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少先隊也要“分批”了!專家:應激發學生榮譽感,避免等級化

“愛祖國 愛人民 鮮豔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爭當少先隊員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少年,而第一次戴上紅領巾也成為童年的美好記憶之一。

少年強,則國強。在堅持“全童入隊”組織發展原則下,如何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少工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構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 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的指導意見》提出,規範入隊程序,逐漸改變“全童同時入隊”的方式,有組織、分批次地吸收適齡少年兒童加入少先隊,從源頭培養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

團四川省委、四川省教育廳和四川省少工委聯合下發了相關指導意見,並在3月16日召開的少先隊工作專題視頻會議中進行了傳達和解讀。配套的《入隊規程》中提出,要從一年級入學開始,重點持續開展隊前教育,為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展入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在二年級第二學期結束前完成全童入隊。(點擊查看:首批入少先隊一般不超班級30%,四川將改變“全童同時入隊”)

那麼,對於“同時入隊”變“分批入隊”,家長們怎麼看?老師打算怎麼做呢?

加入少先隊也要“分批”了!專家:應激發學生榮譽感,避免等級化

▲圖據ICphoto

>>家長看法

先入隊小朋友能起到引導作用

但也擔憂“分批入隊”變味

成都市民楊先生的孩子即將在今年9月步入小學,他表示支持“分批入隊”。他認為,現在提倡素質教育,相信學校不會隨機選學生入隊,也不會偏重成績,而是看各方面表現。因此,對先入隊和後入隊的小朋友學習成長都能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他解釋說,先入隊的,平時的學習生活更有自豪感,會更加努力、積極;後入隊的孩子就有動力,向他們看齊,提高自覺性和責任感。

“當然,以上都是理想狀態”,他也有所擔憂。首先是分批必然有同學兼顧不了,一二年級的學生心智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弱,沒有及時入隊可能會受打擊,傷及自信。他們也許不會覺得通過努力就能入隊,而是覺得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反而影響積極性。所以,“分批入隊”有賴於家長和老師對小朋友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

此外,他還擔憂“分批入隊”變味成“家長入隊”,“不排除有家長為了面子問題,用一些非常手段保證自己的孩子首批入隊”。他認為,學校怎麼應對很重要,老師堅持原則和標準也很重要。

資陽市民譚先生自嘲自己當年調皮,最後一批入隊,紅領巾還被沒收了幾回。但他依然支持“分批入隊”,覺得不能讓孩子認為入隊是理所當然的事,要激勵他們好好表現爭上游。“有先後順序,突出的是榮譽感;而且最後全部都能入隊,應該沒好大負面影響”,他的女兒現在樂至縣城東小學上一年級,下學期正是首批入隊的時刻,所以他也想好了應對方法。

“如果落選了,讓她早點體會挫折感也挺好的。就算現在能同時入隊,長大了也不可能好事同時落在一群人身上”,他說,會問女兒哪些同學入隊了,他們哪裡表現得好,並鼓勵她向他們學習。

廖先生是成都市華陽實驗小學的學生家長,他的女兒已於去年和全班同學同時入隊了。他還是贊成“同時入隊”,理由很簡單,“不能讓孩子有落差感”。

家長張女士考量的則是教育的目的。她認為應該思考,如何體現“分批入隊”的意義和價值,應當避免在六七歲的娃娃中造就不必要的優越感和挫折感。

>>老師看法:

應理性認識分批入隊

“統一標準,不同時間”

成都市龍泉驛區實驗小學大隊輔導員卓越穎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今年以前,該校都是全童同時入隊,時間則是每年六一前後。在隊前教育階段,一年級的小學生都知道哥哥姐姐戴紅領巾很光榮,自己表現好了也能當少先隊員,所以很嚮往。老師會教他們戴紅領巾,每當收回紅領巾時,小朋友們都很捨不得。

但老師們發現,真正入隊以後,有同學認為表現好不好,都有紅領巾,就從珍惜演變為不那麼珍惜,覺得當少先隊員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佩戴紅領巾也是類似的情況,有同學一開始很積極,可能一學期以後,就覺得是累贅。鑑於此,他們在上學期已考慮過分批入隊,“中隊輔導員都挺支持的,認為可以增強榮譽感”。

但他們也發現了一些很現實的情況。一年級的學生,大部分並沒有那麼明顯的差別,特別是學習成績;而在日常表現方面,比較糟糕和特別突出的可能都只是個別,大多數都差不多。如果面對家長質疑,沒有經驗的中隊輔導員處理起來比較困難。

面對這些困難,他們也在思考,首先明確的是,學習成績不是單線參考,學生應該跟自己較勁,要比以前的自己更努力。同時,要建立全面的評價體系,從各個方面考量,明確從哪些方面來評價,且評價標準清晰,不能主觀臆斷。有統一的標準,讓家長、學生更加清楚怎麼去進步。卓越穎表示,初步考慮首批入隊時間應該還是在六一前後,以後入隊時間就不固定。

對於家長,她建議更理性地認識“分批入隊”,應理解為“統一標準、不同時間”,不要只看重結果,而更多從幫助學生成長去考量,在準備入隊的過程中怎麼進步等。

>>專家說法:

注意激勵學生榮譽感

應避免把學生等級化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在入隊方式的轉變中,關鍵要注意對少先隊員的認識,是一種身份,還是一種榮譽,要避免把學生等級化。

“同時入隊”沒有時間差,誠可以避免因為“是不是少先隊員”“早入隊、晚入隊”等產生攀比心理、追逐功利的心態,以及老師對學生差別化對待、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早入隊等。但學生實際表現有差別,“同時入隊”可能導致榮譽感不足,積極作用就會退化。

“分批入隊”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激勵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追求學生的進步,不要功利化對待,這是最核心的問題。教育學生對少先隊員這份榮譽更加珍惜,擔當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去爭奪一種身份。

更多學習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愛知教學園地,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