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吕后杀刘邦多位皇子,为什么刘恒继承皇位,当了汉文帝?

大马哈鱼12


代王刘恒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功臣集团和吕氏集团斗争的结果。等到吕后去世后,功臣集团诛杀吕氏集团。在这种背景下,功臣集团需要新即位的皇帝,首先能保证上台后不清算,其次是实权仍旧掌握在功臣集团手中。

当对比了刘邦后代之后,只有代王刘恒最符合这个条件。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之所以拥立汉文帝,当初可不是安的什么好心。

吕后对功臣集团的清醒认识

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吕后及其娘家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核心班底亦不可小觑。等到刘邦想要废掉太子刘盈时,忌惮于吕氏的力量而没有轻举妄动。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见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

韩信、彭越之死,都和吕后密切相关。所以,吕后绝不是善男信女,她在刘邦死后,害怕柔弱的儿子无法驾驭众多功臣,曾想对功臣集团一网打尽。吕后先秘不发丧,和幸臣审食其商议对功臣一网打尽。

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北面为臣,心常鞅鞅,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审食其只是讨得吕后欢心,本身是没有什么主意的,自然对吕后的安排没有意见。但刘邦驾崩的消息还是透露出来,功臣集团开始积极自救。将军郦商被派去找审食其,对他进行游说。

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畔,诸侯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审食其把这番话又对吕后说了一遍,这才打消了吕后的想法。但吕后这个念头就永远消失了吗?并没有!一直到吕后去世,她都对功臣集团有着很深的提防。

七月中,高后病甚……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由此可见,吕后对功臣集团从未放心过。她之所以暂时放弃对付功臣集团,是因为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暂时表示了屈服,吕后便专心对付起她更忌惮的敌人。

吕后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功臣集团

吕后称制后,想封吕氏家族的人为王,可是碍于刘邦的规定,吕后便开始对功臣集团展开了试探。陈平、周勃很聪明,对此很“愉快地”同意了。

(吕后)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功臣集团之所以这么痛快,一方面是迫于吕后的淫威,一方面是因为利益受损最大的是刘氏诸王,功臣集团还是次要受损方。果然,吕后一边大力分封吕氏子弟为王,一边打击、杀害刘姓诸王。

赵王刘如意被吕后毒死,戚夫人被做成“人彘”。齐悼惠王差点也被毒死,最终是巴结了吕后的女儿才躲过一劫。赵王刘友被活活饿死,梁王刘恢自杀上吊。燕灵王刘建死后,吕后杀死了他的儿子,除掉了刘建的封国。

所以,刘氏诸王,相当于替功臣集团承受了吕后的打击。只有一向老实的刘恒母子,甘心呆在寒冷的代地,才算躲过一劫。只不过刘姓诸侯王还没被清算干净,吕后已经去世,给了功臣集团和刘姓诸侯王翻身的机会。

弱小的刘恒反而具有了最大优势

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和陈平、周勃商议,要诛杀吕氏集团。此时的齐王,是刘章、刘兴居的哥哥,兄弟几人打算里应外合,把皇帝之位收入囊中。但功臣集团显然有自己另外的打算,齐王的打算最终落空了。

灌婴将兵到了荥阳,阻住齐王的西进之路。而周勃等人,趁机控制了皇宫禁卫后,对吕氏集团展开了大清洗。但此时的小皇帝还在,他是孝惠帝的儿子,吕后的孙子。功臣集团自然不能留下这个隐患,一旦小皇帝成长起来为吕氏报仇时,这些功臣集团自然会受到清洗。

在整个过程中,齐王及他的两个弟弟出力最大,而且他们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后代,继承皇位更是理所当然,但这却不符合功臣集团利益最大话。

功臣集团的核心诉求可归纳为两点,首先新皇帝绝对不能是和吕氏沾边,自然也就不会对功臣集团进行清洗;其次,新皇帝最好不强势,使得国家大权仍旧能够掌握在功臣集团手中。从这两个核心点出发,功臣集团展开了如下神操作。

第一,首先排除了齐王为新皇帝的建议。给出的理由是齐王的舅舅是个大恶人。如果齐王即位,就会产生第二个吕后。于是派出齐王弟弟刘章,前去劝自己哥哥退兵。

遣朱虚侯章以诛诸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灌婴兵亦罢荥阳而归。

淮南王刘长是刘邦的小儿子,也以同样的理由被功臣集团排除。

第二,一直默默居住在代地,且没有自己势力的代王刘恒,进入了功臣集团的视线。

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

而所谓的“薄氏谨良”,指的是刘恒的舅舅薄昭在朝中没有势力,可以任意功臣集团拿捏。刘恒这个原本最大的弱点,此刻却成了他最大的优点,最符合功臣集团的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刘恒被拥护为皇帝。而刘恒的反应呢,首先怀疑这是否是个阴谋,辞谢了多次,后又让人占卜,占卜完还不放心,刘恒又派出自己舅舅薄昭前去面见周勃。刘恒的这种反应,是一个政客的成熟表现。

但刘恒在进入皇宫的时候,却被宫卫拦了下来,刘恒无法进入皇宫。最后还是请来周勃,刘恒才得以进入。这就是功臣集团给刘恒的无声警告,所以汉文帝进入皇宫后,连夜让自己心腹接管了皇宫警卫,而且当夜就发出诏书,给功臣集团诛杀吕氏集团定下了性质。

于是夜下诏书曰:“间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

刘恒连夜肯定功臣集团诛杀吕氏的正义性,之所以如此急迫,就是在担心功臣集团会对他不利。

第三,功臣集团在刘恒进入皇宫的当晚,把少帝以及汉惠帝的几个儿子,全部杀掉。对外宣称这些人都不是刘家人,“皆非真孝惠子也”。功臣集团心够狠、手够辣,坚决不留一丝隐患。此后汉文帝四个儿子先后离奇死亡,很可能也是因为他们的母亲是吕氏宗族的女子。

吕后的心有多狠,功臣集团的心有多黑,便在整个斗争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代王刘恒,却是在他们的斗争中捡了一个便宜,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汉文帝根基毕竟浅薄,这也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对于功臣、刘姓诸侯王一直不敢大力打击的原因。“七国之乱”之所以爆发,就是许多诸侯王对汉景帝并不服气。

一直等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皇帝的宝座才算坐踏实。汉武帝经过一系列改革后,把功臣集团、诸侯王手中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而这,距离汉文帝登基已过去了四五十年。

综上所述,汉文帝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汉初功臣集团和吕氏集团斗争的结果。而当初功臣集团的目的也实现了大部分,得以长期把持朝政。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算计是如何精道,得以把持权力四五十年。


北辰飞雪


刘邦一共有8个儿子:

  1. 皇长子刘肥,生母是曹姬,也就是刘邦最初的那个女人。皇次子也就是皇太子刘盈,生母是吕后,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
  2. 皇三子刘如意,生母是刘邦最爱的女人戚夫人。皇四子刘恒,生母是最不受刘邦待见的薄姬,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3. 皇五子刘恢,母亲不知道是谁。皇六子刘友,生母也不知道是谁。看来刘邦还是挺糊涂的,这么重要的信息都没有记录。
  4. 皇七子刘长,母亲赵姬,原本是赵王刘敖的小妾,后来被刘邦给接手了。皇八子刘建,生母也不清楚是谁。

我很难理解,作为皇子的母亲,在历史上居然一点记录都没有,这难道不奇怪吗?最可能的情况就是,有人故意抹杀了这些人的存在。刘邦的这8个儿子,吕后害死了好几个,为何最后皇四子刘恒能够顺利登基呢?

01吕后害死了刘如意、刘盈、刘恢、刘友,包括刘建的儿子。

吕后歹毒,可是不能说她害死了刘邦所有儿子,不过为了权力她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相继害死这些皇子,也是吕后政治手段的体现。

  1. 第一,吕后将刘如意毒死。在戚夫人的支持下,刘如意一度想要跟汉惠帝刘盈争夺继承权,结果吕后想了个办法将刘如意召进宫给毒死了。
  2. 第二,吕后吓死了自己的儿子刘盈。刘盈是吕后所生,可是吕后一点不怜惜自己的儿子。她将刘盈的外甥女嫁给刘盈,又带着刘盈去看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结果把儿子给吓死了。
  3. 第三,吕后逼刘恢娶了侄子吕产的女儿。结果吕产的女儿将刘恢最爱的女人给毒死了,刘恢抑郁之下,选择自杀殉情。吕后愤愤不平,撤销了他的世袭爵位。
  4. 第四,吕后将刘友幽禁而死。刘友娶了吕家的女子以后,并不宠幸她,结果她前去吕后那里告密。
    吕后大怒之下,将刘友抓到了皇宫,幽禁了起来不给吃的,最终将他活活饿死了。
  5. 第五,吕后并没有杀害刘建,刘建被封为燕王,15年都没出事,可见有多小心,结果他英年早逝,吕后得知他有一个儿子,为了除掉他的诸侯国,吕后派人杀了他唯一的儿子。

由此可见,刘邦的8个儿子当中,就有5个儿子的死,都跟吕后脱不了干系。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呢?

皇长子刘肥,第一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主动将自己的大量封地给了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这才逃过一劫。

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卫国守之,不得食。其群臣或窃馈之,辄捕论之。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史记》

皇七子刘长的生母赵姬早逝,他是被吕后抚养长大的,所以能够躲过一劫。剩下的皇四子刘恒,又是为什么能够躲过一劫呢?

02刘恒和母亲薄姬都太低调,所以能够躲过一劫。

在汉高帝刘邦的8个儿子里,最低调的肯定是刘恒。刘恒之所以如此低调,那是因为他有一个十分低调的母亲。

薄姬到底有多低调呢?她刚被刘邦看中的时候,一直都没有被宠幸。所以就傻傻地等着,最后还是在好友的介绍下,刘邦才想起来自己曾经抢来过这么一个女子。

于是刘邦和薄姬就好了一个晚上,没想到就这么一个晚上,薄姬便怀上了刘恒。从这以后,刘邦就再也没有正眼看过薄姬一眼。

汉王坐河南宫成皋台,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闻之,问其故,两人具以实告汉王。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姬希见高祖。---《史记》

也就是说,薄姬压根就不受宠。有了一个儿子作为寄托,生性冷淡的薄姬,就更加不愿意跟其他女人一样去邀宠了。

所以薄姬带着刘恒,在后宫过了几年小日子。等到刘恒8岁的时候,刘邦将他封为了代王,可惜薄姬不能跟随一同前往。

吕后上台以后,做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她不仅将薄姬安然送到代地和儿子刘恒团聚,而且丝毫加害刘恒的事情都没有做过,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可能。

  1. 第一,吕后觉得薄姬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吕后苦命大家都是清楚的,自己嫁给了比自己大15岁的老头子,还要操持家务多年,差点被杀多次结果戚夫人要跟她争抢未来。她在薄姬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2. 第二,吕后认为薄姬丝毫没有威胁。吕后不是什么杀人狂魔,什么人该杀,什么人不该杀,她心里是清楚的。所以吕后当然不会杀害薄姬。
  3. 第三,刘恒极有可能娶了吕家的女子。刘邦的几个儿子基本都有跟吕家结亲的事情,可是刘恒却一点记录都没有,这不科学。

刘恒在窦漪房之前,还有一位原配夫人,但是到底是谁,史书上没有记录,我认为极有可能就是吕后的侄女之类的人。有了这层关系,相当于是保护伞一样。

03刘恒能够登基,那也是因为他低调的可怕。

吕家女婿的保护伞,用得好就能保命,用不好可能会害了自己。刘恒有了这一保护伞,在吕后当政的时候,他便能够存活下来。

他与代王后还生了4个儿子,不过很奇怪的是,这4个儿子在刘恒登基两个月的时间里,全部夭折,这难道很巧合?联想到代王后连个名字都没有,这4个儿子连个追封也没有,可见事有蹊跷。

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史记》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刘恒上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要摈弃所有跟吕家的关系。刘邦的几个儿子没有哪个跟吕家一点关系都没有,刘恒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不会威胁到周勃、陈平这些反对吕后的人。

而当时代王后已经早逝,唯一留在世上的,那就是她的四个儿子。联想到汉惠帝刘盈的那些儿子,全部被陈平周勃杀害,我们不难猜到,刘恒这几个儿子的下场。

刘恒低调,且明白事情可大可小,吕家的血脉留在世上,也许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为此刘恒只能选择按照陈平他们说的去做。

总结:刘恒上台并不容易,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陈平周勃当时掌控汉朝中央大权,他们想要立谁为天子,真的只是一句话的事情。果真如史记上记载的那样,刘恒有那么牛气的话,可能早就被陈平周勃给拿下了。

写史书当然会美化一些事情。太史公那么写,不仅可以描绘出陈平周勃忠臣良将的形象,也能够将汉文帝贤君的模样刻画出来。

如果真的把人间的丑陋都记载下来,或许这本书也不会流传到后世了。毕竟那些丑陋的手段,后世哪个君王不想着偷偷用呢?

你若是真的以为《史记》的流传是一个偶然的话,这就好比你觉得演员不通过导演,擅自加戏,居然成为了经典是真的一样。


江湖小晓生


刘恒是刘邦与薄姬所生的儿子,排行第四。在高祖十一年时,刘恒被册封为代王,当时代国与匈奴相邻,坐阵代国抵御匈奴入侵。而薄姬不受刘邦宠爱,跟随儿子刘恒居住代国。躲过了吕后的残害。

刘邦死后,刘盈继承皇位,但是他生性懦弱。吕后成了大汉王朝的实际掌权人。大肆迫害刘氏子弟,全力加封吕氏宗人,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刘如意、刘友、刘恢等先后遭吕后毒手,最后刘邦的儿子只剩下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那为什么刘恒能继承皇帝呢?

一、符合功臣集团的利益

吕后死后,大汉朝引发了一场血腥的宫廷斗争。功臣集团联合刘氏宗室诛灭吕后宗室,而吕后所立的少年弘,以非刘代了嗣而被废杀。国不可一日无君。那么由谁来继承皇位,成了大汉朝的头顶大事。当时备选的人员有齐王刘襄、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

功臣集团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大臣,同意拥戴代王刘恒。“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

朝臣中大臣最后决定拥立刘恒为帝,主要是因为刘恒势单力薄,其母亲薄姬的娘家人没有在朝为官,根基浅薄,对功臣集团不会造成威胁,反而需要功臣集团的拥护才能巩固皇权。

功臣集团最终只得选择在朝势单力薄的代王刘恒来继承皇位,刚继位的刘恒还需功臣的支持,才能巩固皇权的统治。

按照礼制,无缘皇位的刘恒,时来运转,捡得了一个大便宜,被朝臣拥立为帝。就是以后来的汉文帝。

二、刘襄与刘长作为侯选人,与功臣集团利益相冲突

齐王刘襄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儿子,按照汉朝立长不立幼的皇位继承制度,他完全有资格继承皇位,再加上在诛杀吕氏宗室时,立下了大功。主要是刘襄母亲家的势力强大,有威胁到功臣集团的利益。

朝中大臣有人说:“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门,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功臣集团一方面担心淮南王刘长成了皇帝会伺机报复,必然对他们的利益和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

因为“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淮南王刘长与吕后还是有着一定的感情,“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因此刘长这个皇位的候选人被功臣集团否决了。

齐王刘襄与淮南王刘长被否定后,只有高帝的儿子代王刘恒来继承皇位。刘邦在建国时就明确规定“非刘姓不得封王”,外姓的人员更加没有机会。

功臣集团最终只得选择在朝势单力薄的代王刘恒来继承皇位,刚继位的刘恒还需功臣的支持,才能巩固皇权的统治。

按照礼制,无缘皇位的刘恒,时来运转,捡得了一个大便宜,被朝臣拥立为帝。就是以后来的汉文帝。

当时大汉朝功臣以陈平,周勃为首,经过了吕后专权后,对朝臣与刘氏宗室都产生极大的恐惧。三位候选人中只有刘恒继承皇位,最适合功臣集团与刘氏宗室共同的利益,刘恒与其母亲薄姬在朝中无根基,威信自然没有树立,那功臣集团的利益没有造成损害,互相利用和配合,才是当时汉朝的时局。


史学长空


就是因为汉文帝势力单薄。

周勃:

陈平:

吕后死,周勃刘平立即起兵,联合汉室最大的齐王系等宗室歼灭诸吕势力,后面当然就要讨论谁能够继承皇位。

不过,朱虚侯刘章等齐王系宗室在政变过程中表现得很残酷无情,周勃陈平觉得齐王系不是好的皇帝选择,所以整个西汉勋贵列侯阶层共同商议,势力单薄也几乎没有外戚力量支持的代王就是最好的人选。当然,周勃其实也看走了眼。他不知道,自己的后代会被代王的子孙弄得很惨。

公元前180年,大臣们迎立代王,残忍杀害后少帝三兄弟,拥戴代王为皇帝,也就是汉文帝刘桓。


四川達州


刘恒一个没有根基,平日不显山露水的汉室边缘子弟,能够波澜无惊的当上皇帝,可以说是汉朝第一“捡漏王”了。而其之所以可以躲过吕后外戚势利的屠刀,并且可以在诸多刘氏子弟中最终笑到最后,可凭的不单单是运气好,而正是那些正常时期的劣势变成了非常时期的优势。

出身不高,母亲不受待见,因祸得福

众所周知,刘邦最宠幸的是年轻貌美的戚夫人,而后宫一手遮天的是吕后。刘恒的母亲薄姬由于原先是魏王豹的妃子,后来作为“战利品”被刘邦收入后宫,由于和刘邦没有感情基础,就很不受皇帝宠幸。母凭子贵,反之亦然,连带着,刘恒也不受待见。在刘恒八岁的时候就被草率的封为代王,母子二人一同被“打包”出长安,到贫苦的属地就藩。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早早就远离了朝堂上诸吕外戚集团和刘家及功臣集团的斗争风暴,当刘邦驾崩后,吕家把屠刀挥向刘家实权派人物的时候,他却因为微不足道,并且在代国低调做人且老实听话,最终等到了胜利的那一天,因祸得福。

没有实力,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政治资本

在代国的老实听话和最终登基称帝之间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在吕氏集团土崩瓦解之后,这些诛灭诸吕的功臣,任然得遵循当年的“白马之盟”。必须推举一个刘家人出来当皇帝,而此时并非没有皇帝,这个存在感比较低的皇帝是吕后的孙子刘弘。但由于其也算是吕氏集团的人,诛灭诸吕的刘氏宗亲和功臣集团怕未来得到清算,拒不承认这个皇帝的合法地位。而现在这小皇帝也是光杆司令,只能乖乖听话。

国不可一日无君,选择新的继承人成了帝国最迫切的事情。而这个皇帝的选择又成了朝堂上一场新的博弈。本来从这次诛灭吕氏集团的功劳上来算,刘章和其兄长刘襄居功至伟。但两人居功自傲,飞扬跋扈。大家对其实力和态度很是忌惮。功臣们和刘家人各怀鬼胎,都忌惮这兄弟二人的实力,而且他们当年和吕家的关系也是不清不楚,所以他们很快就被踢出局。一来二往,相互试探之下,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达成了共识:必须找一个没什么实力的政治小白。今后其在朝堂之上想要发号施令必须仰仗我等。

谁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在诸公寻寻觅觅之下,平时无人问津的代王刘恒闪亮登场了。他低微的出身,势利的卑微,在朝堂上毫无根基等一系列劣势完美符合了双方妥协的条件。就这样,他得以重返长安,登基为帝。更是奇迹般的没有沦为朝堂上的“傀儡”,反而开创了“文景之治”,让国家可以修生养息,成为汉朝的第一个“治世”。

好的历史不会死去,我是“好史不死”,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转发+关注


好史不死


导语:

这个题目,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 吕稚为什么没有杀刘恒?

二 刘恒为什么能当皇帝?

我是三少,为你答疑。

深宫活命的哲学

皇宫的荣华富贵,要想长期拥有,那得有命享受才行,这个是硬道理。在明争暗斗,腥风血雨的深宫里,没有自己的活命哲学,皇宫的人生就是水深火热!

活命哲学是什么呢?审视世度,低调地生活!

吕稚,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为人有谋略,却并不是一个有杀人嗜好的变态狂!那些不听她的话,与她对着干,对于吕稚和吕氏利益有损害的,自然会成为吕稚的刀下之鬼。

你看戚夫人,在刘邦在世的时候,活的多滋润呀!结发之妻都呆到一边去了,独独宠爱戚夫人!戚夫人还利用刘邦的宠爱,企图更换太子!

这些都触及了吕稚最根本的利益,在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戚夫人失去了唯一的保护伞,她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刘友是刘邦的第七子,他娶的妻子是吕后娘家的侄女。偏偏刘友不喜欢吕稚的侄女,而宠爱其他的姬妾,心生嫉妒的侄女便添油加醋地向吕稚哭述。

结果呢,吕稚就饿死了这个不听话的刘友。

活下来的老大刘肥和老四刘恒

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在吕稚嫁给刘邦的时候,刘肥就存在了。只不过,刘肥的母亲曹氏是刘邦年轻风流时的情人。

刘邦登基之后分封诸侯,长子刘肥的封地在齐国,统辖73城,是西汉最大的诸侯国。这一切无疑在吕稚的心里扎了根刺。

惠帝二年,在一次宴会上,因为座位的问题,刘肥惹得吕稚不高兴,吕稚动了杀机。后来,刘肥将自己的城阳郡献给了吕后,又尊奉自己的妹妹鲁阳公主为王太后。如此这般的示弱,以表示自己没有谋反之心,吕稚才留下了刘肥的一条命,最后得以善终。

在刘邦的儿子里,刘恒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他的母亲薄姬,更是早就被刘邦忘到天涯海角去了。

薄姬,本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妾室。

刘邦打败魏国后,薄姬和许多魏国的宫女一起被召入汉宫,一年多没见过刘邦的面。后来刘邦发善心宠幸了薄姬,薄姬因此怀上了儿子刘恒。刘恒出生之后,母子俩就被刘邦遗忘了。

在皇帝都不待见的日子里,母子俩在深宫默默地活着。因为没有庇佑,薄姬在刘恒年幼始就教育他,为人要本分,不要惹事生非。

也许,薄姬的个性本来就不张扬,不强势,更没有什么地位。既然刘邦不喜欢她,她也很少见到刘邦,更不会折腾些什么引起刘邦的注意。她甘愿守着自己的儿子,过着平淡的生活。

在刘恒8岁的时候,他被封为代王。

再后来,刘邦去世,吕稚掌权,她并没有把毒辣的爪子伸向薄姬母子。也许,与世无争的母子,对吕稚没有丝毫的威胁。又或许,在孤单寂寞的薄姬身上,吕稚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被刘邦冷落的身影。

总之,薄姬母子很幸运,能够成为吕稚的漏网之鱼。

当然活下来的还有老七刘长,吕稚的养子。

吕稚,让大臣看到了外戚专制的可怕。外戚的弱势,是刘恒当上皇帝的前提条件。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吕稚能够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还有后期的临朝天下,除了吕稚本人有智慧有谋略外,她的娘家还是很有来头的。

吕稚的哥哥吕泽,在汉朝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司马迁说:吕泽"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就是对吕泽的肯定。在很多战争包括楚汉战争中,吕泽都是带兵打仗,冲锋陷阵。

当年,刘邦兵败彭城,是吕泽在后方为刘邦驻守了一小片阵地,为打了败仗的刘邦迅速调整队伍的状态赢得了基础。可以说,在彭城没有吕泽的帮助,刘邦在那一战很难打赢。

吕泽作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和汉军中的很多大将如陈豨、靳歙、丁复、傅宽等和吕泽都有很深的过往。虽然吕泽早逝,但他的影响还在,这给吕稚精心培养吕氏集团,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后来,吕稚掌权,大封吕氏娘家人,吕家人称王者达30多人,她终于培植起了一个庞大的吕氏外戚集团, 因此激化了汉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矛盾!

所以,当吕稚去世,吕氏外戚集团流血牺牲。陈平周勃等掌控着汉朝中央大权,他们需要的汉朝皇室接班人,外戚的势力一定不能再有什么了。因为,吕雉的祸国殃民,仍然如芒在背!

薄姬低调,没有什么野心,她从小父母双亡,只有唯一的一个弟弟,娘家人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势力了。

因此,母亲的低调和母亲娘家的弱势,为刘恒赢得了当皇帝的基础。

在刘邦所剩无几的几个儿子当中,刘恒是最合适的。

刘邦一共有8个儿子,吕稚在世的时候,疯狂地打压砍杀,还剩下谁呢?

老大刘 肥,曹氏所生,惠帝六年离世。

老二刘 盈,吕稚所生,于吕稚之前就过世了。

老三刘如意,戚夫人所生,被吕稚毒死了。

老五刘 恢,因为吕稚女儿的缘故,自杀了。

老六刘 友,得罪吕稚,被吕稚给饿死了。

老八刘 建,公元前181年去世,死后唯一的一个儿子,被吕稚杀害。

剩下只有老七刘长,老四刘恒。

老七刘长自幼丧母,是由吕稚抚养长大的,他的个性有些随养母,骄纵跋扈,这个自然不合适当皇帝。

而刘恒从小在母亲薄姬的教养下,认真读书,为人宽厚仁慈。在刘恒为代王期间,为当地的老百姓所喜爱。

事实证明,刘恒作为汉朝皇室接班人,没有辜负历史。

三少说:

在勾心斗角的皇宫,活着,真不容易呀。


三少yun


主要是因为刘恒的母亲薄姬是个极其低调的人,又是个完全没有出身,身份很低的人。

关于薄姬还有这样一段故事,薄姬是个私生女,先嫁给了刘邦的跟班魏豹。有个相面的人说薄姬以后生的儿子能当天子。魏豹听完后认为自己的儿子以后会当天子,就不安心给刘邦打工,起了反心自立门户。然后就被刘邦给收拾消灭了。薄姬就以女奴的身份进了刘邦后官。

刘邦有次见到这个女奴,觉得还有些姿色就宠幸收编了她。但之后就被遗忘了。幸好她的好闺蜜得宠,拉了一把,薄姬才有了第二次宠幸的机会,然后就怀了刘恒。之后还是一个被遗忘的状态。

吕后迫害的都是对她有威胁的人,薄姬的存在感实在太弱了,连刘邦都记不太起来。并且没有家世背景,人又老实听话,刘恒八岁的就自请去了偏远的封国,完全没有争皇位的心。吕后也不至于变态都连这种人都杀。

可吕后没想到的是,因为她的专权,给西汉的大臣留下了阴影,他们太害怕太后和皇后家族实力强大了。所以刘恒作为一个母亲家和妻子家都无权无势,自己又是偏远被遗忘的小王爷,本来是绝无可能跟皇位挂钩,绝对对吕后构不成威胁的人。但废了吕后的那帮大臣就是看中了他的母族和妻族弱势,才迎立了他。

所以刘恒最终能登上皇位有七分是因为母亲薄姬,身份低、低调、会做人。三分才是他的人品、才干和口碑。但一个不受父亲关照,8岁就离京的孩子,人品也主要是母亲薄姬教出来的。



任性命之情


汉文帝刘恒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自己运气太好了。当然,刘恒运气好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后果——汉朝运气因之变好,中国历史的运气因之变好。

首先,刘邦驾崩之后吕雉成为汉朝实际上的最高执政者,她的确使用了一些手段导致汉朝多位诸侯王遇难,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母子,后边的两位赵王(刘友和刘恢)也可以说是因吕雉而死,而刘邦的庶长子——齐王刘肥也差点被吕雉所害。但是刘恒就幸运地多了——他的母亲薄太后因为早年不受刘邦的宠幸而躲过了吕雉的报复,他们母子二人顺利之国。当时的代国的环境相当的恶劣——除了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之外,更重要的是代国直接与匈奴势力接壤,常年遭遇匈奴入寇。

而这种环境,正好保住了刘恒的安全,他远离政治中心,与掌权的吕雉以及周勃、陈平等权臣完全没有任何利益瓜葛。

其次,刘恒的幸运还在于他和他妈一样低调。当朱虚侯刘章、齐王刘襄等人起兵,又在周勃、陈平等人的呼应下荡平诸吕之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刘襄本来应该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他是刘邦的长孙,并且居功至伟),但是他太强势了,太不容易被周勃等人控制了(如果刘襄当了皇帝,周勃等功臣派甚至有被立即清算的可能)。所以,大臣们商议之后,决定拥立为人“仁爱”的刘恒为帝。


国史通论


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开创了文景之治,是汉朝评价颇高的一位皇帝。不过刘恒的即位之路实际上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当时吕后当政,他有几位兄弟先后遭到吕后迫害。好在刘恒为人低调,算是逃过一劫,等诸吕之乱被平定后,一众大臣决定拥立刘恒为帝,这才有了此后的汉文帝。不过为什么刘恒就有这份运气呢?实际上当时拥有继承资格的人也不多了,相比之下刘恒就是最好的选择。

刘恒为什么被拥立为帝?实际上他是唯一能继承的人选

惠帝刘盈的儿子们被排除

从西周开始,宗法制就已经成为了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这其中嫡长继承制作为继承顺序的法则,已被奉为圭臬,而逐渐抛弃了“兄终弟及”。那么,在刘盈死后,由他的儿子继承皇位顺理成章。

刘盈的六个儿子中,先后有两个在吕后称制时被立为皇帝,前少帝刘恭后来被废,处死;后少帝刘弘在位一直到吕后去世后,被朝臣罢黜、处死。群臣宣称,“刘盈的这几个儿子并非亲生,乃是吕氏的血脉,(吕后)立吕氏子孙为太子及诸侯王,将来的天下实际上姓吕。”于是这些大臣将刘盈剩下的儿子也全部杀害,立了刘邦的四儿子,代王刘恒,是为汉文帝。

那么刘盈的几个儿子真的都不是亲生的吗?我觉得这只是大臣们的一种托词,为了避免少主继位,后族干政,重蹈吕氏之乱的覆辙,同时吕后的嫡系孙子继位,成年后难免会反攻倒算,于是想出这么一个看似光明正大的理由。那么为何一定要立刘恒呢,还有其他人有继承资格吗?回到宗法制中找寻答案的话,由于汉惠帝刘盈无子,那么按照制度,要在刘邦的其余儿子中寻找继任者。

继续排除刘邦的其他儿子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刘邦一共生了八个儿子,按照年龄排序如下:齐王刘肥、惠帝刘盈、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

这里面只有刘盈一个人是嫡子,其他的人身份相同,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那么嫡子死了,剩下的人都是庶子,就应该按年龄排,谁年龄长谁继承。但实际上根本不用这么费事了,吕后为了避免刘盈这些哥哥弟弟们对他儿子的皇位构成威胁,基本上已经将这哥几个杀的差不多了。

我们将哥几个逐一过一遍:

老大刘肥曾经被吕后赐过毒酒,好在刘盈也差点喝毒酒,被吕后打翻了杯子,刘肥躲过一劫后,赶紧把部分封地献给了吕后的亲女儿鲁元公主,自己装孙子,在惠帝六年的时候,不知道是被吓死的还是真的自然死亡。

老三就是大家熟悉的刘如意,他们母子是最招吕后记恨的,先是趁着刘盈没在的时候,毒杀了刘如意,后来又把他母亲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兄弟几个里刘如意是第一个死的,死于惠帝元年。

老四就是刘恒了,他放在最后再说。

老五刘恢本来在彭越死后被刘邦封为梁王,在吕后时期,因赵王刘友饿死,便被改封为赵王,被迫娶吕产的女儿为王后。吕后七年,吕产之女毒杀刘恢的宠妃,刘恢因此闷闷不乐,于同年六月,殉情自杀。吕后认为刘恢因为妇人自杀,废黜其嗣。

老六刘友初封淮阳王,在吕后毒杀赵王刘如意后,改封为赵王。吕后七年,刘友的王后(吕氏之女,可能是吕后的侄女)因刘友宠爱其他姬妾,心生妒忌,便向吕后诬告刘友想反叛。吕后大怒,于是召刘友进京,将他软禁起来,并断绝粮食,刘友饿死在软禁之所,以平民礼节下葬,谥号幽王。

老七刘长在刘邦叫灭黥布后,获封淮南王,是除了刘恒以外,另一个在吕后统治时期活下来的刘邦之子。刘长自幼丧母,一直由吕后抚养长大,因此刘盈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汉文帝六年谋反,废徙蜀死,谥淮南厉王。

老八刘建在燕王卢绾逃到匈奴之后,被刘邦封为燕王。吕后七年九月,受封燕王十五年的刘建去世,谥号“灵”。刘建与姬妾生有一子,吕后派人将他杀害,因此刘建没有后代,封国随即废除。

唯一可选的第一梯队继承人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得知,刘邦的儿子里,有三个是直接或间接死于吕后之手,老大刘肥和老八刘建不知道是不是吕后下的手,总之都死在吕后前面了。只剩下老四刘恒和老七刘长是还活着的刘邦的儿子。因为老七刘长是吕后养大的,虽然借此躲过了灭顶之灾,但是大臣们不可能立一个吕后的养子为皇帝,怕被清算。这样,经过排除法把所有兄弟排除后,只剩下刘恒,作为皇位继承顺序第一梯队里的唯一人选了。(如果不立刘邦的儿子,那就只能立他的孙子或者侄子,继承规则上看,都没有刘恒近。)

而刘恒本身的继承条件也很好,当然是指对大臣们而言:他的母亲薄姬并不受刘邦宠爱,母族也没有势力,不会出成为二个吕氏家族。而刘恒以外地藩王承继大统,在京城并没有什么依靠,就只能选择依靠立他为帝的文武群臣。这样一个双赢的局面,对于刘恒和大臣都很满意,于是刘恒就此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第三个皇帝。


温旧ls知新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吕后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天赋美貌,性情聪慧,慧眼识人。能在刘邦还是浪荡子的时候嫁给他,并从一而终,识人之明自不必说。但最重要的是,吕后够隐忍。匈奴冒顿单于白登山之围高祖,致信吕后要其侍寝,吕后都能忍气吞声,自认年老色衰,另遣年轻貌美女子于冒顿,这份隐忍,天下难得,这是她能熬死刘邦后大权独揽的关键。

然而刘邦死后,吕后为掌管朝政,八子杀其四子,仅有亲子刘盈(惠帝),视如己出的赵姬子刘长,庶长子刘肥,薄姬子刘恒得以幸免。

前面我说过吕后的性格够隐忍,但她性格里面还有一面,是够聪慧。

吕后的隐忍聪慧让其独揽大权,也同时说明了她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杀其余四子,或废其封国,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而没杀的这几人,亲儿子是要登基继承皇位的,刘长基本是自己养大的,和亲生没区别,刘恒太低调了,扔到代郡这等直面匈奴的边境之地任其自生自灭,对于其统治没有威胁,那么只剩下庶长子,刘肥。

庶长子,也是长子,对嫡子的皇位,仍旧具有威胁性。同时、刘邦让刘肥封在齐地,并明言,言齐语者皆肥子民。这么大地盘这么多人口,吕后不担心?

吕后能放过刘肥,是因为动起来很麻烦。刘肥年纪够大,三十多了,儿子刘襄的年龄也十多岁了,即使杀了刘肥,刘襄也能继承封国,而刘肥若死,诸刘绝对不会坐视不理,拥立高祖庶长孙为诸刘领袖抗吕顺其自然。

其次吕后不是没动过刘肥,下毒事件若不是刘盈误打误撞坏了吕后好事,刘肥估计也没了。但此事过后,吕后转变了态度,也和刘肥会做人有关系。割让自己的封地给鲁元公主,同时尊其为齐太后,基本上等于认自己妹妹当妈了,这种操作足以让吕后满意了。

综上,吕后杀诸皇子,是为了干掉那些对她掌权有威胁的人。因为高祖的一句“非刘姓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让吕后的亲戚地位不可能像诸刘一样高,同时吕后与武则天不一样,她没有当皇帝的想法,骨子里认为自己还是刘家人,所以并没有大规模屠戮刘姓皇族,这也让刘肥,刘长,刘恒活了下来。

吕后去世,清除诸吕势力后,高祖之后,最适合当皇帝的只有刘恒。首先惠帝已死,刘肥已经死了,刘长亲信吕后,所以不可能,而刘恒,除了因为是高祖之子外,更因为他母亲,薄姬。

为了不重蹈吕后专权的覆辙,新皇母族一定要低调,朝野口碑要好,刘肥之子襄,母族横行霸道,尤其刘襄的舅舅驷钧,恶名远扬,刘襄首先被排除。

其次刘长,因为是吕后扶养长大,和诸吕的关系密切,而且刘长此人本身心狠手辣,从来不遵纪守法,更不可能。

唯有代王,“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故而刘恒得以登基。

事实证明,刘恒后来的表现,没有辜负众正盈朝的期待,并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之一,“文景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