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背後的故事,秦國創業開端的悲壯時刻

不其簋(guǐ),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古老的秦國青銅器,而不其簋之上的銘文所記載的正是秦國早期對西戎發動戰爭的情形。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背後的故事,秦國創業開端的悲壯時刻

不其簋

不其簋的發現對考察早期秦文化和秦國的發跡史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作用。

它也為人們揭開了秦國早期那段鮮有人知的悲壯往事。

起源

秦人的祖先名叫非子,因擅養馬而得到了周孝王的賞識。

周孝王派遣非子在汧水和渭水一帶為周王室放牧,在非子的調教下,牧場的戰馬很快就變得矯健駿美,活力四射。

周孝王因牧馬有功而賞賜非子,將一塊不到五十里的土地獎賞給他,並將此地命名為“秦”

這便是秦國的由來。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背後的故事,秦國創業開端的悲壯時刻

國仇家恨

西周中期,隨著周王朝的實力逐漸衰弱,西北地區的獫狁也就是西戎逐漸壯大,西戎經常騷擾邊境地區,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周王室數次派兵去圍剿,但都無功而返,獫狁也因此氣勢日盛。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背後的故事,秦國創業開端的悲壯時刻

獫狁

周宣王即位後,看到西部邊境的情況決定再次出兵征討,而這次他想到了那個地處西陲的邊緣小國--

秦國。

周宣王認為秦國靠近邊境,又擅長牧馬,在和西戎的長期對峙中應該會比中原軍隊更有經驗。

於是,周宣王下令,任命秦國第四代國君秦仲為大夫,讓秦仲去征討西戎。

但周宣王不曾想過秦人雖然擅長牧馬,但是並不代表他們擅長作戰。

結果不出意料,此次征討西戎,秦軍全軍覆沒,秦仲也被西戎所殺。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背後的故事,秦國創業開端的悲壯時刻

消息傳來,周宣王震怒,但是更為憤怒的是秦國人。

在這場戰爭中他們失去了一切,不光是國君被殺,他們的父親,兄弟,愛人也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秦仲死後,他的長子即位,史稱秦莊公。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背後的故事,秦國創業開端的悲壯時刻

秦莊公雕像

秦莊公在仇恨與痛苦中成長,當年父親戰敗的恥辱對他和秦國來說始終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隨著時間推移,秦莊公逐漸成長為一個勇猛果斷的君王,秦國的孩子們也逐漸長大成人,等待著他們的命運也隨之而來。

一天,周宣王將秦莊公和他的四個兄弟召入宮中,問他們是否還有勇氣再帶兵征討西戎。

怎麼能不去呢?秦家兄弟和周宣王共同等待的就是這一天。

就這樣,周宣王給了秦家兄弟七千人馬和大量物資,在某一天的正午,由祭祀占卜吉時之後,這七千人浩浩蕩蕩的奔向了狂野的西部,也奔向了他們未知的前途。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背後的故事,秦國創業開端的悲壯時刻

無衣戰歌

這場戰爭對秦國來說是命運之戰,雖然規模遠比不上他們後來在戰國時代的幾次著名戰役,但此戰對他們更有意義。

秦國的命運也將在此戰之後迎來轉折。

受這種國恨家仇和悲壯氛圍的感染,秦國最早的文學作品《詩經·秦風·無衣》也在此時誕生。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大意】 :

誰說我們沒有衣服穿?我就與你共穿那長袍。君王命我們興兵出征,我便磨亮我的戈與矛,與你殺敵同目標。

誰說我們沒有衣服穿?我就與你共穿那戰袍。君王命我們與敵交戰,我便磨亮我的矛與戟,與你協作在一起。

誰說我們沒有衣服穿?我就與你共穿那戰裙。君王讓我們奔赴戰場,我便修整我的甲與刀,與你同行共生死。

這是一首語言簡練到極致甚至有些膚淺的戰歌,但時隔將近三千年,慷慨悲壯依舊。

視死如歸的精神,豪情萬丈的勇氣,秦人的尚武果敢原來在那時就已經烙進骨骼。

朱熹在《詩集傳》曾說道:“賦也。秦俗強悍,樂於戰鬥。故其人平居而相謂曰:豈以子之無衣,而與子同袍乎?蓋以王於興師,則將修我戈矛,而與子同仇也。其歡愛之心足以相死如此。

每當誦讀此詩,不禁為詩中的悲壯氛圍所感染,這種慷慨激昂的英雄氣概令人心馳神往。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背後的故事,秦國創業開端的悲壯時刻

《秦風·無衣》

歸來

由於西戎在戰爭中一直對周王朝保持優勢,所以他們早已不將周軍放在眼裡。

當秦莊公率領七千將士以閃電戰術突襲而來時,西戎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此戰秦國徹底掃清了為患多年的西戎部落。

除了西戎王帶領了一些殘部向西逃竄外,其餘西戎皆被秦軍所滅。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背後的故事,秦國創業開端的悲壯時刻

勝利的消息傳來,整個秦國歡呼雀躍,周宣王也非常高興。

為了嘉獎秦莊公及他的兄弟們在戰爭中的勇敢,周宣王決定將西戎以及之前被西戎所佔領的周朝土地全部賜給秦國。

秦國第一次獲得了實力的增長,西戎的廣袤土地被他們收入了囊中,這些水草豐茂的土地為秦國帶來了經濟和人口的增長,也為數百年後的商鞅提供了改革的沃土。

可以說如果沒有秦國先民對西戎的勝利,秦國也不會具備成為一個大國的條件,更談不上最終的統一。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背後的故事,秦國創業開端的悲壯時刻

為了紀念此次戰爭的勝利和成功復仇,秦莊公命人打造了一件青銅器並將事件記錄在上面,這件青銅器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不其簋“其”是秦莊公的名字,“不”在殷周青銅器銘文中是“大”的意思,有歌頌,褒獎之意。

這便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背後的故事,也是秦國創業初期的一件悲壯往事。



每一篇,都是一個瘋狂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