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兒防疫科普】疫情期間接種疫苗,四種不能拖

疫情持續,很多家長焦慮不已:“孩子接種疫苗的時間到了,延遲接種會不會有不良影響?哪些疫苗耽誤不得?”

實際上,疫苗延遲接種在世界各國並非罕見現象,常見延遲接種的原因包括疾病狀態、擔心副作用、不瞭解免疫程序等。目前認為,疫苗短期延期或不同疫苗間隔程序對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響相對有限。但如果長期延遲或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可能導致免疫失敗。

接種疫苗可能導致人群聚集增加病毒傳播和感染的風險。故接種前,建議家長致電各轄區接種醫院諮詢是否可以正常接種,如果處於關閉狀態,應待開放後及時接種疫苗;如果處於開放狀態,則應諮詢即將需要接種哪種疫苗,根據疫情的實際情況謹慎、合理安排孩子的接種。

不建議延遲接種的疫苗:

1.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劑次,這兩個疫苗均建議孩子出生後24小時內儘快接種;因特殊情況出生時未及時接種卡介苗的嬰兒,3月齡前應儘快補種。

2.狂犬病疫苗和破傷風疫苗。狂犬病和破傷風暴露後會造成嚴重結果,甚至危及生命,不能延遲。

需優先安排補種的疫苗:

1.優先安排可能要超過免疫程序的疫苗。

2.優先安排含麻疹成分的疫苗,如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等、乙肝疫苗(尤其是母親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寶寶)、脊髓灰質炎疫苗和百白破疫苗。

延遲接種期間,還有三點建議提醒家長注意。

第一,對於首劑次乙肝、卡介苗、百白破等尚未接種的小月齡嬰兒,如家庭環境中有可疑患病風險的,應予以隔離,減少嬰兒罹患疫苗可預防疾病的風險。

第二,在延遲接種期間,父母及孩子應保持良好的衛生和健康習慣。比如,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以及飯前便後需徹底清潔雙手,並且鼓勵兒童採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前儘量不接觸口、鼻、眼;兒童玩具定期消毒,如56℃加熱30分鐘、75%酒精或含氯消毒劑擦拭等。

第三,要每日做好兒童和所有家庭成員體溫監測。如家人有不適症狀,應主動隔離觀察,防止與嬰幼兒交叉感染。


文 | 王琳

來源 | 生命時報

【首兒防疫科普】疫情期間接種疫苗,四種不能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