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外国人解除观察,现有13名观察对象,探访“海门市涉外医学观察点”!

截止北京时间3月16日9时,除中国外,15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86485例,累计死亡3287例,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形势日益严重。

中国已经迈过至暗时刻


3月1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张文宏:大流行状态下的国际抗疫与中国应对——国际战疫动态与展望(二)》。

文章表示,中国已经迈过至暗时刻。

文章表示,现在欧洲突然成为疫情的新中心,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按照当前全球的抗疫情况,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如果意大利和伊朗的疫情继续向纵深演化,那么新冠的跨年度疫情风险越来越大。

文章强调,中国下阶段面临的是管控输入性的巨大风险。依靠中国强大的公立医院网络,和中国疾控对已知传染性疾病的快速直报体系,中国“二次过草地”一定能够成功,只不过可能短期内不会结束战疫。


2人解除观察,现有13名观察对象


“Hello!”3月16日,在市涉外医学观察点,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护士茅春华等人因3名乌克兰客人的到来而忙碌。

“阿尼阿撒哟”、“哈喽”、“空尼几哇”……市中医院医生蒋浩和涉外护士江郁伟每天查房,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他们轻轻敲开外宾的房门,询问、测温、填写资料、鞠躬,一趟查房下来,身上衣服已湿透。

市涉外医学观察点之前已解除观察2人,目前共有13名观察对象。

2名外国人解除观察,现有13名观察对象,探访“海门市涉外医学观察点”!


原来,我市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进入稳定期,然而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市“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境外输入防控压力陡然增大。近日,我市成立了涉外医学观察点并投入运营。

市涉外医学观察点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市政府外事办牵头,市卫健委、公安局、城管局等部门协同设立,市中医院和市红十字会提供人员及物资保障。市涉外医学观察点成立后,医护人员、外事办工作人员、民警、城管、志愿者迅即到岗。


在进行物资调配、建章立制和人员分工后,3月4日,市涉外观察点请市疾控中心及市中医院的消杀、院感专家给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防护和消杀技术培训。


贴心关怀,隔离不隔爱


隔离不隔爱,市涉外观察点工作人员买来了牛奶、矿泉水、洗漱用品、拖鞋、面巾纸等生活用品逐一送入客房,为入住的韩国客人买光了市内超市的袋装韩国泡菜,为意大利客人买来了意大利产的意面和牛奶,并把所有汉字材料翻译成了双语,好让入住市涉外医学观察点的外国友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投入使用当晚,观察点即迎来了第一批日韩客人,按照预案,各岗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执行测量体温、接收、告知、登记、引导入住等程序。

市涉外医学观察点负责人说,观察点工作挺累的,老外来的时间不固定,有时接近半夜,但哪怕来一个来两个,一整套流程都要走。即便如此,大家没有一人抱怨,耐心细致做好工作。

2名外国人解除观察,现有13名观察对象,探访“海门市涉外医学观察点”!


水果、牛奶等本来不在宾馆提供的范围里,洗发水和沐浴露,尽管宾馆会提供,但都是一次性小袋装,大家商量后,给老外买了些水果、牛奶、洗发水和沐浴露,让老外们很是感动。

随着入住外宾人数的增加,团市委给观察点派来了两名志愿者。但观察点人手仍显不足,观察点向江海志愿者支教协会发出了增援信息,江海志愿者支教协会负责人蔡雷二话不说,立即派出了包括自己和儿子在内的5名志愿者,并且主动要求参加非常辛苦的凌晨值班。

穿脱防护服是技术和力气活,按规定程序洗手要花去36分钟。蒋浩孩子还小,孩子想爸爸了,只能通过手机视频“见面”。

因工作量太大,3月16日,茅春华支援市涉外医学观察点,这样就有了两名护士“查房”。上午茅春华刚熟悉工作流程,下午就有外宾到来。

民警陈昆华、城管队员周磊磊等人的孩子有的读六年级,有的马上要中考,正是需要家长配合上网课的时候,陈昆华等人舍小家为大家,住在工作场所,把家务和孩子学习全部交给了家人。大家通过英语和韩语与外宾沟通,用微信翻译,有个韩资企业翻译也会帮忙。

涉外观察点的每名工作人员既是防疫战线的排头兵,又把自己当成海门营商环境的代言人。全体工作人员的真情付出换来的是外国友人真诚的感谢。

在发给外宾的满意度调查表上,无论对住宿、餐饮还是医疗项目,“满意”是标准答案,“谢谢”是常用词汇。


2名外国人解除观察,现有13名观察对象,探访“海门市涉外医学观察点”!


有外宾在意见建议栏写下“The medical staff(Dr&Nurse etc)are very kind”等字句,意为包括医生和护士在内的医护人员很友善,有会写中文的韩国人写下中文字“谢谢”。有次,一日本人解除观察,市涉外医学观察点负责人请开发区工作人员献花,对方很感动。

市涉外医学观察点工作人员忙碌在一线,却不以此为苦,他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顾熠、张卫荣/文)

(朱清渊/剪辑)

(肖敏冬/排版)

(吴璟/统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