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之57:第一慘敗

越戰20年中,有幾個年份是比較特殊或尤其激烈,比如1964年的東京灣決議,1968年春節攻勢中的溪山戰役、順化戰役以及美萊村屠殺。所有這些,都源自風雨飄搖的1963年。

1963年註定是越南局勢的第一轉折點。這一年,吳廷琰與佛教徒矛盾激化,最終致其兵變身亡南越萬劫不復。而這一年的變故,在年初就有了噩兆:1月2日的北邑戰役中,人數與裝備均佔絕對優勢的南越軍隊卻以慘敗收場。

這是南越/美軍的第一次慘敗,一次通訊、地形、情報、士氣、指揮等所有因素綜合下的慘敗。

越南戰爭之57:第一慘敗


任何戰爭中,情報/通訊都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越盟游擊隊雖然裝備落後,但通訊方面也不可能仍是飛鴿傳書,各支隊、分隊之間的通訊,當然會用到電臺。

相應地,南越軍方有美國人支持,偵聽設備不會缺,就算破解不了密碼,但根據三角定位得出游擊隊的電臺位置,是小事一樁。南越往往就是利用這一技術獲知游擊隊的所在,然後以直升機-------就是前一節的CH-21飛行香蕉-------運兵對游擊隊的電臺展開突襲。

但游擊隊也不傻,都是打一槍換個地方,而直升機再快也需要時間,何況還得以其他情報佐證。所以,正規軍趕到的時候,游擊隊大多已經跑光了,基本不會有什麼大的戰鬥。1963年以前,雙方都遵循這敵進我退的模式。

但1963年,不一樣了。

1962年底的最後幾天,美軍顧問團偵測到一遊擊隊電臺,人員情報方面,認為這支游擊隊只一百餘人,連級規模。於是美軍顧問訂出作戰計劃,在1月2日清晨發起攻擊。

南越總負責是陸軍第三軍團的少將黃文光(Huynh Van Cao),指揮者為是第7師師長,上校裴廷擔(Bui Dinh Dam),配的美軍顧問是中校保羅萬(John Paul Vann)。

具體計劃,是從南、西、北三個方向游擊隊發起攻擊,游擊隊只能向東逃離。這時候,就可以發揮南越的火力優勢,以火炮、戰機追殺。

但南越陸軍跟美軍都不知道的是,此番作戰計劃洩露,而且游擊隊不是連級而是營級規模,有三百餘人。最重要的,這次,游擊隊不再是聞風而遁,而是挖好了散兵坑以逸待勞。

決戰地點,是西貢西南65公里處的北邑村(Ap Bac,又稱北村)及相鄰的北潭秋村(Ap Tan Thoi)。兩村相距1500米,游擊隊的兵力大致是平分,每村170餘人。

越南戰爭之57:第一慘敗


早上7點,A、B兩營的民團率先從北邑村南部空曠的水田接近。民團人數雖多,但游擊隊有致命兩招:手上拿著繳獲不久的對講機,民團的所有動向均被掌握;散兵坑是挖在田邊的樹叢裡,視野基本是單向的,就像你從百葉窗往外看當然是一目瞭然,別人卻很難看見你。

A營接近至三十米的距離,游擊隊突然開火,瞬間將指揮員打死打傷,其餘全趴水田裡了。游擊隊是有備而來,所以火力相當猛烈有輕型中型機槍,民團後面雖然有火炮,但觀察員被壓制在田埂後不敢露頭,於是火炮全打到了散兵線的後面,游擊隊無損。

西面的B營沒有接敵,但卻沒有過來援助A營。

在北部,向南攻擊北潭秋村的是南越陸軍的7師11團1營。正規軍待遇比較好,由直升機空運過來的,但情形完全是民團的翻版:被游擊隊火力壓制在水田裡。

期間,南越方面數次在正面、側面試圖發起攻擊,但均被游擊隊擊退,僵局一直維持到九點半。不過對這局面,南越陸軍也不是沒有準備:有後備隊,用直升機運過來就行。

整個攻擊過程中,美軍顧問保羅萬都在塞斯納L19觀察機上督戰。後方的裴廷擔提出增援要求後,讓保羅萬尋找理想的直升機機降點。於是L19在低空反覆飛行,除了找機降點之外,保羅萬也希望引來攻擊,從而確定游擊隊的具體位置。

但游擊隊看破了保羅萬的意圖,飛機一來就停火。

最後,保羅萬選定機降點為北邑村西南約300米處,在游擊隊的火力之外。

但由於此時的美越指揮系統問題,顧問就只是顧問而已,提供的只是建議。再加上保羅萬平時頗為嚴厲,直升機隊的指揮雖然也是美國人,但對保羅萬挺不滿,於是將5架UH-1休伊護衛著的10架CH-21降到北邑村西部200米處。

這一決定是災難性的。

CH-21降落過程中,陸續有3架被摧毀,休伊直升機上的7.62機槍跟火箭彈也沒能壓制住游擊隊的火力,反而被打掉一架。這次機降,南越損失3架CH-21跟1架休伊。而送來的援兵仍然跟前面的民團一樣,被游擊隊的機槍、迫擊炮壓制在稻田裡。

保羅萬在天上看到這一幕,心急火燎下令北邑村西面的13輛M113步兵戰車立刻前往救援。但因為指揮系統問題,南越的戰車指揮官、上尉Ly Tong Ba拒絕命令,聲稱只聽從陸軍上級的命令,而不是美軍顧問。

Ly Tong Ba的顧問報告保羅萬,保羅萬報告裴廷擔,裴廷擔的命令下達,然後轉到Ly Tong Ba手上。終於,M113動了起來,但中間的各種爭執使得命令遲滯了一小時。

看著步兵戰車動了起來,天上的保羅萬總算鬆了口氣。根據以往經驗,M113是戰無不勝的,游擊隊在這戰車面前只有逃跑的份。

但這次,保羅萬錯了。

此番作戰,M113出師不利。

向東接近北邑村,戰車要越過一條小運河,一般而言,M113本身設計就是水陸兩用,水上或者沼澤地形都沒問題。但這小運河東岸是一排不大不小的灌木,戰車在螺旋槳驅動下無法上岸,而水深使得履帶又夠不著地使不上勁。沒辦法,只好人工砍樹墊在運河東岸深使得履帶又夠不著地使不上勁。沒辦法,只好人工砍樹墊在運河東岸,讓戰車渡河。

這一來,又延遲了一個多小時,過程中又一架CH-21直升機被摧毀。

但游擊隊仍然沒跑,在等著戰車上岸。因為,之前擊落直升機並不是僥倖,是根據情報特地練習過的,自然地,游擊隊也練習了怎麼打擊戰車。

M113靠近機降點時,游擊隊火力全部集中在戰車的機槍手身上,槍手因為上半身暴露,全部被打死。而當時的機槍手就是車長,這是非常不巧或者不明智的安排。

平心而論,上尉Ly Tong Ba倒也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跟另一輛戰車一起衝到了游擊隊的散兵線前,結果被游擊隊扔出的手榴彈炸暈。

M113的失誤,是因為過於急迫地接近機降點。戰車上配的是.50口徑M2勃朗寧機槍,有效射程1800米,這不是游擊隊的AK47或者輕機槍能比的,如果穩步推進的話,擁有極大的射程優勢。M113的猛衝,不清楚是Ly Tong Ba還是保羅萬的主意,但此戰的後半段有影響。

保羅萬無奈飛回基地後,向黃文光建議將空降兵空投到北邑村東部,截斷游擊隊的退路。但這建議被黃文光否決,聲稱保羅萬如此急切,是想著救那些直升機機組成員,那是美國人。換而言之,保羅萬是想用越南軍人的命去換美國人的命。

黃文光打了個折扣,派空降兵,但不是落在北邑村東部去堵截游擊隊,而是落在機降點後面。這是個挺奇怪的的折扣,似乎是直接去救美國人的意思。是不是很奇怪?

下午四點,空降八營的運輸機接近北邑村時被游擊隊火力騷擾,亂中出錯沒降準地方,很多空降兵就落在了游擊隊散兵線的前面,19人被直接打死,30多人受傷。

非常致命的錯誤。

也是最後一個。

保羅萬做出最後努力,建議入夜後空投照明彈照亮游擊隊東部的退路,同時以火炮截殺。這建議同樣被黃文光否定,認為會將空降營的防線暴露。入夜之後,南越陸軍只是稀稀落落地炮擊北邑村東部,猜測的話,算是給保羅萬一個交代。

黎明前,游擊隊順利撤出兩村,遁。

一戰之下,游擊隊陣亡18人傷30餘人,南越軍隊陣亡83人傷100餘人,美軍陣亡3人傷8人。15架直升機中被摧毀5架,9架受傷。

不論是人員傷亡還是裝備損失,越盟游擊隊完勝。但是,顧問團老大哈金斯3日宣佈取得“北邑大捷”,背後的理由,是政府軍佔領了北邑兩村。以常規的正面戰場得失標準來評估游擊戰,他腦子是壞掉了。

這只是越盟游擊隊的第一次陣地戰,而已。此戰暴露出了南越指揮系統的問題,更嚴重的,是南越軍隊內部避戰的心理。這其實不奇怪,因為在軍隊的使用上,吳廷琰本人就更傾向於避戰,只是用軍隊來保自己的位子,所以打擊游擊隊過程中,傷亡過大的軍官往往得不到提升。

這就完全解釋了黃文光的做法:截游擊隊退路,傷亡必然不小,去救美軍機組的話,相對安全。

南越軍隊避戰的另一個原因,是吳廷琰政府的腐敗,近親提拔而不是論功行賞,當然就會引起中下層軍官不滿。

此戰大敗的另一個因素,就是事不機密,一名叫範春安越盟間諜將南越的作戰計劃交給了游擊隊。下一節應該是說他的事,此人得蘭斯代爾賞識到美國培訓,現在他兒子似乎是在越南的外交部。

這一節中,越南人名地名都不甚準確,除了範春安跟北邑村,其他都是自己直接翻的。簡體中文只能看到部分站,沒辦法,感覺俺應該改ID叫井蛙看歷史或者牛蛙看歷史比較恰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