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蠍毒也可治癌症?

最新資訊,蠍毒也可治癌症?

最新資訊,蠍毒也可治癌症?


資訊 1

發生區域:中國

發佈時間:2020.3.13

摘要:O藥在國內獲批第三個適應症!三線治療胃腺癌和胃食道連接部癌

關鍵字:O藥 NMPA 胃癌


  • 歐狄沃是中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用於晚期胃癌治療的免疫腫瘤藥物;
  • 歐狄沃是目前唯一經Ⅲ期臨床研究證實能為中國晚期胃癌患者帶來生存獲益的PD-1抑制劑;
  • 晚期三線或三線以上胃癌患者一旦獲益於歐狄沃,其中有61.3%患者的生存期可延長至兩年以上;
  • 與對照組相比,歐狄沃使一年生存率翻倍,達27.3%


13日,百時美施貴寶宣佈,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已正式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兩種或兩種以上全身性治療方案的晚期或複發性胃或胃食管連接部腺癌患者。這是繼非小細胞肺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之後,中國首個免疫腫瘤(I-O)藥物歐狄沃在中國獲批的第三個適應症。


此次獲批基於一項名為ATTRACTION-2的Ⅲ期臨床研究,這是全球首個啟動的胃癌免疫腫瘤治療Ⅲ期臨床試驗。該研究結果首次明確了胃癌免疫治療在東亞人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使歐狄沃成為了首個且迄今唯一經Ⅲ期臨床研究證實能為中國晚期胃癌患者帶來顯著生存獲益的PD-1抑制劑。


資訊 2

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發生區域:美國

發佈時間:2020.3.4

摘要:蠍毒中的氯毒素幫助CAR-T療法治療腦瘤

關鍵字:氯毒素 CAR-T 膠質母細胞瘤

3月4日,科學家們首次開發了一種利用氯毒素引導T細胞靶向腦腫瘤細胞的新型CAR-T療法。在膠質母細胞瘤小鼠模型中,基於氯毒素肽的新型CAR-T細胞可使腫瘤消退,改善生存。來源於蠍子毒液的氯毒素先前曾被證明能與膠質母細胞瘤細胞結合,已被用作顯像劑指導膠質母細胞瘤切除手術,以及攜帶放射性同位素和其它療法到膠質母細胞瘤腫瘤中。


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設計了一款基於氯毒素的CAR,希望能夠克服其它靶向膠質母細胞瘤的CARs的侷限性,CLTX可與原發膠質母細胞瘤細胞以及培養的腫瘤廣泛結合。研究結果顯示,CLTX能夠與很大比例的患者腫瘤結合,且可結合腫瘤中很大比例的細胞,包括被認為是腫瘤復發“種子”的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樣細胞。


資訊 3

發生區域:美國

發佈時間:2020.3.11

摘要:首次雙重免疫療法!BMS的Opdivo+Yervoy組合獲美國FDA加速批准

關鍵字:雙免疫 BMS Opdivo+Yervoy


百時美施貴寶日前宣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納武利尤單抗 1 mg/kg 聯合伊匹木單抗 3 mg/kg(靜脈注射)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的肝細胞癌(HCC)患者。此次FDA加速批准該適應症主要是基於CheckMate -040 1/2期臨床試驗中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隊列所觀察到的客觀緩解率(ORR)和緩解持續時間(DoR)。針對該適應症的進一步批准可能取決於驗證性試驗對其臨床獲益的證實與描述。


此前,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用於經治肝細胞癌已被FDA授予突破性療法認定及優先審評資格。


資訊 4

發生區域:中國

發佈時間:2020.3.11

摘要:科學家通過引發細胞焦亡提高腫瘤免疫活性進而清除腫瘤

關鍵字:劉志博實驗室 邵峰實驗室 細胞焦亡


2020年3月11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劉志博實驗室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實驗室合作在Natur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A bioorthogonal system reveals antitumour immune function of pyroptosis的文章。在前期工作中,劉志博實驗室發現一類含硼氨基酸探針(18F-硼氨酸)在腫瘤上有顯著且特異的攝取,並將其用於臨床中腦瘤的早期診斷和精確劃界。


邵峰實驗室近年研究發現Gasdermin家族蛋白是細胞焦亡的執行分子。Gasdermin蛋白在細胞內被激活後,其N端結構域在細胞膜上寡聚成孔,最終導致細胞裂解性死亡,誘導強烈的炎症反應。研究人員將該生物正交系統應用到Gasdermin蛋白後,實現了腫瘤原位且可控性地激活細胞焦亡。進一步研究發現,在腫瘤中引發細胞焦亡可誘導機體高效的抗腫瘤免疫活性進而清除腫瘤。


最新資訊,蠍毒也可治癌症?


資訊 5

來源:《Sciecn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發生區域:美國

發佈時間:2020.3

摘要:研究發現樹突狀細胞對於免疫治療的關鍵性作用

關鍵字:樹突狀細胞 PD-1 B7.1


研究指出,PD-L1有兩個配體,PD-1和B7.1。而B7.1是髓系細胞尤其是樹突狀細胞上一個重要的共刺激配體。樹突狀細胞的B7.1能夠結合T細胞的CD28受體,這是T細胞獲得功能活動的關鍵步驟。這項研究顯示,病人腫瘤裡的樹突狀細胞同時表達PD-L1和B7.1,而PD-L1的表達量比B7.1的量高出至少20倍以上。這兩個分子在樹突狀表面相互結合,大量的PD-L1把B7.1“埋”在細胞膜,使得B7.1沒有機會去結合T細胞上的CD28,也就是說抗原提呈細胞失去了激活T細胞的能力。當病人使用PD-L1抗體時,一部分抗體能夠結合樹突狀細胞上的PD-L1,阻斷PD-L1和B7.1的相互結合和包埋,使得B7.1被釋放出來,能夠再次結合到T細胞上的CD28,遂形成超強的免疫突觸。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在兩個關鍵臨床試驗裡發現了腎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病人在治療前的腫瘤組織裡高表達樹突狀細胞的相關基因和臨床療效(總成活率)成正相關性。樹突狀細胞膜上的PD-L1/ B7.1交互結合性對PD-L1的治療有意義深遠的免疫學和臨床指導價值。


資訊 6

發生區域:歐洲

發佈時間:2020.3.1

摘要:基因決定亞洲乳腺癌患者與其他種族存在差異

關鍵字:乳腺癌 種族差異

遺傳因素,分子因素,藥物基因組學和飲食因素可能會導致種族間差異對CDK4 / 6抑制劑與內分泌治療的反應。亞洲的乳腺癌患者代表了一個獨特的臨床病理亞組,值得進一步研究。


亞洲人乳腺癌患者中有一半是絕經前,而白人患者為15%至30%,並且他們在50歲之前患內分泌反應性腫瘤的可能性比白人婦女高。亞洲患者腫瘤中免疫和炎性基因的過度表達,包括CD8A,表面介導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和免疫檢查點PD-L1.5活化的標記物。


一項對先前未接受過內分泌治療的乳腺癌患者進行的CDK4 / 6抑制劑聯合治療的四項隨機試驗的彙總數據分析顯示,治療對無進展生存期和種族影響有著很大差異。在亞洲亞人群中觀察到的獲益大於非亞洲患者。


資訊 7

發生區域:美國

發佈時間:2020.3.9

摘要:依洛珠單抗一線治療多發性骨髓瘤3期臨床失敗

關鍵字:BMS 依洛珠單抗 骨髓瘤


3月9日,百時美施貴寶(BMS)宣佈3期臨床ELOQUENT-1的一項主要結果:與Revlimid(來那度胺)和dexamethasone(地塞米松)相比,Empliciti(依洛珠單抗)聯合來那度胺、地塞米松用於治療新診斷、先前未經治療且不適合移植的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無進展生存(PFS)在統計學上沒有顯著改善,未達到主要終點。BMS表示,將繼續完成對ELOQUENT-1試驗數據的全面評估,並在未來的醫學會議上展示結果。


ELOQUENT-1是一項隨機、開放標籤3期試驗,入組約750人,評估在新診斷、先前未治療的MM患者中使用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方案時聯合或不聯合Empliciti治療。該研究的主要終點是加入Empliciti能否改善患者PFS。BMS血液學全球臨床開發高級副總裁表示,“ELOQUENT-1試驗未達到主要終點,雖然令我們失望,但依洛珠單抗、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聯合治療仍是復發/難治性MM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法,改善需要更多治療選擇患者的生存率。”


資訊 8

來源:Medical Express

發生區域:全球

發佈時間:2020.2.29

摘要:Omega-3具有防癌功效的傳言被質疑

關鍵字:Omega-3


Omega-3對人體各方面都有益,也被認為有防癌功效。然而在近日發佈的評論中, 科學家們通過調查10萬+參與者,觀察他們Omega-3的攝入劑量和記錄他們長期的生存數據(死亡、患癌、患心血管疾病)。發現在4年的觀察期中,每1000人攝入omega 3,就有3個人可以避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6個人可以避免冠心病,但是有3個人卻增加了患前列腺癌的機會。因此,目前對於Omega-3抗癌功效的研究不能證實其有效性。


Two systematic reviews published today find that omega 3 supplements may slightly reduce coronary heart diseasemortality and events, but slightly increase risk ofprostate cancer. Both beneficial and harmful effectsare small. If 1,000 people took omega 3 supplements for around four years, three people would avoid dying from heart disease, six people would avoid a coronary event and three extra people would develop prostate cancer.


資訊 9

發生區域:歐洲

發佈時間:2020.3.5

摘要:華人團隊研發新型疫苗更準確瞄準腫瘤細胞

關鍵字:疫苗 樹突狀細胞


近日EPFL工程學院Tang Li團隊提出了一種新技術來開發一種原型疫苗,這種疫苗可以自動移動到需要的位置並激活那裡的免疫細胞。向免疫系統提供癌症疫苗涉及不同的階段。首先,病人經皮下接種疫苗。因此,疫苗將進入淋巴結,那裡有許多免疫細胞。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疫苗就有望穿透樹突細胞,樹突細胞是一種預警機制。如果疫苗正確地刺激它們,樹突細胞就會向抗癌T細胞提供特定的抗原,這個過程會激活並訓練T細胞攻擊癌細胞。


這個過程看起來很簡單,但卻很難付諸實踐。因為它們很小,疫苗的成分在到達淋巴結之前就會分散或被血液吸收。為了克服這個障礙,Tang Li開發了一個系統,過化學方法將疫苗的各個部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大的實體。一旦進入樹突細胞,疫苗成分就會再次分離。這使得樹突狀細胞能夠向T細胞提供正確的抗原,從而引發強大的免疫反應。


資訊 10

發生區域:新西蘭

發佈時間:2020.3

摘要:越早接種宮頸癌疫苗越可以更好預防癌前病變

關鍵字:HPV 宮頸癌


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HPV疫苗已顯著降低了新西蘭年輕女性的宮頸畸形率,這可能在未來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引起宮頸細胞異常和宮頸癌的主要原因。2006年,新西蘭首次批准了一種針對四種HPV類型的HPV疫苗,並於2008年在新西蘭啟動了國家HPV疫苗接種計劃。


研究結果表明,與未接種疫苗的女性相比,在18歲之前至少接種一劑四型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的女性在20歲至24歲之間宮頸細胞高度異常的發生率降低了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