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兮: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干吗为悦己者容?

《诗经》中有《伯兮》一首,让人感叹女人不必为男人美容,自己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原诗:

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兮朅(勇武)兮,邦之桀(杰)兮。

伯也执殳(shū,古代杖类兵器),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发油与洗发水)?谁适(悦)为容(打扮)!

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明亮的样子)出日。

愿言(思念)思伯,甘心首疾(形容思念的深切)。

焉(哪里)得谖草(萱草,又名忘忧草)?言树(种树)之背(北堂,即后堂)。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病)。

夫君你真勇武,是国家的栋梁。你手拿兵器,是大王的先锋。

自你离家去东征,我想你懒梳头。不是没脂粉,只是为谁打扮?

天下雨了,很快太阳又出来。想你呀夫君,想得我头好晕。

哪里找忘忧草?据说种在北堂好。想你呀夫君,我已得相思病。

伯兮: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干吗为悦己者容?

妇人的丈夫是个勇武的将军,打仗冲锋在前,是国之栋梁。丈夫东征去了,她在家想他想得聊赖,都懒得梳妆打扮了。太阳出来又下去,天阴下雨又转明,日复一日,不见夫君回,她想夫想得头发晕……怎么得到忘忧草?据说把它种在北堂最好,这样可以减少相思。但是,还是思念呀思念,她不禁心里喊出:夫君呀,我已得相思病,怎么还不见你归来?

伯兮: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干吗为悦己者容?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说君子跟随大王行役在外,“过时而不反”,所以妇人思之。郑玄《笺》解释说:“卫宣公时,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伯也。为王前驱,故家人思之。”朱熹《诗集传》说诗歌表达妇人思远夫之情,并赞美之。

我们前面提到过,卫宣公私生活十分淫乱。但他同时又好战,他在位时屡次与郑、郕等国发生战争,但据说经常打败仗,失去不少土地。

国家打仗,最倒霉的老百姓了。将士上沙场,杀敌卫国,弄不好战死,弄好了成了英雄,但留守在家的妻儿老小,可就每天生活在提心吊胆中了。这首诗,表达的就是留守家中的妇人对远役在外的丈夫的苦苦思念。丈夫英武出众,出征在外,久不还家,家里缺少最重要的一个人,她怎能不想念呢?相逢无期,相思成病,她懒得梳头,无心化妆。

可见,她的心里只有丈夫。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她心爱的男人不在,谁看她呢?她也不稀罕别的男人看。雨后天晴,景色清明,但她的思念更甚。他走了,她的魂儿也跟着去了。她爱他不渝,心有专属,心无旁骛,别人走不进她的内心。因为想他情绪不好,哪还有心情打扮?哪里有株忘忧草啊?以了却这苦恼,可思念还是如潮水般袭来,相思成病……

伯兮: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干吗为悦己者容?

女人爱美,她美容化妆,一小半为了自赏,一多半是为了给心爱的男人看,讨他喜欢。与其说女人爱美,不如说女人更爱她的男人——女人天生为爱情而生,为了爱情,她是可以做到爱他胜过自己。现代女人也一样。

只是,女人这么为心爱的男人活着,很多男人没回应,不领情,所以造成了很多单相思,或者负心汉。经过一次次的情伤教训,现代女人们都变聪明了:不再为了他活着,为了爱情活着,而是为了自己活着。“女为悦己者容”?太狭隘了!女人应该为自己容!无论有没有一个他,都要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的,充满精气神地生活。

甚至,一些充分自信的女子,干脆素面朝天,无所谓有没有男人。她只需以干净简单的姿态生活,从来不停止充实丰富自己,增加内在的魅力,就足以活出自我,也让男人驻足。

伯兮: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干吗为悦己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