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县陈家村: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美

沿河县陈家村: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美

走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夹石镇陈家村,一曲《南泥湾》从村委会的高音喇叭里传出,飘扬在整个村寨,仿佛让人又回到那个奋斗垦荒的年代。笔者走进寨中,只见路边栅栏相围,标语牌伫立,眼前无论是公路,还是连接各家各户的连户路,看不到半点垃圾。寨中田野油菜花开,一栋栋坐落在半山腰的砖瓦房错落有致,互相交映,恰如行走在画中。

昔日的陈家村,群众的满意度很低,不信任村干部,很多群众工作都不好做。村寨里垃圾随处可见,各家柴草乱堆乱放,家里东西随意摆放。而今,这些场面都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家里的各类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这成为了现在陈家村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沿河县陈家村: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美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夹石镇在该村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接上了自来水,修通了连户路、入户路、产业路,通到了群众的心里,永远告别了往日的泥巴路。群众开始为驻村的干部竖起了大拇指,信任度开始了升温。

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在陈家村,驻村攻坚队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开火力发起向“贫困”进攻,在人居环境整治上大下工夫,攻坚队干部组成入户卫生整治尖刀队,走进群众家中一户一户打扫,一样一样摆放,长期以往,陈家村各家各户实现了由过去干部做群众看到现在的干部看群众做的华丽转变,不用卫生整治尖刀队干部入户,每家也能自觉保持房前屋后的卫生。

陈家村还是当年苏维埃政府的临时办公地,贵州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革命的历史。在退伍军人陈应群家的门上贴着“光荣之家”四个字显得格外耀眼,退伍三十多年的他依旧保持着军人的生活习惯,每天穿着干净整洁的军装,衣服晾晒都是成为一条线。他家成为村里的示范户,周围群众都以他为学习的榜样,这样学习的氛围让陈家村变“靓”了起来。

沿河县陈家村: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美

在马路边,村里的一群老年自愿者正在编栅栏,把路边的土围起来,在栅栏上捆上标语。陈应福是一名有30年党年的老党员,他召集起本寨的老年同志组成自愿者队伍,当起寨中村中的义工。他高兴地告诉笔者:“现在党的政策好了,干部都下来帮助我们,我们也应该扮演好主人翁这个角色,寨子里的环境卫生变得干净了,住起来也舒服多了”。

沿河县陈家村: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美

“村民能不能富,产业发展是门路。驻村干部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起了辣椒种植和就地粗加工、黄牛养殖、生态鸡养殖成为了该村增收致富的新门路。”陈家村脱贫攻坚队队长熊荣超脸上洋溢着笑容地告诉笔者,

据了解,该村属于一类贫困村,有7个村民组,302户130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366人,2017年实现整村摘帽出列,现村集体资金已有20余万元。(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