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5節 ▏郁達夫不曾“沉淪”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5節 ▏郁達夫不曾“沉淪”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5節 ▏郁達夫不曾“沉淪”

郁達夫

郁達夫(原名鬱文,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愛國主義作家、革命烈士,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

郁達夫在文學創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其創作作品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等。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達夫被日軍殺害於蘇門答臘叢林。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證書。


郁達夫的留學生活

1917年七月,於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法學部政治學科畢業,十一月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學習,留學期間,郁達夫閱讀了大量外國小說,尤以俄、德小說居多。

1921年,郁達夫與同為留日學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鄭伯奇組創文學團體“創造社”,同年,開始小說創作,民國十年(1921年)十月十五日,他的首部短篇小說集,亦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出版,轟動國內文壇。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5節 ▏郁達夫不曾“沉淪”

01

一篇《沉淪》刺虛偽

主人公是一位在日本留學的中國青年,顯然有郁達夫自己的某些影子在內。


作品細緻地描寫了這位憂鬱型青年,由於是弱國子民在強鄰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種種難以排遣的苦悶。這些苦悶情緒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和滲透:追求異性的愛情而不得,因此對輕侮他的日本人感到十分憤慨,同時熱切地希望著祖國富強起來,這三項內容構成了小說的基本格局。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5節 ▏郁達夫不曾“沉淪”


小說的基本情節是這樣安排的:路遇—自戕——窺浴—野合—宿妓。情節每進展一步,性愛描寫每深入一層,對主人公的刺激與打擊就隨之強化又強化,最終導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劇性結局。

大多是由於所謂的“憂鬱症”導致的敏感、多疑、偏狹造成的,也都能推到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對“支那人”的歧視上:因為“我”不僅是感到“日本人”對自己的冷淡而發出復仇的呼喊,即使是自己的同胞甚至自己嫡親的兄長,也會反目成仇。而郁達夫所描繪的傷感中,也包含了有所不幸、有所苦悶即大大發作的性情中人和浪漫主義。

《沉淪》是郁達夫早期的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當初出版時震撼了當時的文壇。他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懦弱的悲哀。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

與單純的性愛描寫不同,和追求感官刺激的淫穢之作更有天壤之別,《沉淪》的作者是把年青人正當的、合理的性愛要求,與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緊緊交織在一起描寫的,這就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藝術感染力量。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5節 ▏郁達夫不曾“沉淪”

02

春風因何令人沉醉

作品中的“我”是一位生活無著的窮知識分子,為生活所迫,住進了貧民窟中一個窄小破舊的閣樓裡。在那裡,“我”遇到了一個同樣被生活壓迫的菸廠女工。由於有著共同的生活處境,對現實有著強烈的不滿,他們相識後很快從相互同情,發展到相互關懷、體貼。作品以黑暗汙濁的大都市為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深刻的階級矛盾,反映了下層人民的苦難,展示了他們自發的反抗意識及純潔美好的心靈;同時也表現出,在那樣的社會中,下層知識分子與窮苦工人之間是可以溝通的,並且歌頌了他們之間真摯的友誼。


《春風沉醉的晚上》是郁達夫小說的代表作之一。郁達夫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很有成就的浪漫主義小說家。從1921年開始,他共創作小說40餘篇。《春風沉醉的晚上》創作於1923年7月。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5節 ▏郁達夫不曾“沉淪”


當時,作者受到革命形勢的影響,已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因此,他的目光也開始從先前較多地注視知識分子狹小的圈子,轉移到更廣大的勞動人民。在作品中,他開始有意識地表現下層勞動者,描繪他們的苦難,表現他們的抗爭,歌頌他們的品德,揭示他們不幸遭遇的根源。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5節 ▏郁達夫不曾“沉淪”

03

“薄奠”背後有厚誼


短篇小說:郁達夫作。

1924年發表。一人力車伕企望買一輛舊車以擺脫被剝削的境地,但願望始終未能實現,一家人的生活難以維持。小說中的“我”在車伕死後買了一輛紙糊的車去墳上祭奠。作品被譽為“一篇悲憤詩式的小說”。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5節 ▏郁達夫不曾“沉淪”


在小說中,作者已經從審視內心的痛苦,轉變為憤恨世道的不公。他同情勞動者,誠心誠意想幫助他們。生活中的郁達夫一度心情消沉,跑到杭州過起隱居生活。然而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讓他重新振作起來。他曾到日本本土進行宣傳,還參加了國內的抗日宣傳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