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做這5件事就夠了!

蛋媽陪娃

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做這5件事就夠了!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媽媽。

朋友都說,很羨慕我的工作,因為我的工作就是“帶娃”。很幸運我一直從事著跟孩子有關的工作,但這也不代表,我能24小時在線陪娃。相反,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常常感到對蛋姐的虧欠。現實就是這樣,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環境,我們要被迫要犧牲掉時間和陪伴。但缺席了孩子的成長,又會讓我們陷入自責和糾結。所以,我們一直都在探討“高質量陪娃”的方法。不追求24在線,但要讓有限的時間,效果最大化。實在太忙,要陪孩子玩什麼?蛋媽推薦下面這5種遊戲。

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做這5件事就夠了!

塗鴉遊戲

是“塗鴉”不是填色。

我理解的塗鴉,就是隨意的畫,形狀、色彩、大小都不受限,沒有參考圖案,沒有標準答案。塗鴉,是想象力和理解力的隨意表達,它類似於一種語言。

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做這5件事就夠了!

蛋媽要特別提醒,

6歲以下的孩子不推薦填色遊戲。為什麼呢?第一,孩子的精細動作、手腦協調沒發育完善,塗到圖案外,經常發生的狀況。這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失敗了,填色對於他來說是很有壓力的事情。第二,讓孩子越來越不敢畫畫。他覺得自己畫不了印刷品那麼漂亮,不敢去嘗試。就算是畫,也會要印刷品看齊,為了迎合“審美標準”畫得很格式化。蛋姐就不願意玩填色遊戲, 反而對塗鴉很感興趣,特別色色相加的實驗,她還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了藍色+黃色=綠色。塗鴉也好,畫畫也好,它們都是一種表達形式,應該是自由的,藝術啟蒙,不要設限。

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做這5件事就夠了!

積 木

積木,應該是每個寶寶都會有的裝備。玩法多樣,利用率高。玩積木的好處有哪些?激發創造力

培養專注力,鍛鍊孩子的手眼腦協調搭配能力。

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做這5件事就夠了!

我記得蛋姐剛開始搭積木的時候,表現出來了一些特徵:很難把積木對齊,所以堆不高;積木塔倒了以後,就會崩潰大哭。沒錯,孩子們抗挫力就是這麼脆弱,我們不需要講太多的道理,他們也聽不太懂。通常,我會用一句話給她洗腦:

沒關係,再來!順便來幾句表揚,比如,顏色好看,形狀不錯……後來,她都會用這句“沒關係,再來!”來安慰老陶了。遊戲也許有個完美的結果,但是,過程中發生事情更能影響孩子,他們從中學習,如何處理問題,怎樣面對困難。

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做這5件事就夠了!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敏感期,從2歲就開始了,到3歲會處於沉迷的狀態。我們經常看到孩子們“中二”的表現,幻想自己是奧特曼、小公主,製作道具、設計情節,上躥下跳,舞刀弄槍,跟玩具們說話……

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做這5件事就夠了!

如果爸媽們,願意花十分鐘來配合孩子們的演出,會讓遊戲變得更有趣味,爸媽們的反應,也能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寶貝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表現力都在飛速的發展。這為孩子的理解、表達、閱讀和寫作都奠定了的基礎。

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做這5件事就夠了!

跟我學

遊戲規則就是,模仿對方的動作。年紀小的寶貝,從簡單的動作開始,比如,摸鼻子、揪耳朵、蹲下來等。等孩子長大一些,可以模仿對方的一系列動作,比如,收拾桌面、摺疊衣服。這不僅僅是玩遊戲,孩子們也在學習,完成這件事情的流程和方法。

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做這5件事就夠了!

邏輯遊戲

我以前以為,邏輯大概等同於推理。後來,給蛋姐買了一套邏輯狗,才明白, 方位、大小、數量都屬於邏輯。

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做這5件事就夠了!

邏輯遊戲怎麼玩呢?

比如,找不同、比大小、區分數量、走迷宮……邏輯遊戲,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到底有什麼作用呢?打個比方說,你讓老公去洗碗,他僅僅只是洗了碗,鍋還是老樣子。氣得你臭罵他“沒腦子”邏輯思維就是“拆解問題、解決能力”,從理解“問題”和“答案”的關係,進而演化成,“追求卓越”的能力。

多玩邏輯遊戲, 能鍛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增強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寫在後面-

跟孩子相處的時候,記得放下手機、放下各種消極的情緒。全身心的去投入到跟他的互動中,這對孩子的“安全感”非常重要。建立了好的安全感,孩子才能接受爸媽暫時的離開,不會陷入“被拋棄”的恐懼裡。孩子的很多負面情緒,都是源於陪伴不夠,質量不高。如果,陪娃的時間不夠,就多多陪孩子做這5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