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近年来,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椎体强化技术普及之前,老年患者需忍受卧床保守治疗带来的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随着椎体强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其局麻、微创、手术时间短的优势,易于老年人接受,术后能够早日下地活动,减少了胸腰椎压缩骨折后的卧床时间,避免了许多相关并发症。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 PVA)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BFMCs)以及椎体支架椎体成形术(VBS),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四种术式均能迅速有效的缓解疼痛及稳定手术椎体。但在临床应用中,具体如何选择,笔者将部分典型病例汇报如下,以期与各位同道共同交流、探讨。

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患者70岁女性,3年前出现腰背部持续疼痛,近2个月疼痛加重并无法下地活动,就诊我科完善检查后,诊断为胸12、腰2、腰3椎体压缩骨折,腰1椎体陈旧性压缩骨折。根据Genant分型考虑均为Ⅰ度压缩骨折。VAS评分为8分。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结合患者术前CT、MRI检查,椎体压缩程度较轻,所有伤椎后壁完整,未见明显骨折线,骨水泥渗漏风险较小,所以我们决定为患者一次性同时实施4个椎体PVP以彻底治疗脊柱骨折导致的疼痛。术后患者腰部疼痛缓解明显,手术效果显著。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前X线、CT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前MRI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后X线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后CT、术后3天伤口(白色标记内)


2.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患者73岁女性,走路摔伤腰背部持续疼痛2周,无法下地活动,就诊我科完善检查后,诊断为腰1椎体压缩骨折。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伤椎中部前缘及后壁均有明显骨折线,骨水泥椎管内渗漏风险高,所以我们决定为患者实施PKP,以减少骨水泥渗漏,同时适当恢复椎体高度。术后患者腰部疼痛缓解明显,骨水泥无渗漏,手术效果显著。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前X线、CT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前MRI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中透视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后X线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后CT、术后3天伤口(白色标记内)


3.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BFMCs)治疗重度压缩骨折伴骨折不愈合

患者85岁女性,1年前出现腰背部持续疼痛,近半年疼痛加重并无法下地活动,就诊我科完善检查后,诊断为胸12椎体重度压缩骨折合并骨折不愈合(Kummell病Ⅱ期)。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前X线、CT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前MRI

根据影像学检查,椎体严重压缩,椎体后壁不完整,骨水泥渗漏压迫椎管风险极高,初步考虑应用PKP,防渗漏同时恢复椎体高度,但是胸11椎体内存在IVC真空裂隙征,裂隙征空腔周围会产生硬化带,使骨水泥向松质骨内弥散困难,此时再用球囊撑开不仅容易产生“空壳效应”使骨水泥弥散更加困难,球囊撑开过程还容易使椎体出现横向离断,也就是椎体向前方“张嘴”,反而加大了骨水泥移位脱落的风险,所以

为了防止骨水泥渗漏,同时保证骨水泥的有效弥散,适当恢复椎体高度,故决定为患者实施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BFMCs),尽可能减少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中透视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后X线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后CT


4.椎体支架(VBS)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患者66岁男性,走路摔伤腰背部持续疼痛3天,无法下地活动,诊断为腰1椎体压缩骨折。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尝试应用椎体支架进行治疗。术后止疼效果显著,目前椎体支架仍未大规模应用,长期效果还有待评价。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前X线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前MRI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中透视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术后X线、CT

笔者总结

1.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BFMCs)以及椎体支架椎体成形术(VBS)治疗OVCFs,在疼痛缓解、椎体高度恢复及Cobb角减小方面均有显著效果。

2.PKP在PVP基础上,从短期效果看,在伤椎高度恢复及骨水泥渗漏率均有优势。

3.骨填充网袋(BFMCs)实际上结合了PKP与PVP的优点,在防止骨水泥渗漏的同时,还可以保证骨水泥的有效弥散,对椎体的固定效果显著。

4.椎体支架作为一种新型椎体固定技术,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暂不建议大规模开展。


经验分享: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

张湛金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师从于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骨质疏松学组组长北京友谊医院骨科唐海教授。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联络员,山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骨科专业青年委员。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