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承受的同伴壓力有多大?關注孩子的社交狀態,是家長要做的

文丨潤青媽媽

孩子在社交群體中處在什麼位置,往往是父母需要極為關注的。因為除了父母,孩子接觸的最多的就是他們的同伴。如果和同伴相處得不好,孩子會很難受。

尤其是當孩子的性格比較孤僻時,他們很難融入到群體之中。如果孩子天生就有一些缺陷,就更難開啟集體生活了,有一部電影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孩子承受的同伴壓力有多大?關注孩子的社交狀態,是家長要做的

案例

這部電影就是《奇蹟男孩》。電影的主角是一個面部有缺陷的小男孩,他十歲之前一直在家裡生活,得到了家裡人全心全意的照顧,過得非常幸福和愉快。

但是儘管有家人的陪伴,小男孩子還是想得到同齡人的友誼,所以家人把他送到學校,讓他開啟集體生活。雖然已經預想到有困難,但小男孩還是勇敢地去了。

因為面部的缺陷,小男孩得到了很多無情的嘲笑,同伴的排擠。這對一直生活在幸福狀態中的他來說,無疑是一種非常殘酷的打擊,但只能選擇面對和戰勝。

孩子承受的同伴壓力有多大?關注孩子的社交狀態,是家長要做的

好在最後,小男孩憑藉自身的善意,才贏得了同伴的歡迎,成功加入到了群體生活之中。其實小男孩完全可以生活在溫室之中,但是他還是選擇挑戰集體生活。

雖然這條路並不好走,途中可能會充滿各種荊棘坎坷,但是不得不說,只有集體生活才能夠給孩子帶來歸屬感。如果不能得到同伴的友誼,孩子不會覺得快樂。

分析

在心理學上,一直都有一個名詞,這個名詞就是"同伴壓力"。在同伴壓力之下,個體會感覺到被影響,進而改變自己的態度甚至是價值觀。

孩子承受的同伴壓力有多大?關注孩子的社交狀態,是家長要做的

同伴壓力,一種是積極的,一種就是消極的了。積極的影響很好理解,當孩子融入到這個集體之後,同伴會帶動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消極影響就是電影中小男孩遇到的困境的,當他想要融入一個群體的時候,面臨的則是同伴的嘲笑和惡意。如果小男孩也被影響的話,可能會變得自卑、敏感。

孩子承受的同伴壓力有多大?關注孩子的社交狀態,是家長要做的

誠然,孩子和同齡人進行接觸,主要還是看孩子自己的表現。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還是可以起到引導作用的,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

家長如何引導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

1) 給孩子愛的基礎。

父母能夠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感覺到孩子的心理變化,可以給還孩子提供愛的基礎。就像電影中的男孩一樣,擁有一個很有愛的家庭。

在這樣的基礎上,孩子才會帶著真誠和愛意和別的孩子進行溝通。這種充滿愛的依戀關係,會讓孩子勇敢邁出交朋友的步伐,而不會被自卑所打倒。

2) 放下擔心和焦慮。

有的家長在把孩子接回家之後,特別喜歡問孩子這樣的話:別的小朋友欺負你了嗎?這其實是一種負面信息的傳遞,對孩子的影響不好。

家長緊張焦慮的情緒很容易傳染給孩子,過度的擔心和憂慮,也會讓孩子覺得非常不安。如果孩子也覺得,和別的小朋友交往有問題,那怎麼敢邁出第一步呢?

孩子承受的同伴壓力有多大?關注孩子的社交狀態,是家長要做的

3) 給孩子的交友提供支持。

有的孩子很喜歡交朋友,但是家長卻總是不支持,認為孩子們在一起就是胡鬧,沒有什麼用,因此孩子也變得不愛交友了。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朋友表現出來關注和歡迎,那麼孩子交友會變得很順利。孩子覺得父母是很理解自己的,也會更加大膽地去交往新朋友,這是一種正面鼓勵。

具體來說家長可以怎麼做呢?當孩子的朋友到家裡做客時,家長一定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就是和孩子的朋友打招呼,和他們建立良性的互動。

孩子承受的同伴壓力有多大?關注孩子的社交狀態,是家長要做的

之後家長要直接告訴孩子的朋友,很喜歡他們來做客,歡迎他們下次還來做客。最後還要做到好好表揚孩子的朋友,讓孩子從內心裡覺得被認同、很開心。

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交際並不重要,反正孩子的年齡還那麼小,他們哪裡懂什麼是交朋友,什麼是友誼。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並沒有給孩子應有的尊重。

不管孩子在什麼樣的年齡段,交際對他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小心思,有自己的小想法。他們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愛護,也需要同伴的認可。

孩子承受的同伴壓力有多大?關注孩子的社交狀態,是家長要做的

媽媽寄語

所以家長要好好保護孩子的交際圈,讓孩子好好融入集體,成為集體中的一員。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被排擠,才能夠從中得到更多的正能量。

孩子從小就擁有比較好的交友能力,等到孩子長大了,在交朋友這方面會更有優勢。有了更多的朋友,孩子的性格才會變得更加開朗。

今日話題:在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你會關注到孩子的交友情況嗎?如果孩子不擅長交際,你會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改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