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神星:巨型全金属小行星,价值连城。


灵神星。由意大利天文学家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在1852年3月17日发现的总计第5颗小行星,编号为小行星16号。并以《希腊神话》灵魂女神普绪喀(灵魂的化身)而命名。其质量估计占所有小行星带天体的0.6%。


灵神星:巨型全金属小行星,价值连城。

图1:灵神星表面


借助于地面观测手段,显示灵神星是一颗完全由铁和镍等金属构成的小行星,像一个天体裸露的金属核心,与其他M型小行星不同的是,表面无水或含水的矿物质存在。灵神星不属于任何的小行星家族。它的形状大约是个椭球体,在10°误差的范围内,其极点的黄道坐标为黄纬(β)-9°, 黄经(λ)35°或是黄纬-2°,轴倾角为95°。灵神星的相对体积足够大,因此,可以利用它对其它小行星的摄动来计算出灵神星的质量。灵神星拥有30–40%的多孔状表面。


灵神星:巨型全金属小行星,价值连城。

意向图


灵神星不仅仅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小行星,也是"怪石嶙峋似犬牙"最丑的小行星。它不同于其他石质或冰质天体,富含矿物质资源, 据推测,95%以上都是由铁、镍、金、铂、铜等金属构成,尤其是贵重金属金、铂的存在大大提升了自身的价值。

灵神星最重要的价值。它的形状和构成与太阳系的早期时代类似,其构成元素与地球地核中存在的元素相同。不能不使人类联想到灵神星与地球有某种程度的缘分。有人认为,形成灵神星的那次撞击可能创造了地球。


灵神星:巨型全金属小行星,价值连城。

想象图2


直径约241公里的灵神星,如果是某大星体的核心残余,则可以推测,在相同的轨道上可能还有类似的其他小行星,因为在太阳系的早期,星体碰撞后的残余不只一颗,其余的颗粒只是轨道被改变或者被其它残余碰撞成碎片。这些碎片或颗粒是否存在,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灵神星:巨型全金属小行星,价值连城。

意向图2


灵神星有着诱人的研究价值,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目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不久宣布,对灵神星展开探索的任务已进入最后设计和制造阶段,目标锁定在2022年年底前发射探测器,在2026年前抵达。这是人类首次探索一颗金属天体,探测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该行星的构成,对研究太阳系的早期情况有重要意义。


灵神星:巨型全金属小行星,价值连城。

小行星带


灵神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绕太阳运行。探测飞船在2023年飞掠火星后,拟于2026年1月31日抵达灵神星。发回来的照片将为太阳系遥远的过去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例如,是否为一颗早期原行星裸露的核心,确定它的年龄,确定它与地球核心形成是否相似,它的表面形状等。据NASA资料显示,探测主要借助于三种科学仪器,磁力计多光谱成像仪、伽玛射线和中子光谱仪。得到的信息利用"深空光通信"新型复杂激光通信技术发回地球表面。

总之,研究灵神星为人类弄清太阳系形成、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形成、太阳系的演化、太阳系孕育生命之迷、太阳系的未来等提供珍贵的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