象征着他们不朽的历史功绩。这一座帝陵的主人就是其中之一。他究竟创造了怎样的丰功伟绩,足以令他笑傲西汉十一帝,而更令人惊讶的是陵主成就如此辉煌,竟然没有进入咸阳原上的皇家墓葬区,这又是为什么?这一座帝陵即将展现它守护千载的秘密,它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汉中宗孝宣帝刘询的陵墓杜陵。

汉王朝之汉宣帝刘询的杜陵

公元前七十四年在位仅十三年的汉昭帝刘弗陵突然驾崩,英年早逝的汉昭帝没有留下子嗣,汉朝再次陷入了后继乏人的窘境。面对如此难题,大将军霍光紧急召集群臣商议,大臣们首先推荐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然而刘胥性格狂放,行事不加检点,霍光思虑再三否决了。宗室中还有一位昌邑王刘贺,此人为汉武帝之孙继承皇位也是名正言顺,霍光决定立他为帝,即刻迎入京师,不料刘贺即位后整日饮酒作乐,淫戏无度,一月之内竟然做下一千多件荒唐事,霍光无奈只得将刘贺废除贬为海昏侯刘贺只做了短短二十七日皇帝根本不为朝廷承认,史称废帝。国不可一日无君,此时给(ji)事中邴吉提起有一位民间皇孙,令霍光心中燃起了希望。皇孙竟会流落民间,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一切要从十七年前的一场惊天之变说起。公元前九十一年,汉武帝的太子刘据被诬陷的诅咒皇帝武帝大怒,最终父子之间竟然兵戎相见,长安城兵戈四起这就是著名的巫蛊之祸。激战五日,太子最终兵败自缢而亡。他的妻子儿女均被杀害,母亲卫子夫虽贵为皇后也无奈自尽。汉武帝听信谗言,残酷屠戮儿女亲族和相关大臣,竟致储君罹难,国本动摇,王朝的未来顿时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万幸的是,太子尚存一孙名叫刘病已,尚在襁褓之中,被收押于郡邸狱中。当时邴吉负责处理太子一案,他怜悯刘病已孤苦无依,让忠厚的女囚哺育皇曾孙。三年后,望气者称长安牢狱有天子之气,武帝预将牢狱中人一律处死,邴吉争辩说,普通人都不能无辜杀害,何况皇曾孙呢。汉武帝听罢仰天长叹大赦天下,刘病已这才出狱重见天日,汉武帝又下诏将刘病已收养于宫女居住的地方,并上报宗正,承认其为汉室宗亲。

汉王朝之汉宣帝刘询的杜陵

少年时的刘病已高才好学喜欢游历民间,常流连于长安郊外的杜县、鄠县,因此深知民间疾苦。对霍光来说,适合继承地位的人不仅要德才兼备,更不能有强势的背景和权威,惟其如此,他才能继续掌控朝局。在邴吉的大力推崇下,名望甚隆且势孤力单的刘病已进入了霍光的视野,霍光决议请刘病已继承大统,公元前七十四年,太仆以䡼猎车奉迎刘病已,就齐宗正府,随后入未央宫见皇太后,获封阳武侯。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刘病已接受群臣奉上的玺、绶,即皇帝位。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在登基前做过阶下囚的皇帝,注定与众不同,他的寿陵要晚至八年以后才开工。公元前七十二年继位不足两年的刘病已下了一道诏书,全面颂扬曾祖父汉武帝的成就,要求百官讨论为武帝上尊号和立庙乐。西汉对于是否为皇帝上庙号的要求严格,而朝野间对于如何评价汉武帝又存在很大分歧,故而多年来避而不谈。为何刘病已刚刚登基,就提议此事在巩固皇位问题上,刘病已与先祖汉文帝极为相似。同为外王入主的汉文帝,在即位之初也曾面临相似的难题。汉文帝选择了与中央政府的大臣进行合作,大肆封赏朝臣的同时镇压叛乱,最终大权在握。而刘病已尊崇汉武帝是为了给自己这个布衣皇帝,争取最大的政治资本,向世人宣明自己才是武帝的嫡系遗脉,拥有如此举重若轻的政治才能,难怪西汉末期的学者刘向曾说,刘病已的头脑与眼光皆在文帝之上。

汉王朝之汉宣帝刘询的杜陵

刘病已没有等待太久,公元前六十八年,霍光病逝,刘病已以皇帝葬制的规格高调的安葬的霍光,追谥其为宣成侯,同时下诏称赞霍光辅佐汉武帝、汉昭帝四十多年,其子孙后代可以永世继承他的爵位和封地,虽然有着权力矛盾,但刘病已着眼于大局,还是认可了霍光对国家的贡献。然而,霍氏子弟不知收敛,大祸即将来临。封许平君之父许广汉为平恩侯,立许平君之子刘奭为皇太子,着意树立自己的权威,利令智昏的霍显竟想重施故计毒杀太子,刘病已得知此事,先是解除了霍光两名女婿东西宫卫尉的职务,又让自己的亲信担任南北军和羽林军的统帅,掌控兵权,继而任命霍光之子,右将军霍禹为大司马,明升暗降并进一步架空霍山、霍云。霍氏集团铤而走险,企图推翻刘病已,拥立霍禹为帝,但乌合之众很快被镇压。所有参与叛乱的人都被处以极刑。至于霍成君刘病已以阴谋毒害太子之罪将其废黜,至此,霍氏集团覆灭,刘病已终于完全掌握了皇权。

汉王朝之汉宣帝刘询的杜陵

公元前六十五年,刘病已改元元康,并更名刘询,以便百姓避讳以崭新的姿态君临天下。此时,据他即位已过去了八年,也许在刘询看来,元康元年,自己才真正登基为帝。帝陵可以开工了,元康元年春刘询亲自选定了杜东原上的陵址,杜陵正式开工。在帝陵的选址问题上,刘询再度与汉文帝不约而同,他们都没有选择咸阳原皇家墓葬区。杜陵位于西安市三兆村以南,刘询流落民间时经常到此游历,他将自己的帝陵选在这里,表达着自己深深的故土情怀。另一方面,杜陵紧邻许平君的少陵,显然也有活着不能同享富贵,死后也要相近相依的真挚情感。

纵观刘询的帝王生涯,其军事成就堪与汉武帝相比,武帝一生穷兵黩武,对匈战争却是胜负参半,而宣帝却毕其功于一役,令匈奴甘愿臣服,将整个西域纳入囊中。其对匈策略甚至远在武帝之上;在政治上刘询同样超越了曾祖父,武帝后期官吏贪污腐败,土地兼并等问题层出不穷。而刘询大力整饬吏治、抑制土地兼并,在各地设立常平仓、平稳物价,使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了解民生疾苦的刘询,将王朝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堪称西汉最好的皇帝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