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出身世家豪门,为国捐献10个亿!却连一双皮鞋也买不起

一位老人,出身世家豪门,为国捐献10个亿!却连一双皮鞋也买不起

“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屈原曾在汨罗江畔吟唱出这样一句赞叹时人的名句。人的一生大部分不过平平淡淡、碌碌无为的走过这短短数十载。但有的一生却波澜壮阔、名垂千史。在我国近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出身名门的文人,不计个人得失为祖国捐献近十亿的宝物。他是名副其实的“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他就是被誉为“收藏大王”的朱家溍。

一、 出身显赫的名门之后

1914年的春天,朱家溍在北京呱呱落地。朱家大院热闹非凡,各路名流齐聚见证他的降临人世。朱家溍的父亲名为朱翼庵,名文钧,在1902年便以第一批公费留学生的身份去往英国牛津大学学习,主修经济管理。毕业回国后,被火速任命为财政部盐务署署长,在当时的北京城是一颗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而他所在的朱家更是名声显赫,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嫡系后人。朱家溍按辈分来算,

更是朱熹的二十五代孙。用现在的话来说便是,他一出生的起跑线就是大多数人的穷尽一生都难以到达的终点。

一位老人,出身世家豪门,为国捐献10个亿!却连一双皮鞋也买不起

从小在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成长,朱家溍自然也格外钟爱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物件,尤其是文玩。朱家家教极严,上中学时期的朱家溍每天除了要完成在学校的功课,还被要求背诵经史诗书,尤其是《资治通鉴》更是要求熟记于心。他父亲朱文均即使每天再忙也很会抽出时间对他进行考察,这也为他熟知各路国宝知识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除了通达古今名著,朱家溍自幼便极为钟情戏曲。不仅每日欣赏,还为此拜师刘砚芳曹心泉钱宝森等名家。在1950到1961这段时间里还给梅兰芳作为艺术顾问指导梅兰芳进行艺术创作和戏曲创新。

在家庭的氛围的熏陶下和朱家溍自身的不断努力下,无论是才学还是气质都成为了当时北京城中极为耀眼的存在。不仅没有依仗自己显赫的家世不学无术成为纨绔子弟,还严加自律利用家族的多年传承的历史文学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朱文均对此也感到极为的骄傲,常常带着朱家溍出席各类名流举行的宴会,

使朱家溍广交各路朋友,拓宽人脉,为日后从事仕途打下基础。

二、 执着的“国宝守护人”

随着时局的越发动荡,朱家溍随父亲朱文均举家迁往重庆。当时中日关系极度紧张,日本发动了一系列有计划、有预谋的战争计划。中国内部新生实力与反动政府也斗的不可开交,每个人都风声鹤唳不敢随意上街走动。

朱家溍更是觉得倍感吃力,从北平到重庆,几千公里的距离,一时间让他有些水土不服。每天也不过写写诗,看看书,直到1943年的一天。

一位老人,出身世家豪门,为国捐献10个亿!却连一双皮鞋也买不起

这时正值抗日战争前夕,故宫博物院为了使文物免遭战火的波及,于是决定将大批文物迁往西南。在重庆时,故宫博物院还在市区的中央图书馆举办了一次短期展览。朱家溍被选派去当协调故宫博物院场馆布置的临时工作人员。虽然仅仅是临时工,但是却可以和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国宝近距离接触。这让从小便和父亲每日接触金石书画的

朱家溍格外兴奋。这些对旁人来说复杂又珍贵的卷、轴、册、古籍,对朱家溍来说却是习以为常。也是在这里,朱家溍重新找回了在北京生活的感觉。

他一边为展览的开展不断筹备,同时也一遍又一遍的欣赏这些珍稀文物。用朱家溍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这时候的享受无法形容”因为,这是他自离开北京后又一次重新拾起了自己内心的喜好。经此之后,朱家溍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个国宝守护者的决心,在后来的几十年中,朱家溍也的确实现了这一梦想。

一位老人,出身世家豪门,为国捐献10个亿!却连一双皮鞋也买不起

辗转多年后,抗日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朱家溍和他父亲朱文均都加入了故宫博物院,在其中担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职位。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宝的整理和修缮付出巨大的贡献,深受一起工作的同事的敬佩,都称他为当之无愧的国宝守护人!

三、慷慨解囊的“收藏大王”

回到北京后的朱家溍,和全家商量后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将朱家历代积累的藏品,无偿捐给国家。这一消息传出后,令许多人感到钦佩,朱家的藏品用金钱来换算的话绝不是能轻易衡量的。其中更是有朱澄的《观瀑图》、李成的《归牧图》、夏圭的《萧山秋萧寺图》等等可以说是无价之宝的古代书画珍品,一幅要是流传出来都足以引起巨大的轰动。而朱家溍却选择全部捐献出来,这足以证明朱家溍身上那属于文人的淡泊名利和博大胸怀。

一位老人,出身世家豪门,为国捐献10个亿!却连一双皮鞋也买不起

朱家溍的一生精彩纷呈又几番沉浮,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坚持着对于文物的热爱;始终秉承为国奉献的思想觉悟;始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信念。对于他而言,世人追求的物质不过一场浮云,怎样给世界留下永恒的精神财富才是朱家溍先生思考的问题。而他,也真真实实的做到了。为国捐献最低估计10亿的家财,大大丰富了我国的文物种类,使后人深深的记住了这位无私的老人。

朱家溍先生的晚年同样是过的清贫但是充实,对于从小便见惯了荣华富贵的他来说,对于物质的要求从来都是极低的。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连一双皮鞋也都买不起。

2003年朱老驾鹤西去,但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的存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都会记得有这样一位为国家慷慨解囊的“收藏大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