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电子产品,也不是游戏,而是自己的父母

李玟谨教授说:孩子最好的朋友往往是他最容易倾诉的对象,了解孩子最好朋友的行为,也是了解孩子的过程。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大工程,在教育中,很多父母都存在着一种错误的教育行为。这种行为对孩子的教育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还会害了孩子。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

调查分析发现:孩子在家经常被父母责骂,受到过父母的语言暴力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要大很多。将近有57的孩子存在暴力倾向。

毁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电子产品,也不是游戏,而是自己的父母

有专家研究指出,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曾经在语言上伤害过自己的孩子,而语言暴力,会给孩子造成一生的伤痛。

毁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电子产品,也不是游戏,而是自己的父母

第一个案例:在国外一个超市里,孩子正在打游戏,父亲看到很生气,嫌弃孩子不务正业,荒废学业。于是就拿了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柜台上,并大声呵斥道“有种你就别活了”。让这个父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在他转过身的那一刻,拿起枪对准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选择了自杀。

没有人能够知道这个孩子以前经历过什么,可能父亲这样的语言鄙视他已经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了,也可能是对自己真的绝望了。这一次父亲的话正好突破了他内心最后一道防线,选择了用这种极端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毁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电子产品,也不是游戏,而是自己的父母

冷漠的语言,就是一种暴力,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武器,语言暴力的威力不亚于一个原子弹爆炸,它没有鲜血、没有痕迹,但是足够可以摧毁一切。

毁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电子产品,也不是游戏,而是自己的父母

第二个案例:在2019年的一个晚上,一名年仅17岁的花季少年,在芦浦大桥与父母发生了口角,孩子二话不说就从桥上一跃而下,就这样在最美好的年纪结束了生命。

做父母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打骂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孩子还那么小,心理发育都还不健全,他没有那么大的承受能力,无法消化父母带有践踏人格的语言羞辱。

毁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电子产品,也不是游戏,而是自己的父母

少年父母可能自己都不明白,就是吵几句嘴,说几句狠话,孩子怎么就选择了这条不归之路呢?是啊,孩子宁可选择去死,也不想忍受父母这样的语言暴力。可想而知,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毁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电子产品,也不是游戏,而是自己的父母

教育孩子的方法得当,资质再普通的孩子也会有不平凡的作为。

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生长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后期有了天壤之别,有了天才和庸才之别。

孩子的世界是空白而脆弱的,当你恶语中伤他的时候,他不懂得去释放,只能全部接受,后期孩子学会了也会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朋友或者自己的孩子。父母教育孩子首先让孩子的心理是健康的,他才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家长要做一个值得孩子去尊敬的父母,让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是无限的爱,给孩子一份依靠和力量。

毁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电子产品,也不是游戏,而是自己的父母


同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传递正能量。三到六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爸爸妈妈们要抓住这时期,可以通过让孩子阅读一些性格行为养成的绘本,从绘本故事中得到启发,渐渐的让孩子养成好的性格和好的习惯。

李玟谨教授推荐各位家长不妨看一看这套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绘本《小脚鸭故事绘本》帮助家长们让孩子变得更出色。

毁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电子产品,也不是游戏,而是自己的父母

家长也能够学会和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这套绘本一共有10册,分别是《我能承担责任》《我不随便发脾气》《我能表达自己》《我能与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礼貌》《我可以独立》《学会尊重别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毁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电子产品,也不是游戏,而是自己的父母

“没有坏孩子,就看你怎样引导他。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所以孩子的健康成长,关键靠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