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利誘風險,你必須掌握的財富管理5原則

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其實很多老百姓早意識到“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但現實沒那麼美好,我們總看到一些血本無歸的投資人……為什麼?

他們無視了財富管理的5個基本原則,這5個原則就像財富管理路上的方向牌,讓你避免盲目跟風造成損失,一定要掌握。

1.第一個原則:安全。

財富管理的第一要務不是賺錢,而是安全。財富管理不是單純的投資。

投資的目的是追求最大回報,為什麼“股神”巴菲特、索羅斯、沈南鵬這些人做能做到?因為他們有自己熟悉、擅長的領域,眼光獨到,因此能做到“大浪淘金”。

而普通人少有這樣極專業的投資能力,很難從市場良莠不齊的金融資產中挑選出優秀的產品,並利用組合分散風險。

財富管理的目的是未來購買力的儲備,是要讓財富保值增值,所以不能只單純地考慮收益率,還要權衡風險再做取捨。

2.第二個原則:全局佈置。

財富管理是一個全局佈置的過程。

首先,如果購買單個產品明顯不明智;其次,財富管理的目的多層次、複雜。一個人剛工作、成家立業、退休時的財富狀況肯定不同,每個時期的財富需求也不一樣,所以對應的財富管理方式就不一樣。

在制定財富管理規劃時, 你不僅要系統地分析自己整個生命週期對總體財富的需求,還要分析每一個人生階段不同層次的財富需求。

3.第三個原則:長期。

財富管理是長線投資。一次投資或短期投資的成功或失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10年、20年乃至更長時間段裡財富的總收益和總積累。

財富管理是伴隨人一生的投資行為, 不要因為一時的得失而停止,更不能因為股票投資在一個月內獲得20%的收益就洋洋得意,看不上年化收益率5%、週期為 5~10年的投資機會。

4.第四個原則:流動性管理。

很多好企業都死於突發的資金鍊斷裂,對家庭和個人來說,在管理財富時,突發的資金鍊斷裂也是一樣危險。

比如,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月光族”,即掙即花,看似灑脫,可一旦失業或者罹患重大疾病,他們就要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 生活一下子沒有安全感,更不要說滿足感了。

如果他們能適度利用借貸和儲蓄補充的流動性資金,購買保險以備不時之需,就能平衡消費和收入的關係, 讓生活質量更有保證、更安全。

5.第五個原則:重在節流。

財富的來源於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真正明白的人往往從點滴小錢上積攢自己的財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管理消費慾望做到“節流”。比如,不跟風搶購新上市的手機;衣服已經夠多了, 少買兩件;與其去高檔餐廳,進行沒有必要的高消費,不如在家親自下廚。

希望大家在管理自己的財富時,能夠堅守以上5個原則,反思在生活中陷入的財富誤區,這樣才不會因追求一時的得失,造成追悔莫及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