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與帶團隊,你不得不知曉的管理通論

帶孩子與帶團隊,你不得不知曉的管理通論 | 舵舟

帶孩子與帶團隊,你不得不知曉的管理通論 | 舵舟

臨近春節假期,但凡有娃的職場人或創業者們又要投入另外一項工作中:管教孩子!相對於在公司管理團隊,教育孩子也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和諧。每到放假,家長圈就流傳這樣一個段子:交接儀式已經辦完,神獸已經出籠,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在校怎麼氣老師,回家就怎麼氣爸媽,家長們請注意血壓!這一點都不誇張,看看網上各種被輔導孩子作業氣出高血壓、心臟病的帖子,我已經開始為自己幾年後的生活擔憂了!


週末回老家,又聽我嫂子講述小侄子的種種叛逆行為,作為老母親是何等操心。這就有了今天的話題。有人說過,企業家就像是帶著一群孩子趕路的母親,這樣看來帶孩子和帶團隊會存在些關聯,那在公司帶團隊和在家帶孩子,有什麼相通之處嗎?如果有,創業者們是否也可以在帶孩子過程中借鑑一些有用的經驗,複用到組織管理中呢?趁著放假,邊帶孩子邊總結經驗,也是一種不錯的工作方式。


1


就想試探你是不是來真的


我一歲多的女兒很有意思,當她想要去觸碰一些危險的東西,會先歪著頭看看我的反應,如果我笑著對她說:“寶寶,這個東西不能碰,你要乖。”她會繼續把手伸向那件東西,然後再看看我,如果我改為嚴肅地跟她說:“媽媽說了不能碰,很危險,我很生氣!”並做出生氣的表情,她就會做個搞怪的表情,笑著轉身撲到我懷裡。


小孩子天生有自我保護的意識,當他開始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會慢慢試探和周圍人相處的底線,這種底線首先是以媽媽是否會生氣作為標準。


孩子的這種本能會一直持續到成年,也會帶到工作中去。在公司做管理工作,如果把你帶的團隊看作自己的孩子,他們也會不斷試探你這個老闆或領導的底線,看你這次到底是不是來真的

。尤其是一項改革措施推行下去,一定會引來一部分人的反對,尤其是利益相關者,即使不會涉及到既得利益,還是會有人牴觸,這時候管理者就會承受巨大壓力。


試探底線背後的心理因素是什麼呢?個人看法,一方面是對於離開舒適區的恐懼,對新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感到恐懼;一方面是探索自我影響力的邊界,這跟小孩子試探家長底線是一樣的道理,只要有一方讓步,就意味著另一方的暫時勝利,勝利能夠給人帶來快感,讓人感到快樂;第三是低成本挑戰權威,不成沒有損失,萬一成功了呢。


2


不要一味責備下屬

孩子永遠都是家長的縮影


那是不是說對於這種試探老闆底線的下屬就應該開除了?公司的情況會更復雜一些,難以直接下結論。但是面對不斷試探家長底線的孩子,一味責備、批評是沒用的,孩子永遠都是家長的縮影,孩子什麼樣,基本可以看出家長什麼樣了。

同樣的,公司裡的員工折射出的是老闆,快手和抖音的員工氣質截然不同,源於宿華和張一鳴是完全不同的。下屬會試探領導的底線,是不是你這個領導在平時就容易飄忽不定,沒有在團隊中樹立言出必行,行必果的形象?


週末回老家,我嫂子跟我探討孩子教育問題,是很典型的“老闆式”思維,值得拿來說一說。在她看來,孩子成績不好、嘴硬叛逆、不知悔改等等一定是孩子出了問題,一切辦法要從孩子身上入手,上補習班、批評教育、軟硬兼施……這像極了老闆們的想法,團隊能力跟不上、缺乏主動思考能力、管理能力不夠,首先從提高團隊認知水平和加強團隊價值觀教育開始,邀請各種培訓機構來公司搞培訓,為員工安排各種課程。


不管是家長還是老闆,都容易自我迷失,以為自己做的努力都是為孩子好,是為了讓他們更好成長,所以當孩子沒有按照自己安排的路線前進時,會理所當然地呵斥、批評、諷刺,然後在孩子身上各種想辦法,自己則在平時刷刷手機、忙忙工作,也很少會蹲下來跟孩子好好聊聊天,問問孩子到底想要做什麼,是否需要幫助。


在企業管理中,團隊出了問題,不一定就是員工的問題,還是那句話,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只會治標不治本 ,找到疼痛的根源才能治標治本。


3


排除萬難,堅守底線


即便在管理和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艱難,作為“一把手”的老闆和父母還是要不拋棄不放棄繼續趕路,面對孩子的各種叛逆,“家長”們就沒有應對之策了嗎?當然有,八個字:排除萬難,堅守底線!

排除萬難並不難,作為一把手,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設定了一個正確的目標,不管遇到什麼問題或困難,都會迎難而上,找到最低成本的最佳解決方案。


堅守底線卻不容易,放在組織管理中,要堅守的就是制度、規則。我們都聽過“破窗效應”,簡單來說就是指一幢建築的窗戶,如果有一兩個破損但沒有被修好,會有越來越多的窗戶被破壞。破窗理論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在過馬路的時候,都在等紅燈,但只要有一個人無視紅燈,就會陸續有人跟著過去。


破窗理論的存在,正好說明了堅守制度的重要性,

在公司,如果有人犯了錯誤但是沒有被懲罰,老闆說的事情沒有兌現,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犯錯誤,也會有更多人不遵守誠信。國人到了國外也都變得遵守交通規則 ,也是因為制度的不可侵犯性。


很多老闆都會頭疼團隊的執行力問題,目標在,流程制度也有,就是執行力差,這背後其實是過程監督不到位,如何做好過程監督呢?很簡單,就是獎懲分明,以獎為主,只要有人做得稍微好點,就公開獎勵,不一定是物質上的,認可、榮譽也許更有效,示範效應形成會帶來更好的結果。


在企業管理中要堅守規則,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同樣適用,面對不給買心愛的玩具就躺在地上大哭大鬧的熊孩子,堅守住底線更重要,只要家長退一步,下一次孩子就會更加嚴重。只是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方式方法,在不傷害孩子幼小心靈的情況下堅守底線。


4


用帶孩子的心來帶團隊


帶孩子和帶團隊實在有太多相通之處,但教育孩子和管理團隊終究還是不一樣。管理團隊可以選擇放棄某一個人,但教育孩子卻不存在放棄,不管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父母都得為自己的教育結果買單;管理團隊是短期的項目,不管是工作變動還是公司消失,團隊成員之間的關係也會隨之改變,甚至彼此不再有聯繫,而孩子和父母,自從成為父母子女關係的那一天起,就註定是一輩子的時間。


反過來說,父母子女因為有著天然的血緣關係,不存在解不開的疙瘩,但在管理團隊過程中卻有可能。如果你是一個好領導,會被下屬誇讚好久,直到下一個更好的領導出現之前,但是如果你在管理過程中傷害了員工,他會記一輩子,而且每到一個公司都會以反面案例提起你,即便下一個領導更過分,他還是會說:跟我原來那個領導有一拼,都是一樣的不懂管理。


如果你是公司管理者,同時也不想被員工記一輩子,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對待你的員工,而且要用正確對待孩子的方式對待員工。


因材施教,人崗匹配。教育專家總是建議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然後放大孩子的優點或愛好,這是因材施教。在企業管理中要了解員工的特點,發揮優勢,首先要人崗匹配,如果在面試的時候就能夠充分溝通,說清楚崗位需求,瞭解員工特點,出現新人留不住的概率就會很小。


充分信任,建議而不是替他做決定。你的公司在開會時是否也有這種現象:只要老闆在,肯定是一片沉默,老闆給完指示,就散會。如果有,我猜想老闆會是個全能且很強勢的人,員工提想法老闆看不上,遇到事情自己出馬全都能搞定。這種情況,團隊慢慢就失去了表達的慾望,內心的聲音是:“老闆什麼都會,我想的老闆肯定想到了,我就聽老闆的就行”;“我說了也會被老闆pass,還不如不說,省的被罵。”想讓團隊主動思考,首先要充分信任,多聽取大家建議,就像教育孩子一樣,示弱和信任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培養自我意識的重要方式。


及時反饋。很多人沉迷於遊戲,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遊戲的世界裡能夠得到實時反饋,現實中收到及時反饋都不容易。在團隊管理中,我們總寄希望遇到自驅力特別強的團隊,但現實卻是大多數人都具備惰性,如果一項工作在一段時間內得不到有效反饋,員工很容易就會失去耐心,最終結果就是不了了之。


用帶孩子的心態和方法去帶團隊,也許你會有不同的收穫!還有兩天就過農曆新年了,舵舟祝所有讀者朋友新年快樂,萬事順意,祝福所有創業者們2020年更進一步。


排除萬難並不難,作為一把手,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