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暖和,高温会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扩散有抑制作用吗?

共跳滴水线子


病毒也有生命、随着时间的延长也会自然终结!这就是因果关系!从古至今都瘟疫!自然界的平衡法则!人算不如天算!


尊龙13


新冠病毒确是是怕热的,不过要想用高温杀死病毒不太可能,毕竟需要达到56度,而这对于人体来说却是毁灭性的,所以不太现实。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新冠病毒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会减少,一般在10~15度的时候,新冠病毒的存活时间为240分钟,也就是4个小时,而达到25度的时候,新冠病毒的存活时间为2~10分钟,当然随着温度的升高,新冠病毒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也会越短,那么对于疫情的扩散当然也就能起到更好的抑制作用。

不过,因为新冠病毒属于比较爱耍流氓的病毒,在疫情发生的这一两个月中,也有多番的变化,所以等到天气暖和的时候,目前也不能完全确定,病毒是不是还以发生一些变化,如果病毒还像之前综合统计过的状态,那么随着天气炎热,病毒的活性、传染力也一定是越来越弱的,疫情控制起来也就更容易来,并且给疫苗的研制提供充足的时间。


对于新冠病毒的控制来说,目前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哪怕温度已经逐渐回升,还是要以预防为主,特别是已经复工的人,聚集的时候,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要做好自我保护措施,办公室中一定要戴好口罩,及时消毒。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天气渐渐暖和,高温会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扩散有抑制作用吗?

说起2003年那场爆发在广州的非典疫情,恐怕不少人还是心有余悸。非典病毒和新冠病毒同样属于冠状病毒,无论是习性还是特点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非典病毒自从2002年12月份开始肆虐,一直持续到了2003年的6月份。在那场艰难的战斗中,其实最后并不是我们研发出了特效药物,或者是有疫苗成功上市打败了病毒,而是天气帮了我们大忙。

钟南山院士回忆起这场疫情,也是表示病毒到了6月份就开始消退了,并非是我们人类战胜了它。在进入夏季之后,由于气温急剧上升,非典病毒也就迅速衰弱了下去,在6月份便在全国范围内消失了。可以说,在当年应对非典的战斗中,天气回暖给了病毒致命一击。

17年后,不知从何而来的病毒再次开始肆虐,经历过天时帮助的人们不免会再次升起侥幸心理,非典病毒在夏季消失,新冠病毒也会在夏季消失吗?对于这个问题,一开始也寄托了无数科学家的希望。若是在夏季病毒就会消散,那么一切都将会迎刃而解。

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新冠病毒到了夏季会自行消失。而这番发言就像是一盆冷水直接浇到了部分无力对抗疫情的国家中。

眼下北半球疫情严重,无论是中国、韩国、意大利、伊朗还是法国、德国,确诊人数均在上升。虽然南半球情况较为理想,但南半球国家较少,因此很难据此来佐证新冠病毒会在夏季同样消失。

还有一个更为不幸的假设,若是北半球进入夏季后,病毒在南半球肆虐又该怎么办?

因此,想要等熬到夏季,靠着高温天气来抑制病毒传播的想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出现疫情的国家应该及时进行防控,这才是控制疫情最为可靠的方式。


乐在三农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怕高温的,在高温的条件下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即便是所有的病毒都是怕高温的,比如去年比较流行的非洲猪瘟,一旦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比较活跃,如果温度过高就会使得这种现象大幅度的减少。再比如2003年的非典,起初在春季温度相对适宜,使得非典比较流行,一旦到入7月份以后,温度不断的上升使得非典疫情不管自销。

新型冠状病毒最活跃的温度为零下25度到5度,这个时间也是最稳定的状态,而且感染也是最厉害的时候,但温度逐渐的上升其活动能力相对就差一些。比如在10~15度存活的时间为240分钟,25度存活的时间为2~30分钟。所以随着天气温度不断的变暖,对于冠状病毒的活动能力就越来越差,感染人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差了,对于疫情防控是非常有好处的。

明天是我国农历二月二,在我国有一种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而且还有农村炒虫子的习俗,这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兆头。明天的温度应该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有绝对好的抑制作用。但是尽管目前温度有所上升,可是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现在的病毒是非常厉害的,有可能在某种条件下会导致基因变异,那样感染的人的几率更大。所以出门一定戴口罩,回家一定勤勤洗手,做好个人的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防控一群最好的方式。


总之,从目前有些地方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抬头的趋势,所以大家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做好疫情防控的自我保护措施。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更是对家人和社会的负责。尤其是现在日 本、韩国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疫情的爆发,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一定要小心疫情的防控工作,不要大意失荆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导致前功尽弃。


宗元三农堂


天气浇浇暖和,高温会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扩散有抑制作用吗?


今天已经进入农历的二月了,明天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了。这一天天的气温在升高了,天渐渐暖和了,我们也要开始减衣了,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增减及时,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天天气变化快,还是捂捂比较好。

高温理论上会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扩散有抑制作用,但是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抑制作用有多大,专家也说过,当温度在53℃时,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可以杀灭新冠肺炎病毒,但是,我们有这么高的气温吗?如果有,也不适合我们居住啊,所以靠升温来抑制新冠病毒是不可靠的。



新冠肺炎病毒是怕热不怕冷,天气回暖,气温升高在能起到抑制扩散的作用,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好不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特殊时期还是居家隔离比较保稳。

气温升高了,我们也要注意个人身体健康,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不要出现感冒发烧了,春天是流感高发期,我们要注意保暖,注意身体健康。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三农小黄鸭


许多病毒都具有季节性,像流感和感冒病毒往往在冬季到达传染的高峰期,然后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逐渐消失。当年非典事件,是由SARA冠状病毒引起的,专家们认为该病毒具有季节性,气候变暖对其传播有抑制性,到了四五月份病毒逐渐减少。那么,温暖的气候对新型冠状病毒同样也有抑制作用吗?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病毒学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李岩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被发现还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针对此病毒的研究刚刚开展,病毒会不会因为温度升高失去活性,科学上还没有结论。

我们来看两个省份的疫情情况,分别是海南省和辽宁省。海南是我国最南边的省份,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年均气温为 23.8℃,气温最低的月份为1至2月,平均气温是18℃。目前,海南共确诊病例168例,其中三亚54例,海口39例。我们再来看看辽宁省,该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现在的气温在-7℃-6℃之间。但是,辽宁省总确诊病例少于海南,共121例,其中沈阳28例,大连19例。

所以,目前还无法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是否会受到气温升高的影响。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戴口罩、减少面对面接触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当下,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于气温升高,而是要对政府有绝对的信心。最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胜利在向我们招手。但是,现在还不是松懈的时候,有些人已经摘去了口罩,去景区旅游,聚会、扎推聊天等等,这都对疫情防控非常不利。昨天,湖北以外地区出现反弹式增长。

这么多天都过来了,大家再坚持坚持,一定不能让之前的付出都功亏一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相信在政府的指挥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有新冠肺炎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黄志艳大夫


更多农业养殖知识和种植技术,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三农知识。

今天是2020年2月24日,也是咱们常说的二月二“龙抬头”,马上接近了3月,天气也是变得比较暖和起来了,对于说今年过完春节后,这段时间里过得也是比较慢的,毕竟今年的疫情造成了我们出行上受到了影响,很多人在家里都是没法出来,也都是因为这个疫情闹的,对于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是闹的比较厉害,那么对于我国的多方面也是受到了影响,不过在咱们大家众志成城的抗击下,目前的疫情也是得到了改善,也是到了最后的关键时期,那么天气暖和起来了,高温会对新冠肺炎的病毒扩散进行抑制吗?

要说今年的名词那就是“新冠肺炎”了,这个是一种传染性比较强的传染病,对于平时的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由于这种病毒也是首次在我国出现,对于治疗新冠肺炎来说,还是没有专门的特效药,所以目前我国对于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和疫苗等都是在进行研制,不过我国的科研人员对于新冠肺炎的病毒已经提取出了毒株,也是在加急的进行研制,不过前几天的突然出现降温,很多人对于此次的降温,觉得降温是会对新冠肺炎的病毒造成伤害,所以很多人认为降温了,病毒就会被杀灭,难道事实是这样的吗?

这里就是一个误区,新冠肺炎病毒和非典病毒一样,都是属于怕高温的病毒,对于高温来说,该病毒存活的时间也是比较短的,但是对于低温来说,病毒还是比较活跃的,在检测上来看,温度在25度以上,病毒可以存活的时间在2个小时以内,所以说,温度越高的话,病毒的存活能力就越差,其次对于使用酒精,次氯酸等强酸性的消毒液都是可以杀灭病毒的,所以说,新冠肺炎我们在预防上,只要是勤通风,勤洗手,勤消毒的话,都是预防这种病毒的侵害的。


三农堂广讯


这场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因为不是简单的炎症吃点药就好了,而是一种新型从没发现的病毒感染,最可怕的是目前暂时没有对症特效药,记得2003年非典时期,那个病毒就怕高温及紫外线,那新冠肺炎病毒是不是会在高温中自动死亡呢?下面我们一起研究下。


疫情持续一月有余了,眼瞅着二月进入尾声,雨水天气也已经过去,白天逐渐变长,温度逐渐升高,老百姓也要春耕春种,打工也要奔赴外地,期盼着这病毒在这烟花烂漫的三月消失的无影无踪, 那这种病毒对温度适应如何呢?据专家介绍,新型冠状病毒它是一种囊膜性病毒,对体外环境极不适应,在56℃环境中不到半小时就死掉,可以说环境耐力很差,但是环境里面会有一些活体细胞,病毒在活体细胞中存活时间会变长。这就是说,在低于56℃环境中,它有可能持续变种分裂寄生,所以新冠肺炎病毒致死的临界温度是56℃。


话又说过来,全世界估计除了印度在夏季能达到56℃外,其他国家应该都不会达到这个温度,尤其我国气候四季分明,温度绝对达不到,且病毒不怕寒冷,这也是实验室存活病毒低温封冻的原因,目前解决病毒的方法仍是隔离为主,早发现早治疗,杜绝二次传染源,尤其不要聚集活动,减少发病机率。

综上,疫情发展到了今天,在我国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但仍要保持警惕之心,提防二次传染,日常保持居住、工作清洁,加强身体锻炼,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怕它也不传谣,一起共度难关,想借助天气变暖抑制病毒扩散也不实际,不如增加自身免疫力更实际。


田园小哥


能起一定作用,泰国、新加坡温度就很高,病毒一样传播迅速。因此,不能大意,防疫切不可松懈

随着确诊病例的减少,北京一些人认为疫情已得到控制,觉得外出问题不大了,非也!

春运保守计算超过一千万人离开北京、又返回北京,全世界恐怕再没有哪个城市有这种候鸟现象。这个基数巨大,不可能统计到每个人去过哪里、和谁接触过,加之个体诚信缺失,所以“绝无可能”挡住感染者进入北京。

历史教训,2003年SARS是在南方爆发约两个月后,在北京大爆发。4月份广州疫情已经基本平静,而北京才开始。

气候温度湿度是重要原因,3-4月份北京气候略转暖,近似于南方12-1月温度湿度,给病毒提供了温床环境。

所以,未来1-2个月,北京人民须死守严防!不可大意啊。

请转告家中老人,及身边盲目乐观人群,他们可能只看电视新闻。武汉控制住,不等于北京已控制住。

请不要外出散步,两天去趟超市!



经济信息速递


天气渐渐暖和,高温会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扩散有抑制作用吗?

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它是有一定条件的,它喜欢在中性温度和相关的湿度情况下传染能力是最强的,比如它在南方地区它的活动能力就强,传染率就高。再加上南方湿度也比较大一些,所以它传染的人数就比较多,因为南方在冬季和春天温度是比较暖和的,又不太冷又不太热。

我这里说的高温,是指80度100度以上的水里面或者是火炉,高压灭菌器里面的温度,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我们人生活中的温度,在空气中的温度最高达到30多度到40度,这样的温度是灭不了病菌的,所以说我们生活在地表面的温度,是抑制不了病毒传染的。所以说我们不能放松警惕性。万万不可大意,对疫情的防控和治疗。只有把疫情彻底的消灭,这才是我们的胜利。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