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之火点亮抗“疫”之光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所有医务人员推到了抗“疫”阻击战的前沿阵地。2020年1月24日,省市两级启动重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一级响应以来,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和共青团员坚守岗位、身先士卒,奋战在疫情防治的第一线。

团委勇担当 抗“疫”站在前

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于1月24日成立防控指挥领导小组,后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团委副书记陶文娟均被列为指挥部成员之一。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和共青团员立刻行动起来,以微信、短信等方式积极与所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联系,要求到发热门诊去、到急诊分诊去、到留观病房去、到新冠病房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1月24日除夕当天,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团委在全省医疗单位中率先以医院团委的名义发布《致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青年医务人员一封信》,号召广大青年医务人员紧密团结、众志成城、战胜疫情。1月25日大年初一,团委副书记主动承担被确定为收治定点医院的滨湖医院,对外公布疫情咨询电话的接听工作,连续24小时接听,共接听45个咨询来电,最长的咨询电话达25分钟之久,她为大家提供官方的疫情信息,指导大家做好正确的防护工作,特别是耐心地做好来电人员的心理抚慰工作。

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团委于1月27日在团支部书记微信群中召开团委会,要求全院九个团支部书记传达到团员青年,强调四项纪律:一、各团支部书记在这样关键时刻一定要身先士卒,给团员青年以表率作用;二,坚决不散布非官方信息和负能量的言论;三、积极收集周围团员青年感人事迹,做好总结宣传工作;四、所有人员必须按照流程做好防护。随后,团委重新梳理各团支部科室划分范围,按照最新的团员信息,创建“合肥市一院团员”微信群,将各位团支部书记的联系方式在群中公布,让团员第一时间能够找到组织,找到归属感。

自1月24日起连续15天,团委副书记陶文娟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每天都去临床不同的岗位上看望青年医务工作者和共青团员,了解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特别是合肥市各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后,有的团员青年因为工作关系不能及时到人事处办理在职工作证明,她就把工作证明办好后亲自给大家送到岗位上。她每天保持与奔赴武汉的团员王健微信联系,关心他在武汉的工作和生活,并为其解决在合肥家庭的一些后顾之忧。

青年突击队 志愿做表率

“疫情面前,我们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滨湖医院作为合肥市定点收治医院,根据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院团委立即组织全院青年医务人员组成三支青年突击队,其中两支队伍定点在滨湖医院,分别是新冠病房青年突击队和新冠发热门诊青年突击队。

到3月2日,新冠病房青年突击队有26人,平均年龄34岁,服务时间6084个小时,共收治20名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新冠发热门诊青年突击队共68人,平均年龄33岁,服务时间21216个小时,共收治发热病人4000余人,留观病人245人。

同时,第三支青年突击队是由全院各科室青年团员主动请缨报名组成的183人团队,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合肥南站、医院所有院区大门口进行24小时防控疫情排查,志愿服务总时长近八万个小时。新冠病房青年突击队参与治疗的首例治愈病人顺利出院,得到了中央、安徽省、合肥市近20家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新冠发热门诊青年突击队“队长”——梁利民主任带病上岗筛查近50余人也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青年突击队在全院疫情防控战役中起到了“尖刀兵”的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青年医务人员和共青团员在临床和行政后勤各岗位的“士气”。

优秀青年团员,抗“疫”主力军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快速成长起来的90后年轻人迅速成为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疫情防控的主力军。他们有的从除夕开始8天8夜坚守在新冠病房没有回家,有的为了节省防护服连续奋战在发热门诊,有的顶着寒风冷雨站在高速路口累到连转身都困难,有的为了物资能够最及时发放彻夜守在物流办公室。他们大都初为人父母,襁褓之中的孩子顾不得呵护,年迈的双亲来不及照顾,纷纷毅然走向抗“疫”战场。一个科室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团员青年就是一面旗帜。

面对危险,他们没有退缩,面对生死,他们大义凛然。这其中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青年代表。首批自愿报名奔赴武汉疫区的“最美逆行者”护士王健、姚盼盼,为了更多人的安危,从元月27日出发至今,他们一直在一线与病魔进行斗争。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悉心照顾患者,积极开导患者,把患者当亲人;与战友争相干活,只为让战友多些休息。8小时不喝一滴水不吃一粒饭的发热门诊医生王玉婷,耐心接诊每一位患者,因为隔着防护服说话,患者听不清声音,王玉婷尽量放大音量,往往下班时嗓子已经沙哑。细心的同事发现这个问题后,为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配备了扩音器,方便医护与就诊患者沟通。

杨科是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微创外科的医生,杨孝孝是内分泌科医生,他们因工作结缘。这对90后夫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选择在抗“疫”一线度蜜月,1月20日,杨孝孝就作为该院首批支援人员,安排在医院发热门诊上班。2月4月,杨科也被抽调支援发热门诊,负责为患者取咽拭子。《光明日报》在“一线抗疫群英谱——聚焦90后”专版文章里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报道。

​此外,还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时刻发生着。长时间穿隔离服导致全身过敏的新冠病房护士李芹芹;订婚后第二天就站在高速路口进行发热排查的护士权全;还在哺乳期就毅然奔赴发热门诊的风湿科医生查旭雯。“内科医生告急,”一条微信发到群里,年轻的外科医生纷纷请战,他们不约而同打出“我们年轻,我们能干”的回信。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青年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发布在各大媒体超过100篇次,尤其是奔赴武汉的护士王健的“日记”在安徽电视台收到极大正能量反响。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凝心聚力至关重要。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和共青团员,他们不畏生死、勇立潮头,涓滴成海、聚沙成塔,形成勠力同心抗击疫情,在医院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相信一定能够打败疫情。用青春之色彩,助健康之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