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誅殺李陵全族的用意何在?

亙古懷念說史


漢武帝劉徹誅殺李陵全族的用意何在?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弄清楚這件事的背景。天漢二年,李陵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匈奴。這位李廣利不是別人,正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親哥哥、漢武帝的大舅哥!說白了,這一仗就是漢武帝想像當初培養小舅子衛青一樣,給李廣利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當然,大敗匈奴也是必須的,否則這一仗打得就沒有意思了,漢武帝還不至於拿國家的安危去給李廣利換軍功!

這事兒本來和李陵沒有什麼關係,最初漢武帝只是讓李陵做李廣利的軍需官、負責後勤保障而已。可是,立功心切的李陵不幹了,親自找到漢武帝,想要上一線殺敵立功。漢武帝一看,也行,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嘛,作為飛將軍李廣的親孫子,李陵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事實也的確如此,平心而論李陵的軍事素養還是相當不錯的!只可惜,雙拳難敵群毆,李陵帶著五千步卒深入匈奴腹地,卻遇到了數萬匈奴軍隊的圍攻,結果可想而知……李陵幾乎戰至了最後一兵一卒,可結果還是力竭被俘了。不久之後,漢武帝誅殺了李陵全族!李陵的祖父李廣當初戰敗被俘後隻身逃了出來,最後也就是被削職為民而已,而且後來又被漢武帝重新啟用,為何李陵被俘卻遭來了滅族呢?

豬一般的隊友

李陵被俘之後並沒有立即投降匈奴,大概其他也想像自己的祖父李廣一樣隻身逃出匈奴吧。漢武帝方面起初也並沒有放棄,而是派出了公孫敖一路搜尋、接應李陵。可公孫敖轉了一大圈,連李陵的影子都沒有找到!空手而回,公孫敖恐怕很難向漢武帝交差。就在這個時候,公孫敖不知道從哪兒聽說有位姓李的年輕將領在幫匈奴人訓練軍隊。這位爺核實都沒有核實一下,便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回長安覆命去了。

回到長安之後,公孫敖直接上奏漢武帝,說李陵已經投降匈奴了,而且正在幫匈奴人訓練軍隊!事實上,的確有一位姓李的漢軍降將在幫匈奴人訓練軍隊,但卻不是李陵……很顯然,公孫敖是在以訛傳訛!可漢武帝信了,他也需要相信這是真的……如此一來,李陵就不是被俘的問題了,而是降敵!根據漢制,降將的家屬是要受到連坐的。單從這一點而言,漢武帝如此處置李陵全族也不算“違法”。可憐的李陵,還在想著怎麼逃回漢境,卻因為豬一般的對友公孫敖落得個全族被殺的下場,得到消息後呢李陵一怒之下索性真的投降了匈奴併成為了匈奴的右校王!

漢武帝的背鍋俠

事實上,此戰不僅李陵被俘了,帶著主力出征的貳師將軍李廣利也沒有達到漢武帝的預期。換言之,漢軍在這次出擊匈奴的戰役中落得個一敗塗地……仗是漢武帝要打的,並不是匈奴人南下、漢軍被迫反擊;李廣利也是漢武帝要用的,就為了給這位大舅哥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可名沒揚到、萬沒立成,卻換來一場慘敗,誰來為戰爭失利買單?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當然是全國的最高統帥漢武帝和一線的最高統帥李廣利買單!可漢武帝根本不想買這個單、也不想李廣利來買單!李廣利是漢武帝要用的,他買單和漢武帝買單沒有區別,不是嗎?最後也只能是犧牲李陵了,既然李陵已經“投降匈奴”了,正好用他來給漢武帝的這次戰爭失利背黑鍋!因此,漢武帝必須高調處理李陵。可李陵人在匈奴,那就只能拿他全族開刀了……除此之外,震懾或許也是一個原因,誅殺了李陵全族,誰還敢不要命提出反對意見?漢武帝戰爭失利的責任也便徹底撇清了——“就是因為李陵投降,這一仗才打敗了,不是朕和李廣利的責任!”

又一個豬一般的隊友

雖說如此,還真有不怕死的,他就是太史公司馬遷!漢武帝對司馬遷與李廣的關係心知肚明,加之他又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文官,如果司馬遷單單只是為李陵說情,漢武帝恐怕最多也就是斥責斥責司馬遷不知輕重了事,未見得會閹了他!甚至還可能就坡下驢,留下李陵全族的性命改為流刑之類也未可知。畢竟漢武帝要的只是高調處置李陵、為自己的決策失誤和戰爭失利背鍋,並不一定非要置李陵全族於死地。更何況,漢王朝本來就有贖刑,死刑花錢也是可以免死的……

司馬遷錯就錯在不該在為李陵說情時捎上了貳師將軍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用的人,說他錯,等於是把決策失誤、戰爭失利的屎盆子重新扣回了漢武帝的腦袋上……這下漢武帝出離憤怒了!硬是給司馬遷安上了一個“欲沮貳師”的罪名,什麼意思?想要汙衊貳師將軍!這還得了?你為李陵說情已然不對了,現在還要汙衊朝廷重臣!最終漢武帝不僅殺掉了李陵全族,連司馬遷也給判了死刑。最終,司馬遷以腐刑贖死,這才僥倖保住了一條性命。換言之,司馬遷的出發點是好的,卻最終把李陵全族徹底推上了絕路!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兩個豬一般的隊友徹底葬送了李陵歸漢的一切可能性和他全族的性命!至於漢武帝為何要誅殺李陵全族,一來在彼時的漢武帝看來,李陵的確是投降匈奴了,按漢制家屬理應連坐。二來漢武帝急需有人替自己背鍋、急需撇清決策失誤、戰爭失利的責任,自己和李廣利自然是不能背這個黑鍋,可不就只能讓李陵來背了……當然,漢武帝也未必就一定要置李陵全族於死地,畢竟彼時是有贖刑存在,花錢即可免死,全族不死或許做不到,但贖下部分人還是問題不大的。可太史公為了救李陵慌不擇路,竟把屎盆子又重新扣回到了漢武帝頭上,這就註定了李陵全族的下場——必須死!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李陵沒有投降,兩位豬一般的隊友也沒有出現,恐怕這個戰爭失利的黑鍋還是得由李陵來背!充其量也就是全族的性命或許能夠得以保全罷了,但日子恐怕也未見得會好過到哪裡去……


農民工歪說歷史


漢武帝下令誅殺滿門主要是因為他聽說李陵投降後,不但不想回朝,還在教匈奴練兵,但其實練兵的並不是李陵,他被冤枉了。

李陵出身將門世家,他是將軍李廣的長孫,李廣年老的時候為了完成自己打敗匈奴的願望,懇請漢武帝讓自己出任將軍攻打匈奴,可最後因為迷路沒有擊敗匈奴,羞愧難當,只好自殺而亡。由於爺爺並沒有擊敗匈奴,李陵急切地想要為自己的家族建功立業,完成爺爺生前的願望。

可是漢武帝並沒有安排李廣做主將軍,而是讓他負責管理後勤,李廣自然是不同意,他請求漢武帝讓自己出徵,漢武帝只好答應,但其實漢武帝這麼做只是為了分散兵力,好幫助自己的愛將李廣利,漢武帝時自私的,此時李廣的隊伍就只是孤立無援的隊伍,隊伍裡出了叛徒,報告匈奴說李廣的隊伍孤立無援,最終因為實力懸殊戰敗,李陵只能投降。

得知李陵投降之後漢武帝很生氣,但是司馬遷卻說當時確實是孤立無援,沒有辦法,於是漢武帝派人在內部接應李陵,接應的人回來之後說“李陵在教匈奴練兵”叛徒的地位坐實,漢武帝下令誅殺滿門,但其實練兵的並不是李陵,他被冤枉了。誅殺滿門的消息傳到了李陵的耳中,實在無奈,只能說自己是真的投降,沒有別的辦法了。於是當時流傳著李陵叛變的消息,所以李陵寧願死在匈奴,也不願回到故鄉,因為那裡已經沒有親人了。


小華歷史


李陵被滅族的確是被冤枉的。

李陵,飛將軍李廣之孫。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期間,他獨自率領5000騎兵偷襲單于王庭,遭遇匈奴主騎兵3萬餘,李陵有序指揮,結果大敗匈奴。此後,匈奴調集主力8萬合圍李陵的軍隊,李陵邊戰邊退,最終箭支射盡,突圍不成,又無援軍,只得暫時投降。

李陵戰敗投降之初,漢武帝並沒有誅殺李陵家族。後有人跟漢武帝說李陵為匈奴訓練兵馬,漢武帝誤信讒言,以為李陵果真投靠匈奴,就誅滅李陵全族。

漢武帝誅殺李陵全族有以下原因和目的

第一:漢武帝不知李陵假投降。雖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他窮兵黷武,濫用刑罰。投敵匈奴者家族會被牽連。

第二:維護個人顏面。漢武帝本計劃讓李陵為大軍押送糧草,李陵卻請命偷襲單于王庭,漢武帝同意了李陵的請求。結果李陵大敗投降,間接的打了漢武帝的臉。

第三:出氣筒、替罪羊。這一場戰爭的結果是李陵戰敗投降,李廣利損兵折將無功而返。漢武帝殺死李陵全族,一來發洩憤怒;二來維護大舅子李廣利。


古代人物說


李陵本來是假降匈奴,沒想到陰差陽錯,弄巧成拙,又畏懼歸漢後再受戮辱,於是在匈奴二十多年而死,沒有迴歸故土。但他從未為匈奴攻漢出力,因此後人多對其抱以同情,認為漢武帝偏聽偏信,刻薄寡恩。

漢武帝悔悟李陵之敗,在於沒有援兵,本來讓路傅德接應李陵的,因為路傅德的上奏而改了詔令,導致李陵孤立無援。

一年後漢武帝派遣公孫敖去接應李陵回國,公孫敖無功而返,就誣告李陵在幫匈奴練兵所有接不到他,漢武帝大怒殺了李陵全家,至此李陵有家不能回。





森林好聽


天漢二年(前99年),李陵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終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被漢武帝夷滅三族。漢武帝為什麼要殺李陵全族呢?

首先,武帝繼位後,多次北伐匈奴,衛青,霍去病多次出擊匈奴,更是直將匈奴趕到漠北,封狼居胥而還。從與匈奴的交戰中,從來都是大勝而歸,李陵的失敗是武帝難以接受的,而李陵投降匈奴,更是武帝所不能接受的。

其次,顯示自己的權威,漢武帝當時已經是年紀老邁,容不得自己的策略被質疑,一旦失敗,就完全將責任歸於他人。所以李陵投降武帝是覺得自己的策略受到挑戰,殺李陵全族就是自己權威最大的展現。

再次,武帝疑心太重。當時武帝已年邁,疑心非常重,李陵事件發生後,武帝震怒,大臣們不敢違背武帝,紛紛指責李陵,唯有司馬遷求情。後又有傳言,李陵為匈奴練兵,所以武帝在未加證實的情況下,殺了李陵全家,並將司馬遷處以宮刑。

綜上所述,漢武帝誅殺李陵全家主要還是年紀老邁,受不了這樣的失敗,更是因為疑心太重導致的悲劇。


華夏長河五千年


漢武帝誅殺李陵全族,這與漢武帝性格和那個時代皇帝沒有約束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史書,包括漢武帝自己安排司馬遷寫的《史記》都沒頭真實的把漢武帝殘暴、疑心太重和從小就叛逆的一面展現出來,司馬遷不敢寫,後世之徒,為了所謂的給自己樹立標杆,對他推崇優佳,過濾性不知道。即使知道其晚年殺戮之甚,比如58歲因懷疑宮內很多人要謀害他,就委派江充等人,製造了一場駭人聽聞的動亂史稱“巫盅之禍“。殘暴殺死自己最愛的女人,皇后衛子夫,並逼死太子劉據,牽連的文臣武將都給於滅九族,包括衛青家族。至68歲,把新皇后,也就是自己最愛的第二個女人鉤弋夫人處死,同時又對導致巫盅之禍誤殺太子的江充等人滅了九族,這些後人為了崇拜,都為其開脫。後世每個朝代都以他為榜樣,也足足可以看出,他們都是漠視生靈,根本意識不到漢武帝殺戮。

李陵因為抗擊匈奴被俘,消息傳到皇宮,漢武帝非常生氣,李陵全族被殺,同時擔保李陵的司馬遷也受到酷刑【宮刑】,這只是冰山一角。同時,也被迫年輕的李陵,和大將軍李廣利一起直接投靠了匈奴。

三十多年的皇帝履歷,足足換了十三個丞相,所換丞相不止八個是被滅族處死的,其他官職也就可想而知了。37歲之後的漢武帝基本上都是宮廷殺戮。23歲至37歲才是他光輝卓著的抗擊匈奴。很多細節不關乎李陵全族被殺,暫且不提。


歷史代的方剛視角


漢武帝誅殺李陵是一場悲慘冤案。李陵是史上一位悲傷的將軍。

匈奴屢犯漢朝邊境,漢武帝派李廣利為先鋒,率3萬騎兵、7萬步兵攻打匈奴,李陵的五千人馬與李廣利的部隊在戰亂中分散。李陵深入匈奴腹地,而後續部隊未及時趕到,李陵的五千人馬被匈奴八萬主力包圍,李陵指揮部隊浴血奮戰8天,殺敵一萬餘人,李陵只剩200餘人,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而被俘,匈奴單于首領見李陵英勇頑強,希望為己所用,將李陵押回大營勸導。

漢武帝聽說李陵投降,誅其九族。李陵得知後轉投匈奴,單于為牢牢控制李陵,收李陵為附馬。後來李陵與前來攻打匈奴的李廣利在戰場相見,漢武帝得知錯怪李陵,願招回李陵及餘部效力漢朝,李陵因九族被誅,蒙受奇冤,家仇國恨,難以歸漢,在匈奴度過餘生。


nie達俠


漢武帝是個雄才大略、志向遠大的帝王,他年少對漢朝邊境時常被匈奴騷擾感到窩火,也對高祖文帝景帝時只能對匈奴祈和感到憤怒,他想改變這一切,他要好好教訓教訓北方的匈奴。

最終他做到了,衛青霍去病的進攻令匈奴人聞風喪膽,漠北之戰後匈奴幾乎被打殘,將西域納入大漢的版圖。他做到了他爸爸爺爺曾爺爺沒有做到的,他覺得這是他的功勞,他前後8次封禪泰山就是向天下所有人傳達自己的豐功偉績。

但這時的漢武帝開始變得獨斷專橫,動輒砍頭滅族,後期再不用衛青出征,就是想要告訴所有人打敗匈奴的是劉徹不是衛青。他用貳師將軍李廣利為主將進擊匈奴,把精兵戰馬全都給了李廣利,主動請纓的李陵只給了5000步卒。

然而這5000步卒完成了一個軍事史上的奇蹟,面對十倍於己的匈奴鐵騎幾乎全身而退。但由於叛徒的出賣,最終沒有避免被圍的命運,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李陵為了保住將士的性命假投降。

但這不是漢武帝想看到的,作為一代偉大的帝王是不允許他手下的將領貪生怕死,滅族李陵全家就是告訴人們——投降可恥,也是告訴人們所有人的命都沒有皇帝的尊嚴重要。


戰國曲士


漢武帝誅殺李陵全族一是聽信讒言誤以為李陵叛國投敵、叛君不忠,氣憤之下誅殺了李陵全族;二是誅殺了名將全族,警示了其他諸將。


小龍女5505


李陵家族是買辦集團,專門坑害漢帝國,和蠻夷奴酋做生意撈錢,在蠻夷入侵時,提供情報武器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