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腦血管患者:抓住這個時期,康復事半功倍

相信大家在逛公園的時候,總是容易看到這樣的人,他們扶著柺杖艱難鍛鍊,或者是經人攙扶著進行鍛鍊,而在這其中,或許就有不少腦中風的患者。

致心腦血管患者:抓住這個時期,康復事半功倍

近年來,腦中風的發病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腦中風更是以其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讓人聞之色變。但是,大家也不必過分恐慌,隨著腦血管病治療技術及康復手段的進步,腦中風的致殘致死率也在逐步下降。

腦中風康復,分期訓練更有效

很多人腦中風後,會出現手腳無力或偏癱的情況,想要解決這種情況,就需要通過康復訓練來實現。康復的主要原則,就是以功能康復為目標,幫到病人恢復最大的功能。

致心腦血管患者:抓住這個時期,康復事半功倍

腦中風之後的康復訓練是也專門的一門學科,要掌握正確的鍛鍊方法,才能讓腦中風後的身體儘快恢復。腦中風康復訓練,需要根據腦中風的不同分期來進行,從康復角度講,腦中風的病人一週內是急性期,一週到一年是恢復期,一年以後就叫後遺症期。

急性期:防止併發症是重點

腦中風發病後的一週內,屬於急性期。原則上,只要患者度過了危險期,生命體徵平穩,即使在急性期也需注意康復訓練,康復介入越早越好。

致心腦血管患者:抓住這個時期,康復事半功倍

急性期做康復,保證良肢位的擺放很重要,要選擇抗痙攣的體位,同時還要定時的翻身拍背防止肺炎;還要注意病人的營養狀況,康復護理需要介入;此外還需要預防深靜脈血栓,因此需要進行床邊的氣壓治療。

恢復期:運動訓練佔主導

腦中風後的一年內,屬於恢復期,恢復期康復的內容就很多,腦中風的病人如果有運動障礙,要早期教其進行床上的活動,比如翻身、從臥位到坐位的轉移。若患者的坐站轉移及站位平衡練得可以了,就需要開始練重心的轉移,乃至步行訓練。

致心腦血管患者:抓住這個時期,康復事半功倍

而在這個過程中,隨著疾病的進程和康復訓練的介入,患者的肌力會有一定的恢復,因此這段時間做肌力恢復也很重要,這個主要是針對患者功能狀態的訓練。

除此之外,病人到恢復期,特別是到能夠離開床活動的時候,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恢復也很重要,比如每天洗臉、吃飯、刷牙,甚至穿衣服、大小便、洗澡等。

這就需要進行ADL的訓練,對有認知障礙的病人做認知障礙的評估,按照評估的結果來做相應的指導訓練;對於語言障礙的病人,要做失語症的評估,評估完之後按照理解、表達、複述等項目,去幫他訓練;有吞嚥障礙的要專門做吞嚥的評估,包括電刺激等。

致心腦血管患者:抓住這個時期,康復事半功倍

後遺症期:科學規範訓練,提升恢復

等腦中風患者進入到了後遺症期,主要是對病人痙攣的處理、疼痛的處理,甚至是卒中後抑鬱的干預,最常見的有一側肢體的麻木、無力等,通過康復介入去減輕患者的殘疾狀態,恢復其最大限度的功能。

此外,腦中風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時間,對其康復預後有很大關係。實踐證明,腦中風後的康復原則是“早期同步”與臨床治療同步進行。發病半年之內是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期,康復治療要根據病情越早越好,而病後的前3個月效果最顯著。

經過正規康復治療,80%患者的功能將得到明顯改善,60%的患者能迴歸正常生活,30%正處於工作年齡的患者可以重新走回工作崗位,迴歸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